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英语教材

小学英语教材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30 00:20:59

小学英语教材

小学英语教材第1篇

小学开设英语课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外语水平。小学生模仿力、记忆力、可塑性强,具有许多成年人甚至中学生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小学开设英语课可以发挥他们学习语言的潜力。小学开英语课可使小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开阔视野,扩展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国际意识。因此,小学普遍开设英语的目的并非要求学大量的语言知识,而是如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建立起自信心,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有高质量的教材、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良好的中小学英语教材的衔接。这就需要各地区创造条件,逐步开设小学英语课,不能一哄而起。

那么,如何评价新的小学英语教材呢?

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国家没有制定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各地编审和试验过的教材多达50种以上。有中国人自编的,有引进版教材,也有中外合编的。实际上,小学英语教材已经实现了多样化。为保证教材的质量,国家规定跨省使用的教材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审查的依据是“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今年审查通过的十多种教材,全都符合基本要求的精神,这些教材大体有以下一些特性。

小学英语教材第2篇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14-02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获得健康、和谐发展的教学。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教育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作为一门语言教育学科,小学英语教材的教育导向性十分明显,教材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使学生对教材内容乐于接受,减少被动学习的不良心理效应,增加主动学习的积极行为。本文以外研社版的新标准英语为例,探讨基于小学英语教材的情感教学策略。

一、小学英语教材中情感因素的分析

外研社版新标准英语教材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发展水平设计编排教学内容,涉及的内容有日常礼仪、校园趣事、生活琐事、旅游文化、人文地理等。教材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尤其是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如以 “Lingling”“Daming”“Amy”“Sam” 等儿童形象贯穿教材始终,每单元的对话交际内容基本围绕着这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展开,因此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针对性比较强,都是小学生乐于接受的。下面我们选取三方面的教材内容举例分析其中的情感因素。

(一)关于日常礼仪的教材内容分析

如第一册的第一模块“Greetings”主要学习自我介绍、互相问候等简单的日常礼仪。文中用五幅图片生动地展示了小学生在校门见面到放学的打招呼礼仪。插图中孩子们快乐友善的笑脸从学生打开书本的那一刻起就传达了友善愉快的情感信息。插图的语言文字不多,正适合低年级孩子的接受水平,而且还传递了礼貌的信息:同学见面说 “Hello”,初次见面大方介绍自己“I’m...”,放学再见说 “Good-bye”,色彩鲜艳的插图、亲切活泼的人物形象、简洁明快的语言让学生掌握了最基础的人际交往的第一步――问候打招呼。这样的教材没有在知识维度上对学生作过高的要求,语言文字简洁,使小学生在愉快的第一节英语课中就体验了同学间礼貌友善的情感。从情感过滤学理论的视角,可以说小学生对这一课的学习是主动积极、乐于接受的。

(二)关于校园趣事的教材内容分析

书中的中外小主人公们在学校里共同学习,友好相处,建立了纯洁的友谊。如第五册第六模块“Self-assessment(自我评价)”。Amy邀请Lingling参加校足球队。Lingling说自己不行,跑得不快也不会带球,但Amy发现她跳得高,篮球打得好,于是建议她当守门员。Lingling果然不负众望,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赞扬。教材中既有真实不浮夸的自我评价语言,如“I don’t play well”“Very badly”“I think I can do that well”也有对他人的肯定的评价和赞扬,如“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 这一主题的教学内容让小学生学会了客观公平的评价话语的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在交际中赢得真正的友谊。另外,本课教材中跑步、踢球、投篮、接球等图片形象地描述了新授短语“run fast”“control the ball”“jump high”“catch the ball”的意思,学生可在动作模拟中学习这些词组,体会运动的快乐,提升运动促进健康的情感。

(三)关于旅游文化的教材内容分析

中高年级的教材主要介绍了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学中注重小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习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以及对异国文化的尊重。如第七册第四模块“Happy Thanksgiving”,Daming到美国旅游,在Simon家做客,他们谈到了美国的感恩节。在节日的当天通常是全家聚餐,在餐前每个人都会对自己身边的人或事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感谢父母、感谢兄弟姐妹、感谢朋友甚至感谢现有的衣食住行。教材并没有过多的文字渲染感恩节人们是如何感恩的。但课文中简单的两个单词“Thank you!”已经传递了感恩之情。在英语文化中,thank you这两个单词的使用率是非常高的。这就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物。

二、基于小学英语教材情感教学的策略

一件好的艺术品,只有会欣赏,才能体现其美的价值。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也如此,要有恰当的教学策略才能体现其中的情感价值,也才能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下面我们就基于小学英语教材提出几点情感教学策略。

(一)由内而外充分展示教材中的显性情感因素

小学英语教材中大部分教学内容都包含着显性的情感因素,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其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展示,在语言输入的同时,进行积极情感的培养,达到以情促知、以情育人的目的。

小学英语教材第3篇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1-0036-04

小学英语教材是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和内容,影响着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发展。因此每一个国家都很重视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我国也不例外。自从我国中小学教材实行一纲多本之后,小学英语教材呈现出多元化格局,出现了自主编写、中外合作编写以及原版直接引进等多种形式的教材,然而这些教材并不完美,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让人乐观。据英国剑桥认证中心2004年公布的亚洲地区16个国家地区儿童英语能力排名来看,印度尼西亚处于第2位,而中国内地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处于第14位。① 小学英语教学水平不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编写的小学英语教材可能与其他国家的小学英语教材存在着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为了编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小学英语教材,有必要研究国外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基于这些原因,本文将对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进行分析评述,试图找出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以提高我国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水平,促进我国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的良性发展。

印度尼西亚地处亚洲东南部,俗称“千岛之国”,是世界上著名的火山国家,也是世界上拥有岛屿最多、面积最大的群岛国家,号称“热带宝岛”,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之一,是有着100多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英语在印度尼

西亚深受重视,其教学质量也颇为出色。

一、深受多种文化影响的语言政策

在印度尼西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被外族文化入侵的经历。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印度尼西亚开始进入印度宗教文化影响时期。13世纪伊斯兰教传入,随后在16世纪进入伊斯兰王国的鼎盛时期。紧接着在15世纪90年代和16世纪20年代,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先后入侵印度尼西亚,并传播基督教。到了16世纪末,荷兰殖民主义者取代了葡萄牙人的统治,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在其统治地区兴办学校,设立宗教、唱歌、读书、写字、算术和道德教育等课程,把荷兰语作为教学语言。1811~1816年英国在印度尼西亚取代了荷兰,建立了殖民地政府,1816年后荷兰逐渐恢复了对印度尼西亚的殖民统治,至1903年完全占据了整个印度尼西亚。1942年日本侵占了印度尼西亚,1945年日本投降后,印度尼西亚先后击退英国军队和荷兰军队,于1950年建立了统一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从印度尼西亚的历史来看,受到过世界三大宗教文化的入侵,也受到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日本等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统治。其间国内各民族的各种语言和国外多种语言并存纷争,影响了印度尼西亚教育的发展,直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建立前后,才把印度尼西亚语(Bahasa Indonesia)作为通用语言和官方语言,当作印度尼西亚一切公文、法令,学校、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台使用的共同语言,其他400多种地方语言则主要用于地方居民之间的交流,而英语则成了最为重要的外语。②

英语教学在印度尼西亚有着特殊的地位,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一门必修课程。早在1967年,印度尼西亚文化部(现称为教育部)就制定了相关法令,把英语作为印度尼西亚的第一外语来学习。此后印度尼西亚先后颁布四份英语教学大纲。1968年颁布的第一份英语教学大纲比较推崇听说法(Audio-lingual Approach),强调句型操练、口语和听力。1975年又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强调精熟学习法(Mastery Learning Approach)。1984又制定第三份教学大纲,强调交际法,关注学生说和写的能力,同时也重视阅读能力。1987年对1984年的教学大纲进行了补充,同样重视交际法。1994年颁布了第四份教学大纲,强调有意义的教学(Meaningful Approach),和交际法有很多共同特征。③

英语课程在印度尼西亚进一步得到重视是在1989年印度尼西亚《国家教育制度法》对课程设置作出了新的规定之后。这个新规定要求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必须包括建国五原则教育、宗教教育和公民教育。除此之外,初等教育至少还应包括下列教学内容和课程:印度尼西亚语、阅读和写作、数学(包括算术)、科学和技术入门、地理、印度尼西亚史和世界史、手工艺和艺术、体育和卫生教育、图画以及英语。④ 但是,真正在小学正式开设英语课程是在1994年,当时英语学习的起始时间为小学4年级,不过现在已经提前到小学1年级了,4年级以上每周有2个课时以上的英语学习时间。

二、一纲多本的小学英语教材

在印度尼西亚小学阶段,只有建国五项原则和公民教育、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课程采用的是国家统一编写和出版的教材,对于小学英语等教材实行的是市场机制,鼓励商业出版机构自由竞争出版,但是必须通过初等和中等教育管理总局的审核批准。印度尼西亚对小学英语教学有明确的大纲要求,强调一纲多本,其中使用得比较广泛的小学英语教材是《小学英语》(English for Elementary School)和《快乐英语:小学英语教材》(Happy with English:English Textbook for Elementary School)等。

本研究所选择的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就是《小学英语》,该教材由尔纳瓦蒂(Florentina Ernawati)和普尔旺蒂(Elisabeth Ida Purwanti)编写,由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格拉梅迪亚出版社(Penerbit PT Gramedia Widiasarana)2002年首次出版发行,2004年再版。全套教材共计六册,分别供小学1~6年级学生使用。该套教材的编写者认为,小学1年级是学习英语的最佳时间,因为这个时候儿童学习能力强,模仿能力高,能够培养出较强的语感,但是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容易忘记学过的内容,因此该套教材在3年级对1、2年级所学的内容进行了复现。这套教材的编写者认为插图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容,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容易,因此教材中配有很多插图。这套教材在1、2年级强调说和读,对于写作只要求口头造出简单的句子,从3年级开始增加了对听力和写作要求。该套教材提倡通过练习和日常交流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增强学生英语的理解能力。⑤

三、时代影响下的编写理念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是21世纪新编的一套教材,受到现代外语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许多方面体现出了新时代的印痕,体现了现代外语教学的一些理念。主要体现在:

1.语言标准上选择了美式英语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在采用的英语标准上,不是以传统的英式英语为标准,而是以美式英语为准,这可以从教材中英语单词的拼写中看出来,比如color,不采用英国式英语拼写colour。近年来,在美国强大的国力影响,美式英语的地位日趋上升,加上美国英语语调平直,语速较快,符合快餐式现代生活的节奏,受到了全球越来越多英语学习者的追捧。可以说,印度尼西亚在这方面是紧跟潮流的。

2.抛弃了字母教学的传统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没有像传统小学英语教材那样去专门教授字母,而是一开始就学习音标、单词和句子,也没有在课文中隐性地呈现字母教学。这一点应该说符合现代外语教学发展的潮流。

3.编排语言上采用了全英语

颇为难得的是,在不少小学英语教材使用母语和英语对照来编排项目或者板块名称和指令的时候,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却使用了全英语来编排,在正文部分没有任何母语出现,只有前言、著作权页、主编简介以及附录里面才使用印度尼西亚语。

4.文化本位上体现了本土特色

本土特色有助于学生了解本土文化和传播,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注意到了这一点,具有浓厚的本土特色,比如在教材中的人名上面,主人公Rina,Amire,Budi,Ani都是典型的印度尼西亚人名,同时在插图和内容上也具有本土特色。

5.通过游戏、活动和歌谣来培养兴趣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比较重视使用游戏、活动和歌谣等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每一册的附录里面都附有《歌曲、游戏和活动》(Songs,Games,and Activities)这样的内容。里面有英文歌曲,比如《小印地安人》(Little Indians)。此外,还有游戏、口语问答、诗歌、以及小故事等。虽然内容不多,而且每一册也没有什么变换,但是足以说明这套教材注意到了编写的兴趣性原则。

四、教材编写上对传统的固守

虽然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体现了一些现代外语教学的理念,但是总体上看,这套教材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主要体现在:

1.热衷于传统的音标教学

印度尼西亚的《小学英语》教材对于传统的音标教学十分热衷,其理念是先学音标,然后学单词,再学句型,最后合单词成句子,合句子而成篇章。基于这样的理念,该套教材从1年级第一课开始就教授音标,在每一课一开始都是先出现词汇板块,给词汇板块中出现的每一个单词都附有国际音标。不过对于音标知识的教授比较隐性,没有对音标知识进行系统编排,只是把每个生词的音标标注出来而已。

2.色彩和排版趋于保守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在色彩和插图上也比较传统。从色彩上看,国际上小学英语教材正在流行彩色,哪怕非洲苏丹这样的穷国也采用了彩色小学英语教材,可是令人费解的是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竟然是黑白印刷,整套教材唯有封面是彩色的。一般说来,黑白是历史的讲述,而彩色更接近于现实世界五彩缤纷的样子,因此现代电影都使用黑白来讲述过去,使用彩色来讲述现在。对照其他国家的彩色小学英语教材,觉得在色彩上印度尼西亚的《小学英语》教材还有差距。

另外,整套教材插图很多,内容比较丰富,项目图标较多,但是这些插图过于工整,缺乏儿童喜欢的那种夸张、变形以及稚趣,过于成人化,过于呆板,没有活泼劲。总体上看,插图过于规范正统,缺乏创新求变。

3.教材配套资料不够丰富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没有学生用书和活动手册之分,缺乏配套资料,所以在教材中练习的常常就是课文。这一点和苏丹等国的小学英语教材一样,把本应该放在活动手册上的大量练习直接放在了教材上,并且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在第一册里面,每一课基本上都是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A. 词汇(Vocabulary),B. 练习(Exercise),C. 练习(Exercise)。在第一板块也就是词汇部分主要是直接教授几个生词(只有最后三课是通过简单的对话引出生词来学习),其余两个板块都是练习,主要是操练词汇部分所学的生词。这种传统的编写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格格不入。现代教育技术为今天的小学英语教材提供了革命性的变化,教材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要求教材配套成系统,但是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显得太过单薄。

4.编写理念还需紧跟潮流

印度尼西亚的《小学英语》教材没有很好地体现现代外语教学的新理念。比如现代外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对学生予以人本主义的关怀,但是该套教材的语气却十分强硬,表现在板块项目的指令性语言上十分明显,比如“将左边物体的标号与右边单词匹配!”(Match the numbers of the things on the left with the words on the right!)和“正确书写数字!”(Write the numbers correctly!) 以及“听后跟读!”(Listen and repeat after your teacher!)等等,基本上都是语气很强的祈使句,而且使用的都是感叹号。这样的教材很明显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教师为中心,把教师作为教学的权威,仅仅考虑了教师教学的方便,缺乏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考虑。

5.教材编写还不够规范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还存在个别明显的语言错误。整体来说,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的语言错误很少,但是偶尔也有很明显的错误,比如第一册第26页,8个对“这是什么?”(What is this?)的回答里面6个采用的是“这是……”(It is …),但有两个地方使用了Its is…,一个是“这是什么?这是垃圾箱。”(What is this? Its is a dustbin.)另一个是“这是什么?这是搁板。”(What is this?Its is a shelf.)这两个地方的Its显然应该是It。⑥ 这样的错误对于获准使用的全国性小学英语教材来说是不应该的。教材具有很高的经典性和规范性,容不得一点点差错,可是这么明显的错误却出现在教材里面,表明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开发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总体来说,印度尼西亚的语言政策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印度尼西亚很晚才得以确立印度尼西亚语的国语地位和英语的第一外语地位。在小学英语教材上实行的是市场竞争机制。从《小学英语》这套教材来看,在编写上还没有完全走出传统,采取的还是词汇、语法、课文这样的结构编排。不过受现代外语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地方也有时代的刻痕,正在稳中求变。由于印度尼西亚在小学实行的是每学年三学期制,因此很多商业出版机构正在把每个学年的教材分为三册,每一个学期(四个月为一个学期)一册。比如1a,1b,1c就分别供1年级第1、2、3三个学期使用。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教师分配各个学期的教材内容。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编写并不怎么时尚,然而其教学效果与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相比毫不逊色,除了历史文化方面的影响之外,也有教材编写上的原因。它提醒我们在编写新世纪小学英语教材的时候要避免过分激进,要对传统进行必要的取舍,保留一些精华的东西。

注释

① 《台湾儿童英语能力下降 退居亚洲地区第十一名》,

② 汤平山:《印度尼西亚》,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年,第1-11,170-171,215-226页

③ Adzanil Prima Septy. Assumptions and evidences about introducing English in Indonesian primary schools,.

④ 温北炎:《印度尼西亚经济与社会》,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21页

⑤ Ernawati F. & Purwanti E. I. (2004). English for Elementary School Book 1-6. Penerbit PT Gramedia Widiasarana, page forword.

小学英语教材第4篇

【关键词】多元化;时代因素;利与弊;选择教材

一、引言

英语教材是指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科书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练习册、活动册、教学实物、计算机软件等。自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材发展迅猛,呈现出“一纲多本”的局面。这引起我们的思考,教材多样化发展对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过程,究竟起什么作用,除了积极作用外,是否也有消极作用;面对“一纲多本”的局面,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教材才能充分、合理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二、中小学英语教材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因素

2.1新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课标》设计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也考虑到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置级别。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和新课标要求,出版发行了适合本地区的英语教材,从而促进了中小学英语教材的“百花齐放”多元化局面。

2.2发展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竞争也愈演愈烈。科技实力和教育水平成为国际间竞争的生命线和制高点。为了提高我国的科教水平,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教材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随之凸现。首先,我国在某些学科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很难靠自身建设出先进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教材,因此我们需要引进国外教材。其次,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办学目标、评价标准等方面吸引我国积极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一些地区的学校特别是外国语学校积极开展的与外国学校合作活动,引进国外教材。英语是世界最重要的语言之一也是我国中小学外语的主要语种,引进的外国教材大大丰富了我国教材,尤其促进了中小学英语教材多样化。

2.3现代科技进步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多样化提供了可能,也促进了教材形式的多样化。随着高科技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教材的内涵与外延都有所丰富、扩展。教材不仅仅是指定的一本教科书,它包括所有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教学材料,例如幻灯片、照片、电视节目等。在现代教学理念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改变为课堂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形成人机互动的授课形式、现代教学理念上的教材呈现出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化形式。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也给教材建设带来革命性变化。计算机辅助教学,因极具趣味性、情境性、实用性,也逐渐走进课堂。这些现代技术的在教材建设中的应用极大的促进教材多元化发展。

三、中小学英语教材多元化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利与弊

3.1教材多元化发展的弊

教材建设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景象,它存在教材质量下降、教材间断的弊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各地区按新课标要求编写了适合本地区教育发展的教材。但由于水平不足或对新课标认识不够,有些教材还不够完善。有些英语教材有不真实、不地道或无意义的语言材料,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周围世界。甚至有些教材缺乏科学性,偏离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内容部符合语言学习规律。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教材都有很多版本。过去全国只有材,现在各地区使用不同版本教材,各学校教材也不统一,甚至有的学校出现一个年级使用多个版本教材的情况,这就产生了教材的衔接问题,除了以前存在的小学、初中、高中之间的教材衔接问题,还有以前没有的情况,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衔接。多元化教材造成学生知识背景的多元化,这加大了教学难度也直接影响到教与学的质量。

3.2教材多元化发展的利

中小学英语教材多元化发展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日益显示出其对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同时也体现出国家新课标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中小学英语教材多元化不但能体现素质教育,还能让人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了深刻的思考从而促进教育改革。传统教学往往把传授知识,学生获得知识作为唯一目标。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目标已变成: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收集、分析、总结知识,学会自我增长和加工知识。即,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不同版本的教材为因材施教提供可能,适应了不同层次水平地区和学生的发展。

四、教材多元化发展下选择教材应遵循的原则

4.1科学性原则

要选用根据国家或地方教育部门颁布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往往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达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

4.2合理性原则

要选用语言真实,情景有趣的教材。语言真实、地道、有意义的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真正的语言能力,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文化,。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周围世界,既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客观需要,也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英语教材中鲜活的情景可帮助教师达到提高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的目的。因此,在教材多元化发展的局面下,依照教学需要合理有效地选择教材在教学效果中发挥重要作用

4.3适合性原则

要选用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材。有些学盲目引进国外教材或者追求高质量教材,引进的国外原版教材不是专门为我国英语学习者编写的,也没有参照国内有关课程标准,因此有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国内实际教学需要,无法与国内教学环境相结合,而且高质量的教材也不一定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教材的选择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依据。

五、结语

中小学英语教材的多元化发展,是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国际化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进步的结果。总体来说,中小学英语教材多元化发展符合教育改革的思想能够促进教育进步。同时,教材的多元化发展也对教材的选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选择教材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原则。

【参考文献】

[1]程晓棠.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1.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小学英语教材第5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教材使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102-01

这次课程改革,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的更新上,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它带来教学观念、方式的一大改变,就是要求打破原有的教学观、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目前小学英语教材多,经常更换,常常出现教学内容重复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创造性使用教材,组织教学内容,才不致有些内容老重复有些又碰不上。

1.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义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我们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方法

2.1 对教材的灵活运用。主要指的是教师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比如,更换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程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整合教学内容等。

2.2 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当我们的课堂教学极富创造性和个性化时,已有的教具必然不能满足真实的课堂需求。制作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教辅、教具就成为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一个重要表现还在于要求教师依据教学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制作简单的教辅、教具,尤其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辅和适宜学生交流感受、动手操作及在小组合作中使用的教具。

2.3 对教材插图的有效运用。插图是小学英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文字一样都是表现文章中心内容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灵活巧妙的方法,如投影显示,简笔画,演示操作,实地观察等。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借助插图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观察.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怎样科学地运用这些插图呢?①化动为静。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把教材中精致的插图转化为课堂上动态的画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②分步显示,课文中的某些插图不应一下子全展给学生,而应随着教学的进程,有次序的一部分一部分出现,最后定格为教材中的插图。从而理解文章的社会背景和中心思想。③实践操作。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组织学生按插图操作,让枯燥无味的插图生动起来.让学生自已从实践中得出结论。④组织表演。教材中的有些插图本身就是一幅精彩的剧照.如能用表演的形式再现剧情.定能促进学生的情境记忆。这样的形式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强化了记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表演和创造才能。⑤实物展示。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用实物代替枯燥的插图进行演示。

总之,教材中的上所有插图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我们不仅应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感知,还可要求他们课后观察试验饲养自编自演……让他们通过插图这根拐杖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创造性使用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3.1 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

3.2 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

3.3 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3.4 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行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3.5 必须量力而行,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4.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证明,只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善统一;才能使教材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4.1 它要求教师进一步树立课程意识,以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材观、课程资源观)来重新审视、规划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以更高、更宽的眼光来设计教学、看待学生,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一时的教学效果。

小学英语教材第6篇

关键词:2012年译林版;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材;人文性

一、人文性的涵义

人文性是一种追求健康、进步、发展的文化,它是一项尊重人们心理需要、关怀人、尊重人、注重公平和个性化的文化。

2012年译林版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材无论在单词量、书写量,还是在语言运用上都有较大的增加。这体现了当代英语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发展方向,即以人文关怀的手段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英语灵活运用能力。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者的关怀和尊重。

二、2012年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的人文性分析

1.关注学生心理需求

从总体来看,2012年译林版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材具有较大的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化的需要,具体如下:

(1)将小学生语感、应用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教材编写的主要目标。从三年级上下册的课本能看出,新教材中添加了较多的卡通画、小游戏等,这充分关怀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不但会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还会提升其学习的效果,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Bobby和Sam漫画故事在全文都得以贯穿,更是体现出新教材设置的趣味性。

(2)教材的内容设置形式发生变化。新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更加的多元化,从形式上来看,有制作、游戏和扮演等。多元化的教材内容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有更多的选择,通过寓教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开心的玩耍、积极的运用,培养其主动学习、思考和运用英语来沟通的能力。

(3)将听和说作为教学编写的重点。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读和写难度较大,但是听和说可以重点培养,为今后的读写打下基础。新教材本着听说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编写思路,设置了较多的听说和情景练习环节。这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让学生的语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2.凸显语言的灵活运用

在新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板块和结构层次较为清晰,相互间的关联较为缜密。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通过协作、体验、沟通、探索的方法,运用自身的语言能力和完成学习要求。同时,新教材各个环节的设置可以在教师和学生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关怀、互动机制,帮助教师及时地更正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视野的拓展、心智的发育健全等。经过多元化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会得到全面的提升。

3.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训练

新教材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训练,这是新教材和老教材区别最大的地方。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训练并不是对学生不管不问,而是要求教师要更加重视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关注。新教材的一些环节设置力图让教师降低课堂的干预力度,为学生留下更大的自主空间。新教材中的Fun time环节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地设计、组织游戏环节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我总结。又如,在Ticking time环节中,让学生对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及时掌握自身的学习动向,并进行反思。虽然总结和反思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新教材的这一设置已经充分说明了其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重视。通过这种手段,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会有较大的提升。

三、如何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

当前的英语教育要求教师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运用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英语能力。因此,如何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成为小学教师需要面对的课题。笔者基于自己对新教材的理解,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1.教师要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不断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在注重对学生性格、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的条件下,教师还要积极地建立公平、和谐、包容、理解的师生纽带,促进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气氛中快乐地成长。另外,为了保证教学的人文性,教师需要不断完善业务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师德等个人素质。作为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和实施者,教师只有充分意识到其人文素质对教学的重要性,才会有目的地去提升其各方面的道德素养和素质,推动人性化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活动中要有意识地进行人文渗透

新版的英语教材内容虽然较为浅显、简单,但在教材的内容设置上,引入了大量的文学、历史、神话故事、生活小事等。这些元素的引入体现着英语国的传统文化、人文价值观和宗教等。所以,小学教师要在让学生理解的前提下制订科学、可行的教学规划,把人文理念和知识潜移默化地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路径

课堂的教学是小学生获得人文素质的重要路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将人文性充分发挥出来。具体来说:(1)教师要充分掌握不同的英语教学方式和特点,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2)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的今天,教师还要将多媒体技术积极地实施到实际教学中。另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引导,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纠正错误,以人文性的手段促进小学生的学习。

4.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实施人文关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一直都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科学的引导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的引导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心理需求。由于客观原因,学生在学习速度、认知、性格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学生作为个体的根本特征。教师在实施学习的时候,切不可使用“一刀切”的教学手段,要尊重学生的需要,针对个体的差异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5.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学习的评价是教学人文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坚持人性化、人文化的评价理念,结合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多元化、多维度的科学评价。在过去,很多教师将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评价标准,这不但限制了教学人文性的发展,还对学生学习的动机、动力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考试结果的基础上,还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用动态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学习。通过这种手段,可以端正学生学习的动机、态度和方法,促进其情感和成绩的双丰收。另外,教师还要将社会、家长、学生个人加入到评价的环节中来,促进学习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这种办法可以让学生信服,让家长放心,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英语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通过英语的学习,对于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当前教学体制不断改革、教材不断更新的基础上,教师要本着为学生提供人文的理念,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为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旭.关于英语新课标中知识和技能目标调整的思考:兼谈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J].江苏教育,2012,36(31):25-26.

[2]李磊.译林新版《英语》三年级上册Ticking time板块[J].小学教学设计,2012,36(27):34-38.

小学英语教材第7篇

1.小学英语教材的版面设计问题。目前有些小学英语教材在编写上有片面追求版面时髦花样的倾向,忽视教科书的规范和儿童学习的特点。教材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也很活泼,色彩斑斓,但结果是使教材版面过于纷乱,内容繁杂,主题不突出,很容易分散儿童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和处理学习的内容。比如,由于一个版面的内容过多,在编排上反映不出学习的顺序,教师会感到无从下手。此外,有些教材仅仅反映了一种外在的东西,忽略了内在的因素,如儿童的认知特点,语言学习的规律,外语环境下的语言学习的特点,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问题等。例如,有的教材中游戏量和活动量过多,没有考虑到大班教学中实际课堂组织活动的难度。

2.教材中语言不够真实的问题。有些教材在语言的呈现上存在着不真实或不够地道的问题,也就是说语言不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或者说有很重的中国式英语的味道。这里所说的真实性指两个方面:一个是语言情景的真实性问题,一个是语言本身的真实性问题。有些对话的编排是仅仅为了练习某个句型,尽管有一些插图,但是说话人之间所说的话缺乏连贯和逻辑。关于语言的真实性问题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英语中的“What'sthis?”这个句型。老师常常是指着杯子或黑板问学生“这是什么?”每个学生都知道那是杯子或黑板,语言就没有真正的交际意义,因为在真实的生活中,没有人会问这种明知故问的问题。因此,教材在编写中就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展示出语言在实际运用中的意义和功能。比如,设计一个不易辨认的物体,问学生“What'sthis?”,这样学生的回答也具有了真实意义上交际以及个性化的学习。或者,设计一个猜物的场景,让学生运用这样的句型去猜测物品,这样语言才可能具有实际的交际意义。这就需要编写者要想方设法避免明知故问的情景和不真实的语言出现。只有地道的英语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3.教材中的品德教育问题。这里并不是要求教材对学生进行道德的说教,而是要提醒教材的编写人员在选材和编写中要注意选材内容和语境的设计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例如,有的教材画面中,水管子的水流了满地,这就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节水的教育。还有的教材在对话中讨论考试的分数,孩子得了高分就高兴,得了低分就难过等,这都不利于我们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在引进的教材中要特别注意教材的内容应该符合我们国家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4.对国外引进教材的改编问题。目前有不少出版社都在引进国外的英语教材。这些教材总体上来说,出版的质量比较高,语言真实地道,文化内容丰富而生动,版面设计精美,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有很多优点和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这些教材又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如:语言输入量偏大,难度较高,对教师要求较高,文化内容虽然丰富但有局限性,反映的往往是某个国家或区域的文化,不能反映出中国的文化,关于语言知识的学习不够系统或者跳跃性比较大等等。有些出版社引进教材之后,没有组织力量对教材进行积极的改编,而是对教材改头换面,直接出版,因此教材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们的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也不能很好地适应我们国家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学生的需要以及我们国家学生学习语言的特殊的环境。因此,如何将国外的教材很好地进行改编,以适应我们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内容要求都是值得很好研究的。

小学英语教材第8篇

一、重组内容,使教材“顺”起来

教材的编写总是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它的系统性不容置疑。但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各种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有时会使教材的顺序安排显得不太合理,甚至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这时就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在教材延续性和难度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顺序进行重新编排,使教材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水平。

1.单元内重组

牛津版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的第一部分都为对话,包含了本单元的所有重点句型和部分新单词,刚开始我让学生在第一堂课上掌握这些新内容,学生显得力不从心,整个对话教学缺少了整体性和流畅性。而在下面的单词和句型的教学中,又因为过于简单而使学生失去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对每个单元的教学顺序作了调整,将单词句型部分结合起来作为第一课时教学,将对话部分作为第二课时教学。这样,在掌握了新句型和新单词的基础上进行对话教学就显得得心应手,学生不仅能快速听懂对话,而且能熟练地进行表演和创编。两堂课,只是在教学顺序上进行了调整,就轻松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也是现在许多英语教师达成的共识。

2.单元间重组

英语教材的各个单元之间具有延续性,语法、词汇都是层层递进。因此单元间的顺序变换看似不太可能,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个系统性不是不能打破,毕竟有些单元还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这些单元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在课堂上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

二、改变内容,使教材“实”起来

1.改变情境

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们认为只有在真实具体的语境中呈现和练习语言形式,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英语新教材就是以情景、话题为主线编排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语境中呈现教学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正确、灵活地设置语境和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非常注重语境的创设,但由于地域的差别,有的情境对有的学生来说并不真实。而新课标提出情境创设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教材中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加以改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重新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交流,提高他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灵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6b Unit 3 “Asking the Way”这一单元创设的情境是Mr.smith在南京渡假,由于不认识路,而向杨凌问路的情境。这个情境对于我的学生来说,远离他们的生活,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这单元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Mr.Green来常熟旅游又不认识路,想问路的情境。这一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虞山公园、方塔街、石梅小学等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让他们为外国友人指引他们熟悉的地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2.扩充和替换具体内容

我们的英语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解水平来安排内容的,内容比较科学、合理。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并不能适合所有的学生。对不适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内容,我们就要认真分析,对这些内容进行替换或扩充,让教学内容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具体需要。

3b Unit 5 “Plus and Minus”这一单元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11―20的数字,教材安排了一首歌曲“Twenty Green Bottles”,但是这首歌曲节奏快,新单词多,学生听了直摇头。为了保持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我就将这首歌曲换成了一首较简单、易学的歌曲“Ten Little Indians”,将其中的数字换成了11―20,这首歌曲旋律简单,配有动画。课上一播放,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一边欣赏着动画,一边跟着录音学唱,很快就学会了歌曲,熟练掌握11―20的数字,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对于教材中类似这种对学生来说难度太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在不降低教学目标的情况下,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来替换,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对教材内容进行改变,不管是情境再创,还是内容扩充替换,都要遵循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出发的原则,不应该舍近求远,为了加大语言的输入量,盲目补充课外的语言知识,而应当在提高对教材本身解读能力上下功夫,适当引入与教材有关联、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课外语料,即提供给学生想要的和需要的内容,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挖掘内涵,使教材“深”起来

1.一题多用

先来看这样一个课例:6B Unit 5 “The Seasons” D部分的教学。D部分是教材中安排的一个听力训练材料,既有图片还有短文,老师将这一部分的教学进行了如下的设计:环节一看图说话,让学生看书上插图,用几句话进行描述。环节二是完成书上的听力练习。环节三是阅读回答问题,老师根据短文内容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阅读短文后回答。

D部分教学内容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训练学生的听力。但老师并没有局限于教材的这一点,在备课时充分发掘了教材的潜在资源,以发展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老师增加了两个环节,看图说话和阅读答题,前一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部分学优生进行看图说话训练,提高他们的语篇能力,同时也让学困生对听力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得到一些提示,降低听力的难度。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能更深入地理解短文的意思,并通过回答问题使学生灵活运用词汇、语法遣词造句的能力得到加强。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听力题正确率大大提高了,尤其是学困生,这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学优生也在课堂上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有的教师为了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总是想方设法到处寻找语言材料,其实我们只要对教材钻得深一点,研究得透一点,就不难发现,其实教材中的可利用资源非常丰富,只要我们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就能发挥教材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2.德育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我听过许多英语课,但很少看到英语教师在英语课上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师的备课本里,除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这两条有关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之外,很难再找到其它的德育目标了。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作为一个教师,不管教什么学科都要做到在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成长为“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