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与法

公民与法杂志 省级期刊

Citizen and Law

杂志简介:《公民与法》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233/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热点_头条、热点_聚焦、百年党史 中原印记、时评、观点、人物志、说法、研究、史林、文苑等

主管单位: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主办单位: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人民检察院
国际刊号:1006-7590
国内刊号:41-1233/D
全年订价:¥ 196.00
创刊时间:2009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6
总发文量:3060
总被引量:1254
H指数:10
引用半衰期:5.1429
平均引文率:4.1399
  • 围绕中心 开拓创新 着力提升服务科学发展水平——三门峡市法学会工作实现新突破

    刊期:2011年第11期

    近年来,三门峡市法学会立足实际,着力推动法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努力拓展法学交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强化自身建设,不断创新和加强法学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 中原经济区建设之刑法保障

    作者:王志祥; 戚进松 刊期:2011年第11期

    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正式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省上下正在为建设中原经济区而努力。《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

  • 《水污染防治法》第73条与第74条选择适用问题探讨

    作者:朱谦 刊期:2011年第11期

    排污单位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排放水污染物又超标或者超总量的,不能仅仅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73条实施处罚。如果这两种行为之间不存在牵连关系,则完全属于两种独立的违法行为,应该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第73条与第74条进行合并处罚。如果这两种行为之间存在所谓的牵连...

  • 论我国民法中的合同变更

    作者:李志强 刊期:2011年第11期

    我国民法中的合同变更是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仅指合同内容或客体的变更。合同变更的方式包括协商变更与特定条件下的单方变更。协商变更是在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础上就合同的条款与内容达成新的协议,体现了对当事人意思自由的恪守与尊重。单方变更包括特定类型合同与特定情形下合同当事人的变更。主要是为恢复失衡的利益关系而特别赋予特定当事人的...

  • 完善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律思考

    作者:尹清元 刊期:2011年第11期

    作为一种崭新的监督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在我国已经历了七年的发展,从当初的试点到如今的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既不属于权利型的监督,也与权力型的监督相区别,是一种介于权利型监督和权力型监督之间的一种中间形态。从法律层面来看,目前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在法律依据、人民监督员选任条件、选任方式以及监督程序与监督内容设置等方面尚有...

  • 关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立法的思考

    作者:王艳玲 刊期:2011年第11期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当今农村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其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现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立法存在缺乏高位阶的专门立法、有关法律规定过于原则、法律调控手段侧重命令控制、政府防治责任虚化和法律责任薄弱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应加以完善。

  • 我国刑事和解模式的再探析——能动司法观念下的思考

    作者:余斌; 莫孙华 刊期:2011年第11期

    目前,刑事和解制度无论在实务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但是,这种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对此,应当在能动司法的观念指导下,对目前实践中存在的刑事和解几种模式进行梳理,而司法机构监督下的人民调解型模式是最符合我国实践,也是最具有生命力的。

  • 法院调解用语的类型化分析及其法律规范研究

    作者:黄忠顺 刊期:2011年第11期

    法院调解属于司法ADR,其准司法性的属性内在地要求法院保障当事人的正当程序权。然而,基于对政绩的追求,法院系统过分痴迷于调解结案率,在法院调解实务中就不免存在着试图引导、规劝甚至强制当事人接受调解的语言。在对法院据此推进调解的用语进行类型化分析的基础上,探求不同类型的法院调解用语所具有的不同正当性与适度性,并从基本原则确立及...

  • 大调解机制的价值与反思

    作者:林珣 刊期:2011年第11期

    大调解机制依托于国家公权力,通过对调解资源的有效整合,广泛干预社会纠纷的解决,适应了矛盾凸显期纠纷解决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对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弥补司法局限性等有其现实价值,但另一方面,大调解作为维稳工具,忽视了对当事人的权利救济;大调解的行政化压抑了社会自发秩序的生存空间,并可能消解司法权威,不利于法治的健康...

  • 再论缓刑听证制度的构建——以《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为契机

    作者:周锐 刊期:2011年第11期

    《刑法修正案(八)》中对宣告缓刑的条件进行了较大修改,其中一条便是"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这一规定再次向我们提出了构建缓刑听证制度的必要。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缓刑听证制度走在了立法的前列。而缓刑听证制度也是恢复性司法视野下重构缓刑裁量参与权的需要。构建缓刑听证制度,需要从程序上予以保证。

  • 试论我国“袖珍法院”的改革

    作者:高魁 刊期:2011年第11期

    我国边疆地区当前存在着大量的"袖珍法院",这些袖珍法院具有人员少、受理案件数量少、法院和法官整体工作效率低等特点。建议尽快对那些案件偏少地区的县级法院进行资源整合,设立管辖多个县级行政区的基层人民法院,并将各个被撤销的县级法院变更为新设法院的固定巡回审判点,从而可大大节约司法资源,提高法官办案效率。

  • 刑事案件撤案决定书应当送达被害人

    作者:张长和; 贾康 刊期:2011年第11期

    刑事案件撤案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设置刑事案件撤案必须告知被害人的规定,因此公安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撤案时,往往并不通知被害人,并因此剥夺了被害人的知情权,又妨碍被害人司法救济权。故而,应当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建立刑事案件撤案通告被害人的制度,以切实保障被害人的诉讼权益。

  • 关于民法案例教学的两种模式的思考

    作者:李中原 刊期:2011年第11期

    随着近年来我国法学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司法实践中反馈来的信息,我们发现传统的案例辅助教学模式的缺陷正日益突显。开设专门的民法实例分析课程是案例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作为民法基干课程的补充和提高,民法实例分析课程将有助于弥补民法理论教学和传统的案例辅助教学模式的不足。

  • 法律类推适用比较研究

    作者:杨晓娜 刊期:2011年第11期

    对于法律类推,一般认为在大陆法系的成文法体制下和在普通法系的判例法体制下,不管是适用的方法,适用的原理,还是作用的大小,都是不同的。通过适用原理、适用基础、适用特点等几个方面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类推适用在成文法体制下和判例法体制下的适用本质上是相同的。

  • 论ADR机制在我国行政纠纷领域的适用

    作者:张敏 刊期:2011年第11期

    随着行政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传统的以"命令—服从"为特征的强制行政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协商、合意基础上的给付行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以各类调解、仲裁为主的ADR机制对我国行政纠纷的解决和预防表现出了积极的作用。ADR在域外行政纠纷领域的广泛适用,可以为我国行政纠纷的解决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