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杂志简介:《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088/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旱区作物种质资源、植物抗逆生理、土壤与植物营养、节水灌溉与土壤水分、耕作与栽培、旱区生态及资源利用、旱作农业机械、研究动态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国际刊号:1000-7601
国内刊号:61-1088/S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48
复合影响因子:1.21
总发文量:3066
总被引量:43756
H指数:63
引用半衰期:6.7222
期刊他引率:0.9007
平均引文率:19.8321
  • 植物抗旱生理研究与发展半旱地农业

    作者:山仑 刊期:2007年第01期

    论述了植物抗旱性与节水生理研究趋向,介绍了发展半旱地农业的背景、意义与目标。根据近期植物水分关系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结果,讨论了半旱地农业的生理生态基础及发展前景。

  • 黄土高原南部坡地土地生产力衰退过程和恢复途径研究

    作者:李光录 刊期:2007年第01期

    使用PI模型对黄土高原坡地生产力的自然衰退过程。以及在水土保持和施肥管理措施下土地生产力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在自然侵蚀环境中。土地生产力的衰退速度很快,平均每年以0.25%到0.5%的速度衰减。若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则其衰退速度较自然侵蚀下年均减缓0.07%(水平梯田)、0.15%(坡式梯田)和0.21%(等高带状种植),而...

  • 基于Markov过程的张掖绿洲土地利用预测

    作者:毛彦成; 张勃 刊期:2007年第01期

    根据河西绿洲张报市2002、2003和2004年3个时点的土地变更详查数据,应用马尔科夫过程模型预测了未来5年内河西绿洲张报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2006-2010年5年间,河西绿洲张板市耕地变为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建设用地。(2)5年间河西绿洲张报市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林地。土地利用类型主要转化表现为由耕地、园地、...

  • 农牧交错区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动态变化研究——以陕西榆林市榆阳区为例

    作者:莫宏伟; 刘礼英; 任志远; 阳岳龙; 韩用顺 刊期:2007年第01期

    以榆林市榆阳区1984-2003年各乡镇的粮食产量统计数据为依据,选用了适合农用地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估算模型,对该区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单位面积量及总量进行分区动态测算,以揭示生态环境对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1984~2003年间,榆阳区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总量在波动中上升,20a内总物质量从21.94×10^4t/a增加到57.98×10^...

  • 青海大通退耕还林地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

    作者:高国雄; 李文忠; 周心澄; 贾俊姝; 史常青; 刘国强 刊期:2007年第01期

    对青海大通县退耕还林地生物量和林地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浅山区。群落总生物量和总生产力与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呈显著正相关,以模武D(中国沙棘)的总生物量和总生产力最大,为29.5t/hm^2和9.36t/(hm^2·a)。排序为模式D(中国沙棘)〉模式C(青杨+枸杞)〉模式E(柠条)〉模式B(紫花苜蓿)〉模式A(川赤芍)。在脑山区,总生...

  •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的竞争模式

    作者:郝仕龙; 陈南祥; 李壁成 刊期:2007年第01期

    对土地利用竞争模式进行了论述。根据上黄试区22年统计数据,分析了人口增长及其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政策因素是环境响应的主体,并在控制土地利用的方向上起积极作用;技术因素可以缓解土地利用的竞争压力,深刻影响土地变化,改变土地利用的竞争格局;传统特色农业及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特色农业是现在及未来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

  • 残茬高度对土壤风蚀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作者:刘汉涛; 麻硕士; 窦卫国; 童淑敏 刊期:2007年第01期

    在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建立农田土壤风蚀试验区,采用内蒙古农业大学研制的移动式风蚀风洞和旋风分高武集沙仪,观测不同残茬高度条件下农田土壤的风蚀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土壤风蚀量和扬起沙尘的高度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作物秸秆残茬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且风蚀量与高度变化符合指数函数关系,土壤颗粒主要集中在近地衰层内运动。保护性耕作...

  • 陕西省2003年生态足迹计算分析

    作者:张青峰; 吴发启; 田冬; 卫三平; 李华 刊期:2007年第01期

    应用William Reea等提出的生态足迹分析法对陕西省2003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为1.9298hm^2,可供给的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仅为0.8040hm^2。陕西省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面积的2.40倍,表明陕西省生态系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同时对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需要注意和完善的方面进行探讨。

  • 基于植被生态需水的区域水资源结构调整——以泾河流域为例

    作者:耿艳辉; 闵庆文; 成升魁 刊期:2007年第01期

    通过确定泾河流域各类植被生态需水定额,再利用面积定额法计算生态需水量,对植被需水量、需水结构和单位面积需水量进行分析。结论如下:林地适宜生态需水量为341773.23×10^4m^3,草地需水569705.99万m^3。农作物需水740543.20万m^3。其中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各种谷物、蔬菜瓜果类需水最多。作物需水占植被总需水量的近一半。但作物生态效...

  • 陕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粮食供需测算

    作者:孟庆香; 刘国彬; 常庆瑞; 杨勤科 刊期:2007年第01期

    在分析陕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植物性产品和动物性产品生产能力以及粮食总供给量的基础上.测算出无论是现在。还是2005、2015和2030年。粮食生产都难以满足需求。产生粮食供需矛盾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革,以及农牧业生产效率较低等原因,并提出了相应解决途径。

  • 西部农村贫困形成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

    作者:孟全省 刊期:2007年第01期

    西部农村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地区。由于西部的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导致农村贫困。长期的贫困又使西部农村人口素质普遍较低;加之落后的传统观念,使得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更少,贫困愈来愈严重。治理西部农村贫困,必须继续从治理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入手。

  • 不同氮水平下化学调控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鱼彩彦; 周建斌; 拓秀丽; 郑险峰; 汤海军 刊期:2007年第01期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下分阶段采用多效唑及其与6-BA配合对小偃6号和小偃22两小麦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浸种显著增加了小麦的单株分蘖,拔节初期喷施多效唑明显降低了两品种的株高。不同生长阶段使用生长调节物质均增加了两品种的叶面积和叶片叶绿素SPAD值,尤其以灌浆初期喷施6-BA后对成熟期叶片SPAD值的增加幅度最...

  • 河北坝上风蚀对农田土壤肥力水平影响研究

    作者:冯晓静; 高焕文; 李洪文; 王晓燕 刊期:2007年第01期

    河北坝上地区风多风大,冬春季节降水少,使得大片农田长期处于强烈的风蚀之中。由于地表土壤养分的大量流失。农田土壤生产能力下降,导致荒漠化进程加剧。针对传统和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及风蚀物养分的变化,研究分析了土壤的风蚀和有机物及养分衰减的定量关系及其衰减的机理。结果表明:风蚀过程是农田土壤退化的重要路径。可以通过风蚀物中有...

  • 硝、铵态氮肥对旱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作者:梁东丽; 方日尧; 李生秀; Ove; Emteryd; 张兴昌 刊期:2007年第01期

    用静态箱法在田间研究了黄土性土壤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用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后土壤N2O的排放特点,并对包括温度、pH、水分等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90%和70%的条件下,铵态氮肥处理土壤的平均N2O排放量分别为233.6±165.4μg/(m^2·h)和166.4±153.3μg/(m^2·h);而施用硝态氮肥时则仅为75±40.2μg/(...

  • 苹果树体磷素动态规律与施肥管理

    作者:樊红柱; 同延安; 赵营; 刘汝亮 刊期:2007年第01期

    以“富士”苹果树为试材,对果树体生物量和各器官及其皮层、木质部的磷含量和累积动态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果树磷素吸收、转运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3月26日至9月21日,树体生物量呈直线增加,果实采收后,生长缓慢,7月30日后,根系快速生长,植株、地上部及根系中磷累积迅速增加;枝、干和根系皮层内磷含量与累积7月30日最低,休眠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