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研究

古籍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Research on Chinese Ancient Books

杂志简介:《古籍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图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图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史專論、目録與版本、校勘與注釋、文獻辑考、古文字研究、古籍書訊、年譜與傳記、皖籍文獻專題、學術叢劄、文獻學評論

主管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
主办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图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622
总被引量:403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1
  • 《广雅疏证》对《广雅》主要条例的揭示

    作者:马景仑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三国魏人张揖所作之《广雅》,是继《尔雅》之后,汉语训诂学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该书系模仿《尔雅》而作,其篇目与《尔雅》完全相同。该书命名《广雅》,正取增广《尔雅》之义。但是,作为一部比《尔雅》晚出400余年,"盖魏以前经传谣俗之形音义汇粹于是"①的重要专著,作为对"其包罗天地、纲纪人事、权揆制度,发百家之训诂,未能悉备"...

  • 古籍文选误注札记之一

    作者:白兆麟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笔者在高校执教"古代汉语"课程近三十年。上世纪60年代初,先以南开大学汉语教研室所编之《古代汉语读本》为教本;不久,王力先生主编之《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62)出版,便一直以此为教材。在其"文选"的备课与教学过程中,自然要参考各种古籍原本的历代训释以及相关教材和选本的注解,参互比较,据理思索,发现其中有误注者随手笔以记之。今...

  • “疏不破注”笺识

    作者:石云孙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一、《正义》因时而作唐初孔颖达受命领衔与诸儒撰五经义疏,始名义赞,后诏改为正义,定名为《五经正义》,即《周易正义》10卷、《尚书正义》20卷、《毛诗正义》70卷、《礼记正义》63卷和《春秋左传正义》60卷。书成,付国子监施行。清人皮锡瑞《经学历史》谓其著书之例:"注不驳经,疏不破注;不取异义,专宗一家。"四语遂定案。自此,对《正...

  • 朱熹与中国书院考

    作者:朱守良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朱熹(1130-1200)不仅是南宋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推进中国古代书院发展与普及的一代儒宗。书院(亦称精舍),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是以私人创办为主、教学活动与印书、藏书、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教育机构。书院始于唐代,兴起于北宋,而南宋是我国书院发展的极盛时期,其时书院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和制...

  • 《汉书·艺文志》编次寓品评例

    作者:汪祚民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删削刘歆《七略》而成的《汉书·艺文志》是现存最早的具有完整体系的国家图书目录,是考察先秦学术史的重要门户与津梁,对我国的目录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部次群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方法与条例尤为为后世学者所重视,近现代学者孙德谦、张舜徽先后著《汉书·艺文志举例》、《汉书·艺文志释例》作了系统的总结,然不见标举其分类...

  • 释圭

    作者:何琳仪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除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资料之外,殷墟出土的几批朱、墨书文字资料,~①也具有不可低估的文物价值和研究空间。1985年5、6月间,河南省安阳市博物馆在殷墟刘家庄南发掘6座殷墓,其中出土所谓"玉璋"的墓有十余座。由于这些墓葬已遭盗扰,出土的"玉璋"均为残片。这些"玉璋"碎片上多有朱书文字的痕迹,但由于它们...

  • 新蔡楚简字词疏正二则

    作者:袁金平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一新蔡葛陵楚简~①中多次出现一个被整理者隶作"■"的字,主要见于下列诸简:1.□为君贞:■(将)逾取■,还返尚毋又(有)咎。生占之曰:(兆卜)[无咎](甲一:12)2.君贞:■(将)逾取■,还□(乙一:26、2)3.□渚■(沮)、章(漳),返(及)江,■(上),逾取■□(乙四:9)其中简甲一:12"■"字形较为清晰,作■,简文中均用作地名。《释文》释为"■(稟)"。何...

  • 上博(五)札记二则

    作者:张振谦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上博五《弟子问》简10原释文为:"汝弗知也乎,(?),夫以衆犯难,以规受服,劳以成事,见以△(擅?)官,士(?)(钩)以力则(?),以……""士"后一字原释为"(?)(钩)",不确。何有祖先生认为字从司从戈,读作"治"。~①此字见于郭店简·语丛三,裘锡圭先生疑读为"治",学者多从之,~②故何说可从。"则"后一字原书仅隶定为"(?)",无说。我们认为此字当释为"俎...

  • “(▉)孫”应为“弼孫”

    作者:李贤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保利藏金——保利艺术博物馆精品选》著录一鼎,有铭文六字,李零、董珊二位先生撰《(?)孙宋鼎》一文。根据作者描述,"该鼎子母白,失盖。直腹,圆底,附耳,三兽首蹄足。器身饰蟠虺文及两道弦纹。附耳饰蟠龙纹。内壁有铭文2行6字:字体均匀修长,笔划精细而波曲,具有春秋时期南方诸侯国的字体特征。"~①该鼎铭文,李零、董珊二位先生隶定为"...

  • 释西周金文中的“裼”字

    作者:吴红松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西周铜器铭文中有一字作"■"或"■"形(为便于叙述,下文以△代之),~①见于西周中期的■盨和西周晚期的元年师■■,凡九见。其中,元年师■■的4279·2写法略异,现将诸形体列举如下:~②A■4462■4463■4279·1■4280·1■4280·2■4281■4282·1■4282·2B■4279·2可以看出,A式的诸形体显然为一字。与A式相比,B式的形体在"■"部件旁少了一小半...

  • 谈楚公逆钟中的“锡”字

    作者:李晓峰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出土于M64的楚公逆钟有"楚公逆用自作■△钟百■(肆)"这一句话,其中△写作如下:■对于上揭这一字形,李学勤先生认为是"燮"、"锡"二字,但没有作出具体的解释。~①黄锡全先生给这一形体做了分析,他认为:"钟铭‘■’即和,‘锺’即钟。‘■’后一字隐约可见,作■。金文■、石鼓文■下列诸形:■■■■■■■很明显,钟铭之形当其省形,即■。...

  • 兵器铭文释形(二则)

    作者:俞绍宏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一、释"鋗"焛令赵狈矛铭文(著录于《殷周金文集成》11561号)中有一字作A形(见文后附字形),《释文》与《引得》俱割裂字形,释此形为"钴"、"户"二字。按,此字左上的构字部件为"金"字,二家所释不误。而右边所从之形(见文后所附字形B),上从"(?)",下从"(?)";"(?)"又由两部分构成,即"(?)"、"口"。战国文字中的"(?)"多有用作装饰性构字部件的...

  • 《说文》重文或体形声字形符更换研究

    作者:王平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中说:"凡是研究语言音韵的人,都知道字音是有通转的,但字形也有通转,这是以前学者所不知道的。""凡义相近的字,在偏旁里可以通转。""通转和演变是不同的,演变是由时代不同而变化……至于通转,却不是时间关系,在文字的形式没有十分固定以前,同时的文字,会有好多样写法,既非特别摹古,也不是有意创造新体,只是有许...

  • “会意”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作者:张学城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六书"是传统汉语文字学研究最核心的问题。从产生至现代一直有学者对其展开探讨争鸣,不断提出见仁见智的观点。但由于以往的学者在研究方法和材料上的缺陷,仍然遗留了大量问题没有得到圆满解决,而其中尤以"会意"值得关注。下面就把目前学界"会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要分析:一、名称问题"六书"细目,许慎、班固、郑众三家列举的名...

  • 徽州文书中的俗字

    作者:方孝坤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在徽州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保留了目前所知全国范围内最多的契约文书,还有大量的文集、方志、族谱和其他文物遗存。其中徽州文书上迄南宋,下至民国,逾时五个多世纪。而且文书数量巨大,《徽州文书类目》认为不少于20万件,~①《明清徽州社会研究》作者认为"总的绝对数量应当不下于35-40万件"。~②这些文书种类多、涉及面广、学术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