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24 10:47:44 关键词: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将风险管理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够全面地提升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明确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应用流程,制定好相应的管控制度,这样才能够为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大数据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探讨

摘要:

随着银行业数据大集中,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部分风险得以集中,而通信、网络、系统因素的操作风险、机房风险等仍然存在。本文结合商业银行基层分行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实践经验,对基层分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从组织架构、机房管理、网络通信、应急演练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金融科技;信息风险;商业银行;维护管理;通信线路

随着金融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银行业陆续实现了数据大集中至一级总行,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数据大集中能够为银行业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直接促进了金融产品的升级,提高服务和管理手段,使原本分散的风险随之集中。同时,数据集中处理对通信、网络、系统的依赖性更高,对系统开发、网络管理、运行维护等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专业。对基层分行来说,认识到当前形势下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并且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保证信息系统健康、稳定发展,防范风险,杜绝安全隐患,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信息安全日常管理经验,对基层分行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归纳分析。

一、基层分支机构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一)业务中断风险

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的通知》,原则上,重要业务恢复时间目标不得大于4小时,重要业务恢复点目标不得大于半小时。保障业务连续性运行是所有银行信息科技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因设备软硬件故障、病毒传播、网络、电力故障及人为非法操作造成系统不稳定等因素,极易造成银行业务中断或某个交易失败。业务中断不仅阻碍了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还将导致银行声誉受损、客户满意度下降。对于分支机构来说,业务中断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机房风险

银行的机房作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核心,好比人体的心脏,承载着业务运营的重要动力。机房是信息系统和网络信息设备的汇聚地,一旦机房发生火灾、水灾等意外,将严重影响业务的运行,同时给故障恢复带来巨大的工作量。

2.网络中断风险

分支机构的网络建立承载着上联总行、下联支行的重要作用,每一条数据链路、每一台设备都举足轻重,网络的“健壮性”是业务连续性的重要基础。数据链路的作用相当于人体的血管,网络性能应始终处于健康、无阻塞、安全的运行环境中。网络中断风险会直接导致机构无法办理与核心系统有关的任何业务,银行数据大集中也就失去了意义。

3.人员操作风险

人员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人员错误操作或工作失误造成的信息系统风险事件。因工作人员能力欠缺、有意不遵守制度或恶意破坏,导致终端、设备、局域网内设备软硬件故障,将影响部分机构甚至是全部业务无法正常运营。

(二)数据安全风险

1.数据被窃取

数据在转存或传输过程中遭到窃取甚至恶意篡改,或由于权限控制不严导致无关人员接触到核心数据,并导致机密数据外泄等风险。一旦发生数据被不法分子窃取的情况,不仅会泄露客户信息资料,更严重的会引发客户不满,影响银行的整体声誉。

2.数据缺失

由于自然灾害、设备故障、人为因素等突发事件造成存储介质的损坏,导致部分或全部数据丢失,或未按规章制度要求进行数据转存或备份,使某个系统出现异常后,不能及时恢复,影响业务的连续性。

(三)系统建设与桌面终端风险

1.系统建设风险

数据大集中后,越来越多重要的信息系统,包括重要的业务数据只部署在总行一级,不需要在下级分支机构部署。为了提升管理,有能力的分支机构会建立一些特色化的辅助系统,由于人员少、技术能力有限等因素,这类系统常常是小众人员参与,系统架构较为简单,开发、运维、测试不分家,岗位的A/B角制度难以落实,制度监督和制约措施很难完全执行到位,直接导致的风险是在技术架构的制约下,系统逐步庞大,代码臃肿,升级和更新受限。同时,因员工的转岗、离职等因素,导致后期团队接手困难。

2.桌面终端风险

桌面终端已成为员工工作的基本工具,安装了各式生产、办公系统,存储了大量敏感信息。根据木桶理论,终端极易成为最大的风险来源,是企业网络的最基础部分,也是最薄弱的环节。随着分支机构的不断扩张,员工人数的增加,运维保障工作成倍增加,科技人员不仅要维护运营,保证业务连续性,还要提升服务,快速响应故障,锤炼技术基本功。此外,要营造创新环境,从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中“跳出来”,突破固有思维局限,开拓思路,探索出有新意、有亮点、有价值的科技武器,在探索和实践中积累经验,拓展发展渠道。

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思路

(一)组织架构及制度建设

信息科技风险作为操作风险中的一类,独立于任何其他风险种类,商业银行应培养全员对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视意识,成立包括管理层、中层管理者、员工构成的三级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小组,设立独立的信息安全管理岗位,并配置兼职信息安全员,落实具体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信息安全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及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职责及任务,以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机房管理

机房的建设应符合《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机房规范化工作指引》,按照C级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标准,各类设备和设施应摆放整齐有序,线路、机架电缆线扎及标志整齐,有编号、标志科学统一。机房应配备电力、空调、监控等设施,在停电的情况下满足机房电力需求,配套防盗窃、防雷、防火、防静电、温湿度控制、电磁保护等措施,确保机房正常运转,并尽可能建立同城灾备机房。建立机房管理制度,落实现场巡检要求,健全各类登记簿,应明示网络拓扑图、电力设备控制开关等重要信息,方便在故障处理过程中定位到具体的点位,具体要求机房巡检内容、时间、次数,对机房运营设备的各类参数进行登记,记录并总结突发故障的处理信息,以起到警戒和预防作用。

(三)有效管理

1.管控体系

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基层分行应建立一套包含入侵检测、防病毒、补丁分发、系统防护、非法外联、移动介质管控等在内的完善的信息安全管控体系,抵御外界入侵,防范病毒传播,修复操作系统漏洞。做好数据备份、传输及加密工作,尤其是牵涉客户的敏感信息,严防由于权限控制不严导致无关人员接触到核心数据,控制数据转存或传输过程中遭到窃取甚至恶意篡改的风险。

2.完善信息技术架构管理

基层分行信息系统研发的目的是加工来自核心及非核心的基础数据。应规范信息系统建设流程,严格把控科技项目建设风险,统筹系统建设和风险防范的矛盾性。在安全的模式下创新,把控风险,将集中的大数据加工成管理层、员工最为关心的内容,及时响应管理需求,以此促进业务、保障运营、提升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建设“分布式的”“可复制的”“可扩展的”坚若磐石的基础平台,特别注重统筹规划信息系统等保障业务运行的基础平台,提高数据存储水平,保证业务数据安全。

3.规范运维、操作流程及手册

系统的变更应具备严格的审批流程,保证双人复核。严格划分数据源及信息系统的访问权限,应依据“最小授权”原则,由专门人员掌管各系统密码,并定期更换。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操作规范、管理流程,包括介质管理、桌面安全管理、网络管理、维护及故障处理制度、软硬件变更流程、备份管理、机房管理、巡检制度等。运维团队应着力于故障异常的监控、原因的分析及操作风险的控制,总结和借鉴行业经验,并依照操作框架梳理以问题为导向的运维处理手册,对运维故障做到“有记录”“有总结”“有分析”,运维人员可通过多种形式互相交流,提升运维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4.软硬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基层分行应重视信息系统、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及计算机设备等软硬件设备的生命周期管理,做好关键设备的冗余备份,制定设备的替换方案,提前组织基础设施的更换、维保、升级服务,建立老化、淘汰设备的“退役”机制,消除因设备生命到期而可能带来的潜在运行风险。

5.监控手段与预警机制

依托数据监控、图形展示、移动网络等技术手段,建立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对设备、通信线路、机房环境等进行在线监控,通过短信、邮件等形式实时告警,为后续应急处理提供宝贵的时间,并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应持续优化监控策略,不断提高告警的准确率和及时性。

(四)网络通信

采用不少于两家不同运营商的通信线路,确保网络无断点,访问带宽应满足各信息系统的带宽需求,必要的情况下引入无线网络通信。配备备份的网络设备,核心生产系统设备至少应采取双机热备,网络配置应由专人负责,网络配置的更改应有备份、双人复核确认机制。定期邀请网络设备厂家、通信运营商进驻,利用其丰富的工作经验,在网络健壮性、设备生命周期等方面进行评估。重大节假日应与市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移动公司等通信运营商取得联系,对有关网络设备、光纤线路进行检查,排除风险隐患。

(五)建立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演练

对信息科技突发事件进行梳理,制定不同场景、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可操作的应急预案,着重组织开展影响生产业务的风险梳理和排查,明确应急工作职责,可通过外部专业机构验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全面性。积极开展辖内应急演练工作,包括机房安全、供电系统、UPS放电、网络线路、线路切换的自我验证、人员的操作熟练性等内容,随机抽取演练场景,做到“真演练”和“真切换”,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结合自身环境和实际情况,调整应急演练处理过程,增强员工实战能力。总结演练过程出现的问题,形成演练报告,不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信息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保证业务连续性。

(六)信息安全检查

全面梳理分行及分支机构风险点,尤其紧盯基层分支机构风险,坚持开展多形式的信息安全检查,坚持以“分支机构定期自查、领导亲自检查、重要时期专项检查”等多层次检查方式,强化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夯实安全基线。“检查不走过场、问题不留死角”,对检查出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单,将结果纳入绩效考核,规定整改期限,责任落实到人,到期进行复查,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追求当事人、负责人的责任。通过检查,营造信息安全管理高压态势。

(七)业务培训及人员管理

一是通过面授、远程培训、送教上门等方式,每年组织科技人员、兼职信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邀请业内专家专题授课。科技人员根据专业特长,总结日常运维经验,注重可操作性编写运维操作手册,将信息安全培训加入到新员工培训手册中,树立全员信息安全意识,降低信息安全风险。

二是建立信息安全有效交流平台,采取邮件、电话、网站等方式进行技术支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创新技术支持手段,不但提供快捷高效的技术支持,还能够供科技人员交流日常维护经验,实时了解、准确把握、讨论常见故障。

三是开展内部师徒“传帮带”作用,从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公文写作等方面提升员工“软”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内部宣讲、聘请外部教师、参加外部培训等方式拔高员工“硬”工夫,促使员工全面提升,主动考取专业证书。提高员工基础理论水平,探索培育和建立一支集数据分析、业务、技术综合素质于一体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与银行各传统职能部门在相互协作中碰撞出新的火花,驱动整个银行的业务和科技能力提升,培养软件开发、网络管理、系统维护等多层面的技术骨干,进一步提升服务的能力和服务的意识,打造独具特色的“学习型”“奋斗型”“吃苦型”“创新型”精品科技人才队伍。

四是梳理员工岗位职责和分工,加大内部员工的交叉培训工作力度,遵循不相容职责相分离的原则,实现合理的组织分工,避免系统开发人员同时从事该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

作者:雷娟 李文 单位:昆仑银行西安分行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机电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显著增长,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进步与发展。而作为建筑安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安全问题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出发,就开展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流程及有效对策展开深入探讨,从而为机电安装等单位规避风险及安全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0引言

经实践得知,建筑企业为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各施工项目的安全进行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进程不断深入,机电安装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发展规模也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同时也给施工操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在此种形势下,机电安装单位就需加大风险管理的开展力度,从而促进各项目施工的安全。

1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分析

在机电安装工程中,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指的是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辨别、分析施工中可能涉及到的各项风险,并通过科学准确的评估,制定出一系列应急及预控等措施。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关键环节,机电安装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的开展可有效降低投资成本,加快工程进度,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全面促进工程质量及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机电安装工程本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再加上其施工环境通常比较复杂,因而其安全风险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一旦未能展开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就会严重损害到企业单位的经济及社会效益[1]。其中,普遍性、客观性、必然性以及多变性等为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因此,针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机电安装单位就应当展开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管理,并形成一套规范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安全风险贯穿在整个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并不会随着个人意志而发生转移。由此可知,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只能对可能存在的施工安全风险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并采取相应对策将风险导致的后果及其影响范围尽可能降至最低。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需从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环境、进度等方面出发,在对风险多变性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必然性及偶然性安全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施工安全风险在质与量方面的转变情况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将风险尽可能控制在初期或未发阶段,从而将企业受到的损失降至最低[2]。

2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具体流程

机电安装单位在开展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时,可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来准确分析、识别并评估项目施工中存在的风险,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具体而言,管理人员首先应识别机电安装施工中的风险要素,在分析及权重这些要素发生概率以及可能影响范围的基础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对实施这些措施可能获得的收益及花费的成本进行平衡。在将轻重缓解分清后,再从整体层面出发,对安装工程项目施工风险要素之间的隐藏联系展开深入探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3]。一般来说,机电安装单位在开展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时,应按照明确安全风险管理目的、分析风险产生的环境、制定合理的风险评估标准、向上级递交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制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等流程进行。其中,管理人员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法以及事故树分析法等来对机电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风险管理的开展则主要依据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分类以及风险的识别结果等,且层次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法以及事故树分析法等。管理人员为实现良好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效果的获得,除了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外,还需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严格遵循动态调整、系统性及可操控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加快施工项目风险管理模型的构建。

3加强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

3.1加大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保障体系的完善力度

机电安装单位为实现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①企业或单位应当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主要有现象管理员、安全评估员以及项目经理等,并由他们来主导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在对各方职责进行明确的基础上,对施工安全行为规范[4]。②企业还应当加大安全教育的开展力度,注重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通过让他们对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自觉规范自身施工行为。③机电安装单位或企业还应注重施工安全事故演习的开展,通过对事故情景进行模拟,使职工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据此对施工安全风险应急预案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为职工的生命安全提供充分保障。④企业单位还应加快机电安装施工安全绩效考核标准及制度的构建,进一步完善奖罚体系,在强化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激励他们自主规范自身行为,并对他人产生良好的影响作用。

3.2对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施工风险进行适当转移

机电安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各单位部门及全体职工的支持,通过对风险进行分担,从而将施工风险集中产生的后果尽可能降至最低。但需要注意的是,将风险进行适当转移可将风险因积累而造成的质变进行有效遏制或降低,但不会将风险完全消除。企业或单位在开展风险转移工作时,需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以购买保险的形式让保险公司对机电安装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担,进而将自身承担的损失有效降低,为施工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机电安装单位还应与保险公司取得业务上的融合,共同分析施工中的安全风险,通过对保险机制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实现相互发展[5]。

3.3从容应对机电安装工程项目中存在的施工风险

在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安全风险问题,施工单位应当从容应对,并主动承担风险,并展开科学的研究与判断,通过制定合理有效的施工风险管理,从而避免出现盲目现象。同时,企业或单位还应对施工风险的各个要素展开全面分析,做好施工前的预防控制工作,将已存在的风险要素尽可能消除,在空间与时间上将人力、物力、财力,与风险要素隔离开来,进而将企业的损失降至最低。由于机电安装施工具有一定的动态变化性,因此,管理人员就需要持续监控结构风险,通过展开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为施工的安全进行保驾护航。具体而言,风险管理是不断循环的,为做好这一工作,管理人员就需要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实时处于紧张状态中,与其他管理人员取得良好的沟通与协作,牢牢掌握可控风险。针对不可控的施工安全风险,则需时刻保持理智思维,切不可出现慌乱或盲目的情况,应当严格遵循公司制定的规则,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及解决措施。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施工中,不可避免会存在风险问题,进而影响到企业或单位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因此,就需要开展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工作,采用合理的措施来对安全风险进行规划,优化工程的整体效益。此外,风险防治水平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安全性与质量。因此,在实际机电安装项目施工过程中,企业及管理人员应做好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在提供良好施工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黄兴惠 单位:秦皇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要点分析

1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是提高铁路行业运行水平及效益的有效措施,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铁路运营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安全隐患,从而总结出解决的方法。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计以及风险控制等,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对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辨识,了解风险的严重程度,并制定风险控制的措施,这可以有效的维护生产环境的安全性,可以减少安全运营事故出现的次数。在经济市场中,存的风险比较多,企业为了更好的运营,必须制定出风险管理的方案。本文对铁路运输行业运营中存在风险的管理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提高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水平。

2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要点

2.1安全风险管理需要与铁路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铁路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客运高速与货运重载,由于运输形势更加复杂,而且有着较大的安全威胁,对铁路行业的生存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铁路安全事故可能存在于任何一个生产运输环节中,为了保证运输的安全性,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铁路运输各个环节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铁路行业在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时,需要与铁路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做好管理技术的创新工作。铁路企业应制定出人员、设备、环境、管理为四位一体的防控机制,形成“纵深防御”的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在风险管理时,首先要做好风险识别工作,对风险程度进行合理的分析,制定出管理的方法,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还要立足于全局角度,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做好细节优化工作,保证安全风险管理工程更好的展开,这样才能保证管理效果的最大发挥。

2.2加强科学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

在铁路行业,还要做好安全文化的宣传工作,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这可以调动人员发现安全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根本上防范风险。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全社会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这对铁路行业运营的安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解决的方案。在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安全宣传工作,这有利于强化铁路职工的安全意识。铁路部门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这为安全风险管理奠定的基础,在安全文化建设时,首先要设置安全文化的导向,编订安全文化手册,加强宣传,还要制定安全管理的措施,从而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更快达成。安全文化建设还要与铁路行业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保证安全理念与铁路部门工作理念相融合,这可以对铁路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安全文化建设需要结合以往工作的经验,最好与专业的咨询机构合作,这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2.3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层级及机制

在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管理的方式,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出有效的工作机制,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铁路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制定岗位资质管理机制,保证工作人员可以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操作。铁路部门目前正处于管理转型期,为了保证其长远的发展下去,管理者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制定出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包括分级管理、动态检查、过程控制以及评价考核等,管理人员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各级管理人员应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充分的发挥职能,从而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机制。

2.4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这一理论提出的时间不长,将其应用在铁路行业管理制度中,有效提高了管理的水平,还降低了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在应用与推行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完善工作,相关部门应合理应用管理方法,保证其效用价值最大化发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铁路行业应用的管理技术越来越先进,一些监管的设备性能也比较高,这可以为安全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在现代化的铁路部门中,管理人员应做好设备更新工作,注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提高运输的安全性。设备都有限定的寿命,铁路部门的技术人员在检修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设备安全评估工作。还要促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系统的配套升级和全面整合,使信息可以被综合利用并产生放大的效能。另外,可以运用科学的生产组织手段,把握生产的客观规律,强化计划和统筹,实现均衡生产保安全。四是开展技术创新,引入如气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分析手段,提高科技保安抗灾能力,实现“人防”、“机防”与“技防”综合治理。

2.5建立持续开放的内、外部评估体系

安全评估作为确保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我国铁路运输生产、项目建设、设备验收等方面得到了长期应用并发挥了突出作用。但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手段促进铁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不断改进,仍是应重点思考的问题。制度化、专业化的内部评估制度和主动开放地接受外部评估,包括由政府法律法规强制的安全评估、行业组织的安全评估和积极自主引入的第三方或同行安全评估,综合利用这些评估手段,可以使安全风险管理各环节不断完善。

3结语

本文对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进行了介绍,还对安全风险管理的要点进行了分析,为了提高铁路部门的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管理人员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做好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这也有利于安全文化建设。在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后,对工作人员也有一定约束作用,是提高铁路部门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怀营 单位:哈尔滨铁路局调度所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调车安全风险管理实践与思考

1影响调车安全的风险识别和研判

在调车安全风险管理中,风险管理者要以人员、设备、环境三大要素为依据,寻求研判控制风险点,加强研判调车作业动态,从而实现对调车作业管理过程的控制,最终达到有效管理和处置风险的目的。

1.1违章风险

违章风险是指调车人员违章操作、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行为引发的问题或直接酿成事故、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其主要表现为安全意识淡薄,不熟悉作业安全规章、作业安全标准,作业人员学习不积极,对违章缺乏正确的认知,盲目求快,执标不严,简化程序,班前休息不充分,精神状态不佳等。

1.2设备风险

设备风险是指在调车过程中,由于铁路设备不能正常运转而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不安全因素或状态。无线调车设备是调车作业的重要指挥和联控工具,它能有效保证调车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在调车作业中,平调设备经常会发生故障,导致调车作业不能正常进行。

1.3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调车作业中自然环境、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调车作业区域的线路不符合行车规定、股道间石渣不平整、场间走形区间树枝影响视线等实际作业环境会给调车作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雨雪、大风等自然灾害也会给调车作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2控制调车风险源,夯实调车风险管理

2.1提高调车人员的素质

在工作过程中,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调车人员的素质:①强化调车理论知识培训。将调车规章制度、设备使用、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等知识作为重点,结合事故案例,突出对基本作业制度、作业标准和安全关键环节的讲解,加深调车人员对基本规章的理解、掌握,不断提高职工的风险辨识能力。②强化调车作业应急培训。定期举行调车作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强化培训,将默画站场示意图、观速、观距、排风摘管、设备操作、手信号显示等基本功纳入基本的技能训练中,突出基本功和现场应急处理能力。③强化跟班培训管理。配备品质优良、责任心强和安全意识强的工作人员,给予师徒合同津贴奖励,激励师父培养出合格的徒弟。

2.2强化调车设备作业

强化调车设备作业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的内容:①强化设备保安全的思想,严格执行调车设备检查鉴定、维修保养和规范的使用,确保调车自管设备的质量,杜绝设备“带病工作”;②高效利用现有视频监控、微机回放、录音抽听等安全风险控制设备设施,最大程度地发挥STP作用,充分发挥其保安全、控风险的效用,增强安全风险控制能力;③定期检查固定配属调车机和企业过轨机车调车作业时运器的连接情况,强化调车灯显设备对调车作业过程的安全控制。

2.3强化对调车作业环境的整治

强化对调车作业环境的整治主要包括以下2点:①整治调车作业环境。开展调车作业环境整治工作,平整调车作业区域,设置固定走形通道,配备高亮度的夜间照明,不定期清除施工遗留路材、路料等障碍物。②要在作业处安装相关标识,保证大家的人身安全。在高站台货物线、路基不平的地段,要明示停车上下区;对于检查线路、防溜试风、安卸列尾、推峰解体等上线作业,要固定走行路线,在调车岗位明示;对于货场大门、道口等关键作业地点,要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卡控措施,并在调车组明示,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3突出调车风险,强化生产过程控制

3.1调车计划编制安全风险控制

提高调车计划编制质量,合理、准确、完整地编制调车计划。调车区长等在编制计划时,对于有计划的原返、穿正、分路不良、特殊限制车辆等注意事项,要在《调车作业通知单》内注明;如果要变更调车作业计划,则应按照《站细》规定传达内容,加大作业检查力度,不断提高调车计划质量和作业组织水平,从计划源头降低现场调车作业的安全风险。

3.2平面调车安全风险控制

平面调车安全风险控制主要包括以下3点:①严格落实设备使用前的检查试验。在使用平面调车灯显设备之前,要按照规定进行相关试验。如果设备临时发生故障,则要及时更换、修理。同一站(场)2台及以上机车调车作业时,严禁使用同一频点灯显设备。②严格落实平调作业标准。穿正调车,严格把关,签认调车计划,双人确认进路,车调联控确认安全。在推进作业时,前端必须有人不间断瞭望,并安装和试验简易紧急制动阀。当天气不良、瞭望有困难时,调车长要及时与司机沟通,严格控制速度,亲自或指派人员停车确认信号。③严格落实非集中区调车作业制度。在非集中区调车作业时,要认真执行“要道还道和进路确认”制度。在扳动道岔时,要现场检查确认道岔的位置和密贴状态,并按照规定落实非集中区与集中区作业联系制度。

3.3防溜安全风险控制

防溜安全风险控制主要有以下3点:①静态车辆的防溜。到发线停留车辆的防溜要严格执行《技规》《行规》等有关规定,采用铁鞋、紧固器、防溜枕木或人力制动机等防溜设备。②动态车辆的防溜。在设有防溜脱轨器的专用线进行取送车作业时,要提前派人检查、确认脱轨器的位置和状态。③大风天气的防溜。在启动大风天气应急预案时,要每隔4h检查一次,加强对高坡地段、专用线的检查和对小组车的防溜检查。④高坡地段的防溜。在高坡地段专用线使用铁牛、绞车等移动车辆时,要严格执行随车防溜制度。在执行车站取送车作业时,要与企业方办理防溜交接签认手续。

3.4分路不良安全风险控制

分路不良安全风险控制包括2方面的内容:①计划编制人员要准确掌握站场分路不良区段,并在计划中重点考虑分路不良区段调车作业需采取的安全措施。②在调车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要重点检查车轮踏面、轮缘根部和踏面边缘,如果发现有轮对生锈或沾有异物等,存在安全隐患时,要及时向车站值班员汇报;如果要调动长期停留的车辆,并且车轮踏面沾有油污,有锈迹,可能发生分路不良排列调车进路时,要严格执行车调联控和分路不良区段作业的有关规定。

3.5调车人员安全风险控制

调车人员安全风险控制主要有以下3点:①严查劳动安全风险控制“红线”范围问题,紧盯人身安全卡控措施的执行情况,不断强化作业人员人身安全自控、互控和他控。②突出对后半夜、中午、交接班等关键时段和偏远岗点、单人独岗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卡控措施执行的检查监控,消除惯性人身违章。③加强人身安全风险研判。作业前,要检查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并研判天气状况、站场环境、走行径路、上下车地点、是否调动特种货物、运行速度等内容,重点对“三新”人员进行班前试问。

3.6调车作业流程风险控制

根据调车安全生产的需要,通过广泛调研、实践,在调车系统班组施行“讲任务、讲风险、讲措施、抓落实”流程化管理办法。在调车作业前,传达一批调车作业计划时,要讲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讲解决安全隐患的控制措施,并落实好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引导职工理清每项作业的工作思路,严格遵守调车作业规章和标准执行。针对每一批调车作业、每一处作业现场,用流程控制参与作业人员的意识和行为,第一时间卡控安全源头,扼杀事故苗头,保证作业人的人身安全,从而实现安全管控的目标。

4加强调车风险防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1健全安全问题快速反应机制

完善和规范调车安全问题报告制度。对于发生的事故、设备故障、非正常行车等安全问题,要明确不同问题的响应人员、时限、流程和应对方案,严肃报告纪律,追究迟报、隐瞒不报人员的责任。同时,要在领导组织、联劳合作、健全责任等方面完善解决方案,并督促其落实。

4.2完善非正常情况的应急处置

根据调车生产方式和人员设备的变化,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非正常情况作为安全风险项点。以调车安全惯性问题为重点完善规章制度和应急处置办法,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响应、处置流程和措施,做到信息畅通、处置快速、有效控制。

4.3加强应急处置培训和演练

将调车作业应急处置纳入车站培训内容中,针对调车不同岗位的特点,制订简明扼要、操作方便的应急处置办法,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车间应急处置演练要定期化、常态化,让每名干部职工都掌握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和程序。

4.4利用科技设备规避安全风险

车站应加大调车作业安全控制设备的投入力度,充分运用STP和视频等强化现场作业安全的监控设备,全方位实时监控调车作业岗位,不断提高调车作业的安全系数和作业人员按章作业的自觉性。

作者:孙宇霆 单位: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北站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电网建设工程造价安全风险管理

一、电网工程造价概述

完成某项工程需要的资金总投入称之为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管理展现出一定的整体性、技术性还有经济性,以妥善利用人工、设备及材料等部分为前提条件,参考协议要求的价格掌控施工成本,进而实现最佳的收益。近年来,中国电力事业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前进,电网工程造价监管的改革也在进一步加深。

1.风险识别的依据和作用。

假使缺少工程造价风险意识,电力施工工程于风险管理部分则有不少的缺陷,亟需完善。在进行风险识别的时候,供电企业能够尽可能地发现制约工程造价的不良因素,进而在实际的落实进程里全面掌握整体工程,进一步掌控工程造价。因此风险识别可以确保供电企业电网建设工程的安全性。

2.风险识别流程。

由于多种多样的风险可以严重作用于工程造价,因此针对风险识别应该具备完善的操作流程,关键有下述几个方面:(1)判断不明确的客观因素。风险归类成客观、非客观两类,判断客观风险因素在风险识别中占据首要位置。(2)构建全面风险因素图标。有关人员能够通过之前的经验和真实情况紧密连接起来,把多种风险因素划分进一张图里,给下一步的分析工作奠定基础。(3)搜集风险信息。根据咨询专家获取的信息,进一步地提高风险意识。

3.风险识别途径。

3.1参照风险表。

可以根据风险管理团队及风险行业构建分析表以确定潜在风险。此类分析表里普遍包括潜在风险以及这些风险给项目带来的影响。

3.2敏感性分析。

在实行敏感性分析环节的时候,可以假设价格、产量、成本等出现调整,预计在各种情况下,工程的利润、现金流量等部分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程度。敏感性分析能够通过各项数据的对比,发现对工程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在各种变量因素出现变化的过程中,项目指标也在不断调整,敏感性分析根据计算其调整幅度以实施判断,在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决策。敏感性分析的一般的环节是:①明确测评的实际指标。②明确潜在影响因素。③计算多种影响因素对测评指标的作用水平。④获得最敏感因素,再进行决策。

3.3鱼刺图。

风险识别策略主要分为两类,以上两类策略是因为存在的风险判定直接的影响,也就是从原因至结果,而鱼刺图恰恰相反,属于根据结果查找原因的途径。选择鱼刺图法的普通的环节涵盖了:①明确所需研究的问题。②判定引起风险的潜在原因。③明确所有原因的引起因素。④民主分析所有因素的应对策略。

二、工程造价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生产风险就是在将来全体大众维护安全生产能够牺牲的代价。安全风险管理就是领导者选择一系列的策略,发挥多种多样的职能,全面协调及掌控电网工程安全建设的所有因素,排除不安全因素,从而增加投资及经济效益。电网安全监管环节的关键内容涵盖了:人身、电网、装置几方面的安全。电网建设工程造价风险监管落实于项目的决策时期、进行时期及使用时期所有的阶段。

三、影响电网工程造价的安全风险因素

多种多样的安全风险,作用于工程造价还贯穿于电网建设的所有环节。

1.投标合同时期的安全风险。

针对工程项目招投标时期而言,它的安全风险源头是在业主的建设要求方面,没有了解误差、没有妥善的研究市场有关数据,没有对电网工程建设施工所有环节需要的资金进行预算及没有投标方案等,明显的行为就是盲目报价。盲目报价的结果划分成两类:中标及失标。盲目报价的中标,势必引起工程造价不在预算范围内,供电企业自己不能获得计划的收益甚至于把投入的资金全部赔进去。盲目报价的失标,则导致供电企业的资金没有得到收益的机会。在合同签订时期,造成资本损益的有三个部分。①统筹计划部分:在签订的协议里清晰地指出电网建设工程进度规划、施工班子责权划分等,具有可行性风险。②过程资金监管部分:施工预付款合约、月度到款方案和所有费用的折扣点、资金周转度等,显现出财务承受水平风险。③结算增加款回收部分:调整资金的回收算法、核减费用范围、尾款给付还有申报增加费用环境等,具有责权清晰性的风险。

2.建设施工时期的安全风险。

施工时期是全部电网建设工程的关键步骤。据有关调查显示,2012年5月山东一个电网工程施工者在焊接高空管道的过程中,没有系好安全带,出现高空坠落,导致两人死亡。2012年8月,四川一个电网工程施工者在220千伏炳张线线路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快艇翻船问题,导致五人死亡。其中山东电网施工者坠亡,民营承包兼施工企业给予失事工人每人60万元赔偿。2009年10月,湖北省一个电网工程山区高压线路的立杆布线,离地距离不足,验收不符合标准,被责令全部返工。由此可见,施工时期和资本损益、工程质量、施工人身及电力装置的安全风险是紧密连接的,属于直接作用于工程造价明显时期。不重视安全风险管理会引起工程造价资金投入的大幅度增加。

四、安全风险管理在工程造价上的应用

1.选择安全风险评估,整体掌控工程造价。

在进行电网建设工程造价预算的过程中,需要权衡安全风险测评的成效。风险评估的步骤是:挑选有效的评估策略获得信息,建立妥善的风险测评模型,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的所有环节并指明结论。安全风险评估的意义在于,需明确了解因为安全风险而阻碍工程造价的不良因素。需选择安全风险测评结果,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

2.落实安全风险掌控,降低工程造价影响。

工程进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掌控是极其重要的,是和项目掌控的所有环节紧密连接的,在项目控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造价的直接结果。有很多策略能够达到掌控安全风险的目的,妥善配置时刻存在的安全风险,于项目参与人员间实施风险责任细化,使得项目参与人员认清自己的安全风险义务,从而增强所有环节掌控的主动性。避免工程建设里资金投入没有按照计划进行,从而减少安全风险给工程造价带来的负面影响。

3.提高安全风险管理队伍素质,控制工程造价水平。

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监管的有序落实,首要的问题在于构建专业技能高的项目管理队伍。尤其关键的是项目经理,其属于项目管理队伍的核心。项目经理需要头脑发达、创造性强,仔细考虑再进行决策。其安全风险监管的能力及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水平。但电网工程建设施工时期具有工作多,施工位置多的特点,仅仅靠项目管理队伍自己,是不能落实好风险管理的,也需要培训领导成员及全部的施工群体,提高安全风险监管意识,才能全面掌控工程造价水平。

五、结语

供电企业的效益是和电网的稳定性及安全性紧密相连的,必须落实好安全风险管理环节,才能保障电网建设安全地进行及推动市场经济有序的发展。电网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显著的复杂特性,必须严格执行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才能降低电网建设工程的风险,提升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郭浩谦 单位:国网河北永年县供电公司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电力安全风险管理解析

1电力企业中的风险因素

现阶段,我国各大社会电力企业均处于上升期,中国电力市场潜力无穷,电力企业发展前景喜人。但在当前环境下,我国电力企业中存在许多风险因素,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①内部因素。电力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风险意识薄弱,工作中易出现纰漏,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员工的培训和考核力度不足,电力施工技术和操作水平不过关;电力安全生产中,电力设施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工作人员常习惯性违章;电力企业中各部门的职责模糊,出现意外时常互相推诿,失误责任无法落实;电力管理和检修工作常出现疏漏,用户用电档案记录不全,常出现延迟记录或漏记等情况。②外部因素。现阶段,社会电力需求较大,电力工作的重点难以把握,因电源不足而导致电网供应不足,且电力管理结构不合理;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电网的大范围建设导致质量监控、施工监督、电网维修、电力投运等各环节存在疏漏,埋下了安全隐患。③电力体制的不确定。电力市场变化多端,其市场运作机制和经济规律难以捉摸,电力企业在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很多,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动及时调整电力管理策略;电力安全管理缺乏统一、科学的管理系统,很多电力企业均呈现出不规律的发展特点。

2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在存有风险的项目或企业中将风险值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包括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最理想的风险管理是将风险因素排好顺序的过程,从而优先处理会引发最大经济、利益损失或紧急事件的风险,后处理影响较小的风险。在现实中往往很难做到理想的风险管理,因为风险与事故的可能性通常不一致,所以,在进行风险管理前,需要严格权衡二者,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减少损失。在任意一个企业中实施风险管理措施都需要采取以下步骤:①准确识别风险,量化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因素可能会造成的损失。②建立风险控制措施。面对企业或项目管理中的风险事件和意外事故,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和控制风险措施,备好方案,做好充分准备,当风险来临时,可实施预先准备好的控制措施,从而将损失降至最低。③规避风险管理。在坚持原有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调整方案实施路径,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风险因素,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

3电力安全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措施

3.1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加强培训

在电力企业中,员工是企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媒介,是电力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纽带,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增强其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这不仅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也是企业合理用人和对市场负责的重要表现。对电力企业员工实施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2方面:①员工入职时,电力企业应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电力基本理论知识、高水平的电力操作技术,还要包括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培养,使其认识到电力安全的重要性;②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实施培训—录用—待遇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加大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监督和考核力度,从而提高员工的电力操作水平和工作质量。

3.2优化风险管理,落实部门职责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风险管理就是通过识别、预测和衡量电力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或应对策略,尽可能地降低电力安全事故对人们的伤害或对用电企业造成的损失,以便企业有计划地处理风险,获得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针对当前大多数电力企业中的部门设置混乱、责任无法落实的情况,可从调整企业结构入手,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做到专人专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要及时落实责任,并完善奖惩机制,形成步步把关、各司其责的管理体系。

3.3建立健全风险预防和紧急处理体系

凡事应做到有备无患。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是因风险预防和紧急处理体系不完善、应急措施或规避措施不到位。想要避免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用电风险,就需要建立具有前瞻性的风险预防和紧急处理体系。通过市场研究调查,电力企业可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应急处理体系,涵盖电力企业各部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和安全事故,依据“法治和工作质量第一位”的原则,详细研究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制订预防策略和应急措施,做到能规避则规避,无法规避就积极处理。

4结束语

电力安全是一项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的工作,不可能一日即成,也没有捷径可寻,只能从电力企业自身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努力,营造“用电安全”的文化氛围,做好电力企业员工的培训和考核工作,落实好责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防体系,并开展全方位的检查监督,以保证人们的用电安全,促进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陈智毅 单位:国网福建常山开发区供电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铁路构建安全风险管理思考

一、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传统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风险意识薄弱

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不高,铁路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薄弱,员工在日常作业中常常因简化作业流程或者惰性等原因违章违纪现象屡见不鲜,导致事故频发。此外,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风险培训系统,致使新员工实际操作经验欠缺,一些老员工固步自封不能及时的掌握新技术。

2.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实践中,相关管理人员往往习惯于以往经验进行安全管理,安全风险的应对措施和方法不够灵活,并且专业科室不熟悉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更不能够对相关规定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修订或者废除。此外,安全管理相关文件和制度标准重复较多,存在标准不一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安全管理的约束力和严肃性造成了的影响。

3.安全管理较为松懈

主要表现为部分管理人员欠缺必要的危机意识和责任心,在安全管理上布置和要求较多,但对相关工作的追踪检查较少,整体安全管理力度不强,在发现安全风险后不能进行深入的调查及系统的思考,安全管理工作较为被动。

4.安全风险应急处置能力差

员工对事故救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注重安全事故应急措施的相关演练,认为有领导把关不注重自我学习,安全风险应急处理理论知识及操作经验匮乏,应急队伍整体素质较差。一旦事故发生,往往显得手忙脚乱。

(二)坚持人本管理理念

风险管理所有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管理或作业层面上,风险管理的各个对象和环节,都需要人来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离开人就无所谓风险管理,特别是人的心理、生理、行为与安全息息相关,是安全行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实施人本管理,必须采取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文化激励相集合协调的方式,合理分配各层级岗位风险管控职责,激发各层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作业的标准化。

(三)树立任何风险都可以控制的理念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任何风险都可以控制,任何事故都可以避免。虽然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建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事故后果具有不可测的特点,但是一定要使干部职工对风险和事故有一个清醒认识,让职工知道本岗位存在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措施,这是各级安全培训的重点,特别是车间安全培训的重点。广泛开展对号入座式的事故案例教育尤为重要,这会识别大量风险,提高风险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二、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构建一套铁路风险管理体系,既要坚持操作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又要结合铁路运输全天侯、动态化的实际,对现有管理进行微调,形成目标明确、基础健全、过程控制、应急有备、考核有效的动态和闭环管理机制。

(一)健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风险管理首先要明确人的职责,把安全管理职责、技术管理职责、岗位作业职责清晰化、准确化、科学化。其次建立健全从责任落实、安全投入、过程控制、检查监督、会议分析、人员素质、设备质量、绩效考核、结合部管理、应急救援、事故故障管理、安全评估等一系列制度和标准,保持制度的动态有效。

(二)推行风险管理的过程控制

风险管理的关键是识别和控制风险过程。风险识别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是现场调查法,因此风险识别来源于实践,只要在日常的安全例会、安委会、监督检查、问题分析过程中注意积累数据,风险识别并不困难。风险识别后及时规范作用程序标准,纳入风险防控因素,使作业行为更加科学合理,加之严密的检查监督,问题的及时处理,合理的激励约束,从而实现过程的有效控制。

(三)推行安全标准化建设

铁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从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安全目标制定、风险识别和控制,知道应急救援、事故管理、绩效考核形成闭环。按照安全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教育培训、设备管理、作业安全、问题检查和治理、危险源识别和监控、制约健康、应急救援、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安全评价和评估13项核心要求,深化子都建设,落实管理责任,查找风险因素,制定整治措施,持续改进提高,形成安全风险管理的科学运行机制。

(四)推行结合部风险管理

工种生产岗位之间的自控、互控、联控措施,都是结合部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岗位风险管理的推行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行车指挥和作业过程中,按照有岗必有责、有岗必识别风险的要求,逐级识别管理岗位、执行岗位、作业岗位以及综合、后勤各岗位的安全风险。做到明确岗位职责、风险内容、风险后果、控制措施,新的风险产生后及时纳入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五)推行安全闭环管理

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站段、车间、班组都要围绕安全目标、实施安排、落实、检查、评价、提高的动态管理闭环。从行车安全、劳动安全、消防安全、施工安全、路外安全到特种设备作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有安排就必须有落实,有检查就必须有评价,有评价就必须做好改进,从而实现持续改进、动态达标的目标。

三、结论

铁路运输是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安全风险管理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营。铁路安全风险具有全天侯、动态性、大联动等一系列特性。随着铁路建设步伐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铁路运输形成不同系列、不同速度并存共生的格局,加剧了安全风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通过本文对安全管理的实质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的阐述。

作者:代明莉 单位: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系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水运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1国内外发展现状

世界传统发达国家的工程师们已经意识到了尽早进行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以研究各管理要素间内在的联系。多国的实践研究表明,如果建立起一套管理体系,在设计阶段即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工程项目实体就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审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改进,可以避免施工阶段大量安全事故的发生,该管理体系即为“安全设计”。为了切实有效的推进安全设计工作,一些国家的安全管理部门也相应地制定了各种规定:如英国的健康安全局(HSE)早在1994年即首次颁布了《建筑(设计及管理)规定》来规定包括设计在内的各项目参与方在建设项目各方的安全责任,并在2007年通过法案了新版《建筑(设计及管理)规定2007》;而澳大利亚的国家职业健康和安全委员会则把“在设计阶段(安全设计)消除危害”作为2002—2012年国家职业健康与安全战略的五大优先领域之一,并通过2011年的职业健康和安全法案通过了并了《结构安全设计规范》。这些规定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要求设计人在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的设计中即对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乃至改扩建和拆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给予考虑,尽可能将其消除或减轻,并将其作为方案选择的重要评价因素。而在国内方面,如前所述,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对安全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通过颁布各项法规从制度上和实践上推动安全管理工作,但对于设计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意义、责任和方法,工程建设行业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目前仅GB/T50358—2005《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中有所涉猎。行业内通常将安全风险归为施工企业的责任,而设计企业对于安全风险的控制则流于规范规定或者原则性描述、设计审查中也往往缺乏指导性的意见。这种情况无形中将安全风险管理拆分成了多个独立的子项,使得项目各参与方对于安全风险控制都抱着自扫门前雪的态度,而从设计阶段全面考虑安全风险更是无从谈起。

2安全设计理论分析

鼓励甚至强制自设计阶段即全面考虑安全风险,即“安全设计”,对于减少事故、尤其是重大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其原因可以通过安全风险管理领域著名的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过程理论和海因里希法则来分析。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其基本组成为“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损害或伤害”。从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可以看出,对于任何一个项目,由于其参与者的遗传及社会环境是给定的,因此其固然存在的各种性格、素质、技能上的缺点就会为事故埋下各种各样的隐患。而隐患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迅速的沿着连锁过程推进并最终造成事故,即海因里希法则所述的:“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有1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因此,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来说,可以通过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链分析不同阶段的特点:

1)项目的施工、运营、维护、改扩建和拆除阶段

在这些阶段中,由于具备了形成事故链的全部要素,因此安全风险是潜在于各处并随时有可能发生的。这个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的对象只能是海因里希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即采用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措施,这种风险控制是相对被动的。尽管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应对,但面对着可能存在的大量隐患,安全管理的成本难以控制且其成效会出现明显的边际递减。

2)项目的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拟建设的结构物仍然停留在纸面,而其施工、运营、维护、改扩建和拆除过程也都只在计划状态,因此更便于事故的及早识别和预防。墨菲定律说明:小概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往往比主观预计的要大的多。而当某项事故具有多重诱因时,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链中“人的错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当某种工法或作业存在大量事故诱因时,与其逐项筛查和预防,不如考虑其他能够实现相同效果但具有更少诱因的替代方案,从而通过设计方案的改变来将相应工序发生安全风险的概率完全消除,而不是在即将实施之前被动地做一些预防措施。综上所述,设计阶段才是建设工程寿命周期中最佳的安全风险控制阶段。安全设计才是真正主动、经济的安全风险控制方式。

3安全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流程

3.1设计人在安全设计中的责任

作为设计工作的执行者,设计人毫无疑问是安全设计的核心。为了实现安全设计,设计人应能够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充分了解安全设计的重要性以及设计人的责任;

2)掌握足够的知识、技能,并拥有适当的资源来识别设计中所有涉及安全风险的因素;

3)确保业主了解其在安全风险控制中承担的责任;

4)在设计阶段即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估,以识别其所对应的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乃至改扩建和拆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并通过设计方案的优化和调整将其消除、或在无法消除的情况下尽可能减轻其影响。

5)提供给所有项目参与方与重大安全风险相关的信息,并与其他参与方沟通协作以最大化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效果。在这些要求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设计人对安全设计和自身责任的了解。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行业标准和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所占比例较高、条文规定也相比国际规范更详细。这一方面促进了设计标准化、并提高了设计效率,但另一方面也使得设计人员产生了只要按规范设计就不会承担后续阶段安全责任的思想;再加之传统安全风险管理多集中在施工阶段,使得设计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也不愿意花心思去进一步了解安全设计。我国在此领域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及早出台相关规定,以从制度上促进设计方安全观念的转变。

3.2安全设计一般流程

安全设计的流程就是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完成其基本任务的过程。

1)方案提出即设计人把设计构想拆分成多个设计子项,提出各子项所对应的初步方案。

2)风险源的识别设计人应全面审视所设计的子项,并将可能产生风险的方面列为风险源。除设计人外,业主、施工方等也应积极参与其中,以利用其特有的经验和视角提出其对风险识别的建议。一般来说,风险源的识别应关注以下作业:①大量使用人工的作业;②使用危险工种的作业;③面临恶劣自然条件的作业;④需要频繁人工操作的作业;⑤可能影响周边安全的作业。而对于设计阶段无法预计的风险,如施工阶段因疏于管理而产生的风险、不可抗力导致的安全风险等,设计人则可不必过分关注。

3)对策分析针对风险源识别出的设计子项的风险,设计人应利用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资源审慎地评估其影响程度和应对策略,而多方参与也是此过程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对于评价为后续阶段可消除或者可减弱至可接受程度的安全风险,设计人可保持原方案。而对于因项目条件限制、无法显著减轻安全风险的方案,则应考虑安全风险较小的替代方案。

4)方案比选与决策与一般方案比选类似,设计人必须将各方案对应的安全风险作为比较项并给予其合适的权重,以便获得综合比较下更优的结果。

4水运工程项目中的安全设计

4.1需要考虑的典型风险源

水运工程因其所面临临海、临江的自然条件而比一般土建工程具有更多的风险源。在水运工程设计中,尽可能全面的考虑风险源对于安全设计尤为重要。

4.2水运工程安全设计应用实例

将识别的风险源按前文所述应用于设计流程,即可开展针对水运工程的安全设计。在此列出几个实际设计项目中的安全设计案例供参考。

4.2.1调整勘察方式以降低钻探安全风险

西非某海港扩建工程拟延长原有防波堤。原参考数据显示该区域可能存在下卧岩层,因此设计人的初步技术要求是通过间距较密的钻孔来研究拟探明的地质。但随后水文资料显示该海域常年受到长周期涌浪的侵袭,而航道外段及防波堤外延段均属开敞海域,且经调研发现该国及周边国家都无大型顶升平台可用,因此勘察人员将不得不使用小型钻探船甚至浮排实施这些外海钻孔,这将带来勘察人员的安全风险。因此设计人经过评估后,改为了在原防波堤掩护水域钻较少的孔、并择时开展物探,从而在获得相近资料的情况下显著降低了勘察作业的安全风险。

4.2.2优化设计方案以减少陆路交通、海上施工人员和潜水员的使用

西欧某沿海城市拟在高潮差近岸海域(最大潮差约10m)建设较长的砂芯深水防波堤。由于当地环保的要求,该防波堤只能使用块石护面,因此需要开采和运输大量的石料。对于防波堤堤心,由于石料价格昂贵,因此设计方的初版设计方案采用了充填大砂袋的方案。该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项目范围内出产的疏浚砂、减少了石料的用量。但该方案每条砂袋的铺设都需要大量的人员处于海上环境中进行缝口和定位等作业,加之当地属于高潮差半日潮海域,这种方案大大增加了砂袋施工人员出现安全风险的几率。因此在经过方案对比后,设计方最终选择了小块石围埝的方案。对于小块石围埝方案中常年水下的部分,设计方从降低整体费用的考虑最初提出了采用多梯级设计的方案。但经过与施工方的讨论,发现较多的梯级将增加大量水下施工和验收的工序,而这些工序只能使用潜水员完成。为了避免大量使用潜水员这一高危险工种,设计方最终选用了较大断面的梯形块石围埝来使得断面可以通过驳船水抛以一次出水。尽管该方案需要较多的石料,但无疑显著降低了水下施工的强度和工作量。

5结语

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推进安全设计的经验,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在设计阶段即开始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国内外安全设计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设计人在安全设计中的责任和安全设计的一般流程,并结合水运工程的特点提出了水运工程项目安全设计所需要考虑的典型风险源,同时还结合实际项目给出了多个水运项目中安全设计的实例。对我国水运建设项目推行安全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徐少鲲 文靖斐 单位: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1存在问题

1.1关于管理体系的问题

从机电安装的当前情况看,很多企业具有了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可是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导致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事故。

1.2关于风险识别问题

对于风险管理工作来说,首要的就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因此,需要对之前类似项目风险做好总结工作,但是,从当前情况看,很多施工企业这方面的资料数量比较少,无法满足风险识别的顺利进行。

1.3关于施工人员整体素质问题

对于机电安装工程来说,施工人员一般都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人员,没有良好的安全意识,也没有接受良好安全培训,对于风险进行控制的能力低,从而对风险管理工作造成影响。

2风险识别和评价

2.1关于风险识别

对于机电安装工程来说,风险识别工作具有复杂性以及系统性。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时候,要利用风险分类这一方法,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的风险和风险等级进行预测。比如,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分成五类:一是人员,二是技术,三是材料,四是设备,五是环境,将其作为子系统,对风险因素的相关影响和不同因素之间的具体影响还有对安全管理进行规划时的风险加以分析,对风险危害进行预测,将各项风险区分开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对于机电安装工程来说,可以通过风险分类,对其中的风险进行识别。比如,在加工区中,主要的风险因素包括:第一,关于设备,没有依据相关规范对其进行摆放,在使用完毕之后也没有归还或者是将其放在规定的位置上。第二,关于材料,在现场随便摆放材料,没有依据标准对材料进行摆放,使得材料在存储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第三,关于人为。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结合相关规范制度进行操作,个人防护措施没有做好,在施工时违章操作现象普遍。第四,关于用电,在对机电进行安装时,电力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保障,在加工区之中,有的设备是带电的,如果不将安全防护工作做好,就会导致风险系数增加。第五,关于动火下料。在现场没有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隔离。通过风险分类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对风险级别以及发生率进行分析,能够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

2.2关于风险评价

一般情况下,定性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一是安全检查表的方法,二是作业条件具体危险性的相关评价方法,三是一般综合评价的方法,四是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在定量分析风险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概率风险评价,从而将五级风险等级确定下来。

3控制措施分析

(1)工程中的各个参与主体要提升自己的风险意识。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建设单位以及设计单位还有施工单位和建监理部门等等,都需要有良好风险管理意识,在开展项目管理过程中,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企业中的员工也要有良好风险意识,尽可能减少风险的发生;

(2)全面执行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对机电安装工程来说,要评估风险程度,开展风险识别工作,在对项目进行施工时如果发生了安全事件,需要马上利用科学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及时对施工计划进行调整,防止由于风险事件对工程开展造成影响;

(3)采取回避风险的措施。在对风险进行评价后,如果风险太大,也没有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就要主动放弃这一项目,也可以对实施方案进行改变,从而避免风险发生。这种规避风险方法是最为简单的一种,但是需要的代价也很高;

(4)对工程中的风险加以转移。在对项目进行施工的时候,要将其中的部分风险或者是全部风险都转移到他人身上,使自己的风险降低。对于机电安装工程来说,在对其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风险进行转移的主要方法包括两种:一种是非财务性的,也就是说要把财务性风险以外的各种风险进行转移,比如,出售以及分包还有利用合同。另外一种就是财务性的,也就是说施工单位要签订相关合同,将保险费交给保险公司,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

(5)做好预防工作。主要就是在对机电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利用防控措施避免风险,这种方法比较常用,主要包括有形的预防手段以及无形的预防手段。前者就是避免风险因素,并减少当前存在的各种风险。在施工开始之前,要利用有效措施使得机电安装股构成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减少。对于后者来说,就是要从空间上利用一定措施加以隔离;

(6)对风险要减轻并接受。从风险发生率以及发生以后造成的损失等方面看,需要减轻施工中的风险。在对机电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有效管理制度对其加以控制,减少风险发生率,同时还要减少风险出现之后造成的损失。在风险出现以后,自己需要承担相关后果,这就是接受风险,即风险自留。对于机电安装工程来说,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是无法回避以及避免的,而对于企业来说,工程的开展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比较高,这个时候就要风险自留;

(7)对风险进行储备以及监控。对于机电安装工程来说,需要提早结合施工过程只用的安全风险具体特点以及规律,将有效应急方案制定出来,在实际开展施工工作之时,若是施工与计划之间存在的偏差比较大,就要通过这一方案加以调整,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安全,这也就是风险的储备。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机电安装工程来说,在对其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能够保证施工的稳定性,采用合理方式对安全风险进行规划,通过有效措施,对工程整体效益进行优化。在机电安装工程中,风险防治的具体水平对施工项目安全性有着直接关系,另外,它还与项目实际应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安全风险做好管理工作,保证良好施工环境。

作者:秦立祥 单位: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隧道工程论文

1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概述

1.1风险与风险管理

风险发展至今,广义上的含义指的是未来结果的未知性,或者指的是对未来期望结果与未来真实结果所出现的不一性。受不同行业领域就风险侧重点不一致影响,使得社会对风险含义存在各式各样的理解,当前相对而言较为普遍的风险理解包括以下内容:①风险指的是造成损失形成的未知性;②风险指的是潜在的损失隐患;③风险指的是形成损失的可能性;④风险指的是人身财产损失;⑤风险指的是未来期望结果与未来真实结果所出现的不一性等等。不同行业领域对于风险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些理解均有着两个基本特点,分别为损失性和未知性。风险管理属于风险的衍生物,风险管理是社会发展阶段,人类根据过往的历史经验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探寻风险控制技术及风险引发规律的一门管理学科。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1.2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

在隧道工程中,风险指的是安全事故引发的可能性与安全事故引发所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安全事故指的是在隧道工程中出现人员伤害、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经济损失等不利情况;安全事故引发所造成的损失指的是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存在的、潜在的不利后果或者负面情况,好比人身财产受损、社会不良影响等。基于上述含义,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指的是隧道工程施工方经过对施工安全风险展开计划、识别、评估、预测及处置等,对各类风险管理技术进行优化调配,就隧道工程开展针对的风险控制、风险处理,有效缩减由风险所造成的影响,实现通过低成本取得高安全保障的管理活动。

2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隧道风险识别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主要内容:①对隧道相关资料进行采集研究,为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第一步应当组建专业的咨询专家队伍,队伍成员应当包括隧道专业工程师、隧道工程项目总工程师、隧道专业教授以及隧道专业工程师等,经咨询专家组对隧道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采集,并展开充分的研究,以实现对隧道工程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把握,提升隧道风险识别准确程度;②由咨询专家队伍成员展开头脑风暴,评估预测隧道工程的首要潜在风险,可事先设立头脑风暴的主要目的,即对隧道风险进行识别,并制定相关问题由咨询专家队伍成员进行讨论作答,问题内容是:预测分析隧道工程施工期间存在哪些风险;预测分析造成风险的相关因素有哪些等。经过咨询专家队伍成员对风险的有效识别,得出隧道工程潜在风险情况。

1)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事故中,塌方事故约占其中的50.0%,导致隧道工程引发塌方风险事故的因素有很多。基于新奥法相关原理,隧道工程塌方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①隧道工程施工环境地质条件不良,围岩自稳水平不足,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支护方式便出现塌方;②施工过程中,没有对相关条件差地质体开展超前支护、注浆支护等预防处理,开挖爆破效果不足,使得围岩应力集中,引发滑塌情况;③隧道工程规划环节并未对隧道区域地质环节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未就施工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展开实时分析,使得在开挖进尺、支护参数设计内容等不规范。

2)导致隧道工程引发瓦斯风险事故的因素多种多样,引起瓦斯爆炸有三种必要条件,分别是一定的瓦斯浓度、一定的温度或者冥火、一定的氧气浓度。瓦斯爆炸事故必须要有一定的氧气浓度,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瓦斯爆炸的。但另一方面,为了确保隧道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不得不供给充分的氧气。相关风险管理研究指出,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施工行为、施工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以及施工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情况等,均可能引发瓦斯爆炸。

3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3.1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即对风险进行接受,指的是承受风险的主体对风险进行自行承担,同时采取相关的应对工作。隧道工程施工方应用风险自留策略过程中,要求施工方能够对风险有着全面的了解,并组织安排科学合理的风险应急解决计划,实施有效、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策略,最大限度的将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值,缩减潜在的风险损失。采取风险自留策略包括以下三方面情况:①主动风险自留情况,即通过评估预测得到风险引发可能性较低,风险出现所导致损失较小,自行承担风险的情况;还有一种对于风险评估预测没有十足把握,自行承担风险的情况;②被动风险自留情况,即难以对风险进行有效转移、回避,只能够自行承担风险的情况。隧道工程施工方不管是选择哪一种风险自留情况,第一步都应当开展好风险评估预测工作,通过对各式各样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预测,对于风险引发概率、风险损失程度做到心知肚明,尽可能防止受风险评估预测不合理影响,而造成对风险认识不足,最终只能够毫无计划地选应用风险自留策略。若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预测,认识到风险引发概率较低、风险损失程度较小,隧道工程施工方就可对风险展开计划性自留。同时,隧道工程施工方采取风险自留策略后,还应当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手段,全阶段对风险展开监控,一经发现风险出现转变,应立即更新风险控制手段。风险控制不但能够对风险源、风险因素引发进行防范及缩减,还可以将涉及风险的人、物与风险源及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剥离,尽可能降低风险导致的损失。

3.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指的是原风险承担主体经采取相关方法把风险转移至另一主体。风险转移不仅转移了风险,还转移了风险可能产生的收益。现阶段,风险转移策略得到广泛应用,其被认为是当前最行之有效的一种风险处置策略。隧道工程行业通常应用的风险转移方法有:①采取担保方式,由担保人作为风险转移的主体对象,例如,在相关双方签订合同时,一方要求另一方必须履行合同要求的保证金;②找寻合作伙伴的方式,受人属性优劣特征有别影响,使得每个人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尽相同,即一些风险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损失引发情况,例如,隧道工程施工方可将一些专业性强、难度较大的施工项目通过邀请专业的施工队伍得以完成;③购买保险的方式,由保险公司作为风险转移的主体对象,例如,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特别强调,施工单位必须要为从事危险职业的职工办理人身意外保险,并支付保险费用。

3.3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指的是风险承担主体对风险源、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消除,防止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风险回避属于防范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同时风险回避会使得风险造成的收益丧失。由此可见,在应用风险回避前,应全面分析风险实际情况,就风险引发的概率及风险引发的损失程度有着十足的驾驭能力。自另一方面风险管理角度而言,风险回避属于一项负面的风险处置策略。

3.4风险利用

风险是存在两面性的,一方面风险会给人们造成损失,另一方面风险能够带来一定的收益,即并非任何风险都会使人遭受损失,人们通过对风险的有效利用,同样能够化风险为收益。隧道工程施工方可采取风险利用策略,但不是任何风险都能够被利用,风险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利用的。隧道工程施工方采取风险利用策略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对风险展开严格密切监控,隧道工程施工方风险管理人员须对风险展开严格密切的监控,对风险损失、收益两面的转变情况进行第一时间反应,实施应对策略,顺着风险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获取收益的方向加以引导;②实事求是,隧道工程施工方应客观认清自身实力,并对外界和寻求的实力展开整体评价,只有对自身实力、外界实力有了明确的认识,才不至于在对风险进行利用时力不从心,此外还应当认识到风险利用策略不但要求要有充足的经济实力,而且还要求要有十足的驾驭水平;③科学合理应对,采取风险利用策略前,应当进行全面充分的前期准备,制定好风险利用成功或失败的应急防范预案,不至于在风险利用失败后没有后路可退。

3.5建立安全管理控制体系

建设单位应当协同施工单位到施工现场开展安全技术交底程序,并结合施工现场相关危险因素,对规划的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方案进行分析,辅助规范应急预案,制定监控策略,避免引发安全事故。隧道工程相关方结合自身切实情况,做好严谨的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引发应急预案。制定预案所涉及的内容务必要全面、规范,同时要具备目标性、针对性以及合理性等特征。加强对隧道工程主体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强调指定要求、考核,经指定人员贯彻实施,提升隧道工程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责任。为了确保安全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方还应当将施工建设相关的各个单位部门统一收纳风险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安全管理控制体系,在隧道工程施工全体人员参与、不同侧重的实施模式,促进隧道工程施工全面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效果显著。

3.6强化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现阶段,我国隧道工程施工存在安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的问题,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且施工环境存在复杂的特征,而我国很大部分隧道工程施工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所拥有的专业技术并不能满足风险管理需求,使得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从现阶段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问题出发,隧道工程施工方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整合风险管理技术框架,注重科技创新,逐步完善安全风险管理理念;施工方还应当组织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对隧道实际工程施工情况进行专题分析,提升安全风险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安全风险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在隧道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按照隧道工程特征进行一系列专业技术培训,一方面传授施工实用的技能,包括混凝土常规知识、配比准则、混凝土拌合方法、施工缝隙处理以及钢筋正负筋调节等,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防范、风险规避等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开展工作职责教育,加深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重要性的认识,塑造其良好的责任心及道德素养,以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4结束语

现如今,我国隧道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由此可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要进一步的加强,选择科学合理的风险处理策略,建立安全管理控制体系,强化对施工人员的管理,结合我国隧道工程地质的特点研究新的、较为前沿的安全风险管理技术,确保隧道工程施工顺利开展,实现隧道工程事业的高效生产、安全施工,可持续发展。

作者:戴胜念 单位:广州市源创榀格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海外EPC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一、有针对性开展安全管理的策划

1.编制了工程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总体策划

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方针、目标、机构、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设施、个体安全防护装备及进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纪律、施工阶段安全文明施工主要控制措施等十九项内容,同时结合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以适应海外工程管理的需要。

2.根据EPC管理的要求,项目编制了《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运行管理制度》、《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制度》、《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责任制管理规定》、《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二十一项安全管理制度。

编制中依据相应的管理需要,把握三个原则:遵循公司管理要求;满足现场施工需要;执行所在国政府法律进行细化,明确项目部、施工单位的管理职责,有针对性做好安全风险管理。

二、因地制宜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为确保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有效的运行,项目部聘请了当地有资质的HSE咨询公司在现场服务,成立了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中按所在国安全法律要求,增加了所在国的项目经理、A证安全工程师、现场医生、员工代表,明确了组织成员、主要责任、职责分工,管理的依据等一系列问题。项目总经理作为安全第一责任者,负责保证安全生产资源配置,外部关系的协调,正确处理所在国的安全法律与工程安全生产的关系。按照“四项安全管理责任”,开工前,项目部组织承包商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安全管理技术交底,签订了安全协议书。同时,组织HSE安全工程师对进入现场所有人员进行了当地安全法律的培训,建立了个人安全档案,强化按法律法规、技术规程规范、规章制度组织实施责任。

三、安全风险辨识预控管理工作

有了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为有力支撑,通过辨识与施工过程中相关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并运用各种有效分析方法评估风险的等级,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等级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降低损失、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针对海外工程项目所在地可能存在政治不稳定、战乱、暴动、教派和恐怖主义活动的因素,所以有必要对这些海外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分析和控制,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安全事件的发生。

1.海外项目突发事件安全风险的辨识

风险管理的首先就是辨识潜在的风险,是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前提条件。风险识别是否全面,是否准确,都直接影响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项目部依据公司的海外公共安全有关规定,编制了《海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海外突发事件的分类:政治类突发事件、公共安全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类事件、基建、生产类突发事件。级别辨识: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突发事件预警分级:按照海外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预警,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Ⅰ级为最高预警级别。内容还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条件、报告、应急体系和执行程序、组织机构及职责、处理、救援、疏散路线、总结、赔偿和演练等细则。同时,日常遇当地的警察局、驻大使馆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当地和周边国家政治局势的变化,做出响应的预判,随时储备着充足的应急通讯设备和启动资金,以应对突发事件。

2.完善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因素的辨识清单项目,有重点的进行事前预控。

工程开工前,根据设计图纸,从建筑、锅炉、汽机、电气、热控、起重、焊接、调试等专业的角度,结合施工管理特点,项目部编制了项目工程的整体危险源(点)因素辨识控制清单和重大环境因素辨识控制清单,从二个清单中筛选出重大作业危险源三十八项,作为施工单位重大控制项目分级旁站清单,每月底根据施工计划下发辨识清单,作为下个月施工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同时,完善上报月度“风险管控任务分解表”。

3.因二国宗教信仰、语言的差异,沟通将成为阻碍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一个很大因素

所以在对双方员工共同作业施工的或涉及到外方员工参与的施工管理项目,对因沟通不畅导致设备损坏、人身伤害危险因素的预控做补充,并对所对应的作业项目危险等级进行监控旁站。在编制作业指导书中危险源(点)辨识清单、安全方案(措施)等时,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危险源(点)辨识清单中增加内容是:施工人员在作业准备及施工中因安全法律法规、语言、风俗习惯沟通交流不畅,可能造成施工作业中发生设备、人身事故。1)在同一作业施工段上作业必须由中方人员和外方人员共同进行的。2)因施工需要必须是中方与外方员工交叉作业施工完成的施工段、区域。3)施工管理中涉及到外人员参与的其它施工作业管理项目。相应的预控措施:1)在施工作业准备及施工作业中,施工实施管理方必须配备足够的满足施工准备及施工作业中需要的中双的翻译。2)在交流过程中,保证参与各方对所参与交流事项的内容的正确性、顺畅性。3)进行施工作业前必须进行的双文字(对照版)、语言的安全交底,并进行双方确认签字。以上的工作主要是安全风险管理的策划,关键是在实际工作中去监督落实,满足管理需要。同时,施工现场设立了卫生所,购置一辆救护车,聘请了二名当地有资质的医生和护士,还与当地一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方便员工就医的同时可以完善应急反应机制,一旦突发紧急情况可以第一时间转移伤员获得救治。

作者:范继红 单位:中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风险管理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论文

一、当前电力生产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预防为主的实际措施还没有到位。

在实际落实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直处于消灭隐患的认识层面,对隐患的查处和事故预防措施的制订一般都以本单位或者同行业的事故经验总结为依据,可以说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防御式”的被动安全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做到风险管理的超前控制,即在工作之前就对工作环境和场所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力争将可能的事故消除在产生之前。

2.风险控制只注重点没有形成链。

由于电能产品的特殊属性,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储存,电能的生产、输送到最终的供给都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因此,各环节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质要求电能的生产、供给及供给具有一定的连续安全性,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都会导致连锁反应的发生,造成设备损坏,给生产人员带来安全威胁,从而导致大面积停电现象的出现,甚至会导致电网崩溃。当前,电力生产部门的风险控制或者没有,或者只做到了生产链上的某个点,风险控制不能渗透到电力生产的各个部门,存在事故发生的诸多隐患,这些小的漏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将会给电力生产带来不良的后果,极大地降低了电力生产的效率。

3.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

电力产品的生产、供给及销售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庞大体系。因此,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要制定一套最全面的制度,处理措施要全盘进行规划,并建立起相应的组织,配备足够的人员,从而形成风险评估的专业化格局。而当前电力生产企业的风险评估,往往是基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风险识别和判断,且没有固定的人员从事风险评估工作,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风险控制小组,电力部门的人员没有细致的分工,工作人员分别对电力生产安全进行风险评估,由于每个员工对电力生产不安全因素的理解不同,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并没能揭示真正的安全隐患。

二、电力生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注意事项

电力产品的生产过程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围绕工作人员、电力设备及生产环境。例如:电力生产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存在违章操作的现象或者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电力设备陈旧老化现象严重,没有及时维护和更换,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电力生产也有特定的环境,该生产环境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电气及高压这类的设备较多,具有易爆性及毒性的物品较多,大多数的设备始终处于持续运行的状态等等,这些都会是电力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此,结合风险管理的理念,电力生产企业应该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对事故的预测不是仅仅凭借经验和事故总结,而是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区域划分下,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运用现代风险评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评价它的风险程度,制定对应级别的控制措施。这样就更加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使预防目标和手段更加科学。可以说,引入风险管理将使电力企业传统的“防御式”被动安全管理转向“攻防式”主动安全管理,使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更加科学与有效。

2.重视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将风险管理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时,需要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特别是要重视“人”的作用,即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辨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安全业务知识等等,关键内容就是事故的预防、关键环节的控制方式、重点监控措施、日常监控内容等等。在评估的过程中,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风险的处理方面,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反馈的响应工作,对于关键风险点的评估可以以隐患通知书或者其他专项整改方式的形式出现,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反馈结果的处理,提升电力生产管理的成效。

3.风险管理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要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用,除了要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以外,还要将风险管理工作与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将安全理论、经验教训与生产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也可以将风险管理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此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与一线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地吸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将风险管理与作业方式和事故类型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成效发挥至最大化。

4.注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

将风险管理工作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中时,应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够令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持续的改善,才能够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5.完善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

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保证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在原有监督评价机制的基拙之上,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1)电力企业应该在遵循电力行业安全监督规范标准的基拙之上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电力企业执行有关法律规范、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能够有效督促电力企业按照电力行业安全生产规范进行电力产品的生产。(2)电力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电力安全生产状况开展综合评估,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并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控制,这样能够确保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将风险管理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够全面地提升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明确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应用流程,制定好相应的管控制度,这样才能够为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作者:施伟民 单位:宁波市鄞州区电力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一、《管理条例》出台的背景

(一)铁路企业科学发展需要法律规范

随着铁路企业不断发展,中国铁路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截止2013年底止,中国高铁通车里程为11152km。铁路企业的不断发展满足了人们运用现代化交通工具安全、快速、便捷的出行需求,同时带来了铁路安全施工、维护、信息技术等技术难题,对铁路企业提出了新要求。要想破解这些难题的就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然而过去的《安保条例》并未对高铁建设、技术、安全等进行规定,不能满足高铁发展和人们出行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因此,如何进一步规范铁路建设施工,如何进一步提高铁路安全系数,如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多样化,这都需要遵循客观规律,运用法律规范,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确保铁路企业健康长久发展。因此,《管理条例》的颁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铁路实际工作需要法律规范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曲折前进。近年来,《安保条例》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随着铁路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人民群众对点到点的铁路运输的要求变为多元的运输需求,正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社会经济运行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是供给与需求被满足的客观过程。因此,我们发现《安保条例》对铁路线路与营运安全保护不足,对铁路建设、设备质量规定不明等问题日渐突出,它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铁路运输发展的新形势。可见,这就需要一部操作性强的法律来严格把控铁路建设发展诸多环节中容易凸显的问题,为铁路发展保驾护航,因此《管理条例》应运而生。

二、《管理条例》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责任主体相关方面的修改内容

政企分开必然带来权职责的分离,形成了权、职、责相统一。此次的《管理条例》取消了《安保条例》中设定的部分行政许可项目,如:设置或者拓宽铁路道口、人行过道审批,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认定,铁路危险货物承运人资质许可,铁路危险货物托运人资质许可,超限、超长、超重、集重货物承运审批等。《管理条例》在法律责任一章,明确了进行行政处罚的主体:铁路监管机构也就是国家铁路总局和7个铁路监管分局等部门;同时,作为企业,各个铁路局会以市场主体,即法人的身份出现在市场经济活动之中,独立承担相应的民事权利义务。此外,《管理条例》进一步规定了社会公众的权利义务等。

(二)关于规范质量安全相关方面的修改内容

安全是铁路的饭碗工程,机车在线路上运行离不开安全。《管理条例》共八章108条,其中涉及安全字眼169处之多,可见,安全在《管理条例》中的重要地位。首先从划分的章节来看,安全包括了铁路建设质量安全、铁路专用设备质量安全、铁路线路安全、铁路运营安全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首先,此次《管理条例》增加了关于铁路建设质量安全的一章,增加了召回、许可、认可制度等,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其次从保障安全主体划分来看,明确提出与铁路安全相关的主体。一方面包含了铁路施工建设者,铁路运营维护者,另一方面包括了乘车旅客、货主、利益相关人等;再次从管理维护安全行为上划分,《管理条例》规定了国家机关、铁路企业和乘客、货主以及利益相关人应该遵循的行为尺度。可见,此次《管理条例》与之前的《安保条例》相比,突出了重者恒重的安全理念,为铁路安全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三)关于规定公众义务相关方面的修改内容

保障铁路安全不是铁路企业单方面的行为,而是社会公众合力作为的结果。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铁路企业担当起安全的责任,而且也需要政府部门和广大旅客、货主和铁路运输参与人的通力合作。此次《管理条例》保留修改了有些《安保条例》中关于铁路运输参与人的权利和义务,增加了列车内吸烟、火车票实名购买查验制度,对干扰铁路运用指挥调度无线电频率的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明确了违反《管理条例》行为的责任。同时出台了《违反<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增强了《管理条例》的约束力。

三、落实《管理条例》规范行为安全

(一)质量安全意识先导

行为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行为。意识是人们关于客观行为在脑海里的反应,正确的安全意识反映出安全的行为方式。《管理条例》中第五十八条明确规定:提高铁路专业技术岗位和主要行车工种岗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纵观整部《管理条例》,我们知道,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一方面要了解静态设备的安全管理和动态的铁路营运安全管理,规范铁路安全行为,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模式,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纠纷矛盾,树立法律意识,规范市场行为。近年来,郑州局以“安全大检查”、“安全大家谈”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发展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增强职工安全意识,使职工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保障了铁路运输安全,恰恰用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二)研判风险树牢安全

树牢安全的重点就是要研判风险,关键是要明析研判风险、树牢安全的思路。从整体来看,《管理条例》是以安全风险管理的辩证思维为基础,找出安全风险点,提出安全风险存在于安全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明确了安全风险管理的最底线,强调了静态安全与动态安全相结合,将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以法律的形式固化,形成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辩证思维模式,确保铁力安全畅通。近年来,郑州局树立“安全大如天”的理念,结合《管理条例》的具体规定,一方面从安全风险管理风险理论出发,找出安全风险点,例如设备质量、工程建设、运营安全等风险点,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从辩证思维出发,在遵循安全风险的客观规律基础上,摆正影响安全因素之间的关系,确保铁路运行的安全因素大于风险因素,把控安全风险,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因此,《管理条例》为研判安全风险提供了思路,为铁路通常有序的运营、树牢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规范行为和谐出行

行为规范是社会群体或个人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按照一定规则、准则而表现出来的外部活动。规范行为是和谐出行的基础,和谐出行是规范行为的目标。近几年,铁路部门一面为了解决群众买票难的问题,优化售票方式,实行网上售票,铁路部门为了遏制不法份子倒卖车票,相继出台了实名制购票、实名制退票等一系列措施,同时,郑州局实行送票上门、开通“双微”平台等服务措施,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许;另一方面,铁路企业将《管理条例》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精心组织旅客乘降、规范铁路运输企业服务人员的行为,为旅客出行打造了更加温馨、和谐的出行环境。和谐出行不仅仅是铁路企业或政府单方面事情,也需要铁路运输的参与者的配合,共同遵守铁路运输安全的规定,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出行的环境。

作者:李宁 单位:郑州铁路局党校基本理论教研室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方式是多样化的,结合不同特点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环节,积极采用相应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是很有必要的。建筑工程安全风险控制和应对的过程中,积极通过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的方式,从数据统计的角度去界定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发生的概念,损失程度,危害程度,由此制定切实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和应对措施。一般情况下,对于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方式分为:消除风险,减轻风险,预防风险,回避风险和转移风险。上述的几种方式可以切实的被运用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去。基于这样的理论,积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特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角度入手:

1消除建筑施工安全风险

消除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可以尝试多样化的方式去达到这样的效能。一般情况下,使用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或者施工方法,解决原来技术缺陷和弊端,以尽可能的实现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隐患的规避。为此,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组建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小组,对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到现阶段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缺陷和不足;其二,结合实际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情况,鼓励进行技术创新,工艺改善的方式实现部分建设施工环节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2减轻建筑施工安全风险

所谓减轻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是指以技术手段措施实现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减轻,从而避免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从本质上来讲,减轻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过程,是将可预测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的过程。对此,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工作:针对于现阶段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情况,对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策略进行风险降低。

3预防建筑施工安全风险

预防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是一种主动出击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处理策略,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对于众多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源的分析,确定其可能出现的建筑施工风险,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使得建筑施工风险不会发生。对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预防来讲,应该注重以下内容:其一,树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营造良好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预防氛围;其二,加大对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防范的投入,从设备,人力,财力等角度给予充足的支持,保证各项防护工作都能够切实发挥效能。

4回避建筑施工安全风险

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以回避的方式进行处理,是最佳的处理方式,也是比较彻底的施工安全管理策略。但是在此过程中要主动放弃或者改变项目施工方式,在确定规避方案的时候,要积极去思考这样的改变是否会对于整个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构成危害,这就要求对于回避建筑施工风险的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价,从风险源入手,展开分析,并且最终确定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方案,将其执行到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去。

5转移建筑施工安全风险

所谓转移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就是将风险环节集中的项目分给其他的单位来承担,以最大化的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使得自己不用去承受不利后果。一般情况下,当公司技术能力,管理素质不强的时候,就会以工程建设承包的方式进行分包,以便弥补自身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缺陷,将风险转移给了承包商和分包商。或者以购买保险的方式,一旦发生施工安全风险,由保险公司去进行承担,也是很常见的一种转移风险的做法。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是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正视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现状,探析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且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当前建筑工程企业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作者:郝会娟 高继威 单位: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 郑州中兴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风险管理中安全工程论文

1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的风险管理课程内容体系

1.1风险管理课程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适用性分析

目前,风险管理属于哪一学科是学术界尚未确定的问题,但我国已有一些高校将风险管理课程划入数学、统计学、金融学、会计学、保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中。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到生产过程中,能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结果、风险应对手段来减少或避免损失的发生,从而实现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安全保障的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不但是安全工程专业的核心理论,也应是贯穿于众多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基本思想,使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风险管理理论的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科教育和课程体系还处于发展阶段,各高校对风险管理理论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科建设相关性的认识程度也参差不齐,在将风险管理课程划入到安全工程专业规划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在我国,通用的风险管理理论在金融、经济管理方面应用较多,发展相对较成熟。但通过问卷调研得知,开设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各高校中对风险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项目的实践运用结合的内容还较少,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应用方法。(2)风险管理标准作为风险管理过程建立和实施的通用导则,包括确定范围和风险的辨识、分析、评价、处置、沟通与实时监控风险等内容,是风险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但现有已出版的风险管理课程教材中很少涉及国际和国内风险管理标准的相关内容。(3)有些高校没有认识到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安全评价等其他课程内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致使各专业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造成了一定的教学资源浪费。因此,设置风险管理课程对于充实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具有重要意义,但还需要根据安全工程专业的需求来适当调整风险管理课程内容的侧重点,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2风险管理课程内容要素的提取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提取安全工程专业风险管理课程应包含的内容要素。在全国范围内选取50所具有代表性的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高校数目及其在全国覆盖范围。由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向这些高校的相关教师发出问卷调查函,共发出问卷50份,收回48份,有效问卷48份,回收率为96%,有效率为100%。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到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开设风险管理类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和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完善其课程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能较全面地反映我国各高校风险管理课程发展的基本情况。据问卷统计,所调查高校中已开设风险管理课程的仅占21%,但93%的高校都开设了除“安全管理”课程以外与风险管理类似的课程,如风险辨识与评价、应急管理等。调查显示:各高校风险管理课程体系在结构上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内容设置差异较大,与相关课程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情况。由于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重点研究的领域不同,其风险管理课程的授课重点也有所不同。统计显示,所调查各高校开设的风险管理课程都涉及风险管理基础知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标准和风险管理实践共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作为风险管理课程的核心。

1.2.1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按照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在介绍风险管理基础理论之前,首先应使学生了解风险的相关知识,包括风险的定义、特性、分类、要素、成本以及度量方法等。风险管理基础理论方面应介绍风险管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风险管理的目的、意义、组织、程序等内容,使学生在宏观上熟悉该门课程的基本内涵。

1.2.2风险管理的程序及方法

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方法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然而各高校关于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并不统一。笔者认为相关内容应根据《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24353—2009)进行统一规范,风险管理程序应包括沟通与协商、确定环境信息、风险评估(即风险识别、分析、评价)、风险决策、风险应对、检测与评审等主要环节;风险管理的方法可以分为风险规避、损失控制和损失融资3种基本形式。表1中列出了风险管理的程序及方法各环节所涉及的具体方法。

1.2.3风险管理标准

风险管理标准能够提供合理、系统的方法,使组织更加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因此该部分是风险管理课程的重点内容。在风险管理标准的指导下,学生能认识到如何更高效地识别、分析、评价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给出适当的处理措施。

1.2.4风险管理实践

学习风险管理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风险管理理论在石油、电力、工程建设、矿山和钢铁等典型高风险行业领域的实践应用,也应是该课程需要重点涉及的内容。在风险管理实践中,需要利用一些软件来实施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等环节,典型的风险管理软件模型有CRM模型、Riskit模型、SoftRisk模型等。同时,在风险管理实践部分,可以吸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国外风险管理最新发展趋势。

1.3构建风险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结构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取了13个普适于安全工程专业的风险管理课程内容要素,并构建了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的风险管理课程内容体系。

2基于DEMATEL方法的安全工程专业风险管理课程内容设置

2.1DEMATEL方法介绍

DEMATEL方法最早由美国学者Gabus和Fontela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该方法主要运用图论及矩阵论原理来进行系统因素分析,通过分析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与直接影响关系,计算出每个要素对其他要素的影响程度及被影响度,从而计算出每个要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然后判断要素之间关系的有无及其强弱程度。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将DEMENTEL方法应用到教育系统的分析研究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因此,将DEMATEL方法应用到安全工程专业风险管理课程内容要素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2结果分析

2.2.1影响度分析由风险管理课程各内容要素影响度计算结果,综合影响值排在前5位的内容要素为风险管理基础知识(A2)、国际风险管理标准(A11)、国内风险管理标准(A9)、风险基础知识(A1)和风险识别与分析(A3),说明这些内容要素对其他内容要素的影响程度较大,是风险管理课程整体内容框架的基础。在风险管理课程13个内容要素中,受其他内容要素影响程度最大的是风险管理的3种基本方法,即风险规避(A6)、损失控制(A7)和损失融资(A8),这表明只有在丰富的风险管理知识和正确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选取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这也与风险管理实施的基本程序相符。

2.2.2原因度分析

原因度反映了风险管理课程各个内容要素之间的关联程度。若原因度指标大于0,则表明该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关联程度高,反之则关联程度低。在风险管理课程内容体系中,原因要素有6个,按原因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风险管理基础知识(A2)、风险基础知识(A1)、国内风险管理标准(A9)、国际风险管理标准(A11)、国外风险管理标准(A10)和风险识别与分析(A3),说明这些要素对其他内容要素影响度较大,应重点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而详细的阐述,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他部分知识。

2.2.3中心度分析

中心度反映了风险管理课程各内容要素在该门课程中的重要程度,图3中各内容要素从左到右表示该部分内容越来越重要。中心度排在前5位的内容要素有风险识别与分析(A3)、损失融资(A8)、风险应对(A5)、国际风险管理标准(A11)和风险管理基础知识(A2),表明这些内容要素是贯穿风险管理课程的核心内容,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各内容要素的重要程度进行合理的课时分配。

3安全工程专业风险管理课程内容体系发展对策

本文根据对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风险管理课程内容的问卷调查和DEMATEL方法分析结果,并针对安全工程专业风险管理课程内容体系今后的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1)若要构建规范、系统的适合安全工程专业的风险管理课程内容结构体系,需要明确风险管理课程本身的学科内涵,并结合笔者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提出的风险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同时综合考虑学生培养方向和知识结构需求,合理规划和选择课程内容。

(2)风险管理课程内容安排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又要注意其与安全管理等其他课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避免内容重叠;同时,应把授课的重点放在介绍风险管理基础知识、风险管理标准和风险管理方法等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都较高的内容要素上,而以往的风险管理教材很少涉及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内容,在这方面应加以完善。(3)须重视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和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应使学生熟练掌握风险的识别与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等基本内容,并能够较好地应用到各行业领域的风险管理中;同时,应增加风险管理软件模型、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等风险管理学科前沿方面的内容,以适应当前对安全工程专业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培育要求。

4结论与建议

(1)风险管理课程内容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通过该课程教学应使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开设风险管理课程的高校数目还很少,该课程在全国各高校的发展水平不均衡。

(2)构建了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的风险管理课程内容结构体系,确定了风险和风险管理基础知识、风险管理程序及方法、风险管理标准和风险管理实践作为该课程的核心内容,可为开发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的风险管理教材提供依据,也可为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内容规划设置提供参考。

(3)DEMATEL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风险管理基础知识、风险识别与分析和风险管理标准是所提取风险管理课程各内容要素中影响度、原因度和中心度都较高的内容要素,应在授课时重点介绍这些内容。

(4)由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编写一本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的风险管理课程教材十分必要。

作者:佟瑞鹏 刘欣 杜志托 徐永明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