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考古学

公众考古学杂志 省级期刊

Public Archaeology

杂志简介:《公众考古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2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第一部分 大家观点、第二部分 主题研讨、第三部分 公众实践、第四部分 研究新识、第五部分 考古手记、第六部分 他山之石

主管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公众考古学中心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公众考古学中心
创刊时间:2020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年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杂志简介 收录信息 杂志荣誉 杂志特色 杂志问答

公众考古学杂志简介

《公众考古学》自2020年创刊,本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栏目设置及内容节奏经过编排与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它是一本致力于普及考古学知识、激发公众对考古学的兴趣与热情的专业期刊。它不仅仅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连接学术界与公众的桥梁,旨在将考古学的魅力展现给更广泛的读者群体。

在当今社会,考古学作为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学科,往往被误解为只是挖掘古墓、寻找宝藏的工作。然而,杂志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考古学的真实面貌和广泛价值。它涵盖了从史前文明到古代文明,从遗址发掘到文物保护,从考古技术到历史解读等多个方面,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考古学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杂志关注考古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它定期报道国内外考古领域的重大发现和研究进展,包括新发现的遗址、出土的重要文物以及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这些报道不仅丰富了读者的知识视野,也激发了他们对考古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杂志注重考古学的普及工作。它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读者介绍考古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同时,杂志还邀请知名考古学家撰写专栏文章,分享他们的研究经验和见解。这些文章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读者能够轻松掌握考古学的基本知识,并产生对考古学的热爱和兴趣。

公众考古学收录信息

公众考古学杂志荣誉

公众考古学杂志特色

1、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2、引用的参考文献,如期刊论文,应按作者、题名、刊名、年、卷、期顺序标注;如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应按编著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顺序标注。

3、正文标题与层次:文内标题力求简洁、明确,层次一般不超过4级。论文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1.1”,“1.1.1”等。

4、文稿要求内容正确、准确、专业、完整,强调创新性,注重实践过程中的发现与创见,避免和回避带有宣传性质的纯粹经验介绍,文字精炼,结构严谨,数据可靠(重要数据请注明出处)。

5、提供作者简介:姓名、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工作单位(写到二级学院)、职称或职务、主要研究方向或学科特长或从事何种专业技术工作、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地址、联系电话。

6、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7、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标明“基金项目:基金资助(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及复印件。

8、文章正文全部采用宋体五号字。全文行距固定值17磅。论文中的所有字母和数字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文章内有插图的,请提供原图。

9、原稿中图、表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

10、本刊采用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来稿必复,编辑部将在收到来稿后1个月内安排匿名审稿。逾1个月未收到录用通知者,可自做他用。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上海瑞金二路272号,邮编:2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