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社会科学

广西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杂志简介:《广西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185/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研究、中共治国理政研究、智库论坛、哲学研究、政治与法学、经济与社会、文史研究、教育研究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4-6917
国内刊号:45-1185/C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02
复合影响因子:0.78
总发文量:5564
总被引量:20127
H指数:32
引用半衰期:5.4497
立即指数:0.0405
期刊他引率:0.9673
平均引文率:11.0771
  • 论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杨立新 刊期:2008年第05期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使人类自身得到进步和完善,其指向应当是多维度或多层面的,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层面。开展全民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生态文明规范约束机制建设和推动生态文明实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现途径。

  •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作者:周黎鸿 刊期:2008年第05期

    现阶段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以下问题:供给观念滞后,政府职能不明确;供给主体单一,效率低下;城乡之间供给不公平;供给监督管理体制缺失。对此,应转变政府观念,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创新农村行政管理制度,从而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以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

  •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五)

    作者:黄现璠(遗稿) 甘文杰 甘文豪(整理) 刊期:2008年第05期

    解析和定义“民族”术语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界长期以来热心关注和讨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而中国现代学术上频繁出现的“民族”术语根源于西方已成不刊之论。黄现皤教授运用珍贵、丰富的史料,对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以及相关概念进行了全面论述,提出了“民族语义学”这一重要新概念,对学界不乏学术启示。

  • 广西工业化模式的选择与创新——广西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之一

    作者:廖业扬 刊期:2008年第05期

    广西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在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创新传统工业化模式的基础上,可选择与广西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如产业园区模式、产业集群模式、特色产业模式、循环经济模式、产业延伸拓展模式以及技术进步推动模式等,走出一条符合广西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模式。

  •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极化及动力机制分析——以广西为例

    作者:毛蒋兴 严志强 张云 盛凯 黄鹄 刊期:2008年第05期

    引入定量分析方法,构建若干指标对1996年-2005年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特征、区域经济极化现状和演变过程及动力机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广西区域差异逐渐扩大,区域经济极化明显增强;影响广西区域经济极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自上而下”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自下而上”的集体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资等,...

  • 清代乾隆时期广西的“文字狱”

    作者:吕立忠 刊期:2008年第05期

    清代乾隆时期,“文字狱”的情况各有不同,这于发生在广西,或与广西有关,或波及广西的“文字狱”狱案中可反映出来。乾隆初期,文网宽疏,对文字之罪的处理较为宽大;乾隆中期,文网密布,“文字狱”狱案频发,处理严酷,发生在广西的狱案就有数起;乾隆后期,从乾隆帝对一宗始发于广西的“文字狱”狱案的宽大处理可看出他在处理涉及民族宗教...

  • 甘汝来在广西的诗歌创作略论

    作者:郭春林 刊期:2008年第05期

    甘汝来经略广西近四年,在广西从太平府知府一直升任至广西巡抚,创作了不少关于广西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作品抒发封疆情怀、赓扬地方循吏、反映劝农实况、抒写登临怀抱、叙写科举情形,内容丰富,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颇受后人推崇。

  • 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探析

    作者:孙丽 刊期:2008年第05期

    芬伯格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他的技术批判理论集中了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法兰克福学派学者的技术批判理论的众家之长,超越了单纯的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思想。芬伯格主张通过社会中以技术为中介的机构的民主化来解决技术统治的矛盾,规避技术的负面效应。这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基础

    作者:赵媛 方浩范 刊期:2008年第05期

    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人类中心主义”遭到种种质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应运而生。“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个科学形态的价值命题,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以人为中心即以人为主体;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以人类的整体利益为中心;在对人类的主体的界定上,主张从人的对象性活动、从主体的实践中理解人的主体性。“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可...

  • 论:叔本华唯意志哲学的关键环节

    作者:杨世宏 任厚升 刊期:2008年第05期

    论是叔本华哲学的关键环节。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到悲观主义人生论,再到神秘主义的直觉论,叔本华都是用欲求来加以说明的。在叔本华哲学中,“世界是我的表象”,意志即“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质,而意志是一种无意识的意志,是一种不可遏止的欲求和冲动,其基本特征是求生存,故又称“生存意志”,为了生存就要生殖,因而性器官是意志的...

  • 和谐社会建设中民族伦理的价值意蕴——以民族生态伦理为考察视角

    作者:曾易 刊期:2008年第05期

    生态伦理处理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对其性质和特征的理解,凸显着其独特的价值认识原则。在民族生态伦理的价值视野中,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价值主体与三个价值客体,即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思维客体之间的关系上。社会意识形态始终存在文化差异和社会生活多样的客观现实,因此,必须遵从着眼于创建有中国特色、有时代特征的价...

  • 论我国当代家庭伦理的目标模式

    作者:李培志 刊期:2008年第05期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的结构与功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传统家庭伦理不再适用于当代家庭的发展状况,因此,建立和完善当代家庭伦理的目标模式就成为当务之急。当代家庭伦理的目标模式在内涵上体现为以人为本、注重个人心灵体验与修养。在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未来的变化趋势中,修身养性、家道和顺以及社会情怀将成为这一目标模式的...

  • 明清社会劝善书及功过格的历史作用及价值——以《太上感应篇》《太微仙君功过格》《文昌帝君阴骘文》为例

    作者:陈芷烨 刊期:2008年第05期

    在我国传统社会,尤其是明清以来,一种有效规范民间道德生活秩序的方式是致力于用宝卷、劝善书、功过格等形式将道德伦理观念向社会各阶层渗透,开展各种形式的民间劝善活动。通过劝善书与功过格对各种道德德目的细致规定,人们可以更确切地了解当时社会的道德秩序及状况,同时,劝善书与功过格也为当今社会的道德建设、资源整合提供有益的借鉴...

  • 论我国贸易顺差的几个问题

    作者:黎友焕 杜彬 刊期:2008年第05期

    当前,由于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大、我国产品的外需强劲、跨国公司全球化的采购、我国的技术进口受到限制、我国对国外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旺盛等原因,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巨额的贸易顺差。这种巨额贸易顺差极易导致全球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贸易摩擦加剧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等后果。因此,应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减少...

  • 基于激励民营企业投资农业领域的财税政策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作者:谢仁寿 谢希 刊期:2008年第05期

    近年来广东省民营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政府对农业龙头企业及农用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激励民营企业投资农业领域的财政税收等政策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税收政策的激励力度不够、财税优惠政策在一些地方落实不到位、对个体工商户收取管理费欠妥、财政投入力度不够、系统的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等。对此,应建立和完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