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经理总结发言稿

经理总结发言稿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15 03:43:44

经理总结发言稿

经理总结发言稿第1篇

文稿要让领导满意,首先必须符合领导口味。要让讲话稿的内容、思路、结构、语言适合领导的口味,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琢磨领导。

第一,要琢磨领导的思维。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研究领导的思维,有助于在运用材料、分析和说明问题时与之相适。

第二,要琢磨领导的思想观点。这是起草讲稿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注意在日常交往和听取会议发言中,积累和思考领导的口头语言,从中了解领导的思想和主张;要注意研究领导过去的讲话及其起草或修改的文稿,从中体会领导的思想和观点;要注意研究领导对某份文件或某件事的批示,因此它常常简明扼要地直接放映了领导对某些问题的意见和主张。

第三,要琢磨领导的语言。每个人的讲话都是有个性、有独特风格的。比如毛泽东的讲话气势磅礴、通俗幽默;邓小平的讲话实事求是、朴实无华。因此用讲话人的语言表达讲话人的意图,是起草讲话稿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四,要琢磨领导的意图。接受起草领导讲话稿的任务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摸清领导的意图。因为领导讲话是要领导自己讲的,所以,领导要讲什么领导自己最清楚,我们只是为领导把想要表达的意图通过文字形式表述出来,叫做为领导“代言”。这就要求起草者必须准确地理解、领会、表达领导的意图,在此前提下,结合实际创新性地深化、拓展领导的意图。领导意图有时是领导直接交代的,有时没有交代,需要起草者主动找领导了解,细心倾听领导准备讲什么、怎么讲的提示。无论怎样,起草者都必须千方百计弄懂领导的讲话意图,做到与领导同步,甚至要想在领导前面。

二、要厚积善习多实践

第一,要加强学习和积累。领导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全局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就从广度和深度上对起草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领导讲话稿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时间要求紧,需要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得交稿,如果积累大量的知识素材,即算才思再敏捷,文字基础再好,也是很难应付的。因此,必须加强平时的学习,多读书,做到兼收并储,当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这样写起稿子来,才会“厚积薄发”,文如泉涌,一气呵成。

第二,要加强实践和探索。这里讲的就是要敢于接受领导讲话稿的起草任务,愿意多接受起草领导讲话稿的任务,放开胆子去写,大胆实践和摸索。只有通过真刀真枪的锤炼,信心才会足,写作水平才会高,讲稿质量才会好。凡是有过一些实践经验的人都知道,给领导起草讲话稿,一要放胆写,二要认真写。一般来说,初次起草领导讲话稿,确实是件难事,由于对领导个性不了解,对领导意图把握不准,从而思想放不开,畏首畏尾,写不出多少东西。经过多次实践后,思想放开了,积累的经验多了,自然越写越快,越写越好。敢写了,能写了,自然会思想如何精益求精,把讲稿写得更好。

第三,要加强研究和总结。到底如何才能起草好领导讲话稿,似乎没有统一的章法。但是确有不少秘书工作者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研究和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法,这些都是可以借鉴和学习的。我们从事这项工作,更应当不断研究和总结经验,使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中摸索出一些规律来。研究和总结的方法很多,可以自己回顾自己的经历,可以学习别人的写作经验,可以学习经典讲话,还可以和同行共同研究。通过学习、研究、总结,起草领导讲话稿的水平和功力就会提高、发展、进步。

三、文无定法,要勇于创新

文贵创新,自古而然。领导讲话要高人一筹,给人启迪, 催人奋进, 创新显得尤其重要。

一是思维要创新。主要表现在要有超前思维,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掌握新情况、新问题,主动做一些调查研究,主动提炼出一些新思想、新观点。只有超前思考,超前行动,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二是观点要创新。讲话稿要立言达意,少大话、空话、套话、现成话,多新话、实话、活话、提神话,必须有新的观点作支撑。要实现观点的创新,必须强化学习,留心时事,把握本单位中心工作,多做一些调查研究工作,加强与领导的沟通与交流,要善于发现、总结、提炼。

经理总结发言稿第2篇

[会议发言]“七一”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发言

[会议发言]在七一座谈会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七一”讲话稿

[庆典致辞]庆七一讲话

[庆典致辞]庆七一讲话

[组织人事]庆七一老干部座谈会讲话

[党委党建]书记在庆祝“七一”建党节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组织人事]建党周年庆七一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在庆祝建党八三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在教育系统“七一”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七一新党员入党宣誓大会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党旗飘扬在前方(庆七一)

[节日串词]七一讲话宣讲稿

[节日串词]县委七一开展纪念建党八四周年系列活动的安排意见

[节日串词]在庆“七一”暨新党员宣誓大会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公司总经理在七一表彰会上的总结讲话

[节日串词]在油田基层建设经验交流暨七一表彰会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在乡“七一”建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保先总结暨“七一”先优表彰大会主持人用语

[节日串词]七一公司党委书记在建党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七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暨先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县委七一开展纪念建党周年系列活动的安排意见

[节日串词]在庆“七一”农村文艺调演晚会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七一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在庆七一升国旗仪式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庆七一老干部座谈会讲话

[节日串词]“七一党委活动有感

[节日串词]七一总结表彰大会讲话

[节日串词]邮政领导在纪念“七一”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一位老党员在庆“七一”社区党员志愿者演讲暨入党宣誓大会的发言

[节日串词]中组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七一”讲话

[节日串词]县委中心组学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节日串词]在全区“七一”表彰暨歌咏大会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公司党委庆七一讲话稿

节日串词]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七一讲话)

[节日串词]七一表彰大会五好党支部发言材料

[节日串词]庆七一林业系统职工友谊篮球赛上的总结讲话

[节日串词]某医院在七一表彰会上的发言

[节日串词]七一建党节活动方案

[节日串词]关于做好全市七一表彰工作的意见

[节日串词]镇党委书记庆祝七一建党节讲话稿

[节日串词]镇党委七一党建工作会议讲话稿

[节日串词]县长庆七一表彰大会讲话稿

[节日串词]区直机关工委七一表彰大会讲话稿

[节日串词]庆七一诗歌朗诵稿

[工作方案]七一建党节活动方案

[党委党建]建党85周年庆七一纪念活动的通知

[工交建商]公司常委书记七一表彰会议讲话稿

[农林牧渔]在乡“七一”建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的讲话

[农林牧渔]在庆“七一”农村文艺调演晚会上的讲话

[精彩演讲]电力公司庆七一党员事迹演讲稿

[工作意见]县委七一开展纪念建党84周年系列活动的安排意见

[会议发言]在七一座谈会上的讲话

[会议发言]在庆七一纪念活动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庆七一老干部座谈会讲话

[政府政务]县委中心组学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会议发言]“七一”大会发言稿

[政府政务]在庆祝建党83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经理总结发言稿第3篇

一、谈话引题:

在重大节日来临时,在庆祝某项活动时,会有一些教学代表或学生代表发言,这时候就要写发言稿。那发言稿怎么写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明确发言稿特点

1.老师带来一份教师节到来时学生代表的发言稿,请同学们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这庆份祝教师节的发言稿先向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再向老师表明自己的感激之情等,最后再一次祝福。发言稿的语言热情洋溢,情感真挚。

3.讨论:那要是写竞选干部的发言稿,应该写什么内容,怎么写呢?

学生交流得出:为竞选准备的发言稿,要讲清楚为什么竞选这个岗位,自己有哪些优势,如果竞选成功怎样为同学服务。

4.写过发言稿或读过发言稿的同学讲一讲,你们写过或读过什么发言稿?都写进哪些内容?要注意什么?

5.教师总结:不同场合所写的发言稿内容是不同的,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而定。注意语言要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三、尝试习作

1.学生根据习作提示选择写作情景,选择相同情景的同学可以组成合作小组一起写作。

2.明确习作要求:①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②感情真实;③语句通顺。

3.学生尝试写作。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评改交流

1.教师根据巡视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指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评价方向: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准,以发言稿是否符合当时的场景,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

2.小组交流评改。

3.全班学生互评互改。

4.推选几名学生根据情境说一说自己的发言稿。(老师可作为主持人创设一下情境)

5.教师小结作文情况。

教学建议:

1.明确写发言稿的特点是本次习作的难点,所以可以给学生读几篇发言稿,也可以让学生为讲讲自己见过的发言稿,以此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发言稿,体会到发言稿的作用。

2.由于习作时还需想象当时情境,所以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现场来写发言稿。写好后可让学生当众说一说,增强现场感。

3.要在生活中积极创设写发言稿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写情真意切、言辞恰当的发言稿。

例如: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们:

你们好!

我是郑楠的家长。首先感谢学校老师给予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能让我站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教育,我感到十分荣幸。

我的孩子郑楠,刚上小学时,我们就选择了光明小学,事实证明了一切,我们的选择千真万确,一年多来,我的孩子成熟多了,她的行为朴实,勤奋刻苦,不事张扬,不求虚名,得到了周围人的肯定。借此机会,我感激各位老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老师们落落大方的举止、谈吐不凡的气质、生活朴实的作风、勤奋好学的精神,时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孩子,使她既学会了读书,又学会了做人。让她在这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此,我代表与会的家长们对各位老师的辛勤教育表示衷心的感谢!

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家长是老师的助手,在此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孩子的“健康”

这里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培养从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做起,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使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忠告各位家长一句:孩子做作业时我们不要看电视,玩电脑。我们可以看一些专业书籍,或看一些小说杂志。我们家凡是让孩子读的小说杂志全是我们家长读过的,这样会方便与孩子交流沟通。

三、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怕的,哪怕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那么这种努力一定有收益。作为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常对孩子讲“我们不求无怨无悔,但求无愧于心。”我不求孩子办大事,但求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结果,但必须重视过程。孩子考砸的时候,帮她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后的考试作业中不犯类似错误,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经理总结发言稿第4篇

您们好!

在这新的一年里,我谨代表华南指挥部的全体资料员向在座的各位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给大家拜个晚年,祝愿各位领导同事们春节愉快,2010事事如意;祝公司事业蒸蒸日上,更上一层楼。

我是华南指挥部梧州项目部的资料员兼出纳,我叫乐慧芬,想必大家对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名字,陌生的是人。我是一个进公司刚满一年的员工,在过去的一年里深得领导的信任和厚爱,有幸被评为优秀员工,并在年终作为资料代表在此发言,向领导们进行工作总结汇报。

1、首先,我们资料员要明白自己在岗位上的职责,即开工前需向甲方有关负责人确定好施工资料记录表表格以及甲方、监理对资料小票的一些要求。然后了解图纸,熟悉桩位图,保证日后资料均符合甲方及设计要求。在工程开工后的工作中,每天及时整理工地上技术员带回的资料,检查记录中桩长、桩时有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资料的反映情况督促技术员对现场机台的严格管理。在计量上,对实际工作情况和上报量情况进行统计、登记。在每天资料整理完后对资料进行自检查然后交给项目总工看一下,看有没有达到要求,发现哪里出了错或报甲方资料有所疑问,及时修改后按类归放在资料文件夹。在后期竣工资料的整理中,严格按公司要求执行,平时工作的同时慢慢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工程完工之际及时按目录整理竣工资料,现梧州项目部已进入结算阶段,竣工资料也已按要求整理并装订成册交给公司有关部门验收,也得到了相关领导的认可和表扬,不过存在的不足之处,我项目部经理在后期经过与甲方沟通,应公司领导要求拿到了竣工资料中缺的工程桩的检测报告,目前已向公司交出了一套完整的资料。

2、其次,在工作中与同事需团结齐心,因为每个项目部都会不定期的培养一批优秀的实习生,其中也有实习资料员,在工作前把一般的流程和小票打印使用方法教给她们后再开始一起工作。资料员这个职务是个比较灵活的事,依着每个工地的实际情况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规范,我们几个资料员一起多问多学的把工作做好,每天有条理的把资料分类整理好。同时我们的工作也确实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半年来,我们在郭经理的领导下,在我们自己的主管努力下,我们比较圆满的完成各项任务。我相比上一个项目有了一定的提高,实习资料员也对自己的实习期有了个完美的句号。

3、最后,为了能使自己工作紧跟公司的步伐,并能得到领导的肯定。我会让自己在2012年有更大的进步。刻苦钻研。总结资料整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在能充分做好工作的前提下也开始锻炼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总而言之,公司的体系是完善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也就会得到期许的提高。

2012年公司又有了更伟大的目标,为了适应公司的高速发展,我们需要不断的挑战自己,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我也一定不辜负公司领导及同事们对我的厚爱,一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谦诚集团实业的发展壮大尽职尽责,与全体谦诚员工一道为公司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2012年度年终总结发言稿相关文章:

经理总结发言稿第5篇

内容一般是对上一届或上一次会议以来工作情况的回顾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部署。要求内容全面,表述严谨、庄重。开幕式:一般在比较隆重的大型会议上使用。内容主要是讲明会议的目的、意义及用法,要富有启示性、鼓舞性。和大家分享讲话稿写作材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会议类讲话稿

这是领导讲话稿中数量最多、占比重最大的一“族”。我们平时所说的“领导讲话稿”,主要是指这一类。

1. 党代会、人代会等代表大会的报告

内容一般是对上一届或上一次会议以来工作情况的回顾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部署。要求内容全面,表述严谨、庄重。

2. 会议开幕词

一般在比较隆重的大型会议上使用。内容主要是讲明会议的目的、意义及用法,要富有启示性、鼓舞性。

3. 会议闭幕词或会议总结讲话稿

主要是总结会议的收获,要求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富有号召性。

4. 工作会议讲话稿

根据既定的会议内容讲对某一项或几项工作的要求。要讲得鲜明、透彻、实在。

5. 动员会议讲话稿

主要讲进行某项工作的意义和方法。要讲得入情入理,振奋人心,鼓舞斗志。

6. 庆功会、表彰会讲话稿

主要是概括、总结、肯定受表彰单位或个人的成绩和经验,对其进行表彰、鼓励,对面上提出学习、推广的要求。要富有激情和感召力。

7. 庆祝会、纪念会讲话稿

根据庆祝、纪念的主题,立足现实,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要讲得客观、准确、实际。

8. 专题报告会的报告

如学习理论心得报告,外出考察报告等。内容要有厚度、深度,给人以启示和借鉴。

9. 碰头会、汇报会讲话稿

根据碰头、汇报的情况,肯定成绩,针对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强调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要有具体要求,有力度。 10. 现场会、经验交流会讲话稿

充分运用与会人员看到和听到的先进事迹和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要求学习、推广,促进工作。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号召力。 11. 研讨会、座谈会总结讲话稿

根据与会人员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工作或进一步研讨的意见、要求。要有较强的概括力和条理性。

12. 综合性会议上的专题发言稿

主要是分管某一条战线、某一方面工作的领导同志在综合性会议上就自己分管的战线或工作讲情况和意见。要主题突出,富有资料性、参考性,并注意不过分强调自己分管工作的重要。要讲“实”,不要讲“虚”;要讲“适”,不要讲“过”。

13. 在新旧领导工作交接会议上的讲话稿

这是一种很特殊的会议讲话稿。在这种会议上往往有三个讲话,一是卸任领导的讲话,一是接任领导的讲话,一是上级领导的讲话。卸任和接任领导的讲话,都要讲得谦虚、诚恳,并有表态的意思。上级领导讲话,则要对双方都给予肯定,并对该级领导班子及下属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

14. 在各种邀请会、协作会、联席会上的讲话稿

这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会议,这种会议面对的不是下级,而是外地、外部门的客人。作为东道主发表讲话,要对客人表示欢迎,对本地、本部门的情况作一简介,还要讲会议的目的和议程。要讲得诚挚、热情、实在。

宣传类讲话稿

这是出于宣传某种主张、某项工作、某件事情的目的,在非会议场合的讲话稿。

1. 通过广播发表讲话

这种讲话形式在战争时期经常运用,毛泽东、朱德等都曾通过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解放区军民,对全国同胞,也对敌军发表过多次广播讲话。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同志也经常采用这种讲话方式。广播讲话要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2. 通过电视发表讲话

这是电视普及以来不少领导同志经常采用的一种讲话方式,主要是用于纪念和庆祝某个节日。有时也由领导同志搞电视讲座,讲授某一方面的知识。除讲座可以稍长一些外,电视讲话也要求简短、通俗。 3. 通过报纸发表书面讲话

这也往往是为了纪念和庆祝某个节日而发表。要篇幅简短,措词严谨,富有文采。 4. 通过现场散发书面讲话

如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在机场散发书面讲话。主要是阐明对某项行动、某件事情的观点,要求简明、准确、适当。

礼仪类讲话稿

即出于感谢、答谢、慰问、庆贺等目的,在各种非会议仪式、场合的讲话稿。

1. 签约仪式上的讲话稿

这种讲话主要是对所签合作契约予以积极评价,对合作方表示感谢,对合作事项充满信心、寄予厚望。要简短、礼貌。

2. 接见、会见讲话稿

接见下级单位的代表并发表讲话,主要是表示某种褒奖、慰问和鼓励;会见客人,主要是表示友好和友谊。要简短、亲切。

3. 文艺演出、文艺界联欢前的讲话稿

主要是为了庆祝节日和表示友谊。要简短、富于激情。

4. 致辞

经理总结发言稿第6篇

关键词:翻译项目管理 项目流程 特点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已经引入到翻译行业中。项目的定义是——为创造一种独特的产品或服务而付出的暂时性努力(PMI,1996)。根据这个定义可知项目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暂时性,这就说明每个项目都有最终期限,并不是不限时的延续。项目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独特性,因为每件产品或服务都在某些方面与其他类似的产品或服务有所不同。

现在翻译行业的任务量很大,想要保质保量保时地完成翻译任务,翻译项目管理必须借助项目管理的相关理念和方法。项目管理包含九大要素,即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范围管理和集成管理(钱省三,2006)。翻译公司应采用严格的管理程序,业务流程包括客户订单管理、任务分配、文件及数据库管理、技术失误处理、翻译与翻译支持、译员培训等主要环节。综上所述,翻译项目管理指项目经理按照客户的要求,在既定的时间内利用各种技术、工具和现代管理方法,理顺翻译、校审、排版等工作环节,保质保量地完成翻译任务,并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翻译项目的管理流程可总结为:译前准备(确认需求)——>译前电子化或排版、语料准备——>项目派发——>项目跟踪,稿件回收——>译后排版——>译后审订(审校、质检)——>项目提交——>项目总结(王传英,2011)。虽然翻译项目管理的难度和具体措施根据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及参与人员的数量不同而略有差异,但均涉及质量管理、时间控制和成本管理等核心的环节。总体来说,翻译项目管理的过程可分为:译前准备、项目跟踪、译后审订、项目提交、项目总结等主要环节。

译前准备。项目经理首先要确认翻译项目相关的内容,其中包括项目类型、项目用途、翻译项目提交时间、翻译项目的专业领域和工作难度、成本和利润预算、源文本特征、客户对质量和稿件的具体要求等。之后,需要做好译员预估和储备规划,包括确定专业技术和语言质量负责人选,组织试译以确定译员的翻译质量和专业性。项目经理要针对项目的专业性、难度和客户的质量要求确定项目所需译员和校审的人数。除此之外,项目经理还需对工作进行进度规划,确定排版方式、中稿和终稿的交付时间、派发价格、翻译工具的选择等。如果项目比较大的情况下,客户可能会提供参考语料以供翻译使用,但是如果客户未能如期提供,项目经理应使用术语提取工具先提取翻译文本中的高频词,然后定义术语,以确保项目翻译术语的一致性,并随原稿一起发给译员,在一个项目由多个译员共同完成的情况下,翻译术语表更能保证全文术语的一致性。通常情况下,术语确定之后需要首先提交给客户进行确认,等待客户确认后才可以使用。有时项目的时间比较紧迫,未能在派发原稿的时候准备好术语表,可以要求译员在翻译的过程中使用网络工具进行术语的提取,在译文完成之后做成术语表,提交给项目经理,以备以后使用。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不同水平和不同专业的译员,考虑综合原因选择所需的译员,比如每日的翻译量、擅长的专业方向等因素,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和长久的计划启用新的译员,但是在启用新的译员前,一定要在前期对新的译员进行试译测试以评估其翻译水平。遇到交付时间紧迫的稿件,如果需要多位译员时,应该提供该公司之前的稿件,以便译员更好的了解该公司稿件的语言和风格及其专业领域。在项目开始时,项目经理对整个项目的时间要所有计划,并预留一些时间以便处理紧急情况(管新潮,2008)。

项目跟踪。在这一过程中,项目经理需要进行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等内容。在进度控制方面,需要根据项目期限确定每天的工作进度,并确保初译完成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译文的后期校审和排版。根据项目的大小,项目经理需要要求译员按时间进行回稿,一周到两周的项目基本需要每天都回稿,两周至一个月的项目每隔1~2天收回一次稿件,一个月以上的项目可以根据需要制定合适的回收稿件的时间,至于回收稿件的频率和是否需要回收稿件还需要根据译员进行确定,如果是经常合作的译员,翻译的质量有保证的话,可另行确定收稿时间,进行灵活的时间控制。在成本控制方面,在开始项目之前,要对每个环节的成本进行预算,将各个环节的风险降到最低。在所有的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对项目的质量控制,项目经理可以通过定期返还中途稿件的方式,对翻译的质量进行把握,遇到不合格的译员,要及时地撤换。项目经理在平时也需要对擅长不同领域的译员进行人员储备,并进行归类整理,方便在翻译项目中出现紧急情况时,不耽误整个翻译项目的进度。

译后审订。译员将稿件返回之后,下一个环节就需要审校人员对稿件进行审订和修改,并在规定时间内返回审校稿件,最后由项目经理对稿件的质量进行最后的审查。审校之后,审校人员还需要对译稿的质量做出量化评估,这样方便于以后的翻译项目管理。除了审校之外,排版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审校结束之后,应该给排版人员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专业化的排版处理,排版人员对译稿进行处理后将终稿提交给项目经理。在进行排版的同时,可安排排版人员同时进行质检,质检人员逐项对客户要求进行筛查各类错误,例如数字、错别字、漏译、错译、语句不通、术语不一致、标点符号和版式使用不当等问题。

项目提交。项目提交包括检查所有需要的文件以防止有漏交,并且要逐项检查译文是否符合客户的译文要求。若译文中有需要向客户说明的事项,可提交译注,并与客户进行进一步的协商,并且需要向客户提交工作量(字数)统计以及确定项目款的相关内容。

项目总结。项目提交之后,项目经理还需要做好总结工作,及时对项目作出成本核算以及质量评估,如果翻译团队中有兼职译员的话,还需要尽快统计出结算清单,并且提交给兼职译员进行确认。团队成员应该由项目经理带头,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总结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以后的项目提供参考。另外,项目经理还应将所有项目文件进行备份以供以后使用。

翻译项目管理需要综合性人才,其既需要具备专业的翻译技能,又要可以灵活应用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在当代培养翻译人才时,翻译项目的管理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力,不可被忽略,这样才能顺应我国经济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Nida 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67.

[2]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PMI).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R].1996, 2008.

[3] 管新潮,专业翻译与管理.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分论坛论文集[C],工程翻译与本地化服务,2008 .

[4] 钱省三,项目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7-8.

经理总结发言稿第7篇

出人意料,

一堆插图手稿卖了350万

赵庆伟出生在北京,虽然父母从事的工作几乎和艺术不沾边,但他从小就喜欢标新立异,很有文艺特质。

赵庆伟收“破烂”,纯属偶然。开公司赚到一些钱后,1996年起他迷上了老油画。一次,赵庆伟在一位古玩商那里买艾中信的画,对方问他艾中信的手稿要不要,他心想,既然喜欢艾中信的画,为什么不同时收藏他的手稿呢?于是一同买下,结果一下子沉迷其中。后来,赵庆伟发现从手稿中可以更好地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于是就有意打听,得知古玩商的手稿大多来自旧货圈,从此便开始在旧货圈里寻宝。

收“破烂”的经历充满着意外之喜。2003年7月的一天,赵庆伟接到“线人”电话,说有家杂志社清理出33箱东西,每箱1000元,共3.3万元。赵庆伟是个文艺青年,偶尔有散文、小说在报刊上发表,他暗想,这家著名杂志社第一次大规模清理文档,里面极可能有大量作者的投稿,于是就买了下来。没想到,当他拂去积在手稿上近20年的尘埃时,竟看到那些泛黄纸片上有石鲁、吴冠中、李可染、冰心等人名字,心马上狂跳不止。面对这些大家的手稿,赵庆伟感到既惊喜又怜惜,他感叹说:“每篇稿子发表前都要经过6次校对,每一小摞文稿下面都是作者的原稿。每一处改动,都凝结着作者与编辑的心血。若将它们送到造纸厂打成纸浆,该多可惜!”他精心将这些手稿保存了起来。

几个月后,赵庆伟又从一家出版社收了一批“破烂”,其中有大量著名画家为图书画的插图,因对之兴趣不大,他转手卖给了一位海外收藏家,令赵庆伟目瞪口呆的是,这一下竟卖了350万元!虽然赚了钱,但他心里并不痛快,就去找这家出版社的社长,告诉他剩下的文稿该好好保存,社长却说这种东西没必要留着。就是这句话激起了赵庆伟的斗志,他说:“如果我不买,很多东西有可能意味着彻底消失。当时人们热衷收藏玉石、翡翠、名人字画,却没人在意这些记录着文化与历史的字纸。别人不要,那我就收!”

街面上虽然也有些专门收废纸的,但都是小打小闹,赵庆伟则是用麻袋装,用卡车运。对此,他说:“量大,收到好东西的概率就大。”令父母迷惑不解的是,儿子的公司原本在精英云集的中关村经营得有声有色,可是因为迷上了当“破烂王”却关了。最滑稽的是,赵庆伟天天拎杆特制的大秤,不是去潘家园,就是去各处废品回收站转悠,气得爸妈大骂他不务正业。

《苍蝇・门牙》手稿

无偿送还莫言

当时中国拍卖市场刚起步,人们收藏理念还很幼稚,局限于书画和瓷器等传统大宗收藏项目,书信、手稿根本不被重视。再加上1985~1995年那十年间,北京大拆大建,许多单位为改善办公条件而搬家,导致大量早期的文档资料、名人手稿、画稿、书信、日记被当作垃圾扔掉,或被当作废品处理。看到天天都有不少具有收藏价值的东西惨遭抛弃,赵庆伟心急如焚,他说:“什么钱不钱的,顾不上了,先把有价值的东西抢救出来再说。”

赵庆伟的“线人”大都是以收破烂为生的外来农民,专从文化单位收废品的有2000多人,这些人几乎个个都有他的手机号。他们知道哪儿正在搬家,哪儿有大量的破烂要卖,哪家单位会有赵庆伟喜欢的货。这些东西可能数十年被堆在北京各大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出版单位的储物室里,一旦所在单位搬家,便被当作垃圾卖给上门收废品的。

“每天总有几拨人打来电话说,某某单位又出了捆东西,多少公斤,多少钱,不能验货,要不要?我根本不考虑,直接说搬过来。”赵庆伟说。相比废品收购站,“线人”们更愿意把破烂卖给赵庆伟。“卖给废品站每公斤4元,卖给我每公斤10元。”每次赵庆伟一到潘家园,就会有百八十号人围上来,把给他准备好的货,一麻袋一麻袋地装上车。

冰心的《记一件最难忘的事》、丁玲的《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战》、铁凝的《来了,走了》、王蒙的《一九八四年部分短篇小说一瞥》等名人大家的手稿,就是这样收“破烂”收来的。

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日子里,赵庆伟仍然一卡车一卡车地收,结果银行账户里的钱迅速缩水。不仅如此,为了堆放“破烂”,赵庆伟租的一幢别墅也被塞得满满当当,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莫言手稿捐赠仪式现场

因为手头太紧,2010年年底,赵庆伟听从一位收藏家朋友的建议,举办了第一场“小雅・观心”拍卖会,处理部分“破烂”。拍品中有1.4米长的周思聪素描,有《半夜鸡叫》的原稿等。令人吃惊的是,这些被很多人瞧也不瞧就扔出门外的“破烂”,最后竟拍出了2000多万元。

拍卖会结束,记者们围着这位很有文艺范的“破烂王”问:“这么多钱打算拿来做什么?”赵庆伟回答得非常干脆:“买一部保时捷,开着豪车继续收破烂。”有媒体调侃说,这是赵庆伟的“行为艺术”:用豪车刺激人们的神经――既然你用金钱衡量一切,那么我告诉你,财富或许就在你扔掉的一袋垃圾里!

早年,赵庆伟就曾用这种“行为艺术”的方式调侃自己,他让朋友给自己拍了一张跨着“轻骑”、驮着双卡六喇叭录音机、手拿大秤收破烂的照片。更令人惊诧的是,这些珍贵的名家书稿、手札等,都是他这样收“破烂”收来的,其中就包括莫言的一部小说手稿。

2003年,“清河八家”废品站的人打电话给赵庆伟,说一家出版社卖出一整辆“面的”的废纸,3000元。赵庆伟马上说:“你给我拉来,给你5000元。”《苍蝇・门牙》的手稿就这样被夹杂在大堆泛黄的残书破纸中,进了赵庆伟的家,避免了被打成纸浆的命运。

莫言的短篇小说《苍蝇・门牙》最初发表于1986年的国内某大型刊物上,是他早期军旅题材的代表作品,被收录进多部文集。在当时来说,很多人看不出它有什么价值,偏偏赵庆伟是莫言的“粉丝”,很喜欢他笔下浓郁的乡土气息,于是,就将其珍藏。谁也没有料到,莫言后来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有趣的是,2014年春天,赵庆伟和朋友举办了一个小型拍卖会,全场95件拍品,70多件是名家书稿、手札,其中就有莫言的《苍蝇・门牙》手稿。它刚在预展上露脸,就有不少人表达了竞拍意向,还没开拍,价格已摸上近百万。很快,此份手稿的私洽价格火箭般窜到400万元。

得知这一情况后,莫言说不想让自己的作品被商业纠缠,希望赵庆伟归还书稿,让他将其捐赠给现代文学纪念馆。很多人认为这事不大靠谱,你想啊,一件价值400万的珍贵手稿,谁肯轻易送人。

赵庆伟的朋友、著名电视主持人崔永元先生也喜欢收藏,为筹建电影博物馆,赵庆伟曾捐赠给他1万多个电影胶片。恰巧,崔永元也是莫言的朋友,于是经他牵线搭桥双方一聊颇为投缘,赵庆伟什么条件也没提,就痛痛快快地将手稿无偿归还给了莫言,而莫言也如约将手稿赠予现代文学纪念馆。诺贝尔奖得主与“破烂王”成为好朋友的事,也一时被传为美谈。 莫言与赵庆伟(左)合影

财富或许就在

你扔掉的一袋垃圾里

10年前中央美院搬家,赵庆伟花3000多元钱买了一捆废品,竟然发现其中有张油画是王沂东的作品。而在另外一个文化单位的大院里,他从一户人家的废纸里买到了价值百万的董其昌手稿。“《美术杂志》杂志社、中国艺术研究院这些单位搬家,我都介入了。”赵庆伟说。

说到他开着百万豪车收废纸这件很拉风的事,被朋友称为“中国最文艺‘破烂王’”的赵庆伟说:“保时捷、大秤都是我的道具,我希望它们带给人们强烈的刺激――我炒高了‘废纸’的价格,人们才会懂得珍惜,知道这些废纸带着历史与文化的余温。”

薄薄的“废纸”,在赵庆伟心里重千斤。比如那张茅以升设计建造、最终又亲手炸毁的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蓝图。“这座大桥在当年创下很多第一,这是最早的设计版本。这样的宝贝就该在部级的档案馆里保存着,不该流散在民间。”

除收集到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大批文学巨匠的手稿外,赵庆伟还有的信函、宋庆龄的批件、郭沫若以为已在日军轰炸闸北时被毁的作品手稿,还有人民大会堂建设工程的详细图片史料、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排练的文字和图片……所有这些,这位“破烂王”都等着有一天能高高兴兴地把它们交还给国家。

部级的藏品还给国家,更多的东西该如何保存和传承?对此,赵庆伟是这样说的:“社会上认为重要的,我会把它留下来;社会上暂时没发现其价值的,我也会把它留下来。”

除了手稿,赵庆伟还收集了自清代到20世纪80年代的100多万张老照片。在北京市郊崔永元电影传奇馆的旁边,有座小院是赵庆伟的“老照片档案馆”,其中有少见的清代立体照片,有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清末人物照,亦有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领袖的照片,包括与电影工作者在一起的留影,邓小平与日本天皇、皇后的合影等。

当时以每麻袋200元收进的老照片,如今单张或许就能卖到上万元,可赵庆伟依然守着这个门庭冷落的“老照片档案馆”,偶尔有研究者、专业人员来参观,赵庆伟就觉得这种守候是值得的。

至于手稿,他想另建一个档案馆。“拍卖部分名家的手稿,是为了回笼资金,不然我没法活下去了,也是为了刺激大众,我手里还有成千上万人的手稿。”他解释说。

赵庆伟还想办各种文化专题的档案馆、博物馆:比如“中国诗歌博物馆”,因为他手里攥着数万篇诗人的原稿;比如“中国音乐博物馆”――为此他已累积五线谱原稿数百公斤,以及众多文艺演出团体的广告单、节目单、剧照和录像带、录音带、唱片,其中包括全国总政文工团200多本各地巡演、采风的图文资料;比如“中国戏剧博物馆”――他藏有数千张戏曲唱片,及大量的戏剧脚本;比如“中国版画博物馆”――他搜集有各个时期不同艺术家、不同风格的版画作品七八千件……

但场地、资金哪里来?就连整理这些“破烂”也已非赵庆伟一人之力可以办到。他开始把藏品送朋友,只要对方与自己志趣相投,就不谈钱。到现在为止,赵庆伟已把七八千件版画给了一个朋友,支持这个朋友建版画博物馆;上万张漫画原稿也给了朋友,因为朋友是漫画迷,一心要建漫画博物馆;1万多张电影胶片也出于同样的考虑,送给了崔永元的电影传奇馆。赵庆伟说:“东西在我手里,还是在他们手里,都是一样的,只要能有地方展出来给大伙看就值。”

什么是文化?赵庆伟对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文化有实物的部分、技艺的部分,也有纸上的部分。那么多老建筑,它们的价值在被人们认识到的时候,已经被拆得七七八八了,对纸上的文化更是没有个清晰的认识,天天在毁。”于是,赵庆伟至今仍坚持收“破烂”:“我这个人是比较善于等待的,我等着人们认清‘破烂’里的价值。”

经理总结发言稿第8篇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统一的、严谨有序的图书市场秩序还没有确立。各种质量参差不齐的图书竞相出版,造成图书出版界近年来的空前“繁荣”,每年出版总量约22万种,平均每天出版600余种。可是仔细回顾一下,如果没有占图书销售总量70%以上的教材教辅类图书支撑图书出版业的大局,如果各出版社不是依靠教材的丰厚利润维持出版社的运作,单靠畅销书、一般图书和竞争近乎残酷、发行成本接近底限的教辅图书,那么相当数量的出版社势必一败涂地。随着社会情绪的浮躁心态和精神文化快餐化现象的加剧,导致大量书稿质量低劣的出版物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书店的大雅之堂,让许多编辑扪心自问和认真反思,到底谁颠覆了图书出版的三审制度?

一、 一哄而起的“事业部制”的理念,淡化了编辑的精品策划意识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一部分出版社不根据自己的社情出发,一哄而起,极力推行“事业部制”的理念,开始奉行畅销书政策,实行编辑全程负责制。出版畅销书意味着出版流程周期的大幅度缩短,书稿的审读流程缩水,复审、终审没有相对充裕的审稿时间从内容和形式上把握书稿的质量。没有经过严格审读把关的图书,很难说是品质较高的出版物。当前的畅销书基本上是对当代精神文化需求快餐化现象的迎合,事实上加剧了社会情况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当前赶时效的教辅图书相当数量是重复复制、互相抄袭的产物,一把剪刀,一瓶浆糊,稍稍更改形式,同时为几家出版单位供“货”。由于出书的时间紧迫,更因为赶上营销的档期永远是第一位的,书稿的质量往往被忽视,书稿的审阅也只不过变成了编辑例行的加工和挖空心思的形式设计,复审、终审的签字也只是履行一个发稿手续而已。

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出版社的编辑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编辑,而是需要具体参与编辑、出版、印制、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从2000年开始,一些出版社为寻求商机,企图在制度上进行更新,一时间“事业部制”式的构建一哄而起,几十个人的出版社都成立了8个―10个事业部,实行编辑全程负责制,其实就是编、印、发一条龙。表面上看是为每个事业部搭建了一个平台,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每个事业部什么书都可以出版,似乎很公平。但是,这样的制度设计忽视了人的知识结构,忽视了专业分工,忽视了个性发展、专业发展。事实上,每个事业部2人―3人成了出版社分社,这个事业部怎么能承担如此重任。编辑需要面对巨大的库存、大面积退货、拖欠货款、出版社主发图书的分销模式所带来的全部风险、工资收入与图书的效益直接挂钩的巨大压力。如此一来,这些编辑人员无暇分身以选题策划、图书品质、图书品牌和出版社品牌建设为主要目标,编辑的精品意识越发淡薄。他们经常是采取与地域教育行政部门联手,以越来越快的出版节奏、多而不精的选题、大规模重复的项目、大而不当的印数、发货误差、普遍的发行效率把出版业搞得更糟。部分编辑也逐步沦落为商业化、市侩的出版“经纪人”,出版社内“市场经济”的探路人。在这种快节奏的重复出版过程中,似乎编辑增加了市场意识,实则是权力寻租的“帮凶”,即使项目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出版社而言也是极少的,绝大部分好处却流入腐败官员和书商的口袋。相反,出版社原有的品牌品种被一个个小的利益集团分割,编辑的精品意识和策划意识已被逐步淡化。如果编辑的思想观念松懈了,那么书稿的审读和流程也只不过是为这种短、平、快的出版方式服务,终复审书稿也只是形式而已。

二、 合作出版和变相买卖书号,削弱了出版社对书稿编辑过程的管理

曾几何时,全国一夜之间冒出几千个工作室,风风火火的工作室红极一时,找信息,搞选题,买书号,编书稿,忙得不亦乐乎,这些工作室很少讲求出版物的质量,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统统被置于脑后,相当一部分工作室找那些迎合某些读者不良趣味的东西或者屡屡重复出版的应试教育训练类选题来出书。更有甚者,一些编辑利欲熏心,以低价格从作者中购得书稿,然后以作者名义以高价位再和出版社签订协议,套取稿费,逃避选题四阶段论证,美其名曰“事业部负责制”,给出版社造成很大亏损。

国家规定不能买卖书号,但市面上的“垃圾”书和书商经营的图书却总是有正规书号,还美其名曰“合作出版”“项目合作”,这是出版界公开的秘密,也是出版业管理者的尴尬。合作出版背后的实质就是书号资源的变相买卖,但是这种方式比书号的裸买卖显然更隐蔽些,这些书稿的组稿和书稿内容往往是由出版社“合作”的书商一方组织,书稿的编辑、发稿手续均在出版社,但是出版、印制、发行均由书商进行控制,最后仅仅给出版社分享一份微薄的利润,其主要的控制权和收益均在书商的手中。至于图书的实际印数多寡,实际发行销售多少,这其中的数字游戏,全凭书商的良心和诚信,出版社是无法监控的。对于此类型书稿,出版社的审稿制度是苍白无力的,连退稿与否的权力都没有,更不用说所坚持按质量审读书稿。相对而言,这种合作出书给出版社的编辑审稿时间是极为短暂的,一般都是随到随发,很难说责任编辑能够详细审读书稿的内容,审读书稿的过程就是编辑标注体例的过程,复审和终审也只不过是签名而已。

三、 重复出版和跟风克隆,使编辑审读过程只注重形式而不强调内容

重复出版和跟风克隆是目前中国出版业的一大弊端,是中国图书业的常规动作和最大特色,每一本畅销书都是一辆公共汽车,大家一起往上挤。形式上的跟风无可厚非,内容品质的急就章严重影响了图书出版物的质量和出版界的信誉。“经典”“宝典”“隐私”“奶酪”教辅类等图书的跟风克隆,一个几十个人的出版社竟然出版2大套―3大套教辅书,系统发行的、市场发行的、黑白的、双色的等等形式不一,但内容基本相似。一个简笔画在出版社内部就有6个―7个不同的版本,幼儿园、学前班3个―4个版本,使图书出版在表面上看来是何其繁荣,实则不知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在跟风克隆的过程中,图书的编辑策划人员大多怀着急功近利的思想,为了赶上此类图书的销售热潮期和发行档期,在书稿的审读环节,往往是朝“前”和“钱”看,尽量缩短审稿时间,尽量加快出版流程,从实际上忽略了编辑审稿的具体过程。此类图书的编辑和审读,犹如是在与时间赛跑,书稿本身质量就不高,再加上初审质量的难以保证,复审、终审迫于流程、走走形式,一部部克隆图书竞相上市,好不热闹,但真正的出版效益有多少?

四、 松散的编辑管理制度,使编辑的审稿意识淡薄

一般而言,出版社都应该有严格的编辑管理条例,对编辑审稿制度给予明确规定,对不同类型的书稿指定专人进行审读,并且要有一定的制度严格监督规定的实施与否。

随着出版产业调整期和所谓市场经济的到来,在图书市场还不规范混乱时期,时下出版单位的运作方式亦开始步“改革”的后尘,逐步“个体化”,有一部分编辑“脱颖而出”,通过与一些工作室“勾结”,成为出版社内的“包工头”和“项目责任人”,出版社对其实行特殊的编辑管理政策。虽然书稿的生产源源不断、规模浩大,但书稿的质量和图书的市场反响却不令人乐观。此类书稿基本上是为了部分人员的利益而列选的内容重复的选题,此类书稿的审稿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没有切实执行审稿规定。书稿的出版与否,责任编辑无权下结论和建议,书稿的发稿日期和出书日期的间隔越来越短,责任编辑拿到书稿后根本没有仔细审阅书稿的内容质量的意识和审稿时间,仅仅是进行体例标注和形式加工,终审、复审也是在发稿的责任编辑的紧急催促下草草签字,根本没有时间仔细审阅书稿。有的甚至是随便找人签字,如此审稿,势必会逐步淡化编辑的审稿意识,逐步使审稿流程趋于形式化。

目前,出版社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滞后,也直接影响到编辑管理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使编辑管理过程中不时掺杂人情因素和个人意志,有时候碍于情面,出版社的管理者对不符合审稿规定的书稿开绿灯,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管理条例和制度的严格实施。笔者认为,加快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打破无视制度的“权威”,也可以严格管理编辑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针对具体的环节,而不是针对某某具体的人员,有助于管理制度的公平实施,有助于使编辑审稿制度的内容落到实处。

五、 对审稿资质标准的认定不够严格,不利于编辑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编辑出版的从业人员需要获得资格准入证书,编辑的审稿资质认定也有一定的标准规定。一般而言,出版社领导应该制定不同类型书稿的审稿人员名单,委托其行使终复审书稿的权力。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审稿人员也应对书稿的质量把关,审稿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学识水平,熟悉编辑业务,有较好的政治思想素养,因此复审、终审人员的选择应该对其资质仔细认定。

编辑出版从业人员有一个经验积累和出版专业知识再学习的过程,因此具备一定职称和专业职务的人才具有终、复审书稿的资质,但是如今一些出版社无视《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一部书稿互相找几个人签签字就发稿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样,根本不可能有效地审读书稿,这是对出版社管理制度的亵渎,直接关系到书稿的编辑质量和影响到新从业编辑人员的审稿意识。审稿流程的形式化,对编辑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是及其不利的,同时也严重地损害了审稿制度严肃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