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专毕业个人总结

大专毕业个人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28 23:50:29

大专毕业个人总结

大专毕业个人总结第1篇

1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1.1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学历与专业分布情况截至2011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统计公布江苏省有体育专业的学校21所,2012年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专科),共计22所.这22所院校中,本科学校15所(其中3所独立学院),专科7所.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③五个体育专业均有招生.体育学特设专业运动康复(2012年目录)和工商管理类专业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2012年目录)由南京体育学院开设.招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2012年目录)的学校有11所,招收社会体育专科专业的学校有1所.招收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2所,招生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的学校有3所.招收运动训练本科专业的学校有3所.招收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学校有11所,招收体育教育专科专业的学校4所.其中拥有体育硕士学位点的高校9所,共18个点,设体育教育训练学学位点的高校8所[1],拥有博士授予权单位2个.

1.2江苏省高校三届体育专业学生毕业与就业综上统计,江苏省高校体育本科专业招生涵盖了教育部公布的所有体育专业本科目录,且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多达9个,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2个.无论是区域布点,还是学历培养层次都极为丰富,堪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大省.某届毕业生人数是该届学生入学招生人数的直接体现.从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研究生、本科生每年江苏省的体育专业招生均持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大.截至目前基本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总量.体育专业专科生招生人数持续下降,这与江苏体育专业办学单位的办学层次和社会需求情况大致相当.从就业情况看,本科生的就业率最高.各学历层次的就业率基本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但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而专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2江苏省008、2010、2011三届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就业去向本文采取几个大的职业范围,设定为机关、事业单位④、企业⑤和其他⑥.

2.1江苏省2008、2010、2011三届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总的就业职业情况从图1反映出一个总的趋势:即学历层次低的毕业生企业就业人数越来越多.研究生毕业生就业重要集中在事业单位(第1)和企业(第2),机关就业人数极少(三届共37人,占总毕业人数的4.5%);本科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企业(第1)和事业单位(第2),机关就业人数微乎其微(三届41人,占总毕业人数的0.8%);专科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为企业(第1)和事业单位(第2),机关就业三届只有1人.

2.1.1三届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职业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体育专业研究生逐年的就业趋势:机关就业人数越来越少;事业单位就业人数逐年下降;企业就业呈逐年上升态势;其他类的就业也呈上升态势.从就业的主要去向来说,研究生的就业重点仍然在事业单位,但企业就业也逐渐成为研究生就业的重要就业去向.

2.1.2三届体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职业情况从图3中反映出体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趋势:企业和事业单位就业为主体,其他类型的就业为辅助,机关就业微乎其微;本科生事业单位就业呈逐年下降,企业和其他类型就业成逐年上升态势;企业就业成为本科生就业的主要就业去向,占到每年毕业就业人数的50%左右.

2.1.3三届体育专业专科生就业职业情况由图4中可以看出专科生的就业去向:企业就业占到每年毕业就业的50%以上,并有逐年上升势;事业单位就业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在总的就业人数所占比率也在逐年下降;其他类型的就业所占比例极小,且也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3江苏省2008、2010、2011三届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各就业职业分布

3.1三届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事业单位就业情况

3.1.1三届研究生事业单位就业情况在所有研究生就业的事业单位中(图5),高等教育单位就业逐年下降,中初教育事业单位逐年上升,其中县以下行政区域就业人数甚少,但有增加趋势.2011届研究生毕业生中初教育事业单位就业人数超过高等教育事业单位就业人数,达到事业单位就业半数以上,成为事业单位就业主要去向.

3.1.2三届本科生事业单位就业情况本科生的事业单位就业情况(图6)为:中初教育事业单位一直是该学历层次就业的主要去向,且占每年总的事业单位就业比例有逐年降低趋势,但均占到当年事业单位就业的70%以上.高等教育事业单位就业一直维持在一定人数,所占事业单位就业比例5~10%之间.其中在县以下区域就业的人数和就业比例均成逐年缓慢增加,近两年一直保持在20%以上.

3.1.3三届专科生事业单位就业情况体育专业专科生事业单位就业情况为:中初教育事业单位为该学历层次重要的就业去向,但所占当年事业单位就业比例均在20%左右.其中2011届毕业生在事业单位总的就业人数为58人,其中中初教育事业单位就业人数为52人,考虑到此点因素,实际的事业单位就业专科生还是下降的.县以下行政区域就业人数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且占事业单位就业比例的50%以上.

3.2三届体育专业毕业生企业就业情况

3.2.1三届研究生企业就业情况图8显示:研究生企业就业占总就业的比例逐年增加,且企业就业人数中80%以上在中小企业就业.

3.2.2三届本科生企业就业情况图9显示:本科生企业就业无论是人数还是占总就业的比例均逐年增加,其中中小企业就业占企业就业人数的94%以上.

3.2.3三届专科生企业就业情况图10显示:专科生企业就业所占总就业的例逐年增加,但这其中中小企业就业占企业就业比例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这是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4分析

4.1江苏省三届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通过以上相关数据分析,可以总结这样的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总的去向:以事业单位和企业就业为主,学历层次越高事业单位就业占该学历层次总就业的比例越高,学历越低企业就业占该学历总就业的比例越高,即学历与事业单位就业呈正比,与企业就业呈反比;在事业单位就业中,中初教育成为主要的就业去向,且越来越趋向于县域以下就业;企业就业中,中小企业成为主要的工作就业去向.

4.2事业单位就业分析

从现有数据看体育各专业、各学历培养的毕业生毕业后首先选择的就业取向为事业单位,而且是教育部门.这种情况与我们现行的培养体制和施行培养方案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较为单一,就职领域表述较为模糊,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相互混肴的现象,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未能充分体现学科发展的规律和职业发展变化的特点.这是其一.其二,随着高校扩招、合并、升格等发展之后,带来的就是教育学历的不断攀升,毕业生人数年年猛增,就业压力陡然增加.然而各类教育单位招聘职员受到体制约束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制约,不可能无限地、持续地招收新的教育工作人员,于是各个单位就设立招聘的学历门槛,学历高的毕业生也就开始由高向低地由高校流向中初教育单位就业.作为本、专科毕业生在中初教育单位就业压力增大.之所以现在江苏省专科生有一部分在中初教育单位就业,是因为各地出台相应的地方保护政策:招聘条件中就规定了本地籍专科毕业生可以报考部分岗位.

4.3企业就业分析

体育专业毕业生无论学历高低中小企业就业均成为主流的就业去向.这一方面说明毕业生就业取向开始灵活,不再集中于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就业.另一方面也说明体育专业毕业生本身的专业素养不太适合大中型企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专业能力不太符合这些企业的要求.同时也可以这样分析,我国的体育产业尚不完善,可供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职业岗位并不多,特别是成熟的大中型体育企业在社会中还是极少,所以体育专业毕业生只能就业于中小型企业,当然包括一部分小微型体育企业.除了上述分析以外,我们还从数据中看出每年无论哪个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均只有个位数的自主创业人数,这也说明体育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能力较差.

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取向

综上所述,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个或某些岗位,而是更多地谋求个人的生存,不再以专业对口作为就业衡量标准.但也可以看出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初教育岗位将成为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重点取向,而且学历层次越高此类取向越明显.对于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是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尽管2012年麦可思研究显示:“就业满意度最低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本科为33%,高职高专为28%)”,不论愿意与否,先就业后择业已成为本专业毕业生的现实问题.这也就提出了一个新的人才培养问题,到底体育专业培养什么样的毕业生?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从2008届、2010届、2011届江苏省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情况分析,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为:以事业单位和企业就业为主,学历层次越高事业单位就业占该学历层次总就业的比例越高,学历越低企业就业占该学历总就业的比例越高,即学历与事业单位就业呈正比,与企业就业呈反比;在事业单位就业中,中初教育成为主要的就业去向,且越来越趋向于县域以下就业;企业就业中,中小企业成为主要的工作就业去向.而今后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取向大致可以这样描述:就业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个或某些岗位,而是更多地谋求个人的生存,不再以专业对口作为就业衡量标准.但也可以看出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初教育岗位将成为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重点取向,而且学历层次越高此类取向越明显.对于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将是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2建议

2.1教育管理部门合理布控各体育专业,调控学历层次对于江苏这样的教育大省,体育教育专业更应适时调控专业布点和区域布点,减少招生人数,以本科及以上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为主.

2.2各校应根据学生就业现状,研讨社会人才需求,突出办学特色现在的高校体育专业,特别是江苏各校举办的体育专业基本相同,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取向相同,就业压力增大.因而各校应该根据区域、学校、师资等特点,研讨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举办特色的体育专业教育.

大专毕业个人总结第2篇

 

开学至今,环境工程系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院毕办的指导和系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前阶段就业工作我系主要对在校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和就业管理,现对我系就业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

一、毕业生近期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8年12月20日,我系231名毕业生中在校129人,占总人数56%;离校102人,占总人数44%,其中套读学生36人,有升本意向13人,入伍参军2人。

预计三四级考试结束后,70~80%的学生将离开学校陆续参加就业、实习,2007年元月中旬自学考试结束之后,将会达到就业、实习的高峰。目前离校的学生或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工作或积极准备应聘联系工作;在校学生中,部分学生积极准备近期的各类考试,另一部分学生在武汉市区参加招聘会。今年签订就业协议的比例较之去年有所提高,到目前为止约10人签订了就业协议。

二、我系十分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当头等大事来抓

首先,结合我系实际成立了以系主任为组长的就业工作指导小组,动员全系教职员工共同关心、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指导小组成员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就业情况,讨论研究就业工作。迄今为止,我系先后召开“环境类专业就业指导讲座”、“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会”等会议。其次,总支书记陈教授召开党政联席会动员全系教师提供就业信息,其中主任助理柯老师主动联系广东省佛山威力清水处理有限公司老总来我系举行专场招聘会,在我系招聘优秀毕业生并洽谈我系与该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及建设教学实习基地等事宜。

三、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增强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为了更好的做好我系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我系一方面积极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通过班团会、就业指导课、就业形势报告会、就业宣传栏、专场招聘会等形式进行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掌握科学的应聘技巧。在校园大型招聘会中,我系毕业生的定位准确,心态积极,突破专业的界限积极推销自己,有的同学主动推销自己的专业,以个人的品牌带动我系专业品牌的推广。另一方面,我系毕业班辅导员充分分析毕业生的个人情况,通过与毕业生交流,了解其就业意向及特长,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四、提高就业管理水平,严格就业管理

我系为了加强毕业生就业的管理工作,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阶段统计,做到工作心中有数,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工作:

(1)组建班级QQ群,建立毕业生信息网络及交流平台,每班确定几名信息联络员,及时地传递信息和进行经验交流;

(2)从开学起对学生的资料进行整理,与材料的完善,毕业生的档案整齐、规范;

(3)强调毕业生的纪律要求,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如严格履行请假手续,严格办理离校程序,与离校学生签订安全协议;

(4)按时参加院就业工作例会,及时向总支领导汇报会议精神,落实工作内容。

从以上情况来看,我系就业工作是有序、有效、有特点的,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个别学生因心理、家庭原因造成的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的流动性过大等等。

我系下阶段就业从下面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1.组织未就业学生参加校内外专场招聘会;

2.加强已就业学生的跟踪与教育;

3.继续收集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4.完善毕业生就业交流平台,组建校友录;

大专毕业个人总结第3篇

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高师院校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教育教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一些高师院校为解决当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师资问题,部分教师教育专业采用了五年制和三年制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以加大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力度。在提高培养数量的同时,重视不同学制的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成为教育管理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的一项工作。所谓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根据人才培养的性质、目的、过程、特点,通过系统的手段和方法收集相关信息,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价值判断,并提出改进方向,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活动[1]。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可从学校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及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和状况等方面进行观测。国内外学者在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研究、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就业竞争力的培养途径等方面。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研究方面,例如云南省通过调查大学生就业整体形势及云南省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分析了云南省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2];在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研究方面,梁九妹等研究者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构建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竞力的有关指标体系,认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包括个体状况、就业期望、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四个方面[3];在就业竞争力培养途径方面,董玉刚从培育非智力因素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影响作了深入分析和研究[4]。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后,发现在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者不多。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思路,聚焦于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比较研究,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情况从几个指标值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一些结论。通过内部自我评价,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有利于高师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研究的目的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不同学制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比研究,深入分析不同学制的培养模式的优势与劣势,一方面,有利于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对高师院校招生专业的规模与定位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基于上述考虑,某高师院校对其学校同一专业不同学制的专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它们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别。 二、研究方法 参数检验是在假设总体分布已知的情况下,针对总体分布的某些参数进行推断检验,因此参数检验对相关变量的分布有严格的要求。在现实中有许多变量的分布是否满足某种特定的分布可能人们事先并不知道,或者虽然知道其分布类型,但其分布并不满足参数检验的要求,无法采用参数检验的方法对相关假定进行推断,这时候就需要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5]。非参数检验是在总体方差未知或知道甚少的情况下,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分布形态等进行推断的方法。本文对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比较分析时,选择了六个指标作为变量,由于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指标并不一定满足区间[0,1]的分布,无法采用参数检验的方法对相关假定进行推断,因此,本文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把五年制和三年制毕业生作为两个独立样本,通过分析两个独立样本的数据,推断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三、对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比较的指标选择 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6]。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社会和用人单位用来衡量高校毕业生能否满足岗位需求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和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上的价值观念。内因是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7]。部分专家认为,短期内分析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可从就业竞争力指数、就业现状满意度、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毕业半年后的去向、月收入、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和离职率等方面评价。因此,在选择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时,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确定以下6个指标对不同学制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比较: 1.初次就业率:初次就业率可直接反映毕业生的质量和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程度,统计截止时间在8月31日。 2.就业现状满意度: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进行满意度打分,是毕业生的主观判断指标,代表着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 3.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是指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实际每月工作收入的平均值。月收入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月度现金收入。 4.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子是受雇全职工作并且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人数,分母是受雇全职工作(包括与专业相关及无关)的毕业生人数。 5.职业吻合度:毕业生目前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的人数百分比。职业吻合度反映了现在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匹配度。 6.半年内离职率:从当年毕业时到当年12月31日,有过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中多大百分比发生过离职。 四、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某高师院校委托麦可思公司对2011届应届毕业生半年后跟踪调研,独立完成了《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本研究利用该校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的数据,选择了教师教育专业五年制专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标值和三年制专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标值两组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不同学制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和半年内离职率两项指标值进行规格化处理。该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总体水平为2674元/月,五年制专科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705元/月,则五年制专科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与学院总体月收入之比为1.0116:1,三年制专科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705元/月,则三年年制专科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与学院总体月收入之比为0.9207:1;该校五年制专科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为23.7%,相对而言,则该校毕业生的职业稳定率为76.3%,三年制专科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1.7%,相对而言,则该校毕业生的职业稳定率为68.3%,通过数据的规格化处理后,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p#分页标题#e# 五、数据分析结果 将五年制专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标值和三年制专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标值两组数据利用Mann-Whitney检验,五年制指标和三年制指标的秩和分别记为W5、W3,检验基本步骤如下:1.先假设H0:就业竞争力无显著差异H1:就业竞争力有显著差异2.计算检验统计量3.Mann-Whitney检验结果根据i=j=6,Mann-WhitneyU为15.000,查表可得:渐进显著性水平为0.631,大于0.05。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Mann-Whitney检验,渐进显著性水平为0.631,大于0.05,说明不同学制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并无显著性差异。再通过单一指标来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五年制专科生具有明确的专业定位 数据结果表明,五年制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是72.67%,三年制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是67.33%,五年制专科生高于三年制专科生的就业满意度;五年制专科毕业生的半年内离职率是23.7%,三年制专科毕业生的半年内离职率是31.7%,五年制专科毕业生要低于三年制专科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这两项指标说明,五年制专科生比三年制专科生的专业定位更明确。 (二)五年制专科生的专业技能比较扎实 数据结果表明,五年制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是2705元,三年制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是2462元,明显高于三年制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从用人单位角度来看,95%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取决于员工的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可见,五年制专科毕业生更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三)可适当扩大五年制专科教师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 通过对某高师院校2011届教师教育五年制专科和三年制专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发现五年制专科生和三年制专科生并无显著性差别。若从师资培养质量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方面考虑,建议高师院校可适当扩大五年制专科教师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 (四)对不同学制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 通过半年内的离职率分析,三年制专业毕业生要高于五年制专科毕业生的离职率,说明我们的三年制专科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存在着感觉和认知的矛盾,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清醒的认识,缺少实际的实施和进一步的了解。不少同学还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对自己人生发展与就业的意义,这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及今后的人生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攻克就业难关,实现自身理想的关键[8]。针对目前大学生择业时存在的盲目性、随意性、从众性,以及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缺乏理论的指导,因此当务之急是组织专家、学者、教师等从事生涯教育理论的研究,科学地对高师院校学生进行生涯教育[9]。另外,毕业生缺乏应有的工作经验,成为就业中的“短板”,高校应构建“规划—指导—实战”三位一体的在校大学生工作经验积累模式,即从分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与见习,职业社会导师的配置,分层次的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实施实战实习的控制指导机制四方面出发,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有效路径,帮助他们成功就业,实现自我发展[10]。 七、结语 本研究以就业竞争力评价六个指标数据,运用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某高师院校2011届不同学制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竞争力。这种实证分析的对象是针对同一专业不同学制的毕业生,本研究为高校内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提供一种研究思路。当然,在短期内的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对毕业生进行长期观测,结论才更准确。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不仅是智力因素的竞争,也是非智力因素的竞争。各高校应当重视和提升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及时跟踪与分析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及毕业后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抓好课堂内外,利用好显性和隐性教育载体,促进大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大专毕业个人总结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就业;对策

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2011年为止,国内独立学院已达到320所,在校生超过200万人。然而,由于高校扩招所带来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和全球金融危机所导致就业岗位急剧减少的矛盾难以调和,加之当前社会(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三本身份”的歧视与偏见和独立学院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等原因,近年来我国独立学院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难以到达人们的预期,就业问题显得特别突出。而如何进一步提升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能力,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促进其早日走向工作岗位已成为摆在独立学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所有独立学院都开设了英语专业,该专业已成为全国独立学院开设最多的专业。但从查找到的文献看来,当前针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就业所进行的研究主要表现在英语专业教学改革[1]、特色建设[2]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途径[3]三个方面,数量太少,而且质量也不高。为了真实了解和掌握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独立学院教育教学、就业指导和用人单位选聘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也为社会、学校、家庭帮助他们就业提供建议,笔者选择了此问题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独立学院2008-2011届所有的262名英语专业毕业生为被试,其中2008届毕业生31人,2009届毕业生84人,2010届毕业生86人,2011届毕业生81人。在所有被试中,男生28人,女生234人。

(二)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电话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该独立学院2008-2011届所有的262名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去向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二、结果与分析

(一)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分析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见下图1,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在所有262名被试中,245名被试已经找到工作,占总人数的94%,就业前景良好;只有17名被试尚处于待就业状态,仅占总人数的6%。

(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情况分析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情况详见下图2。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在所有262名被试中,有212名毕业生毕业去向为回原籍,占总毕业生人数的80.92%;有25名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为派遣,占总毕业生人数的9.54%;有23名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为升学,占总毕业生人数的8.78%;有2个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为出国,占总毕业生人数的0.76%。总的说来,独立学院毕业生毕业去向呈现出回原籍过多,考研尚可,派遣偏低,出国偏低等特点。

(三)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分析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详见图3。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在所有262名被试中,有169名被试在其他企业中就业,占被试总数的64.50%;有26名被试在其他教学单位就业,占被试总数的9.92%;有23名被试考上了研究生,占被试总数的8.78%;有10名被试在国家/地方基层项目中就业,占被试总数的3.82%;有8名被试在事业单位就业,占被试总数的3.05%;有4名被试在国有企业中工作,占被试总数的1.52%;有2名被试出国,占被试总数的0.76%;有2名被试在国家机关就业,占被试总数的0.76%;有1名被试在部队就业,占被试总数的0.38%。总的说来,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所在单位性质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大多数在私企、三资、外资等其他企业灵活就业,能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就业的很少,很少有同学到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部队中就业。

(四)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趋势分析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趋势见下图4。由图中数据不难看出,该学院2008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0.32%,2009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6.42%,2010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8.84%,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0.61%,就业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值得指出的是该独立学院2011届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出现了下滑的态势,表明今后几年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可能并不明朗,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可能已经难以成为曾经的热门专业。

三、对策与措施

从上述调查结果看来,要解决今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适度控制招生规模

自1999以来,我国高校一直处于盲目扩招的状态,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长,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之前的精英教育完全向大众化教育转化。在短短的十几个年头里,大学生数量已经由2000年的107万直线增长到2011年的730万,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这种盲目扩张带来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转化,即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直接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4]当前所有独立学院均开设了英语专业,招生规模也处于较高水平,为此,独立学院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理性编制科学的英语专业招生计划,适度控制招生规模,减轻其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

(二)要不断提高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大学生培养质量是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决定性因素。归纳起来,当前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培养质量不高的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1)培养目标出现偏差。一般说来,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初步划分为两类: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学术型人才是指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系统的研究方法、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社会各个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和创新工作的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文化各个方面的人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最为缺乏的不是学术型英语专业人才,而是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虽然很多独立学院已经喊出了要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口号,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至今没有走出“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怪圈,仍然将人才培养目标思维定势在学术型人才上面,应用型人才质量得不到切实提高。(2)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有些独立学院只重视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在师资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监控、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舍不得投入,软件、硬件设施均不过硬,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培养质量难以得到切实提高。[5](3)人才培养模式陈旧。虽然当前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英语新教学实践的时间较短,多数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仍然套用国内普通院校的教学模式,各方面的经验仍然不足,实际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所以,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仍然存在着对教学改革重视不够,教学设备不够完善,教师教学能力有所欠缺,对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对学生个体关注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此,作为独立学院的管理层,要从制定培养目标,强化改革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现有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强化对学生个体的关注等方面入手,不断健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创新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

(三)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和教育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各独立学院比较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独立学院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开展的时间还不长,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还比较欠缺,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就业指导与服务队伍专职人员人数不够,专业能力不强;就业指导与服务缺乏全程性;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匮乏且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形式单一等亟需解决的问题。[6]这样以来,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成才观、就业观、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等方面难以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导致多数独立学院大学生面对就业茫然不知所措,盲目被动地参加一次次校内外招聘会,并选择很有局限的工作单位,一次次错过和失去中就业机会之后成为待业大军中的一员。为此,独立学院应该抓住2012年全国高校就业工作落实年的这个良机,明确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全程化、专业化、个性化、信息化、市场化、全员化目标,拓展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与塑造自我、创业教育、创业素质与训练、就业信息获取、求职材料制作、择业心理调适、劳动者权益保护、就业帮扶等内容,积极采取独立学院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心理疏导、职业测评、生涯规划、素质课程、专题讲座、现场咨询、重点培训、专场招聘、优先推荐等方面的主要对策与措施,不断拓展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途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一个设置、两个投入、三支队伍、四个平台”的质量保障体系,建构和完善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新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学生毕业前景更宽广,促进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宏川.试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特色建设的必要性[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11):107-109.

[2]肖燕.论严峻就业形势下的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1(02):13-14.

[3]钱科娜,郑毅.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途径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48-50.

[4][6]彭仲生,黄建美,李庆.从高校的视角看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J].出国与就业,2011(21):14-15.

[5]李庆,罗筑华.大学生就业为什么这么难[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08):39-41.

项目基金: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11]365号文件,序号511和湘教通[2010]243号文件,序号49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大专毕业个人总结第5篇

关键词:择业;就业;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2010届毕业生是学院第三届毕业生,毕业人数是首届毕业生人数的4倍,而当前全国就业形势仍不乐观,因此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跟踪服务更显其重要性。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航空机电各系470名应届毕业生,其中,航空特种车辆维修专业79人已在顶岗实习,学生实习单位分布全国各地,全面调查存在一定的难度,我们向航空机电维修专业391名毕业生发出问卷,收回问卷316份,有效回收率为80.82%。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就业意向基本状况

1、就业意愿。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人数为268人,占答卷总人数的84.81%;选择先择业再就业的人数为47人,占答卷总人数的14.87%;选择创业和其他的人数较少。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毕业生为大多数,不难看出,这是由于就业形势严峻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但是,我们大多数的毕业生心态还是比较平和的。

人生谁不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呢,而当你未能确定自己适合走什么样的职业之路时,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可谓一种权宜之计。选择先择业后就业者,一定要随时关注职场的变化,我国现行的就业体制是双向选择,择优录用,一旦放弃或错过机会,也许就会比别人迟一些或慢一些进入职场。

选择毕业后创业或有其他打算的人数所占答卷总人数的比率为0.32%,建议这部分毕业生能从基层或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公司锻炼,具备创业条件时再创业。另外,毕业生接受的创业教育较少,创业需具备若干方面的能力,如抗风险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等。再者,大多数创业者需要融资,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刚开始创业的瓶颈。当然,选择继续深造或有其他打算的毕业生也应做好自己的规划。

笔者认为,不论怎样的选择,当代社会人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社会变革,也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2、就业准备。就业准备包括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就业政策、法律的学习,也包括学生的职业倾向和对信息资讯的关注,还包括毕业生个人因素原因等。

对就业形势的看待,大多数毕业生感到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就业形势严峻的人数为192人,占答卷总人数的60.76%;认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较难的人数为119人,占答卷总人数的37.66%;对就业形势不考虑,以一种淡定的姿态看待就业形势的人数为5人,占答卷总人数的1.58%。

就业形势的严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引起就业形势严峻的因素很多,除了社会结构性矛盾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以及就业能力。调查发现:认为专业知识、个人动手能力、外语水平及其他能力最重要的分别是:选择专业知识最重要的为219人,占答卷总人数的69.30%;选择个人动手能力最重要的为268人,占答卷总人数的84.810%;认为外语水平及其他能力最重要的为175人和141人,分别占答卷总人数的55.38%和44.62%。

提升全校毕业生的就业力,必须先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对于高职学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或动手能力非一日之功,力推教育教学的改革,狠抓教学质量,突出行业办学的特色,打破高等教育模式,才能使毕业生顺利就业,也才能有利于学校发展长效机制的建立。当然,学校永远也不可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说:思想品德是成就事业的灵魂。

3、就业期望。就业价值观是个人价值观在就业中的体现。薪酬待遇是毕业生考虑的因素之一,调查发现,毕业生对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值选择1,000~1,500元的人数有158人,占答卷总人数的50.00%;月薪2,000~2,500元的人数有135人,占答卷总人数的42.72%;月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人数有23人,占答卷总人数的7.28%。单从比例看为正态分布。

近年来,全国大学毕业生起薪水平在行业之间差距较大,可以说行业决定收入的多少,能力水平决定所入的行业。行业内部岗位之间收入也有差别,航空机电维修专业毕业生以在航空业内就业为例,机械员岗位每月工资1,000元,机务岗位每月2,000余元。行业内部工资有区别,各航空公司之间也有差别;再以旅游服务业为例,区域位置起薪差别也是很明显的。如在天津市和三亚市的起薪,前者在1,500元以上,后者在1,000元多一些。

对于一些应用技术掌握较好的毕业生,如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强且交往能力较好者,很容易进入全球一些知名的企业就业,他们的起薪可在5,000元以上,这是高职学生初次就业很少人能够达到的,但与一些知名院校毕业生相比还有差距。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企业规模、工作岗位应是中小企业和基层事业单位的普通岗位。毕业生应先了解社会,才能融入社会。

航空机电维修专业毕业生选择在航空业内就业,一方面是渴求专业对口;另一方面看重的是社会对航空类企业、职业的认同。调查显示,对在航空业内就业很在乎的学生人数有170人,占答卷总人数的53.80%;对在航空业内就业较在乎的学生人数有129人,占答卷总人数的40.82%;不在乎的17人,仅占答卷总人数的5.38%。一心期望通过实习留下来工作,强调专业对口的学生人数为62人,占答卷总人数的19.62%。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这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无形中也是部分学生产生焦躁情绪的症结所在。

对工作区域的选择,选择留在三亚、海南本地工作的人数有107人,占答卷总人数的33.86%;选择在陆沿海地区工作的人数有98人,占答卷总人数的31.01%,打算回原籍的人数有100人,占答卷总人数的31.65%;选择在珠三角工作的人数有17人,占答卷总人数的5.38%。在选择企业性质方面,选择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人数有66人,占答卷总人数的20.89%,选择民营、股份制、外资、合资企业的有250人,占答卷总人数的79.11%。

从以上不难看出,大多数毕业生愿意投身海航集团实业和家乡的建设,愿意从基层做起,但是从中也能看出青年人在认识上的一些偏差,比如求职认为国有企业安定,强调专业对口,最好能在航空业内就业。但是,在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形式实行双向选择的前提下,个人愿望不能脱离社会现实。海航集团处于发展壮大的鼎盛时期,需要大量有能力的仁人志士。但是,他不可能从自己创办的学校一次性招纳更多的人。而我们的毕业生应该怀揣感恩,感谢海航集团和学校能为大家提供永恒的实习平台。珍惜实习机会,实践第一,这样才有可能满足自己择业的愿望。

从学生选择地域分析,其一,留海南本地工作的人数多,原因之一是与海南本地生源较多有关;二是与学生在校三年对这里的人文地理环境已比较熟悉;三是与学生个人志向密切相关,国家提出建设海南,发展海南为国际化大岛的战略,科技兴省,教育兴省等一系列的决策方针,对学生的鼓舞是极大的。未来的海南是大学生的希望,也是有识之士大展宏图的热土,我们应该对毕业生的热情给予关注,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我们认为,毕业生应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大多数有成就的人,总是从小事做起而最终成就大事的。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中有乐才是一种好的生活态度,千里积于跬步,就是这个道理。

(二)关于就业信息

1、求职渠道。对就业渠道的选择,毕业生希望能通过实习就业的人数有217人次,占答卷总人数的68.67%;关注海航集团网上招聘信息的人数有241人次,占答卷总人数的76.27%;希望通过社会招聘会或从校园招聘会获取求职信息的人数为194人次,占答卷总人数的61.39%。

2、希望学校提供服务。希望通过学校获取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的学生有261人,占答卷总人数的82.59%。大多数学生渴望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注重求职技巧、求职心理辅导。

学生对于学校提供的用人单位信息最为渴望,一方面他们认为学校提供的信息更为可靠;另一方面他们无法获取更多信息,能得到家庭或社会关系就业的人毕竟是少数。因此,大力开拓就业渠道,吸引用人单位来校举办专业的、行业的招聘会,走出去广泛与企业沟通。坐等用人单位上门是不能满足毕业生择业需要的,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是学校的义务,是政治使命。

对于有意愿留本地就业的毕业生,我院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发动全院教职员工,充分利用人脉资源,千方百计寻求合适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对于想走出去、想在航空业以外实习就业的毕业生,积极地与当地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门取得联系,帮助毕业生解决落实户籍、档案管理等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先解决自立问题。

三、思考建议

(一)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就业工作人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重视及早指导、全程指导的同时,更要重视毕业前夕的指导。要对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心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就业理念的指导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前提基础;就业心理的指导是毕业生就业的精神守卫;就业政策的指导是毕业生就业的导向标志;加强就业能力技能的指导是毕业生就业的有力支点。做好就业指导和不做不一样;全心全意不遗余力的做和三心二意的做不一样。只要坚持做,总会有效果。

(二)对毕业生的建议

1、主动适应社会。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毕业生必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摒弃一些不良社会印象。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价值。先做事,后做人,比什么都重要。在选择用人单位时,要保持低位切入的姿态,及时掌握并利用信息,要重视学习,要善于利用网络传媒获取信息。

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主动适应社会,收敛自我,不要以社会流行的职业理念,急于求成,患得患失和无所谓的求职心态去选择职业,要先了解自己,再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以航空机电专业为例,机务是大多数人首选的岗位,但当你真正在这个岗位顶岗实习开始,能否严格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否较快地掌握机务操作流程,能否全部读懂纯外文版的国际标准手册等等,所以高职学院的学生要着眼于动手能力的提高。

对于薪金水平,也要合理定位,用一位企业高管的话说:老板给你800元工资,你却干了1,500元的事,那么你很快就会拿到1,500元;如果你抱着给800元就干800元的事,那么你很有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只能拿到800元。这说明了,态度决定气度,气度决定高度。总之,毕业生应以平和的心态选择就业岗位。

2、选择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我们所做的一次专题调查,即“如果你在业内实习,最终不能被确定录用,你有何打算?你的措施是什么?”不少同学用朴实的语言:“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来回答,还有不少同学选择当义务兵,这何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呢?

国家出台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优惠政策:一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两年,国家按每学年最高限6,000元返还在大学期间的全部学费或者是助学贷款,就相当于是免费上大学;二是正在就读的高职、高专毕业班的学生,完成教学课程外仅仅差实习的,可以提前毕业入伍,在部队去完成实习,同时可以享受今年的优惠政策;三是入伍以后,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在技术岗位等方面优先。具有普通高等本科以上学历取得相应学位、表现优秀、符合总政治部有关规定的可以直接选拔为军队基层干部;四是高校毕业生士兵退役后,报考公检法系统定向岗位要优先录取;五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可以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也可参加所在省专升本考试,入读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单列计划、单独划线,按30%的比例单独录取;六是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免试入读硕士研究生;七是退役后由入伍地方政府接收安置;八是退役以后,自主择业,凭用人单位就业协议,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证、迁移户口。

大学毕业生入伍可作三笔账:第一笔经济账,以本科生为例,按照最高一学年6,000元的学费,当兵两年可以拿到最高24,000的学费返还。当地政府对入伍的士兵还有一定的经费奖励。到部队每个月还有当兵的津贴,两年的收入并不比两年工作的收入低;第二笔是政治账,大学毕业生入伍,将从源头上改变部队兵员结构,提高兵员素质,对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三笔是个人的成长账,军队是革命的大熔炉,是大学毕业生发挥聪明才智的大舞台,有利于大学毕业生成长成才。如果是退伍以后,企业家可能更愿意接纳退伍的大学毕业生。

国家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宽阔的就业前景,所以每位毕业生都要充分认识到:成就事业和未来就必须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结合起来,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选择入伍,做为人民服务的战士,将是一种骄傲,也是一种光荣的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大专毕业个人总结第6篇

关键词:毕业生去向 调查分析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中图分类号:F240;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255-02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前身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属于地理学类,可授予理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具有学科基础广、专业口径宽的特点,各高校培养定位存在资源环境规划、城乡规划、数字城乡规划管理、土地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等多种倾向,因此毕业生去向也非常广泛。本文以黑龙江科技大学这所地方本科高校为例,在已有的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至今为止9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为在校生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实用信息,也为本校和相关院校专业定位提供参考。

一、专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科技大学在2002年设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03年首次招生,2013年正式更名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测量与制图等信息化测绘技术,立足于城乡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面向城乡规划与管理、土地规划与整治、土地评估、测绘地理信息等行业和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秉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强化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依托专业实验室、3S实验室等校内实践基地,以及已经建立的20余个稳定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加强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习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该专业自2004年第一轮立项建设以来,借助教学评建大好契机,围绕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新一轮专业建设达到了校重点专业的要求。

二、毕业生去向总体分析

本次调查分析的对象是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07―2015历届毕业生,样本容量为368人。调查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考研、就业等基本情况。调查分析的来源是连续多年建立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调查结果显示了2007―2015届毕业生去向的总体状况,毕业生累计考研率达16.3%,就业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毕业生占14.9%,就业于国土调查规划、城乡建设项目管理、房地产评估咨询、农林矿产资源、地理信息技术开发等企业的毕业生占68.8%,如图1。

三、毕业生考研分析

2007―2015届毕业生考研总人数为59人。2007届考研10人,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15.8%;2008届考研14人,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25%;2009届考研8人,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14.0%;2010届考研7人,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14%;2011届考研2人,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6.7%;2012届考研5人,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20.8%;2013届考研3人,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10%;2014届考研2人,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8%;2015届考研7人,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27%,历年的考研率变化趋势详见图2。以上数据显示历届毕业生考研率并不稳定,主要受当年就业形势、学生意愿和生源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把2007―2015届毕业生考研学科分为地理类、农林遥感类、资源环境类、经济管理类及其他五类。通过数据分析(见图3)可知,考取地理类学科的毕业生为28人,占考研总人数的47.4%,所占比重最大,其他如考取土地资源管理、生态学、农林遥感等方向的研究生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由于地理类学科在本专业2007―2015届毕业生考研学科中所占比重最大,所以对地理类学科考研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分析(见图4)。地理学科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育四大类。考取自然地理学研究生为10人,占地理学科考研总人数的35.7%;考取人文地理学研究生为4人,占地理学科考研总人数的14.3%;考取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生为13人,占地理学科考研总人数的46.4%;考取地理教育研究生为1人,占地理学科考研总人数的3.6%。可见地理学科中考取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的比重最大,主要是因为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朝阳产业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而且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四、毕业生就业分析

对本专业2007―2015届除考研之外的309名毕业生的就业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就业于国土调查规划企业、城乡建设项目管理企业、房地产评估咨询企业、农林矿产资源企业、地理信息技术开发等各类企业的人数为254,占总就业人数82.2%;就业于机关事业单位的为55人,占总就业人数17.8%,详见图5。

就业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去向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参军、事业单位,其中行政机关单位就业人数为42;参军人数为4人;事业单位就业人数为9人。显然在行政机关单位就业人数最多,但是由于受国家政策和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影响,行政机关单位的就业人数集中在2007―2010年,以后迅速下降,近年来几乎为零,如图6所示。

就业于企业的去向主要有国土规划类企业、房地产评估咨询企业、城乡规划设计企业、地质勘察类企业、地理信息技术开发企业等。其中在国土调查规划类企业就业的比重最高,在规划设计类企业和地质勘察类企业就业的比重最低,由此可见国土规划类企业是本专业学生在企业就业的重要领域。在各类企业就业的比重详见图7。

五、结论

通过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07―2015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得出:虽然历届毕业生考研率不稳定,但考研学科方向相对集中,主要以地理学类为主,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和自然地理专业占绝对优势。在行政机关就业的毕业生集中在2007―2010年;在企业就业的比重较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就业的重点领域面向现代企业,而在现代企业就业的历届毕业生又以面向国土行业为主,主要从事国土资源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复垦专项规划及项目设计、地籍测绘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教出版社,2012

[2] 谢启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使用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5(1)

[3] 吴晓敏,董萍,陆翔,等.地方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4] 王兰霞,王蕾,李巍,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思考[J].经济师,2012(9)

[5] 王兰霞,赵喜江,王蕾,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社会需求面向探讨――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2)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大专毕业个人总结第7篇

职业中学应认真贯彻《国家十二五规划》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在总结学校以往职业指导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职业指导的全员化、全程化的指导思想、构建完整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使“3+3”阶段式职业指导工作更加科学、系统和规范,全校上下共同树立全面教育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毕业时能顺利而稳定的就业。职业中学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应重视一下三大问题。

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为了高效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学校应贯彻责任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全程性原则、全员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六大基本原则。

责任性原则是落实各层级管理干部职业指导工作主要责任的原则,即各层级各部门的一把手是职业指导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从上至下的责任系统为:校长副校长处室主任教研室班主任(教师)。

方向性原则又称导向性原则,要解决的是职业指导工作的导向问题。这一点必须非常明确,即以就业为导向,也就是说我们职业指导的教学与训练的各项工作,必须围绕就业做文章,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学生顺利而稳定的就业。

服务性原则就是职业指导工作必须树立为客户服务的思想,围绕客户的需求开展。学校的直接客户是学生、间接客户是家长、最终客户是用人单位,我们的职业指导教学与训练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必须围绕这三种客户的需求来展开。

全程性原则是指职业指导工作必须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甚至延长至学生毕业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即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至学生毕业的最后一天,均要开展系统的职业指导教学与训练工作。对于优秀毕业生和弱势群体的学生,在其毕业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还必须进行跟踪职业指导工作。

全员性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职业指导教学训练的对象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即将下厂实习或即将毕业的学生,或者是难以就业的少数学生;二是职业指导工作必须是学校全体员工参与,并且学校要尽可能动员全体学生家长、社会上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

系统性原则是指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均要系统地进行。学校要把职业指导工作纳入现有的组织管理体系、并成立职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以确保职业指导工作组织管理的系统性;教学处、专教处、实训处、德育处等部门应按照专业的《职业指导》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多年积累起来的一些成功做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训练。

职业指导工作的目标

1.总目标

职业指导工作的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学改革,使学生完成以下提升: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了解职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及创业能力;学会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与技巧,最终100%实现就业。同时,职业指导工作的目标还包括调动创业积极性,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为达到职业指导工作的总目标,职业指导工作者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第一,开展职业认知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分类、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以及相关职业和行业的就业形势。

第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原则、意义,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

第三,开展提高职业素质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素质的组成,了解企业用人要求及标准,利用教学、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第四,开展择业、应聘技巧指导,以满足学生人职匹配的要求为目的,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状况、对就业者的要求、工薪待遇以及今后的发展机会;利用各种就业信息通道,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信息服务。分析招聘信息,按照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标准,根据学生的求职意向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同时,指导者还要对学生开展个人礼仪教育,提供有关面试技巧的培训指导等。

第五,开展就业心理指导,调适学生的就业心态,培养其勇于挑战的竞争意识、战胜逆境的意志以及科学正确的就业观念。

第六,开展创业指导,指导有创业潜质和条件的学生尽可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阶段目标

按照“阶段实施”的原则,可将就业指导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职一年级。在此阶段,职业指导者应该将国防教育、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结合,侧重专业感知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理想、奋斗目标;辅导学生结合社会、行业、专业特点及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并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区、市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活动。

第一阶段即职一年级又可以分为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两个阶段。第一学期的阶段目标有二:其一是帮助学生增强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其二是帮助学生完成职业素质测评。第一个目标的主要内容有:由德育处负责组织开展的新生入学军训,向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礼仪规范教育、法规教育、责任教育等;由心理室组织开展的心理辅导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是他们得到适应新环境的训练;由德育处负责组织开展的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由专教处负责组织开展的学生到企业参观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和办讲座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企业,为后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第二个目标的开展方式主要是由实训处对学生进行CETTIC职业素质测评,以帮助学生测评、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第二学期的阶段目标是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认知,主要内容有由德育处组织开展的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为主题的班会;由德育处组织开展文明风采大赛(区赛)活动,对学生进行生涯设计征文活动;由实训处组织开展的优秀毕业生座谈会,让学生通过座谈交流了解职业及职业素质;由专教处组织开展的专业大赛(市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

第二阶段——职二年级。在该阶段,职业指导者要侧重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和对社会需求状况的感知,加强就业能力的指导。即职业指导者应指导学生收集与处理就业信息,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学会用法律维权,全面提高就业能力。同时,指导者应当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大赛,提高专业技能及实践经验。

职二年级的阶段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知、对学生开展职业素质测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主要内容包括:由实训处组织开展的企业管理人员访谈,由德育处组织开展的“执行能力”主题班会,由专教处、德育处、实训处、教学处共同开展的有关职业和就业的课堂教学和团体辅导,由专教处组织开展的专业大赛(市赛),由实训处组织开展的企业第二次参观、企业见习,由专教处、德育处、实训处、教学处等共同组织开展的教学实习,由德育处组织开展的“我的职业我能行”主题班会,由专教处组织开展的专业大赛(国赛)。针对增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知,主要内容是由实训处、专教处共同组织开展的职业指导课教学,团体辅导活动。针对学生开展职业测评,主要活动是由实训处组织开展的CETTIC职业素质测评。

第三阶段——职三年级。此阶段应重点进行学生的就业心理调适、择业技巧训练、择业诚信等方面的教育;根据就业市场和就业形势,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以利于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目标。另外,指导者还应当指导有创业潜质和条件的学生做好创业准备,鼓励他们大胆走创业之路。

该年级的第一个阶段目标是对学生开展顶岗实习、求职指导方面的培训,主要内容有由实训处开展的个人实习跟踪与指导和求职材料制作、求职规范礼仪等方面的培训;由德育处开展的“模拟求职面试”主题班会。第二个阶段目标是帮助学生做好实习总结、创业指导、就业准备等方面的工作,以讲座和综合实训的形式让学生学会个人创业条件分析 、市场调查和分析、理财、撰写创业计划书等。主要内容是由专教处组织开展的实习情况总结分析会、实训处开展的“全面提高学生个人职业形象设计及应聘技巧、择业观培养”主题班会与讲座。

第四阶段——学生毕业后的1~3年。学生毕业后,职业指导部门要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存档工作,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回访,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该阶段的目标是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跟踪,在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和第二年,主要内容是由实训处、专教处组织开展的就业信息收集、毕业生跟踪调查;在学生毕业后的第三年,主要内容是副校级干部组织开展的就业信息收集、毕业生跟踪调查总结汇报工作。

职业指导工作的计划、总结与激励措施

1.计划

担任职业指导工作的各位老师、专业教师及各处室相关教师必须按教学处的规范要求制定授课计划;教学处、专教处、实训处、德育处在制订年度或学期工作计划时,将职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纳入其中。

2.总结

(1)担任职业指导及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老师,每学期末拟写一份职业指导教学专题工作总结,内容包括职业指导教学工作的成绩、问题、经验、体会和建议等,交教学处主任。教学处汇总教师的总结后拟写一份学生教学过程中职业指导专题工作总结,交给教学副校长。

(2)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结束后拟写一份学生实习阶段职业指导专题工作总结,内容应包括成绩、问题、经验、体会和建议等,交实训处。

(3)专教处每学年结束时拟写一份职业指导工作专题总结,将职业指导教学、教研和管理等方面的思路、做法、成绩、问题、经验、体会、建议和改进措施进行系统的总结,交给教学副校长。

(4)教学处、德育处、实训处,每学期末分别拟写一份职业指导专题工作总结,根据各自职责分工进行系统、完整的总结,交给副校长。

3.激励机制

(1)逐级考核。实训处对实习指导教师、德育处对班主任、教学处对职业指导课程教师、专教处对专业课程教师的职业指导工作进行学期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教学副校长对教学处、实训处、专教处的实习指导工作进行考核;德育副校长对德育处的实习指导工作进行考核。

(2)在每学期常规评优中设立职业指导先进个人项目,副校以下干部、行政人员和全体教师,只要在职业指导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者,均可参评。每学期评选出20名职业指导先进个人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

大专毕业个人总结第8篇

一、毕业实习的目的和地位

毕业实习是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人才培养需要设置的、各专业学生必修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其亲身体验、自己动手完成的教学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实习环节合格者获得10学分;按xx大学规定,毕业实习不能免修。

二、实习时间

xx级各专业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均安排8周,跨学期实施,具体日期为2012年12月18日起,至2012年3月28日止。

三、组织办法

1、组织领导

本次毕业实习由院xx届毕业生毕业实习领导小组领导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秘 书

2、毕业实习的指导

各专业方向设负责人,并指定若干有经验的教师共同指导

(1)证券投资方向负责人

(2)期货投资方向负责人:

(3)保 险 学方向负责人:

(4)投资银行方向负责人

(5)经 纪 人方向负责人

(6)信用管理方向负责人:

(7)传媒经济方向负责人

·市场工作计划书 ·教学工作计划书 ·会计工作计划书 ·招商工作计划书

·服装店工作计划书 ·项目计划书 ·企业计划书 ·培训计划书 ·创业计划书模板

3、实习学生的组织形式

(1)本次毕业实习的xx级本科生学生共499人,按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办法组织。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自身条件自主选择一种实习方式。

(2)选择分散实习的学生,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但要办理相关手续,包括本人申请、对方单位的接收确认函等。

(3)选择集中实习的学生,由学院联系实习单位;参加集中实习的学生必须服从学院统一的编组安排。

(4)学生的实习地点和单位确定以后,必须保持稳定。集中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不准以任何理由调换实习单位;分散实习的同学确有需要可以更换一次实习单位并及时向学院报告备案。

四、工作程序

1、编制实习教学文件

2012年12月10日前领导小组办公室完成本次实习有关文件的编制。

2、布置实习任务

2012年11月30日前,各专业方向实习负责人向本专业方向的学生介绍本次实习教学大纲,说明实习目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确定实习地点、实习单位:

2012年12月6日前,各专业方向实习负责人将选择分散实习方式的学生分组名单报教学部。此后,学院有关领导、部门、专业方向实习负责人和实习学生共同多方联系,确定集中实习学生的教学地点和单位。

4、动员大会

2012年12月中旬,学院在500人报告厅召开动员大会,领导小组成员、学团办领导、xx级班主任及全体学生参加。

5、返校时间

学生实习结束后,返校时间为2012年3月29-30日。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校,必须提前请假。请假时间不超过2天的,向班主任老师请假;超过两天的,必须向学院分管实习工作的副院长请假,并准备好有关请假原由的文字材料、证明备查。凡无故不按时返校者,一律按旷课计,不能获得实习学分,并按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3月30日晚7:30由学院分管实习工作的副院长主持,学工部领导、班主任参加,在500人报告厅召开xx级全体学生大会,检查同学返校情况,同时布置毕业论文工作。

6、综合评定实习成绩

2012年4月2日—4月12日由各专业方向实习负责人组织评定学生毕业实习成绩,4月13日报教学部。

五、对学生实习情况的指导、检查和考核内容

1、教师指导:对集中实习的学生,指导教师应到实习点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指导,作好考核工作;对分散实习的同学应通过书信(含Email)进行联系检查和指导。领导小组分别在2012年1月17 日和2012年3月14日召开阶段情况分析会,并形成简报报xx大学教务处。

2、学生周小结: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周必须写一份小结,自己保存;实习结束后交实习指导教师,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周小结必须结合实习专业、实习的实际情况,汇报本周实习工作的主要内容,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体会和经验。

3、学生书面(含Email)汇报:所有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向实习指导教师分别在2012年1月15 日前和2012年3月1日前做二次书面(含Email)汇报;并由实习指导教师留存,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4、学生实习报告:学生必须在实习的最后两周内写好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应运用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结合在实习单位实习的实际情况撰写。可以就3至4个在实习过程中体会深刻,或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问题进行论述,也可以就此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实习报告不少于3000字。

5、学生实习鉴定:实习结束时学生应填写好《毕业实习鉴定表》中“毕业生实习自我鉴定”栏目,并要请实习单位领导或实习指导者在《毕业实习鉴定表》上签署意见及鉴定,并加盖实习单位的公章后带回。

6、学生可提供的其它材料:如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了与专业有关的调研、策划、谈判、论证,在征得实习单位的同意后,可以将为所在单位撰写的各种策划书、市场调查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谈判纪要等有关文字材料作为实习报告的附件交回学院;如果涉及实习单位的商业秘密,可以复印其封面、目录等部分内容,并让实习单位出示你参与该项目的证明(须有单位公章、日期、实习单位领导签字)。上述材料与实习报告一起,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

7、成绩评定: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必须上交周小结8份、《实习报告》、《毕业实习鉴定表》。专业方向负责人在4月1日—4月12日内,组织有关教师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等五档,做好学生毕业实习成绩评定,上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优秀、不及格者将严格审查。

六、工作总结

实习工作结束后,各专业方向负责人应对本专业方向学生的毕业实习做总结,写出总结报告。学院领导小组在4月20日左右召集各小组做总结,最后写出总结报告上报、存档并召开总结大会。

七、毕业实习注意事项

1、参加分散实习的同学必须把《毕业实习管理委托书》交给所在实习单位的领导或指导者。

2、实习学生到实习单位开始实习后,应及时请实习单位填写《实习单位回函》。《实习单位回函》务必在2012年1月5日以前(以投递时邮戳日期为准)寄给本班班主任,地址:重庆市南岸区五公里xx大学融智学院(邮编:400067)。不按时寄回者,实习成绩作不及格计。

3、每位同学必须认真阅读所在专业方向的《毕业实纲》的要求,领会其精神,按要求进行实习;并将《毕业实纲》交给所在实习单位的领导或指导者参阅。

4、请用16开本子撰写周小结,以便收回检查。

5、注意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特别要注意为实习单位保守包括商业秘密在内的各种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