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29 16:55:38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第1篇

文/陵欣

白日梦

我承认我是一个有很多问题的人。

而所谓的很多问题,就是我很喜欢想一些完全与现实不搭钩的东西。比如说我这辈子很喜欢音乐,那我就会怀疑我上一辈子是不是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以至于我到了这一辈子还是对音乐念念不忘。而对比起用怀疑这个词来表达我对音乐的挚爱,我更倾向于用狂热。

我这么的爱想问题。以至于在阳光和煦的春天,在蝉鸣炎热的夏夜,在落叶飘飞的清秋,还有在凛凛寒风的初冬,我都会想,想为什么一年只有四个季节,而不是五个或者六个;想为什么世界这么大,而我却渺小的如同苍穹中的一粒尘埃;想为什么我总会羡慕那一只只无忧无虑的小鸟,畅快地飞在空中。

而在我看完一本长篇小说激动得热泪盈眶的时候,会想如果书中的剧情阴差阳错地发生在现实中的话,那一定会滑稽可笑。在我看完一部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最后几分钟才终于看懂剧情的匪夷所思的电影时,我会想如果影片中的A角色如果出现在真实世界中,那我一定会千方百计地认识她。在我听着最近才推出的一首流行歌曲的高潮时并且跟着它的音调一起唱才发现自己的嗓音原来跟原唱中的人相差这么大的时候,我想如果我能够拥有这么完美的嗓音并且唱出让人听完后想要跟唱的歌曲,那一定会很快乐。

其实这些都很快乐。

我开始怀疑我是不是得了什么怪病。以至于我每分每秒都在幻想一些古怪的东西。但小L却告诉我,我并不是得了病,而是我喜欢做白日梦。原来我是一个这么热爱做白日梦的人。

做梦的英文单词是dream。而做白日梦的英文单词是daydream。如果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理解便是“白天做的梦”。我想做白日梦与做梦的唯一不同的区别就是做白日梦时,可以梦见你想的东西而做梦却不能。我不得不赞叹人大脑结构的高级,因为这样我们才能享受这项特殊的能力,做白日梦。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那么我就不会在那一节节老师站在讲台上机械地念着马克思主义和思想的区别的政治课上幻想,幻想天空那么小,为何我不能一举手便能触碰到它。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那么我就不会在哪喧吵的公车上幻想,幻想昨天刚刚看过的那部让人热泪盈眶的电影的主角为何不是我。那么我就不会总是因为幻想而错过站台。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那么吉他不再会是只有六根弦,而是变成了七根或者八根。而一年的季节不再只有四个,它会变成五个。

如果明天真的没有了太阳,我明天睡醒睁眼的时候,我希望我会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是那颗微渺的尘埃,在无止境的黑夜中找到停靠的地方。

小说

很多时候都有想写一部长篇小说的冲动。

而每次有这种冲动的时候,都被自己搁下。

思路顺畅。剧情合理。结构严谨。这是长篇小说最基本的东西。而我恰好一项也没有。所以很多时候,我会对那些小说家暗生敬佩。而他们写的小说剧情严密地如同一堵坚固的砖墙,砖板的间隙连一块刀片也容不下。而我们只能沿着墙壁上的纹理,顺着它从起始到剧终。知道我们爬上堵墙的最高点,才能看到墙后边的风景。

而我佩服的还有另外一个人。他就是创世者。在我的印象中,创世者就是一个拿着一本厚重的书,高大但却如同孩子顽皮的人。而这本书就是上帝写下的小说,里面写满了从世界的诞生到世界灭亡的大大小小事情。大的写下了某个时间地球在环绕太阳旋转时发生了细微的偏差,小的则是记载了某时某刻一滴不起眼的雨滴落在了某个不经意的行人肩头上。

我们就这样徘徊地活在剧本中,循规蹈矩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从来没有越界过,从来没有偏离过他写下的剧情。而我们就这样不知情,每天都抱着今天没有胜利明天一定成功的心情挥汗如雨地工作。最后到自己老得只能躺在竹藤椅上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被耍了。

而耍自己的人,竟是那个堪称拥有神力的上帝。

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有神力,要不然他怎么能让我们安分地出生,循规蹈矩地生活,然后不甘心地老去,走向死亡。

上帝真的是一个顽劣的人,将自己亲手捏成的木偶,举得很高很高,就在我们还没有发觉的情况下在已松了手,等到我们清醒时,才发现自己已经摔得粉身碎骨。而他早已经平静地如同毁掉的只是一堆自己砌成的积木般转身离开。没有回头。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我就可以在回家经过的十字路口上选择转左而不是转右,这样就不会错过了那天美丽的邂逅。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我就可以回到我丢掉手中的吉他而拿起那一大堆英语试题的那天,这样我就不会因为要将英语提高二三十分而错过学校三年才举办一次的演唱大赛。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我会站在上帝的面前,抢过他手中那一本写满了关于我的未来的书,我会将它扔进太平洋的正中心,让他的笔迹在10000米深度的海水中消失罄尽。

黑夜

假如明天没有了太阳,那我就再也看不到漆黑夜空中的寥落星辰,再也看不到寂寞一人挂在半空的月亮。

假如明天没有了太阳,我应该会连物欲横流的城市的繁华灯火都看不见,因为我高中的生物老师说一切能量来源于太阳。那我想到那个时候我会被无止境黑暗包围,连自己的手掌上的五个手指会看错成六个。这样的话,我终于有理由可以安静地闭上眼,抱着我的枕头睡上一个月。

写到这里,我开始羡慕作家顾城了。因为他曾经说过一句话。

上帝给了我一双黑暗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假如明天真的没有了太阳,我希望我也能拥有一双黑暗的眼睛,因为我不会向顾城一样用他来寻找光明,我会用它来窥视黑夜。

现在是黑夜了。窗外天空漆黑无尘。但却有寥落的星星。虽然现在我看不到太阳,但我知道它必定在地球的另一面,照亮沉睡的大地。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第2篇

那顽强的小小太阳花 初来班级 三年级下学期时,我们班的孔慕尧同学,从家里拿来了一盆太阳花。太阳花刚来时,枝叶特别绿,跟碧玉差不多;它的枝叶不仅很绿,也非常多,竟然把整个花盆都盖住了,像一把小伞。它的花也十分美丽。每天早上,那美丽的花朵就会齐刷刷的开了,像一个个孩子的笑脸。可是,放暑假时,同学们都不管它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根本就没给它浇过水。 花的奇迹 放暑假回来后,已经是秋天了。因为秋天太阳花不开花,所以我们就没有管过它。几个月后,我们便放寒假了。寒假回来后,就到了春天。按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可是,太阳花已经不发芽了。于是,我们便断定太阳花已经死了,所以就又没人管它。后来,王老师把花拔了,扔到了垃圾桶里,又移上了一株吊兰。王老师天天给吊兰浇水,后来发现太阳花在水的灌溉下竟有几个小芽长了出来。慢慢的,芽长大了,长出了几片小叶子。叶子非常小,只有米粒般大小;慢慢的叶子变大了,已经有一角钱般大小了。王老师一看便将吊兰移走了。移走后,太阳花的营养更充足了。几天后,太阳花已经长出几十个芽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太阳花开花了,花瓣都长得十分美丽。那绿绿的叶子,衬着粉红色的小花,让人觉得十分可爱。有时,还会有一、两只蜜蜂闻到花香,来到这里采蜜呢! 九死一生 有一天,王老师为了让太阳花晒晒太阳,就让一位同学将花盆放到窗台上。只听见“ 砰”的一声,那位同学一转头,就马上发现花盆没有了。王老师一看,就马上明白了:花盆从楼上掉了下去。要知道,我们可是在三楼呀!我们都十分紧张,都认为太阳花活不了了。可是,时间长了,我们对它有感情了。于是,王老师便让王海宁同学和孔文正同学,一起下楼将剩下的东西拿回来。拿回来的太阳花,已经快要枯萎了,有不少叶子已经断了。王老师又找来了一个花盆,将太阳花小心翼翼的移了进去。孔慕尧同学还在花盆上写了几个大字--“要坚强!”一连几天,太阳花依然没有生还的迹象,我们都有些心灰意冷了,王老师还拔了一些根。又过了几天,我们惊奇的发现,太阳花又长出了几个新芽。于是,我们的希望又重新燃起。后来的几天,又不断有新芽长出来。一个,两个,四个,六个,十个……不久,便有十几个芽了。我们相信,太阳花一定会冲破难关,恢复往日的风采! 那小小的太阳花,竟然可以在没有水的花盆里,独自生活好几个月!在死了好几回后,又死而复生!它身上的那种勇气,多么需要我们学习呀!以后我如果遇到困难,一定会学习太阳花的那种精神,永远不放弃!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第3篇

--前记

岁月漫长,最好忘记。自己的命运。人生注定,最好忘记,曾经的追求。

以前,我一直坚信着,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能得到反抗宿命的胜利。一天天的坚持着,坚信着。最后,最后一丝力量,以用尽在这里。最后一滴心血,撒在这里。最后一股勇气,埋在这里。

多少个快乐的回忆,多少个悲伤的回忆。烙印在心中,去努力的拼搏。希望,能改变自己悲伤的命运,最后,失败在那儿。已经无法退后,就一直生存在那没有一丝希望的坚信中,岁月流尽后,离开。

在黑暗中,能寻找光明?在天空中,能寻找仙子?

在这个世界,能找到什么,以成功的执着?

每当在大街上走着,一个个步伐,渐渐的变得如此的沉重。

看那天空,早上的太阳,印在眼帘,曾经听奶奶说,世界上的太阳,真正的阳光,是不能给予给别人的,因为,它是太阳。那时候,自己?幼小,不懂得,太阳为何这样,有时候,趁着没有人,常常一人问太阳,为何如此。我曾经以为,太阳是因为太过自私。这一刻,懂得了,原来,嗯,正如奶奶所说,因为,它是太阳。

我不祈求,太阳真正的阳光,给予我那么一点点,因为,我?没有资格去得到那真正的阳光。我喜欢阳光,正因为那么的灿烂,那么的美丽。

看那天空,中午的朝霞,是陪在太阳身边的,太阳的女儿。有人说,朝霞,是最美的记号。有人说,朝霞,是太阳的记号。朝霞,就只是朝霞。一道,如光的道。

常常看着朝霞,就只因为想注意太阳去哪儿,妈妈常对小时候的我说,太阳,要去另一个地方继续照耀,所以有月亮姐姐,来代替着它,等到太阳来到,月亮姐姐,又将去代替太阳所去的地方。原来,这一切,都只是假的。因为这个世界太过现实,让这些,都成了虚假。

月亮,在以前,人们常常说赏月,用月亮来赞美女,说她如月亮一样美丽,一样纯洁。现在,当在月球留下第一个脚印时,原来,月亮,并不美丽,它却被人们认为,是美丽、纯洁的代表。

一切,都已经是注定好的,所以,我没有再想过,坚信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有的时候,现实,让自己非常的讨厌。有时候,也因为现实,让自己一次次领悟到人间的假意。

原来,世界上的金钱,可以让一半人失去人性,如果说没有了金钱,可以让所有人失去性命。这些,在远古,已经注定了。不能怪?,只怪,人们,现在已经依赖上了,已经坚信上了钱的道理。

?的宿命,都已经注定好了。所以,不要去改变自己的宿命,因为,会惨败。

曾经我也不太相信大人们说的定好了宿命,曾经我去反抗了所谓的命中注定。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第4篇

确实,地心说和日心说参考系变化一下,好像对我们的生活也没什么影响.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太阳东升西落,地心说更符合我们的常识.但是,哥白尼打破的正是这种观念,有时候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要透过表象,深入自然的最精深微妙的核心,人的认识必须在理性的引导下前行.

日心说的建立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新纪元.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当托里拆利看到空气托起一段水银柱时,就会理性去思考.科学的影响,既在成果,更在精神.

1 数学模型的建构

日心说或者地心说的争论,关键在于,我们谈论的对象不再是我们的感官所直接把握的东西.我们没办法“去看看”,认识不再是对感官提供的感性资料的整理和解释,而表现为一种“理性-感觉”的高度综合的过程.

在描述天文现象上,人们很早就知道一年四季不是平均地各占全年长度的四分之一.这就发生了问题,如果星体是匀速运动,那轨迹就不可能是圆;如果其轨迹是圆,那它的运动就不可能是匀速的.要同时照顾到这两端,托勒密所做的,就是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叠加.即本轮-均轮模型,地球处于被称作均轮的一个大圆的中心,另有一个小圆,托勒密称之为本轮,其圆心沿这个大圆的圆周运动,而星体则在这个小圆的圆周上运动.

如果只是太阳和地球两个天体,他们互为参考系,都是在做圆周运动.但是,地球实际上是在做椭圆运动,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且考虑到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用相对运动考虑,对地心说,必须将地球的绕日运动和自转分别加在所有的行星上.这样,其数学描述必然复杂.

随着观测工具的改进,观测的现象也更为精细.太阳在黄道上运动有快有慢,行星还有一种从西向东的运动,持续时间或长或短,天文学上称为“逆行”.偏心圆和本轮-均轮模型给出的结果都不能尽如人意.为了做出和现象相合的数据,托勒密任意的改动模型――由匀速圆周到偏心圆和本轮均轮模型,再到偏心匀速点和偏心等距点等复杂概念.

托勒密的模型太复杂,但哥白尼坚信宇宙和自然是美的,而美的东西一定是简单与和谐的.走出困境的办法是赋予地球运动.

2 物理现象的分析

根据第谷的观测数据,木星、木星和火星等行星的运动在远离太阳时是变慢了,而在移向太阳时确实是加快了.开普勒得出了一个结论,即太阳显然是这种推动力的来源.太阳是整个太阳系运动的源泉.因此太阳作为这个体系的中心更合适.

地球的运行周期是365天,恰好介于火星的687天 和金星的225天之间,和三个行星到太阳的距离远近也对应. 太阳处于这些行星的中心也更加合适.

月球确实是以地球为中心绕地球运动,望远镜的发明,让伽利略发现有四颗星星绕木星运行,同时又以十二年为周期,画出巨大的绕日运行的轨道.原来地球不是唯一的,被特别选中的、拥有卫星的星球.地球连同作为卫星的月球,一同作绕日运动,并不是不可想象的.地球和太阳系的别的行星一样,不是特别的一个,不是中心. 伽利略也发现金星的位相,也是对金星绕太阳运动的一个支持.

在数学推演中,物理意义始终是指引前进方向的标志.对天体运动的物理原因的追寻才是正确的方向.

3 力学机理的探究

为了解释观测到的现象,科学家引入了不同的理论.不能只追求数学模型,而放弃物理本质和物理机制.我们探询自然,就是要问他的根源.物体通过磁力和电场力的吸引而相互作用,除此以外还可能有更多种的吸引力.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使我们能从物理的本质上考虑这些现象.不过当时有些人认为力,看不到,摸不着,不是一件东西,当然不能成为实证科学研究的对象.牛顿看到的是,力的作用和结果,是可以感知和可以验证.

具体计算月球的向心力,证明正是这一个力,使得月球留在它的轨道上,即不飞离、也不落向地球.而且这个向心力和万有引力都遵循平方反比,且指向地球中心.这就证明了月球为地球所吸引,月球绕地球运动.

而太阳系的行星也在适当的轨道上运动.需要的向心力,反比于这些行星到太阳中心距离的平方.也说明正是由于太阳对这些行星的万有引力的作用,使得这些行星绕太阳运动.即太阳是这些行星的中心.

4 理论的检验-预测现象

要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确立这一学说,必须细致地阐明天体运动的机制,必须从物理上说明天体的运动并给出可以验证的证明.

牛顿建立了一个以力为核心概念的物理学体系,给出了运动机制,解释了从现象中归纳出来的经验定律.理论值和观测值的对比所表现出的一致,强有力地表明,最初对现象的归纳,以现象为基础的假说,对这一假说所作的物理分析,以及整个过程中时时运用的推理法则,全部为真. 如果理论能够提供一种预期,而不只是事后的验证,那就会显的更具有说服力.

最直接的证据,来自对彗星的预测.随着数学的长足发展,更精密地计算土星、木星之类质量巨大的行星对彗星回归的影响.使得对哈雷彗星的回归时间预测更加精确. 所以,1759年当哈雷彗星通过近日点.缓缓移动,俯瞰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感受到的不是惊讶,而是一种欣喜.

5 日心说的确立和物理发展

如果不问论证和事实而盲目地接受日心说,恰是以一种信仰代替另一种信仰,以一种迷信代替另一种迷信,在本质上说,并没有把我们对于自然的认识从本质上推向前进.科学的本质不在于你接受日心学说还是接受地心学说,而是你为什么、凭什么接受某一种学说.日心学说最终取代地心学说,本质上不是一种图景替代了另一种图景,而是一种论证手段,分析和实证的方法,取代了以信仰为基础的论证;这一重大的改变,是真理标准的改变,是理性对于信仰的胜利.

这是科学第一次面对一个我们的感官所不能直接感知的对象,这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没有先例.没有人可以看见地球是不是绕太阳转,我们只能想象,这就发生了真伪问题.由感官提供的直接的判断不再是自明的了,对与错不再是一般人依据常识就可以一目了然的了.什么叫“对的”,谁又是最后的评判呢?

先根据现象做出一种假设性的解释,这一解释必须能给出一种可以验证的预期,而如果这种预期在实验中能验证,那么先前的假设性解释即可确立为真,或者说“我们的理解是对的”.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第5篇

一到夏季,不少人的血压开始降低,甚至一些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在夏季血压可降到正常。尽管如此,高血压病人在夏季控制血压上仍不可大意,除了定期监测血压外,还需要清淡饮食、多喝水。

专家介绍,夏季对血压的影响因人而异,有些重症、高龄、动脉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在持续高温时血压不降反升,甚至发生心脑血管急症。所以,患者要掌握夏季高血压降中多变的规律,不能放松对血压的监测观察。在饮食上,专家强调高血压患者应以清淡为宜。少吃甜食,宜多吃一些含钙、钾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制品,增加禽类及鱼类等含优质蛋白质丰富且含脂肪较低的动物性食物。特别应限制盐的摄入量,每天每人摄盐量不得超过5克。

另外,夏天人体出汗多,血液易浓缩,在人们睡眠或安静时等血流缓慢的条件下,容易形成血栓。所以高血压患者在夏季要多喝水。夏天高温环境里,人体的水分排出量可达到约3300毫升,大运动量锻炼时体内排出水分则高达约6600毫升。因此,要根据排泄量调整饮水量。(据《燕赵都市报》)

清洁假牙别用牙膏

在我国约26亿55岁以上的人口中,有大约26%的人配戴了假牙。但有近9成的假牙配戴者不能有效清洁义齿,近8成的人在使用牙膏刷洗假牙。然而,用牙膏清洗假牙的方法实际上是错误的。

调查数据显示,完全不清洁假牙的义齿性口炎患病率为7692%,只冲洗假牙的患病率为74.14%,用牙膏刷假牙的患病率为67.62%,用清洁剂浸泡的患病率为25.81%;用清洁剂浸泡加清水冲洗的患病率仅为11.77%。因此,假牙不宜用牙膏刷。

究其原因,与自然牙相比,假牙是由较为柔软的丙烯酸树脂材料制成的,其表面有很容易附着菌斑的空隙,尤其是有刮痕时。由于牙膏含有研磨成分,因此长期使用牙膏刷假牙,会在假牙表面形成刮痕,从而增加细菌感染和菌斑蓄积,最终导致义齿性口炎的风险。《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对清洁活动假牙提出了以下建议:应在每次饭后取出活动假牙,以软毛牙刷刷洗干净;夜间不戴假牙时,应用假牙清洁溶液加以浸泡并在清洗后使用。

切莫忽视眼防晒

眼部为啥需防晒

研究发现,来自于阳光的紫外线可分为三种,即紫外线A波、B波和C波。大部分紫外线C波在通过大气层时被吸收,所以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主要为A波和B波(分别占大约97%和3%)。现已证明,紫外线可导致许多急、慢性眼科疾病。如翳状胬肉的发生率可随日光照射的水平而升高。又如日光性角膜炙。也是一种最常见的紫外线所致的急性损伤,可引起剧烈疼痛、角膜混浊和视力下降。再如全球白内障的发病率也与紫外线辐射强弱的地理分布完全一致。可见,眼部防晒很有必要。

阴天也应戴太阳镜

很多人以为只有夏天才需要戴太阳镜,或阴天时没必要戴太阳镜。实际上,人们一年到头都应该戴太阳镜,即使是在阴天。

尽管戴太阳镜对眼睛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必须注意正确选戴太阳镜。优质太阳镜可滤除96%以上的紫外线,而劣质太阳镜不仅无防紫外线功能,还会使瞳孔长时间扩大,增多进入眼内的紫外线,加大对眼睛的损伤。

要选优质太阳镜

目前优质太阳镜包括:1,镜片掺入金属元素氧化物的太阳镜。这种镜片表面镀有一层真空金属膜,它既可透过可视光,又能反射95%以上的紫外线及红外线。2,镜片具有将光偏极化功能的太阳镜。这种镜片能将所有的有害光线全部阻隔,却不影响可视光的透过。

温馨提示:青光眼患者及近视合并散光的患者需慎戴太阳镜。

(据《健康报》)

“冰箱药”离开冷环境别超1小时

生物制剂等药物一般需要保存在2~8度的冷环境中,基本上一年四季都需要放在冰箱内,俗称“冰箱药”。研究表明,温度每升高10度,药物中的各种成分的化学反应速度就会相应提高3~4倍。强光及高温都容易导致药品变质,尤其是“冰箱药”。根据我们的经验,在高温季节里“冰箱药”离开冷环境的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有条件的病人最好随身带个能短时间冷藏的器具,如小冰壶等,以确保药物的药效不受影响。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第6篇

记不清谁说过,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由于我们肩负着希看不,我们就是希看本身。我们的努力不是为了替他人实现愿看,而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不断完善着的,尽力融进社会的自己。但我以为,他仿佛错了,我们不是太阳。

我们不是太阳,是火种,沉寂在黑暗中的火种,需要学习来擦亮。我们应当如钻木取火一般,聚精会神,坚持不息。片刻松懈,便会让微小的火光被黑暗沉没。昔日的辛劳,灰飞烟灭,惋惜,可怜。我们应当牢记,科学是非常爱妒忌的,科学只把最高的恩典赐给专心致志的献身于科学的人。

我们不是太阳,是火种,颤抖在严冷中的火种,需要学习来补给燃料。没有源头的水,若不是死水一潭,便会很快干涸。人类的聪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最怕弃之不用,听凭生锈。我们决不可作这样的青年,有若草木于岁月同枯,不得与日月同光,仅仅是应为不能与时俱进,虚心求学。

我们不是太阳,是火种,零散在荒原上的火种,需要学习引领我们到一起。幼小的孩童,是无助的孤岛。自己的欢乐与痛苦,被围困在无知的海洋。是学习,让心不再孤独。与哲人谈心,与智者辩论,心灵终究有了倾诉的地方。但这还不够,远远不够。黑夜太沉,严冷太深,假如要保持光明,必须要团结起来,让你的火焰融进我的火焰,让你的思惟碰撞我的思惟,让你的灵感激起我的灵感,让我们千万小小的火种,划破黑暗,击退严冷,让人们都仰看着,好一轮初升的太阳!

现在我站在这里,阳光披在在身上,好热和。请大家再看一看东方,看朝阳东升,彩霞满天。下星期的今天,我们便要在这样明媚的阳光里,收获自己的希看。请大家再仔细看一看这轮太阳,它是那样布满生机。假若,我将这轮红日冉冉升起于海面的图景拍下,呈于你眼前,不告知你地点,不告知你时间,你还能辨别出这是朝阳,抑或是落日?

最少,我辨别不出。实在,日出与日落的胜景,除却一在东方,一在西方,又有甚么不同呢?然道,东西方的差异,真的如此巨大么?

听说在西方,中国留学生申请进学,不但需要常规的先容信,还要参加专为中国学生设立的考试,理由是中国学生酷爱弄虚作假。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第7篇

【关 键 词】十天干;起源;心理原型;文化心理学。

【作者简介】王 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临床心理学、文化心理学。

杨 韵,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自古以来,对于天干文化的阐释众说纷纭,以往对天干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学和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在一些文化心理学著作或论文中,对汉字的研究主要是以整个汉字系统作为对象的一种概括性研究。然而,从心理层面来对其进行解释微乎其微。

对于汉字与心理原型的关系,高岚和申荷永曾从汉字起源、汉字结构以及汉字部首三个方面,系统而全面地阐释了两者的关系[1]。其他心理学的相关论文大都把汉字单纯作为一种认知对象或实验材料来处理,没有把汉字作为一种认知结果并分析其心理学意义。本文主要从《说文解字》天干十部的基本情况作为出发点,并参考中国历代对于天干文化的解释,结合汉字的结构特点以及文化心理学等相关理论,阐释并论述了天干文化的心理原型及天干字形的原型。

一、十天干的原型意义

天干有甲至癸十个汉字,通常认为天干的原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天干作为十个汉字时,其字形结构起源的原型(Prototype);二是指天干文化所表现出来的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原型(Archetype)。这是汉字的特有的原型特点,也只有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才会拥有文化心理原型。

除了假借字以及转注字,每一个汉字字型的起源都有着各自的原型,而这种原型是针对认知过程的,通常是作为启发原型。正如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一书中写道:“原始人丝毫不像我们那样来感知。同样的,如同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与我们的不同(正因为它与我们的不同),原始人所感知的外部世界也与我们所感知的世界不同。”[2]由于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以及人类思维模式的进化历程不同,从而各个时代对天干的十个汉字会有不同的认知与理解。以往研究表明,针对字形认知和创造的原型分析都是基于历史资料,这些资料虽然经过原作者的思维过滤,但是对于天干字形原型的结论基本上仍旧属于推论。

甲至癸十个汉字在最早的文献资料中已被假借为天干,而后随着历史的推移,产生了各种文化阐释,每种理论虽都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和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之处,这与其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关联。

从古至今,天干文化理论众说纷纭,被谈论最多的当推许慎《说文解字》中的植物生长一说。虽然我们用这个理论去完全解释天干的起源会有许多逻辑矛盾,但是也存在言之有理之处。《说文解字》是较早系统解释天干文化的字典,它不仅解释了天干十部,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创造了天干文化,尽管这种创造可能是由集体无意识所主导的。荣格说:“原型是一种复杂的经历,就像降临到我们身上的命运一样,它们影响到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3]。所以,后人在阐释天干文化时其实仍存有祖先的一些思维。汉字是由最早的象形文字发展为现今的表意文字的,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今相通的语言文字,它们不仅有以象形对象为原型的特点,而且那些会意字、指事字也反映了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特点。

二、《说文解字》天干十部基本情况

作为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说文解字》,当中对天干释义在文化层面可能是最为系统的,若以此作为天干的起源则过于牵强。尤其是将这十个字看作人体各部分的解释,当属许慎对天干文化的再创造。

现代字典中,所有汉字都是根据拼音的首字母来排列,在查询时,或遵循音序,或遵循笔顺。在东汉时期虽有反切注音法,但这个方法并不十分规律,不像拼音那样足够严谨以自成体系,因而《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的划分方法以及排列规律可以说都是许慎根据一些汉字的心理认知和中国的文化心理而编排的。

《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的编排规律可以描述为:“其建首也,立一为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牵属,共理条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中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知化穷冥。”[4]这里除了指出《说文解字》在单字编排上字形与字义的认知原则——“同条牵属”“据形系联” 以外,还指出了这部书在首尾布局上的一个重要特色:“立一为耑”“毕终于亥”,即通常说的“始一终亥”。既然是终于“亥”,那么天干十部和地支十二部必然是集中在一起的,完全符合“同条牵属”的规则,在天干十部中(这十部正好被编排在地支十二部之前,想必理由也是“同条牵属”),只有“巴”和“辡”是因为字型结构的原因被“据形系联”分别排列于“己”部和“辛” 部之后,说明许慎是把天干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文化概念,又与紧随着的地支文化紧紧相关。当然这仅仅是许慎对于汉字的一种认知,但根据这些规则可以推断出《说文解字》中天干的排列位置、收字情况都包含了中国文化的心理内涵。

天干作为商代就起源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什么不是始于“甲”,相信许慎自有他的道理,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天干文化的重要性。《说文解字》的五百四十部不仅结合了小篆本身的笔画、部件以及结构等字形认知特点,另外还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说文解字》“马”部收字一百一十五个,重文八个,新附字五个;“玉”部收字一百二十六个,重文十七个;“木”部收字四百二十一个,新附字十一个,这些收字特别多的部件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正如唐兰曾写道:“汉字偏旁可以指示我们古代社会的进化。因为畜牧事业的发达,所以牛、羊、马、犬、豕等部的文字特别多。因为农业的发达,所以有草、木、禾、来等部。因为由石器时代变为铜器时代,所以有玉、石、金等部。因为思想进步,所以有言、心等部。”[5]

在文字学和中国文化领域,有很多学者以《说文解字》的某一部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文字与文化内涵。许慎的这种编撰方法使汉字文化的心理原型更为清晰,于是汉字的偏旁就能指示出一些原始思维。天干十部在《说文解字》中的相对位置,说明了这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但同时又与地支文化高度相关,这十个字分为十部,说明它们原来并非是一个整体,但又排列在一起,表明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后来的字典在编排部首时都是根据笔画数,现代是根据拼音首字母,完全是基于汉字的形或音,而“始一终亥”的排列方式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心理现象。

在十部之中,“甲”“丙”“丁”“庚”“壬”“癸”六部下一字未收,该字自成一部,在整本《说文解字》中,只有在“三”部和地支中的“寅”“卯”“未”“戌”和“亥”六部同样是该字自成一部的。而“乙”部收了乾、亂、尤三字;“戊”部收了成一字;“己”部收了巹、二字;“辛”部收了辠、辜、辥、辤、辭五字。天干十部,加上所收汉字一共二十一字,与那些收有上百汉字的部件相比,天干文化似乎并不重要,但许慎将这十部同条牵属,表明了其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天干文化可能是未普及的“贵族”文化,收字如此之少只能说明这并非民俗。

一个未普及,却又十分重要的文化,那么就只可能是官方规定的文化,司马迀的《史记·殷本纪》中所记录的商代帝王们的天干名恰能证明这一点[6]。商王以天干为名,这个现象表明了天干文化的重要性及权威性,由此可以反映出人们对该文化的崇拜,虽然对于商王天干名的意义争议颇大,但这并不影响天干文化的重要性。

此外,“乙、戊、己、辛”四部所收的除了重文外的十一个汉字,都分别从属于各部。天干十部的收字情况表现了天干文化的官方性、权威性以及这种文化心理原型的崇高性,区分于那些反映中国文化心理的偏旁收字多的特点。

三、天干十部的文化假说及其原型分析

现代人对天干的认识基本停留在纪年工具以及计数功能,且大都仅限于四位,即常用的“甲乙丙丁”。然而天干的文化阐释却十分丰富,《说文解字》的自身权威性使其天干释义最具影响力,虽然不能证明天干起源,其文化价值却不容忽视。尤其是自然生长与阴阳五行理论,两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心理以及思想内涵。而太阳历也许是天干假借的开端,尽管有学者将其与天干起源混淆。不过这种文化现象是中国原始思维的映射。因此以上三方面是天干文化的主干,其他的阐释基本都能归属于其下。

1.自然生长和人体学说。《说文解字》中对于天干十部的说解,一直以来受到学者们颇多非议,认为它荒诞不经,充满了神学迷信色彩。其对天干十字的解释如下: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一日人头宜为甲,甲像人头。乙:像春草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强,其出乙乙也。乙承甲,像人颈。丙:位南方,万物成,炳然。阴气初起,阳气将亏。丙承乙,像人肩。丁:夏时万物皆丁实,象形。丁承丙,像人心。戊:中宫也,像六甲五龙相拘绞也。戊承丁,像人胁。己:中宫也,像万物辟藏诎形也。己承戊,像人腹。庚:位西方,像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庚承己,像人脐。辛:秋时万物成而孰;金刚,味辛,辛痛即泣出。辛承庚,像人股。壬:位北方也,阴极阳生,故《易》曰:“‘龙战于野’战者,接也,像人裹妊之形。壬承辛,像人胫。”癸:冬时水土平,可揆度也。像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癸承壬,像人足。许慎的阐释是依附于阴阳五行学说之上的,他的解释并非全部合情合理。书中“甲、乙、丁、己、庚、辛”的释义都与万物生长的形象有关,“甲”是草木顶戴种子的甲壳;“乙”是春天草木弯弯曲曲而长出地面;“丁”代表夏天万物壮实,像草木茎上有果实;“己”像万物因回避而收藏在土中的弯曲形状;“庚”像秋天万物坚硬有果实;“辛”表示万物成熟。不过“丙、戊、壬、癸”的解释不成体系,“丙”属南,南方为火为夏,所以万物长成;而“戊”的六甲五龙说则十分牵强;“壬”像人怀孕;“癸”像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与之前的万物生长一说不能融合[7]。

不过,《说文解字》中的另一种解释,将天干十部比作了人的“头、颈、肩、心、胁、腹、脐、股、胫、足”,完全利用了小篆的字形结构进行象形的解释。然而在汉字从甲骨文变化成为小篆的过程中,有些字的理据会缺失,最明显的就是“丁”这个字,它在甲骨文中就是一个框(形如“”),在铜器铭文中框则变成了实心的方块(形如“”),而小篆的“丁”被许慎看成了像人心(形如“丁”)。

许慎的阐释受到他自己的世界观的影响,他除了是一位文字学家,还是一名经学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两汉经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融合了阴阳五行等神学思想,而许慎对天干的释义就非常符合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8]论。《说文解字》在释义时一般先表明字义,再写出六书情况,但天干十字却一反常态,以阴阳五行的形式出现在一本字典里,种种迹象表明许慎是故意为之,于是自然生长和人体解剖应该不能作为天干字形结构的心理原型。

《说文解字》里天干的释义完全是民族文化心理的产物,中国自古对于自然有着特殊的崇拜之情,但又会融入主观而迷信的心理认知,每一种自然现象在中国神话中都有对应的司神,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也是我们祖先的集体无意识。

其实植物生长也好,人体解剖也罢,都只是许慎借用的可观察的外在表象,阴阳五行这种糅合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自然理论才是许慎想传递给后人的。

2.阴阳五行和四方之位。上文已经提到,《说文解字》中天干所传递的文化本质就是阴阳五行,许慎的植物生长理论也是其衍生物。五行、四方都与数字有关,这正是由于中国的数字崇拜文化心理。

“五”这个数字是具有世界性的,一手有五指,所以“五”很容易影响古人的计数方式。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中描写了新几内亚的布吉来人的计数方法,一至五皆与手指有关:

罗马数字体系以Ⅰ、Ⅴ、Ⅹ为基础,然后进行加减,而几乎各民族的计数方式都是从手指开始的,不过至今仍保留这种原始特征的,也只有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了[9]。

其实,古人对于“五”的崇拜远不止于计数,还有许多神秘性质,如中国的五行涵盖了宇宙万物。原始壁画都是平面的,没有透视,所以可以推断出人类最早的图像思维是两维的,自然衍生出四方之位——上下左右或前后左右。四方确立后就会相对产生中间,派生为五位。

而天干有十字,恰为五五之和,自然会与五行文化结合,设制为“十干合”原理。天干配五行(金木水火土)表示方位,东方为“甲乙”,属木;西方为“庚辛”,属金;南方是“丙丁”,属火;北方是“壬癸”,属水;中央为“戊已”,属土。中国“五”的体系是十分严谨的,十天干并非随意与之配合,因此十干合的文化心理内涵是“五”的派生。

无论是五行之说,还是四方之位,都明显是人们对天干文化的应用,这既存在一定偶然性,如对“五”和“十”的各自崇拜,而十又恰为五的两倍;同时又有着必然性,因为我们祖先有数字崇拜的文化心理,于是潜意识中就会去搭配这些数字。因此中国文化心理中的数字情结是天干文化的重要心理原型,这也符合了荣格所提出的“原型是原始经验的集结”,原型是一种先天倾向,所以天干文化的五行内涵不仅仅是人们的文化附加,更是后辈与祖先思维的印合。

3.太阳历及天置。古人认为“天有十日”,这个十日并非我们现今所理解的神话,其含义主要有两种,一是指一天中太阳的十个位置;一是指一年中的十个太阳。它也许是十月太阳历文化的衍生,也可能是其启发原型。

何新在《诸神的起源》阐释了一年十日的说法,上古可能将一年划分为十个太阳“月”,每月对应一个太阳,因而有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化,这可能也是后羿射日的唯一合理解释[10]。虽然郭沫若先生认为射日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并无太阳崇拜,但根据天干文化的心理原型,何新的解释更符合古人思维。

对于太阳历的另一种认知,王显春在《汉字的起源》中写道:“天干的本意是十月太阳历,一年十个月。玉版历法图上表现的是四季、八节、十月太阳历。”[11]

“甲”至“癸”分别对应了太阳历中的十月、一月至九月,其中“甲”表示一年的终点和起点之间的节点,表示生死轮回的节点,太阳历十月是深冬,为一年中至寒,阴极而阳来;“乙”是龙的象形,表现辞旧迎新(舞龙);“丙”是太阳历二月的仲春时节;“丁”是太阳历三月的春夏之交;“戊”像斧钺之形;“己”为日晷的影子,弯曲以示短,太阳历的五月中应该会有夏至,该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白天最长,影子最短;“庚”表示万物在秋天蓬勃生长;“辛”是太阳和草木的结合,表示欣欣向荣;“壬”表示太阳历的八月秋分日是日夜平分,同样源于日晷的影子;“癸”像是两个“壬”的交叠,像是吉祥十字符号,表示人们希望能够生存发展。

对于太阳历源于彝族几乎已成为定论,学者们也确认了其与夏历《夏小正》大有深意[12]。虽然夏早于商,天干的太阳历应用可能是其文化最早的心理原型,但这并不能证明太阳历就是天干的起源。历法和干名都只能是一种文化信仰,而崇拜对象是太阳,这与“天”干的名称也相符,而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神话传说亦明确了中国文化心理的这个特点。

4.十月怀胎学说。在神话思维的作用下,十天干与十月怀胎也产生了联系。高明曾写道:“以商代甲骨卜辞来说,它是我国最早用汉字记下的文字资料,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光景,但只能说它是目前所见最早用以记录语言的文字,而不是我国最原始的文字。可以肯定,早在商代以前,中国汉字已经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发展过程。”[13]所以这又是数字上的巧合,从而产生了一种天干文化的心理原型。《淮南子·地形训》中记载:“一主日,日数十,日主人,故人十月而生。”同样,其他类似的记载都表明了十天干与十月怀胎有联系,但只是“合于天数”,仅是祖先的一种文化心理。

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最初的十个刻符,与人的生育学、胚胎发育的过程一对照,发现天干十字恰恰吻合了怀胎十月。如“甲”就是阴阳交合;“乙”最初的符号“”,像游动在羊膜囊腔内羊水中的小生命;“丁”的符号是“ ”,四个月胎儿的眼睛尚未完善,透视可以发现胎儿的眼眶;“己”是胎儿在母体内卷腿屈身侧卧的那种形态等等。

虽然胚胎学不能作为天干的起源,但却与生育过程有很好的对应。十月怀胎与植物生长都是源于自然法则,但由于前者的原型过于神化,而且根据记载时间,明显是后人将十月而生合于天干,因而我们很少认识到天干的这种原型,不过可以将其理解为是中国文化的自然崇拜心理的一种衍生,这与植物处理系统说异曲同工。

四、天干字形结构及其原型意义

我们根据这些天干文化假说理论的内部逻辑可以推断,这可能是后人在集体无意识中所产生的文化原型,它与天干起源有关,但并非起源本身。因此,自然、太阳以及数字十都是天干的文化原型(Archetype)。因此天干十字的原型是假借而来的,与天干文化没有直接联系,这十个字的原型(Prototypes)需另做论述。

1.天干字形的原型假借。如果某个文化假说确是天干起源,而祖先在造天干时的确参考了自然法则。那么这十字的字形结构应该更为整齐,而非象形、会意混杂,所以天干字形起源的假借说相对而言最为合理。前文已经解释了《说文解字》天干十部的收字情况,十部所收汉字共二十一字,这个数据与其文化地位不相符,原因之一是这种文化的官方性、权威性,无论是作为帝王的天干名,还是十月太阳历的对应月份,都不是一般的民俗;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这十个字是假借他字,如果假借较晚,则归于其本义所属之部,若是假借较早,则会自成一部,但收字较少(如“我”部)。但在《说文解字》中,这十部排列在一起,表示了这个文化的重要性,除了干支,似乎未有其他类似现象。

因此,天干的起源可能很简单,就像郭沫若先生说得那样不过是十个符号,而后这些符号慢慢渗透了中国的早期社会,影响了各种文化现象。

郭沫若基于考古学的观点是:“甲乙本为十位次数之名……十干文字至少有半数以上当创制于殷人……大抵其文其事皆出自然发生,而无丝毫神秘,及外来之痕迹。”[14]他认为:甲、乙、丙、丁四字为一系统,乃最古之象形文字,俱指鱼身之物。

“甲”,像鱼鳞甲;“乙”,像鱼肠;“丙”,像鱼尾;“丁”,像鱼眼睛;戊、己、庚、辛、壬、癸,此六字均系器物之象形,且多系武器;“戊”,像斧钺之形,盖即戚之古文;“己”,隿之缴也;“庚”,有而可摇之乐器象形,即钲;“辛”,削刀之象形,用来刮除刻画的图案或文字;“壬”,为“鑱”之初文,即石针,古人用以刺病。“癸”,像三锋矛,古兵器[15]。

根据时间顺序,殷人无论以天干为十日之专名,或为一旬之次第,都必须在掌握十进制法则之后,所以天干的起源就不可能是某个文化系统。但为何会假借这十字作为天干,郭沫若先生也没有解释,《释支干》一文中只写道:“此事请就十干文字之本身以申论之。”

此外,高亨认为,“甲”当为盔甲之甲;“乙”者,刀也,象形;“丙”疑是钫之古文[16];“丁”即古“钉”字,甲骨文金文篆文或像钉头形,或像钉身形;“戊”即古“鈇”字,斧也;“己”是古“纪”字,象形纪事之绳;“庚”乃筛米去糠之器;“辛”与“”古为一字,古代一种刑具;“壬”乃“榺”之古文[17];“癸”即“戣”之古文,像三锋矛[18]。

在郭沫若与高亨的理论中,只有“戊、辛、癸”字的本义是相同的,而鳞甲之“甲”与盔甲之“甲”相似,《释支干》中认为:“戎器之甲胄,皆得由鱼鳞引申。”“己”字都和绳子有关。而剩余五字的本义则大相径庭,孰是孰非,实在难以定夺。因此,虽然可以确定天干字形的起源是假借它字,但其原型究竟所为何物,实在难以定夺。

2.字形结构的原型意义。天干的起源基本能确定为假借它字(原字都为象形字,所以每一个字都有一个启发原型),因此,将天干十字字形结构的原型意义分别加以区分和阐释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内涵。

“甲”起初只是一个十字形,按照假借说是指四片鱼之鳞甲的接合之形,是否有框并不影响,但是随着汉字以及天干文化的发展,外面那个框被赋予了文化内涵。不过无论是鳞甲、盔甲还是甲壳,含义基本相同,因此《尔雅》之举乙丙丁,而不举甲者,说明甲义犹存,无须释及。所以“甲”的原型比较明确,就是各种甲壳。

“乙”的字形结构特征始终未变,因而解释为鱼肠或是弯曲的草木都能自圆其说。《说文解字》“乙”部收字四个,重文一个,但是当中只有“乾、尤”字的解释与乙像弯曲的草木有关,而“亂”的释义更符合高亨“乙为刀”的说法[19]。

“丙”的原型被认为是鱼尾的形状,或是像方形的锅子。原型若为鱼尾更加系统,若为锅子更为形象[20]。

“丁”无论是作为鱼枕(郭沫若认为“枕”也可能是字之讹,“丁”或为“睛”之古字),还是钉子,甲骨文以及金文中的方框或方块都是象形,然而,后来的小篆成为了象形之物的侧视图。因而,关于“目不识丁”的成语解释主要有两种,一则丁作为方框或方块是早期汉字中最简单的,故连“丁”都不识,遑论其他;一则是以《旧唐书》为出处考之,“丁”应为“个”字[21]。郭沫若则认为是“达视不能见睛”之古语。各种说法都言之有理,但“个”与“丁”的误传更有说服力,所以根据小篆字形,原型为钉子的可能性更大。

“戊”为斧钺之象形应是显而易见,在演变过程中虽然笔画变形,但该字原形特征都被保留。“戊”的字形结构一直保持着武器特征,“戈”这个部件始终存在其中,原型明确。

“己”无论作为隿之缴还是纪事之绳都保留了弯曲的特征。“己”部所收的“巹、”二字皆保留己的盘屈之义。在太阳历说中,“己”被认为是日晷的影子,弯曲以示短。不管己象形何物,弯曲的特征一直传承,原型意义可以确定。

“庚”在演变过程中多了手的部件,这是因为乐器或筛米去糠之器都需用手操作。这个增加的部件为确定原型提供了一些线索,不论象形何物,都会经由人手加工,其原型可能是这两种器物的共通之处,并不矛盾。

“辛”字的变化不大,隶变后与甲骨文字形有相通之处,然其与“”字的关系未能明确。这两部的位置在五百四十部中相去甚远,但在《说文解字》中“辛”部所收六字(其中重文三字)及其据形系联的“辡”部都与“”字的刑具意义相关。辛与的区别虽无法解释,但主要特征仍在,因此其原型可以确定为削刀之形。

“壬”无论是石针“鑱”还是“榺”[22],各个时期的字形都能反映象形之物,这两种原型可以归为一类,都是象器物之形。

“癸”的小篆是三锋矛的造型,《说文解字》中写道籀文“癸”字从癶从矢,表示揆度之意,该释义与三锋矛的关系难以考证。许慎的解释也很混乱,揆为葵也,而前者“癸”的字形从癶从矢,后者是三锋矛,据此,我们可以把其原型确定为三锋矛。

天干十字的启发原型与各种文化假说虽没有直接联系。然而天干所假借的对象多为事物、工具,如甲、肠、尾、眼;钲、戚、戣、削。因此,这些原型所组成的系统也有其各自内涵,例如像郭沫若所说的是渔猎和金石时代分别与十进位的结合。借用事物之名以组成数字之序,也是一种崇拜自然的中国文化心理特点。

五、结语

荣格对于原型的解释是广义的,它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载体,在此基础上的汉字心理原型可以有两层含义,第一是针对汉字创造与认知,第二是针对中国的文化心理,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而根据历史资料,天干十字可能是假借而来并非原创,其起源与文化基本分离,但是天干的两种不同原型却都反映出了中国道法自然的文化根源。

作为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自小篆隶变后,汉字的字形可谓一脉相承,为今人研究古文字提供了颇多便捷。本文中的原型概念是针对汉字特点而言的,将汉字的认知原型与文化原型进行区分符合汉字的发生和发展特点,这种原型分析不仅能应用于天干系统,同样,若将《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按照农业、畜牧业、工具、器官、金石等范畴分类,此分析方法同样适用。

针对天干,这种方法可以分析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天干起源与文化分离,即以假借说为基础的文化附加说,该结论指出了许慎等人将文化与起源混淆的错误观点。第二,天干文化的原型意义(正因为文化是附加的)直接反映了中国文化心理,它所包含的中国文化也更具特色,原型也更为明确。

1.天干的起源及其文化附加。有些学者把文化假说作为天干起源,这些理论中的有些说法过于牵强、内部逻辑存在矛盾。甲至癸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已假借为天干,这从《说文解字》中天干十部的编排就能发现,由于甲骨文时期这十字已用作天干,所以其字形结构的原型缺乏更早的文物实证,唯一能确定的是这十字皆象形,而十字字形的启发原型尚难定论。

文化附加说是指天干的起源并非一个整体,这十字各有象形之物,没有完全关联,而后被人们假借成为一体。天干文化都是在本义上的附加,有些甚至影响了字形本身。因而根据前人对天干起源及其文化研究可以将天干的原型分为两类,即认知原型和文化原型。

通过对各种天干文化起源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天干的起源是假借它字,而后人的各种文化阐释都能自成体系,虽不能作为天干起源,但这些文化假说并非毫无依据,它们是祖先集体无意识的产物,反映了中国的文化心理。

2.天干文化的原型意义。天干的各种文化理论,虽说法各异,却殊途同归。阴阳五行是对数字的崇拜,植物生长与十月怀胎都顺应了发展规律,十月太阳历则是对太阳的特殊情结,这些心理原型可以归结为对自然法则的崇拜,即道法自然。

尤其是许慎的观点,五百四十部始一终亥,而“一”的释义玄之又玄:“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23]植物生长、十月怀胎以及太阳运动都是自然界的一种循环,至于数字,《史记·律书》中:“数始于一,终于十。”十为数之极,而后九九归一,开始新的循环。从宏观上看,天干的各种文化假说都离不开自然循环,这种以自然规律为心理原型的特点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天干的起源也许正如郭沫若所说只是十进制的符号,但古人们假借这些字总有其缘由,太阳历可能是天干文化的起源,而许慎的解释与时代背景紧密不可分。有些解释虽然是后人附加,却沿用至今,如干支纪年法,还有付丙、癸水等词。

其余的人体解剖、十月怀胎之说有着比较明显后人附加痕迹,但却言之有理。这些心理原型虽然与起源没有直接联系,但其内涵却渗透了这十个字,若单论这些汉字,它们只有自己的意义,并不能成为天干之一,所以天干的心理原型更多地是指文化层面的集体无意识。作为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之一,天干的心理原型是中国文化心理的代表,其综合了数字、万物生长和天体运动的原型对象,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顺应自然的文化心理特点。

注释:

[1]高 岚、申荷永:《汉字与心理原型》,载《心理科学》 2000年第23期。

[2][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第34页,丁 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3] Jung, C. G.:The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London: RoutledgePublish Press, 1995.

[4]罗邦柱、赵世举:《古汉语知识辞典》第52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5]唐 兰:《古文字学导论》第122-123页,[济南]齐鲁书社1981年版。

[6]商王以十天干为名号,对其意义,学术界有极大争议,现共有七种不同看法:生日说;死日说;庙主说;祭名说;祭次序说;选日说;生前政治势力分组说。

[7][18][19]高 亨:《高亨著作集林——文字形义学概论》(卷八)第200-201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天人合一”最早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许慎在释义“王”字时写道:“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9]罗马人为了表示一、二、三、四,分别伸出一、二、三、四个手指;表示五个物体就伸出一只手;表示十个物体就伸出两只手。罗马人为了记录这些数字,便在羊皮上画出Ⅰ、Ⅱ、Ⅲ来代替手指;要表示一只手时,就写成“Ⅴ”形,表示大指与食指张开的形状;表示两只手时,就画成“ⅤⅤ”形,后来又写成一只手向上,一只手向下的“Ⅹ”。

[10]何 新:《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太阳神崇拜》第223-234页,[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

[11]王显春:《汉字的起源》第68-71页,[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12]刘尧汉(彝)、陈久金、卢央(彝):《彝夏太阳历五千年——从彝族十月太阳历看〈夏小正〉原貌》,载《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1期。

[13]高 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第3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4][15]考古主编:《郭沫若全集》(卷一)第155-195页,[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16]《广韵》:“钫,镬属。”镬是锅,钫是方形,平底,有架,炊于其下。

[17]《说文解字》:“榺,机持经者。从木朕声。”

[20]《尔雅·释鱼》曰:“鱼枕谓之丁,鱼肠谓之乙,鱼尾谓之丙。”

[21]《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第8篇

什么是“修身立命”呢?《性命圭旨》开篇曰:“夫学之大,莫大于性命。”性命二字乃真丈夫毕生功德。又曰:“天窍圆而藏性,地窍方而藏命。禀虚灵以成性,中天地以立命。性成命立,其中有神。命蒂元气,性根元神。潜神于心,聚气于身。其中有道。”“性命”二字于中渐露实际:在内不过神气,在外只是身心。神气皆是先天真如之灵。超凡入圣,无有生灭。“性命”始终不离这个 。身心皆是后天有形之物,易落入皮相,故有生老病死四苦。因此其书又曰:“命有身累,则有生死。性受心役,则有去来。有生死,不能至命也。有去来,不能尽性也。”此指“假我”用事,灵性蒙蔽。属“顺则生人”。“贤人之学,尽性而立命”。此指假借身心为器皿,经“真我”主事,方可“涵养本原,救护命宝”。此属“逆则成仙”。故“修身立命”即指性命双修。

自杨禄禅公将太极拳术普传天下及今,人们多知此拳是一种深奥特殊的内家拳术,却少有体会这与众不同的技艺自身所蕴涵的根本与古之道家文化性命之学有紧密的联系。

想天地之间,不过一阴一阳。对待流行,在乎一动一静性命之道,自然也不能有所偏倚。虽说先天一气于虚极静笃而来,但须心净神明。可身体阴阳若是失调紊乱,又谈何来的心境清定?不做此想,不行此规,终究一介武夫。《大小太极解》说得好:“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人身为太极之体,不可不练太极之拳。”所谓“太极之拳”非止一名耳,实际讲的是一个理,行的是一个道。太极是理,此拳是道。宋明理学讲理气,实际就是体用之关系,阴阳之无别。明此,亦可明理道。是以,太极拳之形成意义,及其自身的内外结构(理、气、体、用)都是唯道而是从的。道就是万物生化的规律,不变的定律。这种生化的规律又是由阴与阳共同来体现的。在道家而言,人的身心,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无论是从内到外,还是从有形到无形等等,个体也好,整体也罢,或是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都离不开阴阳的属性。只有将阴阳有机的媾造,才能有所大作为。这正是道家“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具体实际的宇宙观,身心观。

真正的“道家太极”起始入手并不是架子,而是无极桩。《无极歌》唱道:“无形无象无纷,一片神行至道。参透虚无根蒂固,浑浑沌沌乐无涯。”此诗既可以作为习练无极桩的心髓,言明无极桩的重要意义,还是道家最高境界的表现。正如老子所言:“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意义可谓深远(《道德经》有显密二义)。这在《太极图》的顺逆两层意义上已经寓示了。另外,《太极拳论》开篇曰:“太极者,无极而生。”从显义上看,这是易理的说法,即道的规律。从隐义言,其不仅是“理”,也是指明了太极拳的修习次序――无极开始的重要性。我曾拜读过四川陆潜川先生的文章,其中的“十方无极裆”就是“道家太极”无极桩的精髓。我们犹龙派的“定势八法”亦是如此。我在《犹龙派太极内涵初探》一文中已经备述。

“无极”虽是没有形象,但无极桩是借后天返先天,所以,外要有法度,内亦有法度。法度无偏太极全。往那任意摆个姿势是不行的,没有法度就不会有“月降日升,斗转星移”等等的自然现象。法度是道体(隐),也是道用(显)。体用互转(实际仍是一个),内外一致,内里效应自发。这个效应不是别个,就是那丹家所言的“一阳来复”,“活子时”,“地雷震动”等等譬喻。法度的关键在我犹龙派的“太极歌”中说:“混元一气在吾先,始在阴阳未判前。须先规中求大道,洞明此理入玄关。”学道之人都知道,“玄关显现”乃是修习境界的大关键。古人譬喻玄关不仅有位置(假)和无位置(真)的说法,而且真玄关实际指的还有两个,一个就是这先天一气,另一个就是那先天灵光。当然,两个玄关没有高下尊卑之分,只不过是入手的途径不同罢了。这也正是道家流派纵横,南北两派有别的一个主要原因。长春真人在《金丹密旨》中说的“性根命蒂”,就是两处玄关的美称。先天元气生发后,就如有了通往朝圣拜祖道路的令牌,可以真正的踏入“众妙之门”了。太极拳真正的性命双修也从这里开始了。

此时,虽曰“得其一,万事毕”,可“一”为万象更新之始,真正的先天大道才刚刚起步,须得一路下去,直达于“九”,才是了达性命的最后关头。因此,万事是相对于先天的后天诸事而言的。所以,不会善用这个“一”,也只能是停滞于“常似醉”的阶段,终究归于梦幻泡露。更有甚者,还能坏了身体。道是修行至品,亦是杀人利器。所以古人说:“修行如履薄冰,不可一刻疏忽。”故要虚心笃行,如履薄冰,不可满足,懈怠。太极门讲究“心若太虚,体若太极”。“太虚为体,太极为用”,各太极拳派尊奉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真正内涵就是这个。孙禄堂老先生在其《孙禄堂武学录》中言及“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无有分别,皆是缘一而发”的阐述实在是精辟极了,真是近代实修实证的真人一位。捧及“孙式太极”的演练遗照,神形意气都是从养护“一”的法度上体现的。所以有别它家,另辟一门,不似现今之人把动作做得多优美高雅,改良得落落可观,实对内里一无所知,一无是处,一塌糊涂!道家之学讲一个见素抱朴,神韵内养,以内主外,以外养内。太极拳大道只有这个样子,才近乎性命之道。太极门的祖师传下的养护之法讲究“心髓”没有一定,因人而异,因缘而生。法无定法,不仅是上乘境界的表现,也是修心炼己,无住无行的始终根本。后世所传的太极拳术就是源于此,只不过渐渐的因人而异,学而后化了。此学而后化又分做两途。一个是纯粹的演变成技击,练的是后天气血功夫。《杨氏传抄老谱》中的“太极血气解”说得够明白了。另一个是借拳术强化神慧,顺遂血气,借后天气还先天气。即所谓的“八门五步十三势”者。透彻一点讲,这应该称为“易理派太极”。本人只能言及于此。因为,历史久远,社会气候,个人禀赋,道法机缘等等所导致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我们个人及丢失了的那段历史所遗留下的空白,都无法随便臆测的。所以,我是从道家太极上来看待的。而且,我也无诋毁他家的本意。孙禄堂老先生是“易理派太极”。即由拳入道、证道、得道,了达性命的一代宗匠,我尊其,即可见一斑。

以先天气为根本,配以符合法度的形动,在真意的主宰下(真意乃宁静致远,诚敬笃厚之意),如揉面一般,让心身神气融和到一起。这样,先天气就会逐渐的替换内外的一切杂质,与身中的经脉关窍渗透融和。而身体的“柔弱”变化亦使得内里的神气充盈,无过不及,不寒不燥。身顺心泰,气脉宣发,于行立坐卧诸处安静恬然。那先天一点灵光(性根)自然不求自显。间或如水映日光,晃耀额前瞬间,间或如蓝电现于晨曦。终有一日,神光大定,恍似顿入无染处所。如此,皆是道家的自然之道。到了此时,其人身体气血平和,来往坦泰,心境亦是深远莫测。物来则应,物往则随,不假做作,不思人为。于红尘大冶之所在,坚定我道心清幽之致远。古人说“人情即道情”,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都有这一层含义。孔孟宣扬的“人道”根本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