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杂志简介:《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088/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旱区作物种质资源、植物抗逆生理、土壤与植物营养、节水灌溉与土壤水分、耕作与栽培、旱区生态及资源利用、旱作农业机械、研究动态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国际刊号:1000-7601
国内刊号:61-1088/S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48
复合影响因子:1.21
总发文量:3066
总被引量:43756
H指数:63
引用半衰期:6.7222
期刊他引率:0.9007
平均引文率:19.8321
  • 黄土高原地区干旱长期变化趋势及预测

    作者:张建兴; 马孝义; 赵文举; 郝晶晶; 屈金娜 刊期:2008年第03期

    根据黄土高原地区21个分布较为均匀的气象站1957~2001年的降水资料,应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对其年、季气象旱涝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分析该区水文干旱和农业干旱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年、夏、秋和冬季有向干旱化发展趋势,春季有向湿润化发展趋势;夏、秋季的干旱化趋势造成了年干旱化趋势。以渭河流域为例,黄土高...

  • 近45年来太原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作者:周晋红; 张军; 刘武华 刊期:2008年第03期

    利用山区代表站阳曲和平川代表站清徐1961~2005年气候观测资料,对太原市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近45年来,太原山区和平川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主要是因夏、秋季降水减少造成;太原年平均气温为明显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是以冬、春季平均气温升高为主,其中平均最低气温均比平均最高气温上升显著,夜间增温明...

  • 河西走廊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作者:郭良才; 岳虎; 王强; 王耀悉 刊期:2008年第03期

    以1960~2005年河西走廊地区19个气象站46年的气候资料为基础,运用气候变化倾向率方法对该地区年及春、夏、秋、冬四季的光、热、水等主要农业气候资源要素进行诊断分析,并应用Mann—Kendall方法对主要农业气候资源要素的突变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近46年来,河西走廊区域内的气温呈平缓上升趋势,热量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平均最低...

  • 中国北方荒漠区近5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徐利岗; 周宏飞; 汤英 刊期:2008年第03期

    运用水文序列轮次分析理论、极差理论、随机水文理论,对奇台、和田、酒泉、鄂托克旗、银川等站点1955~2002计48年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剖析我国北方荒漠区降水的丰枯周期、干旱历时、缺水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及内蒙古高原降水波动平稳,丰枯程度不剧烈,周期也相对稳定;新疆南部降水丰枯波动大,历时长,周期较大。各...

  • 天水旱作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其与冬小麦产量关系研究

    作者:刘卫民; 蒲金涌; 姚晓红; 袁伯顺 刊期:2008年第03期

    运用天水农业气象基本观测站试验田土壤湿度资料(1980~2005年)及冬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该地0~100cm土壤水分运行、变化规律及土壤水分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时段对其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评述。结果显示:土壤贮水量的年变化呈二次曲线,贮水量最低值出现在6月中旬;累计耗水量的年际变化呈logister曲线;贮水量与冬小麦产量相关最显著...

  • 基于垂直植被指数的东北黑土区玉米LAI反演模型研究

    作者:李凤秀; 张柏; 宋开山; 王宗明; 刘焕军; 杨飞 刊期:2008年第03期

    本文旨在探讨以不同波段组合垂直植被指数所建立的高光谱模型对玉米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的反演精度。在不同水肥耦合作用条件下,实测玉米冠层的高光谱反射率与叶面积指数数据以及裸土的高光谱反射率数据,在高光谱红光波段(631~760nm)与近红外波段(760~1050nm)逐波段构建土壤线,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垂直植被指数(Perpendie...

  • 华南农作物覆盖区土壤水分ENVISAT—ASAR与MODIS数据联合反演算法研究

    作者:刘万侠; 刘旭拢; 王娟; 曾文华 刊期:2008年第03期

    准确、及时地获取大面积地表土壤水分信患在农业科学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地域特色突出的广东省徐闻县为试验区,联合使用双极化ENVISAT—ASAR数据和光学遥感MODIS数据,充分利用MODIS数据的高重复覆盖率,提取试验日期内的归一化差分水指数(NDWI),计算各试验点所对应的植被含水量(VWC)数据,相较于NDVI,NDWI具有不易饱和的特点...

  • 黄土高原东南部旱作农田一年二熟种植模式水分效应初探——以杨凌为例

    作者:熊晓锐; 廖允成; 高茂盛; 温晓霞; 刘阳; 谢志金; 姚贵军 刊期:2008年第03期

    为了揭示“一年二熟”种植模式的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及耗水规律,试验设置了4个不同的“一年二熟”种植模式,测定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水分满足率、作物耗水强度及作物产量等指标。结果显示:在黄土高原东南部年降雨量达640mm左右的旱作农田,发展“一年二熟”种植能较好地利用夏闲期的水热资源,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全年的生物产...

  • 地面覆盖的保水增产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作者:谭军利; 王林权; 李生秀 刊期:2008年第03期

    通过两年的夏玉米微区试验(带遮雨棚)分析麦草覆盖和地膜覆盖的保水增产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排除降水影响的条件下,地面覆盖均能增加产量。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明显,水分利用率高;麦草覆盖保水效果显著,但增产效果较低。休闲时,麦草覆盖和地膜覆盖均明显增加了0~60cm土层土壤的储水量,分别比不覆盖高10.2mm和7.4mm;在种植玉...

  • 控水补灌对旱地谷子品质的影响

    作者:何继红; 董孔军; 杨天育 刊期:2008年第03期

    选用8个不同谷子品种作材料,研究了旱地自然条件下控水补灌对谷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水补灌对谷子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和加工品质都有较大影响。旱地谷子控水补灌后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和Vb1含量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了23.40g/kg、0.77g/kg、0.28g/kg、0.18g/100g;而粗淀粉、胶稠度、碱消指数和出米率表现出不同...

  •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王育红; 姚宇卿; 吕军杰; 李俊红; 丁志强; 李双辉; 张洁 刊期:2008年第03期

    在干旱棚内排除自然降雨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调亏灌溉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生理指标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随灌水量与灌水次数增加而增加;灌水量相同,拔节水的产量较孕穗水高,且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灌水量的增加与时间后移,廷缓了花后叶面积指数的减少,整个灌浆时期,各处理叶面积指数的大小顺序是:拔节水60mm+孕穗水60ram+开花10d...

  • 不同化学及营养调控措施配合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拓秀丽; 郑险峰; 周建斌 刊期:2008年第03期

    黄土高原南部旱作区,田间试验不同化学及营养调控措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分蘖,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与微量元素(MnSO4)配合对小麦分蘖有促进,其中以多效唑及其与MnSO4配合处理较为突出;多效唑处理降低了小麦株商。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与MnSO4配合增加了小麦叶面积和叶片的SPAD值,其中多效唑+M...

  • 灌淤土小麦/玉米间套不同供磷水平群体产量和根系生长形态分析

    作者:杨蕊菊 刊期:2008年第03期

    采用根箱法在不同供磷水平下,对春小麦和玉米在间作和单作情况下的产量和根系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供磷能促进小麦、玉米产量的提高,过高反而减少。在施纯P2O5 0.1g/kg土(Pt)、0.2g/kg土(P2)、0.3g/kg土(P3)的3个供磷水平下,P2水平和P3水平比P1水平总体产量增长55.09%和40.17%;籽粒产量增长51.28%和56.27...

  • 黄土区旱地长期施用微肥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柳燕兰; 郝明德; 张少民 刊期:2008年第03期

    以长达20年的微量元素肥料定位实验数据为基础,分析长期施用微肥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微肥对冬小麦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小麦施B增产481.8kg/hm^3,增产率30.3%;施Zn增产610.8kg/hm^2,增产率38.4%;施Mn肥籽粒增产368kg/hm^2,增产率23.1%;施Cu籽粒产量无明显变化。施用微肥小麦,籽粒、秸秆中微量元素...

  • 抗逆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商麦5226的选育

    作者:于浩世; 王新军; 华智锐; 刘自刚; 李小玲 刊期:2008年第03期

    商麦5226是商洛学院陕南抗逆小麦品种选育课题组用“商麦8928”做母本,“植8788”做父本,在连续早作条件下经6年系统选育而成,原系号为97(5)-22—6—1。2002~2003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2003~2004年参加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比对照品种增产8.7%,生产试验增产11.3%,证明是高产优质抗旱抗逆性强的更新换代品种。适宜在陕南及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