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Earth Science

杂志简介:《地球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874/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其他、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和沉积学、环境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国际刊号:1000-2383
国内刊号:42-1874/P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2
复合影响因子:2.67
总发文量:2541
总被引量:37951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8.1493
立即指数:0.117
期刊他引率:0.9263
平均引文率:50.6011
  • 纪念马杏垣先生

    刊期:2019年第05期

    今年是马杏垣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以这篇文章,纪念我的老师马杏垣先生,以表达我对马先生以及原北京地质学院所有老师的感念.1960年秋,我在北京地质学院开始了五年的大学生活.那时的院长是高元贵,他和何长工、刘型都是有着革命的经历,又懂得教育的领导.马杏垣先生是副院长,他和袁复礼、冯景兰、张席禔、王炳章、尹赞勋、袁见齐、杨遵仪、傅承义、...

  • 关于发展洋板块地质学的思考

    作者:李廷栋; 肖庆辉; 潘桂棠; 陆松年; 丁孝忠; 刘勇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为揭示造山带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发展洋板块地质学,阐明大陆形成演化过程和动力来源,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和地质学方法,对造山带俯冲增生杂岩带、蛇绿岩带等大洋岩石圈板块地质建造、结构构造进行系统研究,寻找俯冲带岛弧前弧火成岩组合;研究洋板块初始俯冲过程中,从前弧玄武岩到玻安岩、高镁安山岩,再到弧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熔岩的岩浆作用分阶段...

  • 片麻岩穹窿与伟晶岩型锂矿的成矿规律探讨

    作者:许志琴; 付小方; 赵中宝; 李广伟; 郑艺龙; 马泽良 刊期:2019年第05期

    “片麻岩穹窿”是指中下地壳热动力过程产生的与岩浆作用(或混合岩化作用)密切相关的穹状构造,是折返造山的产物.片麻岩穹窿的形成经历了从垂直上升的地壳流导致的岩浆上涌的挤压收缩到岩体侵位的顶部伸展机制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富含锂-铯-钽型(LCT)型伟晶岩的生成和锂族元素的富集.研究表明,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中国松潘-甘孜-甜水海印支...

  • 关于大陆构造研究的一些思考与讨论

    作者:张国伟; 郭安林 刊期:2019年第05期

    指出板块构造理论在解释大陆构造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在进一步深化板块构造理论发展的同时,构建大陆构造理论体系;通过长期大陆构造研究实践并利用国内外大陆造山带的6个例子提出有关大陆的基本问题,诸如早期大陆起源、超大陆方式演化的大陆演化机制以及大洋和大陆岩石圈的本质不同和构造旋回;说明大陆是由板块构造(包括可能的板块构造远程效应)和...

  • 秦岭造山带是印支碰撞造山带吗?

    作者:任纪舜; 朱俊宾; 李崇; 刘仁燕 刊期:2019年第05期

    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秦岭是一个印支碰撞造山带.但迄今为止,秦岭尚未发现三叠纪或古生代延续到三叠纪的洋盆存在的任何痕迹.秦岭泥盆系-三叠系为滨、浅海相沉积,没有远洋沉积,更没有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石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放射虫硅质岩组成的蛇绿岩套.泥盆系与下伏地质体之间有一个清楚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商丹断裂并不是印支期,而是加里东期的板...

  • 岩浆作用与地球深部过程

    作者:莫宣学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为纪念马杏垣院士诞辰一百周年而作.首先简述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指导意义.指出岩浆作用实质上是地球各层圈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岩浆是地球各层圈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载体.通过众多研究实例,重点讨论了岩浆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意义:一方面,火成岩及其所携带的深源岩石包体可以当作地球深部的“探针”和“窗口”;另一方面,火成岩也是大...

  • 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晚期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盆山过程

    作者:杨树锋; 陈汉林; 龚根辉; 张耀; 孟立丰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下扬子地区从晚奥陶世开始沉积特征发生了明显转变,从浅海相转变为三角洲相沉积.这一沉积特征转变与早古生代晚期经历的强烈造山事件密切相关.通过下扬子地区晚奥陶世到志留纪沉积序列的沉积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揭示沉积盆地的性质及其时空演化过程,探讨沉积盆地发育与造山带隆升剥蚀之间的关系.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晚期沉积学特征从东南向西...

  • 铜官山S状背斜构造综合解析

    作者:李东旭; 谭以安 刊期:2019年第05期

    通过褶皱、断裂、节理、线理等构造形迹的系统观测对铜官山S状背斜的形成过程和机制进行了综合构造解析,发现该背斜经过了3次构造变形,2次构造叠加复合.早期NE向褶皱的S状弯曲是由于前期EW向断裂限制的结果;晚期S状弯曲是由于新华夏构造应力场导致轴近水平的麻花状旋扭的结果;还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字模拟验证了限制型及麻花型S状构造形成机制.值得...

  • 论大地构造学的发展

    作者:万天丰 刊期:2019年第05期

    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球物质在时间和空间演化的学问,是构造地质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很宽的学问.大地构造学需要朝定型、定向、定时、定位和定量的研究方向前进,需要通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经过长期的知识积淀才可能进行扎实的研究,以便逐渐接近科学的真理.槽台假说是一种过时的认识.板块构造学说起源于海洋地球物理调查,...

  • 河南省嵩山区元古代嵩山群底部的主滑脱带

    作者:索书田; 游振东; 闻立峰; 韩郁菁 刊期:2019年第05期

    河南省嵩山区位于中朝地台南部,区内发育被2个角度不整合面分隔开的3个前寒武纪岩群,一个主滑脱带沿着嵩山群与登封群间不整合面发育.滑脱带之上的早元古代嵩山群形成近南北向的褶皱带,因此,嵩山群岩石在主滑脱带之上形成无根的独立构造.与滑脱带下伏的太古宙登封群很少有关系.主滑脱带厚4~30m,沿着主滑脱带,登封群角闪岩相岩石强烈退变质到绿片...

  • 大陆中洋壳俯冲增生杂岩带特征与识别的重大科学意义

    作者:潘桂棠; 肖庆辉; 张克信; 尹福光; 任飞; 彭智敏; 王嘉轩 刊期:2019年第05期

    大洋或弧后洋盆俯冲增生是大陆地壳增长的主导地质作用.重建大陆中消亡的洋地层岩石组合序列是当代大陆动力学和地学研究的重大前沿.洋壳消减杂岩带的厘定是洋板块地质构造重建乃至全球大地构造研究之纲,是理解区域大地构造形成演化及动力学的核心.俯冲增生杂岩带的基本特征:(1)俯冲增生杂岩带物质组成的共性是:以强烈构造变形洋底沉积的硅质岩-...

  • 马杏垣先生开合构造思想的提出、形成及最新进展

    作者:李舜贤; 曾佐勋; 饶扬誉; 刘德民; 王杰; 肖智勇 刊期:2019年第05期

    概述了马杏垣院士的学术生平与创建开合构造史实.开合构造提出是中国地球科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展的结果;是黄汲清院士、张文佑院士、马杏垣院士领导的青年团队,在国际板块构造革命的新潮中,根据板块构造登陆存在的巨大问题,结合中国地质构造的特色,依据坚实的实际资料进行深入的全新探索.3位院士领导的团队又联合起来,进行开合构造的长期...

  •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软流圈上涌与构造-岩浆-矿集区

    作者:邢集善; 杨巍然; 邢作云; 刘建华 刊期:2019年第05期

    以深部地球物理资料为基础,结合大地构造环境、岩浆岩同位素示踪及矿产资源分布规律,加以综合分析.通过热力学计算可知,中国东部近2亿年来的上地幔岩石圈/软流圈构造可以存留至今,且能区分出中、新生代.软流圈上涌与矿集区:(1)中生代金属矿:(a)克拉通区,软流圈沿柱身上涌,其柱头上方形成幔壳混熔花岗质岩及相应Au、Cu、Mo、Pb-Zn等矿集区,并于柱...

  • 中天山基底与塔里木克拉通的构造亲缘性

    作者:舒良树; 邓兴梁; 马绪宣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中天山基底与塔里木克拉通的构造亲缘性问题涉及中亚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倍受学术界关注.在诸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特别是塔里木北缘物质成分和年代学成果基础上,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对托克逊县干沟与和静县阿拉沟两地的前南华纪地层序列及其岩石组合进行了专门研究,并筛选出4件浅变质砂岩样品做碎屑锆石U-Pb测年研究,获得165组年龄数据.结果表明,...

  • 喜马拉雅造山带两种不同类型榴辉岩与印度大陆差异性俯冲

    作者:张泽明; 丁慧霞; 董昕; 田作林 刊期:2019年第05期

    印度与亚洲大陆新生代碰撞-俯冲形成的喜马拉雅造山带核部由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组成.超高压榴辉岩分布在喜马拉雅造山带西段,由石榴石、绿辉石、柯石英、多硅白云母、帘石、蓝晶石和金红石组成.超高压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条件为2.6~2.8GPa和600~620℃,其经历了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和低程度熔融.超高压榴辉岩的进变质、峰期和退变质年龄分别为~50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