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大数据下内部审计的变革路径

大数据下内部审计的变革路径

时间:2022-03-14 09:08:50 关键词: 大数据 内部审计 变革
摘要:文章基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利用SWOT分析,对内部审计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进行分析,并探索我国内部审计变革之路,实现内部审计的蜕变革新,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防范风险、增加价值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已越来越多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

大数据下内部审计的变革路径

审计环境随之改变,内部审计工作对象相应改变,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已由财务审计拓展到增加企业价值的管理审计范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内部审计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在大数据时代同步升级,以适应时展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内部审计的工作理念、管理模式、审计方式方法也需要相应地变革,从而实现内部审计价值的有效提升。

一、大数据的定义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拥有多种特性,通常用4V(即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表示,即体量巨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

二、大数据时代我国内部审计的SWOT分析

随着信息的数量和类型增加,大数据为内部审计人员提高业务的效率和效果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但在审计过程中使用大数据也面临许多问题。

(一)S优势

1.内部审计具有本地优势。内部审计扎根企业内部,熟知企业运行情况、财务状况和管理状况,能及时获取真实可靠的企业业务活动信息;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随时掌握企业各项业务的发展动态,实施实时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以便采取应对措施。2.内部审计有整改优势。审计署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提出“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对内部审计发现且已经纠正的问题不再在审计报告中反映”,此条款减轻了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顾虑,消除了业务部门对内部审计的抵触,提高了企业对内部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W劣势

1.内部审计独立性弱。内部审计,顾名思义是隶属于企业内部,由企业管理层直接领导,与业务部门平级的部门,这种结构设置限制了内部审计业务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2.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技术方法落后。部分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定位、认识没有得到更新,在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方面不能跟上时代变化,内部审计人员更多地擅长财务收支审计,缺乏计算机审计技术、数据采集及分析技术,管理审计、风险审计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相对薄弱。

(三)O机遇

1.国家体制机遇。2018年,中央审计委员会的组建标志着国家着力推进审计现代化,维护审计的权威性,提升了审计地位,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社会环境机遇。随着全民投资意识、规范意识的逐步提升,社会公众对内部审计职能、作用有了更深入、清晰地认识,对内部审计有了更多地关注与认可。

(四)T挑战

1.内部业务方面。新修订的《规定》对内部审计内容进行了重新定义,增加了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审计,发展规划、战略决策、重大措施及年度业务计划执行情况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行情况审计,境外机构、境外资产和境外经济活动审计等职责。这一修订对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2.外部威胁方面。社会审计组织推出了内审外包,并在某些未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或内部审计能力不足的单位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性和重要性构成了威胁。

三、大数据时代我国内部审计的变革之路

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迫切需要战略格局和职业担当,需要树立大局意识、统筹意识,抓住机遇,紧跟时代步伐,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大数据时代审计新要求。

(一)工作理念变革方面

以往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依靠内审人员工作经验及工作敏感度来选取样本进行调查,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这种审计思维主观性强、工作效率低、风险程度高,无法充分发现和提示问题。只有转变内部审计思维,创新内部审计发展理念,并融入到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中,充分运用统计技术、信息手段来实现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从识别单业务风险向全面识别风险转变,把握好非现场时间,利用好数据报警功能,实现审计效率、质量双提升,从而提升审计成果,规避审计风险。

(二)管理模式变革方面

为应对日益严格的管理规定、日益增长的业务量,企业通过不断完善和多样化的管理系统来实现管理的高质高效,如ERP系统、SAP系统、MES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数据量可能以TB级计。面对如此庞大的电子数据,传统的审计模式已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只有依靠模式创新,优化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形成审计队伍专业化分工合作,突破当前审计瓶颈,拓宽内部审计业务范围,延伸内部审计工作深度,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才能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审计要求。

(三)审计方式方法变革方面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内部审计带来了后发优势,通过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提升,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实现数据挖掘、数据提取、数据分析,让大项目审计、全面审计成为可能,实现审计监督的连续性、及时性,使内审人员可以根据分析结果,评估项目的轻重缓急,优先审计风险等级高、影响程度大的项目,及时预判和防范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精细化管理,提升内部审计软实力,实现内部审计价值最大化。另外,企业可以根据运营状况,开发适合本企业的审计办公软件,实现审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各项参数,使审计软件更加契合企业实际,更能体现风险预警功能,从而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风险点,减少审计盲目性,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计质量。

(四)推行内部审计对外开放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对外开放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公开,以审计结果公示、业务培训、交流会议等多种形式加大内审在企业内部的宣传力度,让管理层、业务部门了解、认识、理解、配合甚至主动推行内部审计,借舆论监督之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内部审计业务开展更为顺畅、高效,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稳固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定期与不定期根据实际情况出具问题清单、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指导,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服务职能,提升内部审计的被接纳度,同时将内部审计工作好的想法、做法、经验推广出去,树立内部审计良好的职业形象,扩大内部审计影响力,实现内审的增值作用;主动吸取各层级人员对内审工作的需求、建议,选择性地将其纳入内审工作计划,加强与其他部门、人员间的关联、互动,体现出内审工作的及时性、亟需性。

(五)建立协作配合机制

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干部使用管理,反腐倡廉,资金、资源、资产管理等方面加强与纪检监察、人事、财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打破狭隘审计观、项目审计观,打通各部门之间的屏障壁垒,实现部门间互联互通互促,发挥部门间的监督合力。达到拓宽内部审计人员知识面、技能面,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拓宽内部审计机构业务面,提升内部审计工作实效。

(六)加大内部审计工作成果运用

内审工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成果运用,否则内审工作的意义就荡然无存。内部审计人员应及时分析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并寻求解决方法,从而做到不断改善;按照规定将内部审计查出的不属于内部审计职权范围的违反国家规定或有关法律等问题线索和有关事项移送有关主管部门,完善处理程序,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审计整改机制,实现内部审计工作闭环,将内部审计工作效果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对查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体制机制层面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杜绝问题的重复出现。

参考文献:

[1]王若菡.SWOT分析法下的我国内部审计发展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

[2]陈人杰.内部审计环境之SWOT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3).

[3]吴葵英.大数据对当前审计工作的影响与应对建议解析[J].经贸实践,2016(01).

[4]楚磊.浅析大数据对企业审计的影响及对策[N].中国审计报,2016-11-02.

作者:陈启萱 单位: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卷烟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