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研究

佛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Buddhist Studies

杂志简介:《佛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346/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佛教文献与思想研究、《大乘起信论》与地论学派研究、佛教社会史研究、佛教伦理研究、汉藏佛教研究、书讯书评

主管单位:国家宗教事务局
主办单位: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国内刊号:11-3346/B
全年订价:¥ 200.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复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579
总被引量:888
H指数:10
期刊他引率:1
  • 《中国佛教音乐文化文库》序

    作者:叶小文 刊期:2012年第01期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华民族又有了崛起、复兴的大气象。但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固然重要,也不能缺乏文化的底气和文化的内涵。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国际社会得到尊重,不仅在于“有钱有势”,还要有“文化魅力”。

  • 佛教徒与北京精神

    作者:传印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一、引言 首都北京市,建城史已有3000余年,建都史亦有1000余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共产党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把“北平”易名为北京,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北京市成为伟大祖国的首都。

  • 佛经定义与大乘非佛说的概念解析

    作者:纪赟 刊期:2012年第01期

    佛经印度原语中的内涵决定了其在佛教发展史过程中外延的逐渐扩大,并且佛经本身也与佛法二者在深层意义上并不完全同一。小乘信徒对大乘经典攻击的一个重要武器是“大乘非佛说”,然而即使是在最为原始的佛教经典之中也还是可以找到众多由佛弟子、居士、仙人、诸天、化人所说的经典。所以问题的核心并不在是否为佛说,而在于教义教理上的巨大差...

  • 《华严十地修行体系》

    刊期:2012年第01期

    李玲著,觉群佛学博士文库之一,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1月版。

  • 东亚佛教中的“边地情结”:论圣地及祖谱的建构

    作者:陈金华 刊期:2012年第01期

    本文以“边地情结”为核心,以圣迹和祖谱为例,探讨边地情结对佛教在中世纪东亚的传播与演变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理解驱动源于南亚、中亚、以及东亚的各种佛教传统的交互作用。“边地情结”凸显来自“边远”对“中心”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有时同来自“中心”加诸“边远”的影响同样有意义。中国佛教的发展,就是不断克服“边地情结”,通过圣...

  • 中日佛教交流史--以日本古代为中心

    作者:草野显之 刊期:2012年第01期

    我是位于日本京都的大谷大学校长草野显之。今天,能够得到在中国佛学院演讲的机会,感到非常荣幸。大谷大学是以佛教研究为中心的只有一个文学部的单科大学。而且,大学的历史悠久,作为近代化的大学创建于1901年。特别是自创建至今,一直以佛教研究为主,研究并教授哲学、史学、文学等人文科学的各种学问。

  • 刘遗民生卒考

    作者:徐文明 刊期:2012年第01期

    本文对东晋著名居士刘遗民的生卒年进行了考证,指出他当生于东晋升平三年(359),卒于义熙十一年(415),寿五十七。

  • 血经的渊源以及意义

    作者:村田澪 刊期:2012年第01期

    在六朝隋唐时期,写经这一行为作为重要的修行与功德盛行,同时还产生了两种特殊的材料书写的经卷:金经与血经。关于血经的来源与思想上的意义,几位学者已讨论过,但还有一些有待研究的地方,尤其是关于佛经中的来源的定位须要重新研讨。故本文首先基于前人的研究,整理、补充经典中的来源;其次,从本生故事的角度修正前人对来源的评价,阐明...

  • 论药师法门的文化精神及其现实内涵

    作者:陈永革 刊期:2012年第01期

    本文从中国佛教传统药师法门修行中“现世续命之法”的信仰特质、“药师本愿”“由身心而家国”的社会文化内涵及药师净土“横佛出世”的普世取向等三个方面,初步探讨当下中国佛教文化建设中“药师净土”的敬、净、境、静四要义的精神价值及其现实内涵。

  • 《佛教生态哲学研究》

    刊期:2012年第01期

    陈红兵著,觉群佛学博士文库之一,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8月版。 本书力图从佛教自身的价值追求、思想理念出发,对佛教生态哲学进行根源式研究,就目前已达到的目标而言,突出了佛教生态哲学的生态德性论特质,围绕佛教生态德性论形成了佛教生态哲学的基本框架,并在这一框架内,诠释了佛教哲学思想的生态意义,佛教生态哲学与西方生态哲学思想...

  • 论议佛教临终关怀的生命思想——以《药师经》为例

    作者:释圣玄 刊期:2012年第01期

    佛教临终关怀的生命思想,乃立基于个人生命的“广度”,由佛教信仰的角度切入,对个人整体生命的“深度”作身、心、灵全面的关怀,同时对社会提供应有的照应。本文指出佛教临终关怀应该具备三大特质:其一,关怀的方式:透过深度心灵对话、协助接受死亡、缓解临终恐惧、开展内在佛性力量,不断趋向证悟菩提;其二,关怀的范畴:始于发病的治疗...

  • 作为文化遗产的民间信仰——以益乐观音寺及杭州古荡益乐村的观音信仰习俗为例

    作者:张家成 刊期:2012年第01期

    本文以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古荡街道辖区内的益乐观音寺的创建及其历史演变为主要线索,以口述历史为主要依据,并结合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的方法,对原古荡镇益乐村的观音信仰习俗的历史与现状作了比较深入的考察和整理,希望由此提供一个认识民间佛教寺庙的文化遗产价值和功能的新视角。

  • 印度几部重要佛典中的“二谛”观念

    作者:姚卫群 刊期:2012年第01期

    “二谛”观念在佛教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念最初的较清晰表述是在部派佛教的一些文献中。中观派是对这一观念极为重视的佛教派别。《中论》等文献中的有关内容是佛教“二谛”观念的代表性表述。小乘部派佛教中的《俱舍论》和《成实论》也提出了有特色的“二谛”理论。佛教不同文献中的“二谛”观念出现差别与有关佛典所属流派的基本...

  • 南北朝释法瑶之涅槃学说

    作者:单正齐 刊期:2012年第01期

    法瑶以佛性理为涅柴之体,以体证宇宙人生本体为得涅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二谛范畴,论证了生死与涅柴不二,解决了生死与涅柴、世间与出世间之间的矛盾。法瑶主张渐悟成佛证涅架论,使渐悟说与道生顿悟说分庭抗礼,各有所宗;又主张应无缘论,认为一切应身佛乃至宇宙万物皆是佛性理(法身)的应感无穷、示现自在的结果,进而主张圣人应效法佛...

  • 庐山慧远的法性思想探微

    作者:张敬川 刊期:2012年第01期

    庐山慧远的法性思想,既受到毗昙学之影响,以“不变”来言说法性。同时又受益于罗什所传之般若中观学,故在晚年亦以“无性”来诠释法性。但可以肯定的是,慧远所说的“不变”之法性,是就无为法、涅榘而言的,并非指有为法的自性。另一方面,作为涅檠的法性,还没有完全脱离凡圣二元对待的毗昙学模式,与中观当体即空之理论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