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研究

佛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Buddhist Studies

杂志简介:《佛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346/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佛教文献与思想研究、《大乘起信论》与地论学派研究、佛教社会史研究、佛教伦理研究、汉藏佛教研究、书讯书评

主管单位:国家宗教事务局
主办单位: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国内刊号:11-3346/B
全年订价:¥ 200.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复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579
总被引量:888
H指数:10
期刊他引率:1
  • 谈敦煌石窟中的誐尼沙(Ganesa)

    作者:饶宗颐 刊期:2018年第01期

    煌莫高窟共490余窟,只有列285号的西魏大统四、五年禅窟中的壁画,绘著象头人身的誐尼沙(Ganesa),位于大自在天的下面。窟中这样的像从来只出现一次,以后便消失了。闻说榆林窟亦有一幅,惜未获睹。誐尼沙在印度教的神话里,地位甚高,他是代表智慧和学问之神(god of wisdom),又是淫婆(Siva)与婆罗和底(Pāravatī)的儿子,从古事纪(Purānas)时代以来即...

  • 追忆饶宗颐先生的敦煌缘

    作者:樊锦诗 刊期:2018年第01期

    敬爱的饶宗颐先生于2018年2月6日与世长辞,得知噩耗,我深感悲痛,哀思不已,饶公与敦煌结缘、我与饶公交往的往事一幕幕地映现在我的眼前。先生对祖国的历史文化怀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学术秉持着深厚的敬意与真切的热爱。

  • 他生愿作写经生——饶宗颐教授与敦煌学研究

    作者:荣新江 刊期:2018年第01期

    饶宗颐先生,号选堂,又号固庵。1917年生,广东潮安人。父亲饶锷先生,颇富藏书,著有《潮州艺文志》等。选堂先生自幼承家学渊源,谙熟岭南文献掌故,而且于经史、释道书,皆有深嗜,打下了极好的学问根柢。抗战前后,在两广一带整理乡邦文献,并助叶恭绰先生编《全清词钞》。曾应顾颉刚先生之约,编《古史辨》第八册,并撰《新莽史》。

  • 触地印装饰佛像在中国的形成与传播

    作者:王静芬; 淦喻成(译); 赵晋超(译) 刊期:2018年第01期

    “菩提伽耶佛像”先于七世纪中叶时,经由高僧玄奘和使者王玄策等人介绍到唐都,其表现是作触地式手印的单体坐佛。这一佛像类型刚传入中国时,被认作是菩提伽耶大菩提寺中圣像的摹本。七世纪末首见“菩提瑞像”的名称,并且在各地广为流传。然而,中国地区的触地印佛像中,很大一部分都装饰有耳环、项链、手镯或王冠.具“装饰佛”或“宝冠佛”的特征...

  • 文化转场:敦煌普贤变与佛经汉译

    作者:金丝燕; 李国 刊期:2018年第01期

    从两个研究平台的交错,我们渐渐地形成如下研究方法。第一,横向研究:敦煌与榆林窟普贤变比较,比如象牙数的变化、普贤形象的变化坐姿的变化、大象位置的变化等。第二,纵向研究:敦煌西夏壁画中的“普贤变”与唐代“普贤变”的区别,在构图框架、颜色,比如乘象普贤的出现与法华信仰的关系、《法华经》的翻译和乘象普贤的出现的时间差。第三,纵横向...

  • 从佛教角度看人道教育

    作者:Tampalawela; Dhammaratana; 法宝; 陶思齐(译) 刊期:2018年第01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接触教育所做的努力与古佛教传统理念是殊途同源的。佛教创始人佛陀推翻了古印度吠陀和婆罗门传统思想,进行了一次革命性运动,面向全体民众打开教育的大门~①。在他45年弘法生涯中,他徒步四方,传播最新的教义,为人们指明脱离苦海的道路。因此,他常被看做是“天人师”(devamanussānam),并将著名的非正规教育制...

  • 敦煌毗尼藏主考

    作者:姜伯勤 刊期:2018年第01期

    敦煌遗书和莫高窟壁画供养人题记中,有“毗尼藏主”称号。它的出现,显示了敦煌许多佛寺的律寺特色。竺沙雅章先生早年曾指出,敦煌十七寺都是律寺。①上山大峻先生讨论了古逸《四分戒本疏》的流传。②土桥秀高先生综论了敦煌律典的特色。③任继愈先生和方广锠博士从敦煌大藏经史的角度论及了“毗尼藏”问题。

  • 敦煌石窟早期佛像样式及源流

    作者:赵声良 刊期:2018年第01期

    十六国北朝时代,是敦煌莫高窟营建的第一个阶段,这期间,敦煌的艺术家们经过吸收西域传来的艺术风格,并结合汉晋以来的传统艺术,创造出了具有敦煌本地特点的佛像艺术。又在北朝后期受中原文化的冲击,而形成了新的时代特点。本文在对莫高窟早期佛像作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佛像的类型,从而探讨不同类型的来源等问题。

  • 焚身与燃臂——敦煌《法华经变·药王菩萨本事品》及其反映的供佛观

    作者:张元林 刊期:2018年第01期

    《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二十三》(以下简称《药王品》)讲述的是佛向宿王华菩萨宣讲药王菩萨的前身一切众生生喜见菩萨精勤修行、燃臂供养而获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的事迹。该经云,在过去无量恒河沙劫有一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其时有一菩萨,名“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该菩萨一心求佛,精进修习苦行,经一万二千岁证得“现一切身色三昧”后又暗自发...

  • 敦煌摩利支天经像

    作者:张小刚 刊期:2018年第01期

    摩利支天,梵名Marici—deva,是密教信奉的女神之一,其特点是常行日前,能隐形,不空译《佛说摩利支天经》云:“有天女名摩利支,有大神通自在之力,常行日月天前,日天月天不能见彼,彼能见日”,修持摩利支天法的人,得其加护,“一切怨家、恶人悉不能见,一切灾难皆得解脱”①,故民间往往诵持《摩利支天经》或供养相关神像以求福佑。本文试对古代敦煌流...

  • 回鹘弥勒信仰考

    作者:杨富学 刊期:2018年第01期

    回鹘佛教是在汉传佛教的强烈影响下形成的。其所依经本大多译自汉语,其佛教术语也有很多直接采用汉语形式,其佛教艺术也处处深受汉传佛教的濡染,故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回鹘佛教其实可被视作汉传佛教在西域的一种翻版,是汉传佛教强烈影响我国周边民族的一个典型范例。①回鹘弥勒信仰的形成其实也是汉传佛教影响回鹘的一个实例,只是这种信仰...

  • 中国古代佛教三宝供养与“经像瘗埋”——兼谈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封闭原因

    作者:张先堂 刊期:2018年第01期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封闭的原因可谓千古之谜。自从100多年前藏经洞被发现后,世界各国的敦煌学学者一直在执着地探求解开这个谜底,为此提出了“避难说”①、“书库改造说”②、“废弃说”③、“末法说”④、“供养说”⑤等种种假说。

  • 圆融思想与末法观念——北朝《大集经》的流行与刻经

    作者:圣凯 刊期:2018年第01期

    北朝时代出现一批《大集经》的修学者,尤其是地论师,而且他们重视“无碍”的思想影响了华严学的发展。敦煌遗书中,保存有《大集经》注释的残卷BD03106(腾6)——《大乘五门实相论》,是依《十地经论》的思想而解释《大集经》,既有“转疏为论”的文本形式创新,更体现从“空”至“圆融”的诠释创新。同时,灵裕在营造大住圣窟时,特别凿刻《大集经·月...

  • 《高王经》的起源——从“佛说观世音经”到“佛说高王经”

    作者:池丽梅 刊期:2018年第01期

    种种迹象显示,所谓“高王观世音经”,并非今日约定俗成的“高王观世音”之“经”,至少在唐代以前,其含义乃是“高王”之“观世音经”,也就是以“高王”冠称的“佛说观音经”。根据孙敬德的灵验谈推测,“高王经”的来历,是高欢接受了卢景裕等出身河北地区的幕僚们的建议,动用官方的力量资助和推动民间流传的观音系统经典(“佛说观音经”)的弘通,...

  • 试说隋唐以降涅槃的图像表达

    作者:严耀中 刊期:2018年第01期

    涅槃是佛教的最高境界和信仰追求的最终目的,因此涅槃不仅是佛教语言文字所叙说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图像表达一个重要主题。随着《涅槃经》和涅槃学在华土的广泛流行和深入人心,相关涅槃的图像也变得十分常见。在隋唐时期的造型艺术中,相关涅槃内容的画面主要是描绘佛陀圆寂时场景的经变画,表现出他的伟大和神圣。至于表达涅槃经义尤其是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