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Earth Science

杂志简介:《地球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874/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其他、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和沉积学、环境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国际刊号:1000-2383
国内刊号:42-1874/P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2
复合影响因子:2.67
总发文量:2541
总被引量:37951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8.1493
立即指数:0.117
期刊他引率:0.9263
平均引文率:50.6011
  • 鲁甸地震(Ms6.5)临震预测、中期预测及中地壳流变结构

    作者:曾佐勋; 刘根深; 李献瑞; 贺赤诚; 杨学祥; 杨冬红 刊期:2014年第12期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27.1°N,103.3°E)发生Ms6.5地震,震源深度10km,死亡617人,失踪112人,受伤3143人,受灾人口108.84万人.根据月亮赤纬角、太阳黑子极值年等周期变化及两者的叠加效应,总结出2013-2014年是云南强震高危期,具备Ms7地震的发生条件.次年,利用基础SW前兆仪的临震预测指纹法信息,制定了2014年底211号地震预测...

  • 大陆地震构造系统:以青藏高原及邻区为例

    作者:李德威; 陈继乐; 陈桂凡; 梁桑 刊期:2014年第12期

    青藏高原及邻区三角形发震构造域是全球大陆最显著的地震多发区。脆性活动断层及其弹性回跳模式无法合理解释该区深度集中分布在10-40km的点状震源。针对发震构造和地震机理不明确这一重大科学问题,以大陆动力学和地球系统动力学新思想为指导,对青藏高原及邻区发震构造系统进行域、层、带、点相关研究,阐明大陆地震构造系统的结构型式,认为...

  • 注水诱发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变化特征:以四川长宁序列为例

    作者:朱航; 何畅 刊期:2014年第12期

    2006年4月以来,四川长宁、兴文、珙县交界区域相继出现注水诱发地震活动,至2013年4月30日共发生ML4.0以上地震16次,最大为2013年4月25日ML5.2地震.通过采用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方法研究长宁注水诱发地震序列ML3.0以上地震震源机制变化过程,结果显示序列震源机制散乱;利用CAP方法计算了序列中ML4.0以上12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同样表明其...

  • 天然地震数值模拟与实例对比

    作者:柳浩; 刘江平 刊期:2014年第12期

    为了解决长时间正演模拟的不稳定性问题,实现天然地震波场长时间数值模拟。在高阶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给出了多轴向完全匹配吸收边界(M-PML)二维划分方式,讨论了M-PML吸收边界转换系数P的取值对其吸收能力与截断误差对数值模拟有效信号的影响。实现了二维弹性波高阶有限差分的长时间数值模拟。采用2013年12月16日湖北省巴东县地震及...

  • 三峡库区巴东地震(Ms5.1)成因机制及次声波信号

    作者:李献瑞; 曾佐勋; ; 贺赤诚; 刘江平; 赵娟; 潘黎黎 刊期:2014年第12期

    2013年12月16日三峡库区巴东发生Ms5.1地震.根据eigen-6c2模型研究了巴东地区的8-638阶卫星重力异常,结果表明:该地区场源深度为10km的地壳为局部重力低异常,反映了该处物质密度较周围偏低,形成低密度层.同时,研究了该地区速度结构剖面,结果表明:巴东地区地壳5-9km及10-15km深处存在上下两个低速层,上部低速层与水库渗水有关,下部低速...

  • 基于广域次声传感器网络的地震本地次声波监测

    作者:郭泉; 杨亦春; 吕君; 滕鹏晓 刊期:2014年第12期

    通过提出应用于广域次声传感器阵列的最小方差法信号源定位模型,分析了阵列信号相关系数特征和本地次声波实时大气传播特性,对阵列阵元数量、阵元组成结构引起的定位误差以及本地次声波的真实大气传播射线进行仿真,并利用中国境内布置的广域次声传感器网络监测到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雅安)地震的瑞利波激发的本地次声波,验证了上述模型和...

  • 对流层大气温度“蝴蝶形”震前异常

    作者:郝国成; 董浩斌; 曾佐勋; 赵娟; Kashikin; V.B. 刊期:2014年第12期

    利用美国国家和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大气温度数据,分析陆地地震和海洋地震震前震中上空的大气温度变化,研究其作为地震短临前兆的可能性.地震样本包括2014年2月12日于田Ms7.3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Ms9.0地震、2014年4月1日智利Ms8.1海洋地震、2013年3月27日台湾南投县Ms6.1地震和2014年5月30日云南盈江Ms6...

  • 新疆于田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性与重力异常特征

    作者:徐伟民; 陈石; 石磊 刊期:2014年第12期

    基于最新重力场模型对2014年于田Ms7.3地震震区的重力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并应用Crust1.0地壳模型计算得到震区的深部构造形态,结果显示:震中位于地壳厚度陡变带上.同2008年于田Ms7.3地震相比,震中虽位于不同位置,但发震机制均与深部地壳结构变化密切相关.统计研究区内历史地震活动性与重力异常之间的关系,发现震中的自由空气异常与地形存在...

  • 三峡库区上地壳横波速度结构

    作者:李小勇; 朱培民; ; 彭松柏; 刘江平; 刘娇 刊期:2014年第12期

    为了更好地了解三峡库区的稳定性,利用三峡库区的流动宽频地震仪台阵于2011年4-5月期间观测的背景噪声数据,采用互相关方法提取了瑞利面波的格林函数,用多重滤波方法获得了瑞利面波的群速度频散曲线.利用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0.5-10.0s周期的纯路径频散曲线,进而反演获得了沿巴东-茅坪-土门方向的横波速度结构剖面,揭示了三峡地区上地壳...

  • 地震台站地电场异常特性:以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625研究所为例

    作者:杜秋姣; 李阶法; 李献瑞; 曾佐勋 刊期:2014年第12期

    通过分析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625研究所地电场监测站30多年监测的原始资料,提取了其中8组数据,包括4组地电场中的长期异常信号和4组对应震级Ms6.0以上的地震震前短临异常信号.发现这些异常信号有以下特征:地电场中的长期监测图中包括了许多不同大小、距离远近地震的孕震信息,其中近区大震会主控一条或多条曲线的走势,远大、近小的地震会造成...

  • 太阳活动周与全球大震

    作者:林云芳; 林泊宁; 陈维升; 白志强; 郑吉盎; 曾小苹 刊期:2014年第12期

    为研究太阳活动与全球大震的关系,引入一个无量纲的“地震能量函数√G”,并分析研究了1681-2011故年间全球M≥7.0大震的能量释放的时间序列.由此发现全球大震在太阳活动周4个阶段的分布和活动度,随震级的强度而异.提出地壳对太阳风暴加卸载响应模式,用于解释此现象:通过考察最近331a,得出全球共发生了10个M≥9.0超级巨震的时空分布特征,特别是...

  • 日本大震与中国及邻区中强地震的遥相关

    作者:曾小苹; 林泊宁; 陈维升; 白志强; 郑吉盎; 林云芳 刊期:2014年第12期

    将日本从北至南划分为5个区,分析1900-2011年3月共110a期间发生的67个Ms=6.9-9.0大震事件,与其后4a在中国及邻区发生的Ms≥6.0(极个别为Ms=5.5-5.8)共569个中强地震的对应比较.得出结论:(1)日本大震和中国及邻区中强震二者有很好的遥相关关系;(2)分析了日本各区与中国及邻区地震相对应的特点;(3)中国地区地震的滞后时间多为0.5-2.0a,...

  • 强震前地磁秒数据异常及其短临预测意义

    作者:孙旭龙 刊期:2014年第12期

    通过分析6个强震震中附近地磁Z分量秒数据的处理结果显示:一些强震在震前反复出现较强的地磁异常现象。此现象在震前百余天至四十余天和临震前出现;地磁场的特大异常持续天数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其异常天数与总体天数的比值随着震级的增大而增大。该特性对于短临地震预报预警及防震减灾具有一定意义。

  • 云南地区水温异常与地震关系

    作者:张彬; 方震; 刘耀炜; 杨选辉; 赵刚; 荆燕 刊期:2014年第12期

    云南地区地震频发,水温观测点分布也最集中,为研究水温异常与地震的关系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收集已经公开发表关于该区域“十五”之前的水温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的文章,较系统地研究了水温异常持续时间、异常空间位置与地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温异常主要是地震短临异常,强震前也存在水温中期趋势异常;一般情况下,地震震级越大,异...

  • 大震与重力异常突变带、活动断裂带关系及其流变模型

    作者:周志鹏; 杜秋姣; 梁青; 王杰; 曾佐勋; 王雄 刊期:2014年第12期

    为了研究大震(Ms≥7)和巨震(Ms≥8)与重力异常和活动断裂的关系。利用EIGEN-6C重力模型计算了相关地区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查阅了相关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和活动断裂构造。分析了重力异常突变带和活动断裂带与这些地震的空间分布。发现大震和巨震常在重力异常突变带和活动断裂带交汇处发生。结合前人对地球深部构造特征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