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地质科技情报 油气储层中孔隙尺寸分级评价的讨论 【正文】

油气储层中孔隙尺寸分级评价的讨论

作者:朱如凯; 吴松涛; 崔景伟; 白斌; 杨智; 惠潇; 冯佳睿; 苏玲; 时文; 王晓瑞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100083; 国家能源致密油气研发中心; 北京10008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西安71006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10008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青岛266580
油气储层   孔隙尺寸   孔隙结构   纳米孔  

摘要:常规-非常规油气协同发展引发储集体类型的多样性,品质整体变差,孔隙结构更为复杂,亟需建立相对统一的孔隙结构评价方案,为储层评价与甜点区优选提供技术支持。基于岩石孔隙结构解剖,提出"孔隙结构四分法"评价方案,将孔隙系统分为毫米孔(大于1mm)、微米孔(1~1 000μm)、亚微米孔(100~1 000nm)及纳米孔(小于100nm);明确了不同类型孔隙系统发育位置、流体作用力及流动机理,建立了对应的分析评价技术。解剖了克拉2气田巴什基齐克组常规砂岩、新安边油田长7段致密砂岩、川中大安寨段介壳灰岩、川南龙马溪组页岩4类储层,明确了各储层类型孔隙结构的差异性及不同级别孔隙所占比例,探讨了孔隙结构对储层物性、资源经济性及开发工艺的影响;孔隙结构分级研究需与储层有效性评价紧密结合,特征尺度决定流体相态与作用力,影响流体可动性及油气开发工艺。进一步加强孔隙分级评价关键界限值的研究,完善孔隙结构表征技术的融合,建立孔隙结构与岩性和产能的定量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