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Devices

杂志简介:《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708/T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热点·关注(柔性材料与器件专题)、综述·评论、研究·开发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7-4252
国内刊号:31-1708/TB
全年订价:¥ 172.0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8
复合影响因子:0.3
总发文量:707
总被引量:2538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5.4516
期刊他引率:0.9045
平均引文率:14.6047
  • 水热法制备Co-Mn-Ni-Mg-Fe-O系NTC热敏电阻材料

    作者:孙俊菊; 妥万禄; 常爱民; 赵青; 兰玉歧 刊期:2006年第05期

    分别用共沉淀法和水热法合成了Co-Mn-Ni-Mg-Fe-O系NTC热敏电阻材料,对两种方法的合成进行了比较,确定用水热法制备NTC热敏电阻材料,可以直接合成尖晶石相纳米粉体材料。实验发现以NaOH为沉淀剂,在250℃的水热合成温度下恒温10h制备的纳米粉体材料效果最佳。测试表明其晶体结构完整,颗粒呈球形,平均粒径为75nm,比表面积为64m2/g,粒度均...

  • 氧化锌/环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作者:李元庆; 杨果; 杨洋; 付绍云 刊期:2006年第05期

    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氧化锌(ZnO)前驱体,通过煅烧前驱体制备了不同粒径的ZnO纳米颗粒,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ZnO/环氧纳米复合材料。借助TG、XRD和TEM等手段对纳米ZnO进行了表征,采用uV—VIS研究了ZnO含量、颗粒粒径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紫外光区,提高ZnO的含量和选择ZnO最佳粒径,可以改善对紫外光的屏蔽效果...

  • 采用简便方法制备快速响应的聚吡咯复合薄膜传感器

    作者:马兴法; 胡萌; 李光; 汪芒; 陈红征; 谢富霞; 孔义; 孙志勇; 孙景志; 施敏敏; 白茹; 程玉南 刊期:2006年第05期

    在叉指碳电极上采用原位制备的方法构筑了聚吡咯复合薄膜气敏传感器,对其在三甲基胺气氛中的电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5.14×10^-7mol/mL的三甲基胺,其敏感性可达3~6个数量级的变化,远高于同-S实验条件下酞菁、卟啉等及其氟代衍生物的气敏性。该薄膜传感器具有好的重现性和选择性,在室温下可用氮气完全恢复。

  • 基于多层SU-8结构的微喷阵列芯片的制作与应用研究

    作者:许宝建; 金庆辉; 赵建龙 刊期:2006年第05期

    采用光刻胶SU-8的光刻成型技术和“多次光刻、一次显影”工艺制备了基于三层SU-8结构的微喷阵列芯片,重点研究了SU-8胶工艺过程中平整度、温度和曝光剂量对多层微结构的影响,解决了芯片结构有裂纹、发生破裂和喷孔堵塞等问题。利用O2等离子体处理了芯片微管道内表面,使液体样品在进样后能够进行自动传输、分配和贮存。持续10ms的10kPa气压驱...

  • 溶致液晶偏振薄膜的研究

    作者:龚建勋; 刘正义; 曾德长; 闻立时 刊期:2006年第05期

    对N,N'-二氢化葸醌吖嗪(还原蓝RSN)和N,N'-二苯并咪唑-1,4:5,8-萘酰亚胺(还原猩红GG)改性处理引入磺酸基,使其成为双亲性化合物,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磺酸基改变了分子的极性。双亲性染料分子在极性溶剂中溶解、浓缩、自组装成有序聚集体,在正交偏振光下,织构呈带状和棒状。将溶液用线棒涂布器在玻璃衬底上展开,同时剪切诱导分子取...

  • 采用半背沟注入提高PDSOI nMOSFETs的热载流子可靠性

    作者:吴峻峰; 毕津顺; 李多力; 薛丽君; 海潮和 刊期:2006年第05期

    提出了一个提高PDSOI nMOSFETs可靠性的方法,并且研究了这种器件的热载流子可靠性。这种方法是在制造器件中,进行背沟道注入时只注入背沟道一半的区域。应力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的器件和常规器件相比,展示了较低的热载流子退变。2D器件模拟表明在漏端降低的峰值电场有助于这种器件提高的热载流子可靠性。

  • 微波湿法制备BaTiO3纳米粉体

    作者:陈杰; 黄庆享 刊期:2006年第05期

    以BaCI2、TiCI4为原料,以(NH4)2C2O4·H2O为沉淀剂,利用微波辐照制备了高纯四方相钛酸钡纳米粉体。应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前驱体合成及分解时微波辐照时间、温度对钛酸钡粉体的粒度的影响,应用XRD、TEM等对粉体的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利用微波辐照50rain就可以获得晶粒尺寸在30hm以下的四方相钛酸钡粉体,随微波辐照时间的增加,钛...

  • 硅微加速度计的建模与仿真

    作者:单光宝; 刘佑宝; 魏海龙 刊期:2006年第05期

    根据物体相对运动理论,采用能量法表述了建立硅微加速度计功能组件模型的一般方法,并以Verlog—A为模型编码语言实现了硅微加速度计参数化组件模型。利用这些参数化的功能组件模型,在Saber仿真平台上构建了电容式微加速度计系统级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频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谐振频率相对于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计算精度相差在3%以内;时域...

  • BaTiO3陶瓷中Gd、Ce的掺杂效应研究

    作者:唐斌; 张树人; 周晓华; 李波; 冯小东 刊期:2006年第05期

    在BaTiO3(BT)-Nb2O5-ZnO系统中引入硼硅酸盐助烧剂,加入Gd、Ce稀土氧化物以期获得中温烧结X7R陶瓷材料。研究发现,随着Gd用量的增加,单独掺杂时陶瓷室温介电常数先减小后增大,而与Ce复合掺杂时室温介电常数单调递增,分析认为,这是由于Gd在BT晶粒中对A位和B位的不同取代造成;随着Ce掺杂量的增大,室温介电常数减小,这与壳芯结构理论吻...

  • 烧结温度对稀土永磁Sm(Co0.72Fe0.15Cu0.1Zr0.03)7.5的磁性能的影响

    作者:彭龙; 徐光亮; 张明; 王敬东; 付玉群; 刘莉 刊期:2006年第05期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稀土永磁Sm(Co0.72Fe0.15,Cu0.1 Zr0.03)7.5,研究烧结温度对磁体的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剩磁B。、内禀矫顽力Hei及最大磁能积(B/4)max、都先增加后降低。虽然B,在烧结温度为1220℃时获得最大值0.95T,但磁体的综合磁性能在烧结温度为1215℃时最优,Br、Hei和(B/4)max,分别达到0.94T、2...

  • SrMnO_3阻挡层对La_0.8Sr_0.2MnO_3/Si异质结整流特性的改善

    作者:李彤; 李驰平; 王波; 宋雪梅; 张铭; 严辉 刊期:2006年第05期

    对用磁控溅射方法在硅基上直接沉积La0.8Sr0.2MnO,和引入SrMnO,(SMO)阻挡层后沉积La0.8Sr0.2MnO,进行了比较。对薄膜结构用X射线衍射试验表征,并分析了薄膜取向生长的原因。卢瑟福背散射实验结果表明,SMO阻挡层的引入显著地削弱了LSMO和si界面层处的元素互扩散。电学测试表明LSMO/SMO/Si结构比LSMO/Si结构具有更好的P—n结整流特性,...

  • PZT/环氧树脂1-3-2型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作者:王丽坤; 秦雷; 段成丽; 李书相; 杜宏亮; 张福学 刊期:2006年第05期

    采用压电陶瓷基板与1—3型压电复合材料串联连接,沿表面两相互垂直的方向切割PZT陶瓷,在切槽间浇注环氧树脂,制备出新型的1-3-2型压电复合材料。实验测试了材料的压电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其d33常数达到400pC/N,振动位移113.5pm,声速3500m/s,声阻抗17.6Mraly,厚度机电耦合系数0.62,带宽3.6kHz,相对介电常数817,介质损耗0.02。

  • CdZnTe共面栅探测器的电子俘获修正方法

    作者:闵嘉华; 桑文斌; 钱永彪; 王昆黍; 刘洪涛; 詹峰; 秦凯丰; 樊建荣 刊期:2006年第05期

    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共面栅探测器的权重势分布,通过计算器件的电荷感应效率(CIE)以及感应信号,研究了CdZnTe共面栅器件的电子俘获修正技术,结果表明采用调整两组栅极输出信号的相对增益G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修正由于电子俘获造成的器件响应在深度上的不均匀;通过将次外条收集栅和非收集栅分别加宽一倍可以使两组栅电极的权重势分布在器件宽...

  • SiO2-TiO2光催化薄膜的制备及其晶化过程的研究

    作者:周锋; 梁开明 刊期:2006年第05期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石英玻璃表面制备出一层折射率可调的SiO2-TiO2光催化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及氮气吸附实验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掺杂的TiO2薄膜的相变行为。提出了通过加入SiO2的比例超过10%时,在TiO2内部形成高度分散的SiO2网络,抑制TiO2晶粒的生长以及晶型转变,增加薄膜材料的热稳定性的方法。通过甲...

  • 一种新型基于MEMS的同位素微电池的研究

    作者:孙磊; 苑伟政; 乔大勇 刊期:2006年第05期

    介绍了同位素微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阐明了其从工作原理上区别于原有的核电池,采用和太阳能电池光生伏特相似的辐生伏特效应。对同位素微电池的工艺作了详尽的介绍。提出了使用垂直侧壁方孔阵列的能量转换结构,相比传统的同尺寸开口且等深的倒三角直槽型或倒金字塔型的能量转换结构表面积增大了120%以上;引入了电镀区这一新结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