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端午节的诗句古诗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04 19:48:49

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端午节的诗句古诗第1篇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唐玄宗)。又到农历五月初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亦称端阳节。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为端午感怀,留下大量诗篇。

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在古代诗句中就有流露。唐代褚朝阳诗云:“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汩罗空远而。”诗里句间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张未的《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渠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诗人为屈大夫含冤离去而鸣不平。贝琼的《巳酉端午》:“风雨端阳生晦冥,汩罗无处吊英灵。”抒发了埘屈原的凭吊之情。边贡的《午日观竞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作者从观看龙舟竞渡而油然而生对屈原的敬慕之情。宋人梅尧臣的《五月五日》诗也流露了对屈原的敬意:“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风俗五花八门,屡见于诗人的笔端,如宋代戴复古的《扬州端午呈赵师》诗:“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不酒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生动地反映了古时人们过端午的情景。古诗:“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语升平。”展示了古时端午民间¨曷菖蒲酒祈平安,家家户户悬挂艾草驱虫去邪的场面。在众多端午风俗诗中,诗人往往存描写端午食粽上花赞笔墨,如“端午数日间,更约同解棕”、“白白糍粽美,青青米果新”、“诸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等诗句,反映了民间食棕的普遍。唐明皇吃了一种“九子粽”后,赞不绝口:“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代诗人元稹的“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写出了粽子的形状和味道。诗人温庭筠的“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云浆”,描述了粽予的大小。清代林苏门的“一串穿成粽,名传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腻透纤红。”写尽了火腿粽的妙处。而清代查慎行笔下的“清暑初交殿角风,又传节物近开中。灵符旧系千丝缕,玉粒新颂五彩筒。青箬香分菖叶绿,银盘光射石榴红。云帆不却三韩贡,拜赐还教纪祖功。”则描绘了当时用高丽贡米制作粽子的情景。

在端午风俗中,龙舟竞渡场面壮观热烈,更是牵动了诗人的情愫,成为端午节诗人高哦低吟的好题材。唐代张悦的《岳州观竞渡》:“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储光羲的《官庄池观竞渡》:“落日吹箫管,清池发棹歌。船争先后渡,岸击去来波。”宛若一幅幅龙舟竞渡风俗画,清新又动人。唐代诗人张封的“五月五日天晴朗,杨花绕红啼晓莺……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呜千雷。鼓声渐急标渐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更是惟妙惟肖地再现了龙舟竞渡那扣人心弦的场景。唐代白居易的“齐桡争渡处,一匹锦标归。”则反映了当时龙舟竞渡出现以夺锦标为胜的情景。宋代陆游的《归州重五》诗,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把竞渡盛况描绘得呼之欲出,气象非凡:“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围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清代董平章的诗句:“堂开宛在俯中流,士女倾城尽出游。记得小西湖上路,罗衫执扇看龙舟。”描绘了当时人们倾城看龙舟竞渡的盛景。

同是端午,由于诗人们的境遇不同,在诗中所流露的情感也各异。唐代殷尧藩在《同州端午》一诗中写道:“鹤发垂肩展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欲问何方是故乡。”诗人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跃然纸上。唐代文秀的《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有洗得直臣冤。”诗里句间表达了作者为爱国诗人屈原鸣不平的心情。明代高启的《端阳咏粽子》诗:“香艾裹秫炊,投祭楚江湄。颇恨馋蛟横,忠君竟不知!”流露了作者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无限情思。清代谢墉的《粽子》诗:“玉粒量米水次陶,裹将箬叶苎丝韬……土俗清明供祀暮,诗家端午吊离骚。年年节今春徂夏,丙舍南瞻念母劳。”诗人不仅描写了故里粽子的制作工艺,而且借粽子倾吐对远方老母的思念之情。

端午节的诗句古诗第2篇

端午节

在端午节联欢会上的讲话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每年的固定日,共同举行的仪式或庆典。全民认同并参与,一年一度,周而复始。

我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蕴涵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影响广及东方,乃至世界。中国的节日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中国节日,从元日到除夕,计十四个,其中最盛大的节日是端午、中秋、年(春节)三节。

端午节起源,传说多种。五月正值仲夏,“端”即“初”,端午既初五,古人“俗重五日”。又当“夏至”,汉初定五月五为节日,为逐疫辟邪。唐宋时称为“端午”(“五”“午”相通),别称端阳节、重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成为端午节中国两大民俗。

五月五日又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殉国之日。每逢此日,屈原家乡人民以竹筒盛糯米,投江中纪念屈原。后演变用竹叶或苇叶代替竹筒并系以彩绳,即“粽子”。于是,端午节包粽子纪念屈原,为广大人民所认同,两千年来,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任楚国左徒,世称三闾大夫。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弊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兴邦强国。因遭谗臣嫉谤,被楚怀王蔬远,后又放逐湘沅,虽辗转艰辛,仍忧国忧民。闻秦军攻破郢都,忧愤交加,投泪罗江以殉国难。

屈原心系国运民生,是爱国爱民的贤臣,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一生写下《离骚》、《九章》、《九歌》等二十余篇诗歌。屈原诗歌表现出强烈爱国精神,具有巨大艺术魅力,是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中国古典文学遗产中的瑰宝。屈原和他的学生作品结集《楚辞》。《楚辞》与《诗经》并称中国古典诗歌璀灿星空中“双子星座”。

屈原代表作《离骚》,是中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眷恋故土的深挚感情和忠诚正直追求光明的高尚品质。《离骚》诗句优美,想象丰富,开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之先河。诗如其人,屈原的崇高精神和屈原诗歌的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哺育着中国一代又一代诗人和文学家。

屈原热爱祖国,关怀人民,忠诚正直,信守芳洁,追求光明,舍生取义。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屈原精神就是表率万世、积厚流光的中华民族精神。

端午节的诗句古诗第3篇

一、顶针式

例1(常德)班级举办诗歌朗诵活动,其中有一项内容是“诗词拉力”。要求同学们将所给诗词上句的最后一个字,作下句的第一个字。请你完成下面的拉力。

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___________

【解析】这里就像修辞中的顶针一样,用前一句诗的最后一个字作后一句诗的字首。这里前一空可以填:“半卷红旗临易水;郁孤台下清江水;白毛浮绿水”;后一空“风正一帆悬;风雨不动安如山;风烟望五津;风掣红旗冻不翻”。

二、主题串联式

例2(三明)根据语境默写。

奉献是什么?奉献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 ”的坚贞不渝;奉献是龚自珍“___________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态度;奉献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是范仲淹“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而今,奉献就是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成为美好的人间。

【解析】这里都是围绕“奉献”这个主题来串联诗句内容,所填的内容是围绕诗句的语境来填。答案是:“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

三、仿写式

例3(金昌)仿照下面一段话的句式,仍以“幸福是”开头,恰当引用古诗词名句,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___________。

【解析】一般的古诗文默写都是只要填写即可,这里还与仿写互相掺合形成一种新的形式,可以说既是仿写又是默写。答案示例: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幸福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四、联想式

例4(咸宁)温庭筠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一句,生动地传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也写过与此意境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

例5(黄石)游子思乡是我国古代诗歌永恒的主题。元人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 ___________ ,___________”来表达游子远离故乡的忧愁,唐人崔颢在《黄鹤楼》中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暮色四合时登高远眺所引发的乡愁。

例6(黄石)《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解析】这里的默写是一种联想式的,是一种相似的联想。答案示例:例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例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例6.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五、时政式

例7(丽水)从今年开始,国务院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日。古诗词中有许多吟咏这些节日的句子,请你从这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

例8(达州)请根据提示和上下文用诗文原句填空 。

(1)大灾之后,有的亲朋离散,至今仍无音讯,让我们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来为他们祝福吧。

(2)只要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就能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再建美好家园,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解析】这里的默写是与时政紧密联系的。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与政令,时事新闻等都是语文试题的设题材料。答案示例:例7.清明节可以填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或“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宋・黄庭坚) 端午节可以填写“五月五日午,薰风自南至。”(宋・文天祥) 或“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唐・李隆基) 中秋节可以填写“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例8.(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专题式

例9(临沂)古诗文默写。

陆游一生作诗近万首,而他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却只了了十字:“汝果欲作诗,工夫在诗外。”后学者普遍认为,这诗外“工夫”主要体现为伟大的爱国思想、宽博的恤民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明晰的责任意识和坚强的民族气节等。也正是有了这种种诗外的“工夫”,才有了无数启人智慧、教人向善、催人奋进

的妙文佳句。上面画横线的短语分别代表了诗外“工夫”的6个不同角度,请你任选其中5个角度,各默写出一个与其内容相符或相关的古诗文名句。

①爱国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

②恤民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道德情操:___________________

④理想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

⑤责任意识:___________________

⑥民族气节: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就是针对一个诗人的专题性默写,都是要求写陆游的诗。爱国思想可以填写“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等,恤民情怀的可以填写“铁骑无声望似水。”,道德情操的可以填写“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理想信念的可以填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责任意识的可以填写“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民族气节的可以填写“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七、整段、整篇式

例10(赤峰) 默写课文选段。

(1)诸葛亮《出师表》中“先帝知臣谨慎”至“则攸之、、允之任也。”

(2)郦道元《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至“良多趣味。”

例11(安徽)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般我们接触的试题都是只要求写句子,这里要求写一段或一首诗。答案:例10略。例11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八、关联式

例12(苏州)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

② 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③ 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__________________》)

例13(长沙)王勃在《__________________》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慰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例14(盐城)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诗句中的“国”指当时的国都 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以往的默写都是局限在古诗词与现代诗歌中的名句,现在还要求填写古诗词的作者、题目与诗中的词语的意思等。例12与例13在填写诗句时还要求写出相应的作家与篇名,例13在填写诗句的同时还要求写出诗句中的词语的意思。答案:例12中①填写“一览众山小”与“ 杜甫”,②填写“但愿人长久”,③填写“长风破浪会有时”与“行路难”。 例13填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例14填写“城春草木深 ”与“长安”或“西安”。

九、修辞式

例15(河南)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这里所涉及的内容是诗的修辞方法,可以填写“千树万树梨花开、 家书抵万金、化作春泥更护花”即可。

十、综合式

例16(长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代先贤有这样风范的人不胜枚举,请写出初中课本内学习过的古诗词中能表现坚定信念,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的连续两句,并标明作者或出处。

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

作者或出处: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个题目既有所围绕的主题“表现坚定信念,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又要写诗句,还要写出作者或标题等,综合性很强。示例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④烈士幕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⑤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十一、图文式

例17(来宾)默写填空。

端午节的诗句古诗第4篇

【端午节谚语】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广东潮汕)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广东)

五月节,小哒埠。 (广东潮汕)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福建)

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 。(福建)

未吃五月节粽,破裘毋甘放。 (福建)

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福建)

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台湾)

洗午时水,无肥亦嫷(漂亮)。 (台湾)

午时水洗目睭,明到若乌秋(大卷尾,鸟名) (台湾)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台湾)

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 (台湾)《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苏)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江苏)端午节卖菖蒲 。(温州)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温州)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上海)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浙江)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南京)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南京)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湖北)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江西)

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客家)

【端午节诗句】

端午节的诗词欣赏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歌[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 渡 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诗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端午节的诗句古诗第5篇

1、端午节我们是要吃粽子的,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2、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3、岳阳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祠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

4、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5、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屈原。这种说法流传的最广。楚王在宠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屡劝不改,反被流放。在放逐途中,屈原听到秦国连败楚国,国家命运危在旦夕,于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现在的端午节。

6、我瞪着两只眼睛茫然地看着奶奶,奶奶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悠悠地给我讲述有关端午节的一些知识: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是开端的意思。每个月有三个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所谓“端午”就是头一个五的意思。

7、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8、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9、中国历史悠久有许多传统节日,如:元旦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其他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因为我端午节过得最快乐。

10、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2、包粽子、登山、采艾蒿屈志从俗、阖家团圆、欢歌笑语、粽叶飘香、香嫩糯米、鲜美夹心

13、今天过得真快,让我明白了很多知识,也知道了许多民间风俗,让我感到很开心很快乐地过完这个端午节。

14、我们边吃边听老师给我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我还知道端午节有包粽子、做香袋、插菖蒲、赛龙舟等习俗呢。

16、端午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17、每到端午节,秭归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18、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源于古时候,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19、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有许多的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熏苍术、喝雄黄酒……据说是为了辟邪。至今,端午节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赛龙舟。

20、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21、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

22、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23、午日节、女儿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雄黄酒、赛龙舟、人声鼎沸

24、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端午节的诗句古诗第6篇

1、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2、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为了纪念屈原,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

3、端午节也不失为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

二、认知:

技能:发展学生利用网上平台互相交流的能力。

情意:通过此次活动让同学更好的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中知道以前所不了解的文化,能更好的传承我们民族的古老文化,使之不被遗忘。

三、活动准备:

1、组织调查:

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一个小组长,由组长组织调查了解有关端午节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整理成文,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2、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和作用。

3、制定活动计划。

四、活动安排:

1、举行一次有关端午节的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准备些龙舟的图片贴在墙上,以及一些屈原写的名诗名句作为教室的装饰,既美观,又给节日增添了气氛,。将教室的气氛与此节日相呼应,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为了庆祝什么节日而装饰的。

(1)同学互相交流所知道的端午知识。

(2)开展端午的知识竞赛活动。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古诗文的交流或赏析。

(4)谈谈对端午节以及屈原的感想,说说自己眼中的端午节,以及对爱国主题的扩展,进一步深化其意义。

2、要求学生绘制设计有关端午节的小报。

3、开展为四川灾区的孩子写慰问信活动。

4、出一期有关端午节的黑板报。

5、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诗人,所以也称为“诗人节”,举办一个诗歌比赛,不但可以借此纪念死去的屈原,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互相切磋有所长进。

6、在家与家人一起包粽子,有条件的话可以开展学生进行包粽子比赛,或到敬老院与老人一起包粽子过端午节。

7、开展我与端午的征文活动,让学生谈体会、写感想。

五、活动的意义:

端午节的诗句古诗第7篇

端午节主题班会方案一活动目标:

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同学们对端午节的印象只是吃粽子、挂香包、看划龙船,从来没有深入去认识端午节,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的去认识端午节。整个活动设计先从端午佳节的习俗切入,让学生去寻找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动手做香包,以及认识端午节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进而让学生在吃粽子之余,关心一下自己,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划龙船之余,也能体会一下团体同心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赛龙舟录像 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活动过程:

一、全体立正、各小队整队

二、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人数

三、出旗、奏乐、敬礼

四、唱队歌

五、主题活动开始:

(一)端午奇缘话习俗。

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跟端午有关的知识和风俗都可以说,可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各种起源故事附后)

(二)外来学生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的习俗。(班上7位外来学生)

(三)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政治黑暗而投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

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 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 。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队员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辅导员讲话:

同学们,今天的活动搞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们表示祝贺。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对信息、资料的搜集能力。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相信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会过得特别有意思。到时候我们再一起来包粽子,表达一份我们对屈原的怀念。

端午节主题班会方案二一、活动主题:端午话传统

二、活动背景:现在的小学生对国外的节日了解很多,但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仅限于春节、中秋节等几个节日,为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我决定引导孩子们开展“端午话传统”的主题班会。

三、活动目标:

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4、以“端午节”为契机教育学生学习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伟大精神。

四、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

2.准备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3.了解屈原的历史资料及诗歌作品。

4.选主持人,师准备视频及PPT。

五、活动形式:小组合作 诗歌朗诵

六、活动时间:十九周班会课

七、活动地点:五、二班教室

六、活动过程:

一、假设情境,激情导入

1.放吃粽子、赛龙舟的视频及照片。

2.引发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欲望。

3.主持人引出主题: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同学们对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多少呢,?我宣布:“端午话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展示

(1)首先由各小组交流整理各自收集的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及屈原的事迹。

(2)由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自己收集到的知识,师生交流、汇总,共同学习: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如《九歌》、《离骚》,深入人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等熔铸着屈原思想光辉和人格精魂的隽永诗句,两千多年来,影响和哺育着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和文人墨客。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每到端午节,人们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二、交流

(1)选取学生代表说出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及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师生交流、汇总

(2)选取代表朗诵李清照《端午》、《九歌》、《离骚》部分诗句,师生评价。

(3)师朗诵《离骚》部分诗句,引起共鸣,师生齐读,升华情感。

三、升华

师进行情景升华:今天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及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及他的作品,就是要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今中国不仅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更需要成千上万富有高尚爱国情操的仁人志士。我们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及希望,更要做一个爱国的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四、拓展:

(1)讨论交流:为了明天更幸福,我们应该怎么做?

(2)师生小结讨论交流情况。

端午节的诗句古诗第8篇

一、语言基础知识

1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9山西太原)

2 古诗文名句填空。

我国把端午节定为法定节假日,说明了对传统节日的重视。请写出与传统节日(如清明节、中秋节等)有关的古诗词名句:“_______,___________。”

(2009浙江嘉兴)

解析:将语文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与传统节日有机结合起来,为答题提供了语言环境。第1题将“保护并了解”改成“了解并保护”,符合逻辑规律。第2题答案不唯一,参考示例:待到重阳日,还来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探究性学习

探究以下两则材料,写出你的结论。

材料一:韩国江原道江陵市5月26日至30日举行2009年端午祭。江陵端午祭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

材料二:5月28日,来自国内外的11支龙舟队在汨罗江举行直道竞速赛。全国人大代表纪宝成指出,端午节不仅要有粽子、有龙赛舟,也应该有大众的祭祀方式。还可以考虑每年开展一次学术讨论会。让屈原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

答:____________(2009湖南长沙)

解析:此题考查对新闻信息的筛选分析能力。一则新闻包含的信息非常丰富,解答此题要抓住节日中“文化传承”这一中心来思考。答案示例:保护端午文化。弘扬屈原精神。符合要求即可。

三、综合性学习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____________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____________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____________节日习俗:____________

(3)【节日论坛】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看法:____________

宣传标语:重视传统节日内涵,____________。(要求与上句结构相似)

(2009湖北黄冈)

解析:题(1)比较简单。只要能大致理解诗意,都会得出答案。一是中秋节,二是重阳节。题(2)考查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背景。答案示例:屈原投江;吃粽子、插艾叶。题(3)在“知识与能力”这一层面考查的是口头表达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面考查的是对传统节日的价值认知。看法示例:我们不仅要过“物质的节”,而且要过“精神的节”: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传统节日不能仅是“小吃节”。宣传标语示例:“彰显民族文化瑰宝”“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练一练: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每当此时,瓯越大地到处张灯结彩,竹报平安,迎春接福。让我们走进春节,看一看家乡“过年”的习俗吧!

【过新春】正月初一早餐,温州人喜欢吃年糕,寓含“年年高”之意,也有喜欢吃汤圆的,寓含(!) 之意;有些地方,人们还喜欢吃粽子,据说吃粽子有两种含义:一是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二是因为“粽”和“宗”音近,取“ (2) ”之意。

【写春联】鼠年的春联,请从“嚣、响、喧”中选择一个字填入这副春联的空缺处。使之对仗工整。

子夜鼠欢爆竹乐,门庭燕舞笑声____________

【话春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州人过年的习俗悄悄发生了变化,有的人选择发短信表示新年的祝福,也有的选择外出旅游欢度春节……但是,打“开门炮”辞旧迎新,带上礼品走亲访友,舞龙灯、闹元宵等传统习俗一直保留不变。你知道温州人为什么要保留这些传统习俗吗?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

(2008浙江温州)

答案:【过新春】团圆,怀念祖宗(敬重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