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杂志简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360/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茶文化研究、华夏文明传播研究、信息化教学、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经济视点

主管单位: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刊号:1674-3083
国内刊号:45-1360/Z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2008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728
总被引量:1650
H指数:13
引用半衰期:4.25
平均引文率:2.0857
  • 我的学术之路(七):在教学工作起步阶段寻找教师职业真谛

    作者:宁稼雨 刊期:2019年第06期

    作者留校工作伊始,就迎来一个巨大的挑战--为颇具学术积累的本科师资培训班上课。在分析自己的优势、增强信心后,作者明确了教学思路--采用专题性讲授的方式来授课。他从承讲的元明清文学史中选出十种重要作家作品作为讲授篇目,围绕所选篇目,或吸收学界的研究成果充实授课内容,或以自己撰写的论文为依托,为授课做了充分准备。这次起点较高的授课...

  • 书讯:《〈修真十书〉研究》

    刊期:2019年第06期

    逢木戊,哲学博士,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道教文化、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所著《〈修真十书〉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9年)是系统、深入探讨《修真十书》的拓新之作。这本著作运用了文字学法、图像类比法、比较法等方法,由版本源流的査证入手,进而分别考察《修真十书》所包含各书的作者以及成书时间,联系金丹派的传承系统,对《...

  • 我与华夏传播学体系的建构(中)--以“华夏内向传播”理论提出的过程为例

    作者:谢清果 刊期:2019年第06期

    华夏内向传播是华夏传播学体系建构的基石,更是华夏传播学的特质所在。作者以自己建构华夏内向传播理论的历程为例,传递了学术研究和理论构建的若干经验,如从自己熟悉的学科进入,同时要善于寻找背景学科和传播学的契合点;要遵循学术研究的一般规律;要以点为基础,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网络化、体系化理论体系;要善于反思,大胆突破现有的传播学理论;...

  • 传播符号学的历史语境与中国路径

    作者:胡易容 刊期:2019年第06期

    符号学是正在兴起的用于研究文化传播的重要学科和方法论。本文从符号学的中西方古典样态谈起,简述了中国符号学的发展脉络及其与传播学相结合的发展机遇--在第三次媒介剧变的语境下,传播学研究的问题焦点正在由"信息通达"转向"意义交流"。错失了符号学两次黄金发展时期的中国学者,要形成具有世界贡献的"中国学派",应是对既基于中国问题又关涉"...

  • 六堡茶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研究

    作者:马士成; 董鹏; 刘伊琳; 陈茜 刊期:2019年第06期

    近年来,梧州市通过采取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打造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产业平台建设、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创新产业科技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扶持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以茶兴业、以茶富民效应已初显。但是,六堡茶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仍面临政策支撑不足、科技研发力量有限、茶园基础薄弱、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等困难,针对上述困难,提出做好顶层设...

  • “一带一路”倡议下六堡茶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建议

    作者:刘晓东; 韦静峰 刊期:2019年第06期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加快实施和消费结构升级,六堡茶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品牌效应显著提升,市场价值不断攀升,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六堡茶产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无性系良种快速繁育、水溶性农药安全替代、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减施增效、茶园机械化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六堡茶加工工艺与设备的创新,对支撑六堡茶产业持...

  • 茶儒一体--评李萍《天地融入一茶汤》

    作者:周瑞春 刊期:2019年第06期

    《天地融入一茶汤》是人民出版社近日出版的一本茶道哲学专著,该书以"中华茶道中的儒学精神"为副标题,明确了全书的写作视域,回应了当前学界对于中华茶道研究中的三个关键问题面相:茶道是什么、中华茶道是如何形成的、中华茶道中包涵着哪些儒学精神意涵。通览全书,主体部分一共分为"品茶养心""事茶致知""修茶明德""援茶正伦""茶通天地"等五章,对...

  • 改革开放40年安徽茶叶科技发展成就回顾

    作者:蒋敏; 何晓梅; 章传政 刊期:2019年第06期

    安徽历来是我国茶业经济大省,也是茶叶科技创新高地。改革开放以来,安徽茶产业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内涵式发展,茶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成果显著,在一大批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领域取得了诸多标志性成果,构建了完整的茶叶科技创新链条和创新体系,极大地提升了茶叶科技含量与现代化水平,推动了安徽乃至全国茶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梳理近40年来安...

  • 安化与羊楼洞:万里茶道上的两湖茶

    作者:刘晓航 刊期:2019年第06期

    两湖地区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茶叶。从隋唐时期开始,两湖地区就开始种植茶叶,陆羽的《茶经》将其列为山南茶区。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万里茶道江南段中断。精明的晋商将目光转向两湖地区,将万里茶道的茶源区从武夷山转移至两湖地区。晋商将武夷山的茶叶栽培技术和加工制作技术引入两湖地区,形成了湖南安化、湖北羊楼洞两大中心茶区。安化和羊楼...

  • 六堡茶在茶船古道末端的运输与转移--以六堡茶在马来半岛“船运时代”的运输为考察对象

    作者:彭庆中 刊期:2019年第06期

    六堡茶经海运到达马来半岛各地的港口后,经卸货分装再通过各种方式运输到华工社区。由于水网密集、安全系数高、木材资源丰富等原因,在铁路和公路运输尚未崛起的时代,马来半岛内陆经历了一个"船运时代",水运是当时输送六堡茶的主要方式。六堡茶通过小平底船,穿行在马来半岛密集的河川上。这些深入南洋各地内陆的密集河网,与"茶船古道"的广西苍梧...

  • 华夏文明传播研——主持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谢清果主持皿语(第二期)

    刊期:2019年第06期

    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是建构华夏传播学的重要领域,即从文明传播的角度探讨华夏文明绵延五千年的传播奥秘。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够传承五千年,是因为中华民族较早地形成了共生的理念和行为范式。共生理念体系一方面追求“生生”,探讨万事万物所以能够发生发展、充满生机活动的原因,即背后都有“道”,也就是说,都遵循着固有的秩序与原理,不共生,则必共亡...

  • 华夏传播研究的初心、求索及其方向

    作者:谢清果 刊期:2019年第06期

    华夏传播研究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传播学中国化进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因为她始终坚持将"中华文化立场,全球传播视野"作为自己的初心,一方面求索中华文化何以延续五千年的传播学原理,一方面展望人类和平共处的传播学机制,永恒将"心怀天下"作为华夏传播理论的特质,在与西方文明对话中不断发展中国传播理论。

  • 贤文化组织传播与“尚贤”治理建构(上)--对“尚贤”理念的文献梳理

    作者:钟海连; 蒋银 刊期:2019年第06期

    以"学为圣贤"为第一等事的华夏文明在组织传播过程中,形成了尚贤希圣等理念和追求,在治身、治世、治国等领域呈现出华夏文明独特的"圣贤气象"。研究表明,先秦时期,构成华夏文明的儒、墨、道、法等主要学派都基于治理视角探讨过圣贤文化,虽然道家、法家没有特别鼓励尚贤,但儒家、墨家却大力提倡尚贤,后世董仲舒、朱熹等人,对尚贤文化多有继承和发...

  • 历史文物的影像叙事与文化认同建构--以《我有传家宝》为例

    作者:张兵娟; 张议丹 刊期:2019年第06期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和蓬勃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文化收藏类节目《我有传家宝》,以"宝"为载体讲故事、话温情、传文化。这个节目以历史文物为媒介传播礼文化,通过建构积极有效的谈话场,设置趣味环节,运用多视听手段等叙事策略,营造了轻松活泼与古风古韵并存的叙事风格,激活了观众的文化记忆,引发了观众...

  • 民俗符号的意义建构与传播策略

    作者:万丽萍; 罗兵 刊期:2019年第06期

    民俗符号的意义是民俗符号的深层内核,它能有效防止民俗文化在传承上的断裂,维持民族心理的稳固。受众对民俗符号意义建构的感知模式、认知模式、认同模式和情感记忆模式,都需要通过传播来实现。因此,民俗传播应关注受众符号意义建构的层次结构及其规律,根据受众的心理接受特点,通过体验加强受众对符号的感知,通过诠释促进受众对符号意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