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广西医学 基于网络药理学消积化瘀丸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分析 【正文】

基于网络药理学消积化瘀丸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分析

作者:陆运鑫; 唐伟智; 侯恩存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肿瘤科; 南宁市530011; 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南宁市530001
原发性肝癌   消积化瘀丸   网络药理学   活性成分   靶蛋白  

摘要: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消积化瘀丸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活性成分、靶蛋白和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BATMAN-TCM、DrugBank数据库收集消积化瘀丸的14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应用PharmMapper平台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并将获取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蛋白通过Cytoscape软件制作成分-靶点网络。通过检索OMIM、TTD、CTD数据库获得原发性肝癌相关蛋白,利用活性成分作用的靶点蛋白及原发性肝癌相关蛋白,通过DrawVennDiagram平台制作文氏图,获得相互交集的靶蛋白,通过STRING数据库针对靶蛋白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对PPI网络中的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和通路分析。结果消积化瘀丸14味中药中含有92个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共368个;在成分-靶点网络中,度值较高的活性分子主要有硬脂酸、异黄酮、苦参碱等。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原发性肝癌相关蛋白交集的有365个;PPI网络关键节点主要有肿瘤蛋白p53、蛋白激酶B1、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通路分析显示消积化瘀丸作用于原发性肝癌的靶点主要富集于氨酰tRNA生物合成信号通路、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信号通路。结论消积化瘀丸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硬脂酸、异黄酮、苦参碱,作用的主要靶蛋白为肿瘤蛋白p53等;消积化瘀丸或通过调节细胞凋亡、血管生成、细胞分化以及抑制癌基因表达等发挥抗肿瘤作用。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