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中职汽修人才培养研究3篇

中职汽修人才培养研究3篇

时间:2023-01-30 16:35:39 关键词: 中职 汽修 人才培养
摘要:在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写进了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关键是培养什么人才、怎样培养人才。

中职汽修人才培养研究3篇

中职汽修人才培养篇1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面经济的提升,汽车成为较为常见的一种出行工具,在汽车日益增加的局势下,汽修专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基于此,中职院校结合时代的需求在校开设了汽修专业,为社会输出高质量汽修人才,一则可以满足大量中职生就业,二则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为提升人才的应用型技能,部分高职院校尝试利用现代学徒制度来加强人才的培训力度。但是在实践教学中,现代学徒制度实行起来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发挥现代学徒制度的教化功能,应对现存问题展开分析,并结合问题探究出应对策略。

2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汽修专业中构建的意义

关于现代学徒制度,是中职院校在部分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惯用教学制度,即院校与企业构建长效合作机制,采用理论与实践兼并的教学模式来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推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1]。与此同时,将现代学徒制融入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实践中,既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主观体验感,学生在实践中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还能进一步感受学校之外的教育,感受两种教学文化的异同。学生在院校内接受的主要是理论知识的教育,大部分中职院校也创建了相关专业的实践基地,但是学生较多,实践场地有限,学生的实践课程难以有效落实,而利用现代学徒制度实施教学,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学生在企业接受的主要是实践学习,在企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实践技能将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提升。如此一来,在院校与企业的双重教育中,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都得到了发展,综合能力也会进一步提升。同时,学生在企业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表现较好,符合企业的招聘要求,学生则可以与企业签订合同,在接受完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可以直接步入该企业工作,如此一来,学生的就业就会得到解决,而就业正是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

3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汽修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3.1安排专业指导教师

一般来讲,按照中职院校的育人要求,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中,至少要安排三名教师完成育人工作[2]。对于中职生而言,教师的指导极为重要,因此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尽可能实现多元化培养,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的数量并不绝对,具体需要结合专业的需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配方案。以汽修专业为例,这三名教师主要是专业课程教学教师,企业的实践指导教师,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教师,这三名教师的教育侧重点各有不一,分别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职业生涯规划,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技能的综合发展。

3.2校企合作界定育人方案

校企合作教育是中职院校教学固有的一种文化特色,院校与企业的教育方向各有不一,相互合作完成教育是提高中职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在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时,校方与企业积极展开调研,明确市场的需求,并依附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共同制定育人目标,力求将学生打造成当前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3]。对于学生就业而言,企业的教育更胜一筹,因为对于汽修专业而言,实践技能远高于理论知识,理论只是辅助理解实践程序,因此为了学生的就业率,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必须推崇,发扬各自教育优势,共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输出专业汽修人才,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3签订第三方人才培养协议

三方人才培养协议需要院校方、企业方、学生个体共同商议,无异议的情况下在互相监督中签订协议,院校方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即高层领导、中层领导、专业教师。院校高层领导与企业高层领导相互商议,主要处理校企合作期间的重大型问题;中层领导负责培养协议的执行以及各项管理工作;专业教师与企业指导专员主要负责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并在培养过程中为学生规划就业。三方协议的签订对于三者之间都有一定的帮助,在院校方的见证下,学生多了实践机会,企业方虽然肩负了学生的实践培养教育,但是学生也在企业实践中付出了劳动,对于学生而言,有足够的的舞台展示自己[4]。

4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汽修专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4.1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

现代学徒制度是中职汽修专业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专门制定的一项育人制度,对于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具有较强的辅助性。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企业中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在实践平台验证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但是当前存在较为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部分学生难以适应现代学徒制度,这一点或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坐在课堂学习,抑或者在院校内部构建的实训基地进行实践[5]。在现代学徒制度下,学生应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步入企业实践,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在这样的学习平台上,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难以接受,或者说适应不了这一教育制度。据教师反馈,部分学生到了企业学习期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尤其是在新环境中,感觉心理压力也在无形中不断增加。学生这样的心理状态对于现代学徒制度的有效执行是不利的,也会进一步降低校企合作育人的实效性。

4.2授课人员自身存在不足

在现代学徒制度执行中,企业要与院校密切合作,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力求为社会输出专业性人才。院校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内容,而企业的培养职责是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然而在当前现代学徒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较为显著一个问题就是授课人员自身存在不足,此处的授课人员包括教师与企业指导人员。在现代学徒制度下,汽修专业中学生的录取原则是与汽修企业一同制定的,确保可以在接受教育中更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6]。但是教师与企业指导人员在培养学生中都存在自身不足的情况,如院校教师常年都在研究教材,对于教材中的知识可以倒背如流,传递给学生的理论知识较为权威,学生学到这些理论知识在口头表达中可以获得相关人员的认可。由于教师长期在校内授课,对于实践方面的技能掌握尚且不足,同时对于新时代的各项实践技能掌握并不全面,在实践教育方面稍显不足;而企业指导人员恰好相反,这些授课人员一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汽修方面技术过硬,但是唯一不足的就是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充分,难以将大部分情况通过术语讲出,学生难以领悟其中原理,学起来相对困难。因此,授课人员自身不足问题是现代学徒制度执行中最显著的问题。

4.3院校教学资源或有局限

在现代学徒制度执行过程中,院校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较为显著,在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协助背景下,学校的教学资源需求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而教材资源的局限性极大阻碍了现代学徒制度的有效落实。关于当前部分中职院校教育资源的局限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学设备尚不完善。为推动现代学徒制度在院校内部有效进行,教学设备是当前中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部分中职院校由于经济紧张,难以在教学设备予以投资,导致教学设备问题一直难以有效改善。而这一问题就成了阻碍现代学徒制度执行下去的首要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也在设备的影响中有所下降;另一方面,院校提供的教学场所单一,不利于学生全面学习[7]。汽修专业实践性较强,教学并不止于课堂,还需要院校结合教学内容构建更多的教学场所,用于满足学生的各项实践技能培训。但是当前部分中职院校在教学场所方面,并没有做到额外修建,或是由于专业较多,院校场地有限,难以开发空间构建更多的教学场所,抑或是由于院校资金有限,难以在教学场所中投资精力财力人力,致使教学场所单一。

5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汽修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5.1辅助学生适应现代学徒制度

在现代学徒制度下,学校应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充分发挥各自教学优势,共同培养学生,在相互合作教育中实现育人目标,为学生出校门之后更好的就业提供基础。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院校应引导学生明确现代学徒制的含义,明确其教学价值,遵循院校的育人计划,在学校积极与教师配合,在企业与指导人员配合,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尝试适应这一育人制度。在加强学生主观意识的同时,院校还应进一步辅助学生适应现代学徒制度,具体可以从下述三方面对学生展开帮助:第一,将院校内部汽修专业的学生聚集起来,班主任明确告知学生现代学徒制的教育功能,将其内涵价值一一传递给学生,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确这一教育机制。在座谈会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是建立的一个平等的对话关系,因此学生在听讲中遇到任何问题班主任应耐心解答,一一解决学生的质疑,避免学生出现不理解的情况对于这一制度产生不认可的心理。第二,院校可以尝试邀请企业技术指导人员来校讲解相关知识,讲解当前社会对于汽修人才的需求,讲解学生步入岗位之后做什么,也可以将一些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向,抑或者当前汽修行业的发展前景等,在讲解的过程中,与班主任相互合作讲解,引导学生在进一步了解现代学徒制度对于后期步入岗位工作的重要性。在企业专业人员的讲解中,学生对于步入企业的兴趣也会进一步提升,至少也能降低对于企业实践的恐惧感。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成立学习小组,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激励,通过小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将小组视为一个团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绩考核,用成绩评比来鼓励小组内每一个学生相互进步。在学习理论与学习实践技能的同时,学生都可以将小组作为一种情感寄托,组员之间相互鼓励,相互讲述一些实践中的趣事,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在谈笑风生中降低实践恐惧,进而适应现代学徒制度。

5.2提高授课人员专业能力

上述提到教师教育和企业指导人员教育各有不足,这一现状极大影响了学生的相关技能学习,为提高现代学徒制教化功能,改善这一现状是必然趋势。而提高授课人员的专业能力就是核心话题,结合汽修专业教学特点,提高授课人员的专业能力可以从下述两方面进行:第一,在信息化背景下,院校专业教师可以和企业内部指导人员加大交互力度,构建单向交流平台,在平台中相互分享知识,相互对方的特长[8]。教师向专业指导人员讲述一些理论知识,专业人员可以向教师讲述一些实践操作程序,也可以讲一些当前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等内容。同时,院校应构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积极组织举办各项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弥补各自教学中的不足,在相互学习中实现互补。第二,为了落实育人目标,教师作为教育中的执行者,首先自身应充分了解现代学徒制度的内涵价值,只有自己足够领悟,才能将其有效传达给学生,贯穿于学生的知识教育中,同时还要辅助企业指导人员明确其中内涵。中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指导人员参加培训会,让这些指导人员亲身感悟学徒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亲身感悟中进一步理解现代学徒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5.3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空间

教学资源的不充足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阻碍现代学徒制度的有效实施,因此解决教学资源是当前亟待完善的首要问题。如何有效解决中职院校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下述两点展开:第一,中职院校在经营过程中,可以尝试资金规划,尽可能预留设备改善的资金,为学生的教学环境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假设资金在分配过后依然处于不充盈的阶段,中职院校可以尝试与合作企业沟通,可以换一种合作模式,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企业的支持。总而言之,在教育过程中,教学设备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现代学徒制度下,拓展教学资源已经是迫在眉睫,只有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将学生培养成才,才能确保学生走出校门满足社会发展要求[9]。第二,以汽修专业为例,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汽修的实践技能不能忽略,在企业学习期间,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而在院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技能也要进行培养,这就意味着院校应为学生创建相应的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提供足够的空间,只有在校内引导学生掌握足够的知识,才能确保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期间有足够的基础,也能明确企业指导人员的各项操作程序。

6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学徒制度的实施下,中职汽修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部分问题干扰这一制度的有效执行,为了推动现代学徒制度的发展,笔者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问题进一步指出了指导策略,希望对于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教学效率的提升有所帮助。

作者:张元志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中职汽修人才培养篇2

中职汽修专业旨在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汽修人才,是技能型、实践型人才的主要培养阵地。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职汽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极强的时代不适应性,越来越难以适应时展的需求。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校教育结合的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模式,在提高中职汽修专业教育质量、推动人才素质提高、实现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均能够发挥出极佳的效果,中职学校方面应对其加以关注。

1.在中职汽修专业中应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1)能够帮助中职汽修专业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能够为受教育者提供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专业性的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使受教育者的各方素质尽可能的契合职业岗位所需。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汽车制造企业、维修企业直接参与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可以基于自身的实际需求对人才进行量身定制,有利于提高中职汽修专业教育的针对性,进而促成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能够有效的提高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效率。在传统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割裂,学生没有实践理论知识的平台,不利于理论联系实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到企业学习实践的机会,真实的实践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身的不足,针对性的提高自身,有利于提高中职教育的实效性。

(3)有利于校企资源共享。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汽修相关的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校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知识生产力,有利于构建双方共赢格局,进而推动校企资源共享,提升资源的利用价值。

2.在中职汽修专业中应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当前阶段,中职汽修专业中应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教师素质不达标、教学体系不科学、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等,中职学校方面应正视问题,积极设计策略解决问题。在应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时,应注重如下几点:

(1)完善校企合作方案。在制定校企合作方案时,学校方面需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学习和岗位实践条件,要全面了解企业的资质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要从企业需求角度出发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育。与此同时,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和企业需要充分的考虑自身的合作和分工,企业方面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必须保证预先设计科学的实践方式,以保证学生实践的质量。

(2)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效解决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知识教育和理论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学校方面应该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有效方式,要通过构建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一体化课程、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等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既要重视学生基础性知识的培养、满足学生实践所需,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中职汽修专业的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教育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要能够对学生的实践予以及时的、科学的指导。正因为此,学校方面应该加大对教育者的教育培养力度,一方面要鼓励教育者努力提高自身的学历文凭,一方面要鼓励教育者深入企业内部兼职,要使得教育者有参与岗位实践活动的机会,有在岗位实践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平台,如此才能够保证教育者素质契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所需。

(4)完善管理考核机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教育考核机制与传统的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因而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存在较强的不适应性,学校方面应该充分认识到上述情况,积极创建科学完善的现代学徒制下的学生考核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监督作用,明确双方的责权,促使双方能够在汽修人才培养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鞭策,促使学生成为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优质“汽修人”。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是中职汽修专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也推动了中职汽修专业发展,具备极强的现实意义。由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应用过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使得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效力难以发挥到极致。学校方面需要正确认识教育发展的趋势,积极采取措施发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以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作者:王质凡 单位: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

中职汽修人才培养篇3

前言

近几年本地区私家车保有量呈井喷式增长,汽车行业岗位缺口很大,且多数为售后维修岗。笔者所在学校与汽车4S店展开合作,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所需岗位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以此来改善本地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的情况。笔者所列举的是学生在顶岗实习前的最后一门专业课《汽车维护》,也是最接近岗位实际的一门课,融合了所有专业课的知识技能。课程内容整合了《汽车使用与维护》(邱伟明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二五”规划立项教材)和企业培训资料的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即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课程由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实施。

1项目选择

本项目选择的内容是《汽车售前检测》实施的阶段在买车伊始,对于整个课程非常重要。若客户在汽车使用初期遇到质量问题很可能会引起纠纷,后续维护过程也会变得复杂。为了对客户负责以及保障企业自身的利益,从事该岗位的人员需要经过正规培训才能正式上岗。学生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学习本项目,既完成学校规定的学时,又完成了企业的岗前培训,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岗位工作,极大节约了成本,保证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2实施过程

课程实施过程是教师基于学生真实的知识、技能水平,进行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活动[1]。在真实的任务驱动下,学生能够真确地认知课程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出学习动机。

2.1制度保障

在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大背景下,学校积极响应并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与本地大型汽车4S店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教学模式。汽修教研组与企业培训部门根据本专业的课程特点,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制定了校企联动的教学方案。

2.2硬件设施

学校拥有汽车实训工厂一座,内有汽车维修工位四个,四轮定位工位一个,发动机、变速器拆装工位多个,零部件展示台若干,省赛指定型号汽车多台,配套维修工具、保养设备齐全,另有多媒体理实一体化教室两间。

2.3软件设施

课程选自省教育厅推荐的汽修专业核心课程目录,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岗位实际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企业教师全程参与教学,并根据本课程的综合成绩选出优秀学生,推荐到企业参加实习和培训。教学对象为中职三年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该专业学生不喜欢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但是思维活跃,动手操作能力强。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师生关系融洽。他们对本课程很感兴趣,课堂学习氛围很浓,并且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笔者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置了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确立了本次课的重点,结合学情确定了教学难点。在本项目中,笔者使用任务驱动、情境教学、自主探究、梯队分组的教学策略。通过资源平台进行任务派单,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对实际岗位工作的观摩,配合任务书加以引导,形成情感上的认知,动作上的模仿。基于“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对新知识的掌握“跳一跳,够得到”。以“学生的主体性”为准则,巧妙设计微调研题目,鼓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知识的传授从“灌输式”转向“启发式”。学生自主学习仿真软件,借助电子资料尝试解决问题,通过模拟操作对检测流程加强记忆,为实操打下基础[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明确,实训中“以品定岗”“以强带弱”,共同完成任务,锻炼了学生协调沟通的能力,实现了教学的差异化。

2.4教学过程

本项目课堂的基本环节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

2.4.1课前

教师和企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共同制定授课计划,根据学情确定教学重难点。企业教师根据岗位要求确定实训操作规范。教师将微调研题目、微课、配套习题到资源平台,根据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新学习知识的理解设置企业观摩任务书,以小组为单位发放。通过微调研、微课以及网络学习平台,实现“知识学习自主化”“理论知识感性化”。

2.4.2课中

企业教师通知学生分批次进入4S店车间观看技师操作。企业教师针对操作流程及要点进行讲解,并与学生交流,解答学生疑问。在学生观摩期间,教师与学生共同观看,随时与学生交流,并用摄像机记录技师的操作流程。学时观看操作,填写观摩任务书[3]。各小组通过采访、资料查阅、企业观摩等方式对汽车售前检测的含义、内容、重要性等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依次在课堂上展示。教师设置小组任务,各小组根据上一任务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去企业观摩的情景,讨论制定任务流程图。学生在讨论绘制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小组讨论完成后画出流程图,拍照上交至平台进行展示。学生分组操作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检测。并且通过软件模拟修改自己的流程图。教师请全班得分最高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感受。教师设置售前检测流程的步骤磁贴、工具磁贴等,要求每小组在自己的黑板区域内快速摆出正确的步骤以及每一步骤所需要的工具磁贴。学生讨论、摆放完成后到座位上做教师现场布置的题目,当场完成。教师根据磁贴摆放的情况以及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针对性地讲解学生的易错部分。各小组按照实训要求对教学用车独立进行检测。每组通过岗位分工(操作员、协作员、记录员和信息员),让动手能力最强的学生先做,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观看,用平板记录过程。结束后学生“轮岗”操作,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指导动手能力弱的学生继续操作。学生操作期间,教师和企业教师巡回指导或者看视频监控,遇到违反安全操作的问题及时叫停,进行集中讲解。操作结束后,各小组将视频上传至平台,交换视频给其他小组找错纠正,各小组领到其他小组的视频后讨论并指出其中的不规范部分,轮流上台汇报(四轮操作,四轮汇报)。企业教师点评各小组操作是否规范,对表现好的小组提出表扬和奖励。

2.4.3课后

教师作业以及下一项目的预习任务,根据项目准备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的评价进行综合评分。学生可登录平台查看得分,以及本课程各项目的表现情况。项目结束后,教师借助数据分析,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全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且能与前期项目进行比较,便于课后开展教学反思和分析。学生查看分数以便调整学习状态和针对性学习。

3总结

在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写进了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关键是培养什么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本课程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笔者学校如何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专业培养目标、本地区实际结合学情探索出的一套可行的教学模式。课程通过真实的项目引导,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力求还原真实的岗位体验,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本项目的教学,打破了常规课堂教学的束缚,可在企业教学,真正做到了“教学做合一”;与企业深度合作,提高了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新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调研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运用合理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梯队式”实操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找到做老师的感觉,更有成就感,动手能力弱的学生能够很好地补短,避免了以往只看不做的情况产生。

参考文献

[1]李荣锦.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J].时代汽车,2020(13):64-65.

[2]徐槟.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汽修专业的实施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20(17):114-116.

[3]陈波.中职汽修课堂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0(20):118-119.

作者:陈灏 单位:江苏省姜堰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