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产教融合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时间:2022-12-01 10:23:22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高校 人才培养
摘要:在这样的条件背景下,我国当前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学校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反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需要承担大量的金钱和资源,这对企业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压力,这是导致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产教融合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国家双高计划及有关政策和规定所制定的创新型发展模式,能够满足当前在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条件下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要求,直接关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通过校企协同合作、教育链与产业链相互融合的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才能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进一步发展自身培育人才的机制。针对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状况来看,高等职业教育链与产业链相互融合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有关政策落实还不够彻底,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出现的背景

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以统筹协调、共同推进服务需求、优化结构、校企协同合作育人和深化产教融合为主要目标,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在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主要内容是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要在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建设中大力提高校企合作力度,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和地方企业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在此基础上,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逐渐开始重视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连接与配合,利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质的环境。

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于产教融合的认识不够,定位不清晰

产教融合无论是对社会产业还是对学校都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学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从而对企业进行优质的人才输出,加强企业产业升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而在企业与学校相互融合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校与企业责任分配不均、定位不清晰的现象。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企业则为学校培养人才提供优质的实践机会和企业实习经验,但我国当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企业与学校的定位往往模糊,极大程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深度不够

当前,我国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深度还十分不足,如学校虽然与地方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但是关于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仍然比较落后,一些地区即使建立起相关教育培训基地也处于放置不用的状态。做表面工程,使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运行当中没有强力的硬件支持,影响了产教融合的协同发展能力。同时,在我国当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的合作意愿往往不够强,认为学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较为缓慢,积极性不高。

(三)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产教融合协同发展育人模式始终致力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致力于引进具有充足实践经验和优秀教学经验的高质量教师,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但是在当前我国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大部习经验。对于学校和企业之间联合育人的模式还不够熟悉,无法为学生提供详细、有意义的企业实习指导。在这样的背景下,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明显处于短板地位,影响了我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入和发展。

(四)产教融合经费短缺,重视程度不够

要想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亲密的桥梁,加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经费支持。但当前我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相关部门对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融合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发展落实到行动中,也没有为产教融合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规范,由此造成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经费短缺、学校与企业之间定位模糊、责任分配不均、企业合作意愿不强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办学条件对于企业的吸引力较弱

学校开办的根本目的是教书育人,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即便如此,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多是建立在以利益为基础之上的,要想加强校企合作,首先要保证学校与企业有共同的利益指向和利益基础。当前我国社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在课程内容与设置上没有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大部分是以理论为基础,而企业需要的是具有高超操作技巧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次是由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人才培养计划上,学校与企业各执一词,很难达成一致,这些都是制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企业对于产教融合模式的积极性不高

企业开办的初衷是增加自身经济效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经济支持。在这样的条件背景下,我国当前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学校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反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需要承担大量的金钱和资源,这对企业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压力,这是导致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四、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人才培养路径

(一)建立校企沟通桥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在开展校企协同合作的过程中,要加深校企合作必要性的认识,要找准校企双方利益的契合点,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以“双高计划”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为原则,指导明确对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致力于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注重人才技能培养的弊端。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既要保证人才的专业能力,又要保证培养其良好人格和高尚的职业素养,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结,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目标和学习方向。

(二)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建立和完善实训基地的测评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机制。高职院校要通过完善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水平,加快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三)清晰企业学校责任定位,共商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要开展企业之间深度合作,把企业和学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起与企业深入探讨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建设。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与设备资源及人力资源的支持,要从企业调动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对在校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和教学,强化校企合作协同培育体制的建设和完善。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大力吸纳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教师人才,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师资力量。

(四)加大重视力度,提供制度与经费的双重保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协同培育人才的举措,对于地方发展经济有重要的意义。政府要完善校企协同培育的制度,明确学校和企业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责任。政府要对校企合作进行规范协调,避免校企双方在经济方面的纠纷,促进校企合作顺利开展。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于高职院校的补贴力度,使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帮助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保障机制,促进校企合作长效有序进行。

作者:黄晶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