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

电化学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Electrochemistry

杂志简介:《电化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5-1172/06,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化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化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研究快讯、研究论文、技术论文、研究简报、动态信息、研究论文与评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厦门大学
国际刊号:1006-3471
国内刊号:35-1172/06
全年订价:¥ 310.0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化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
复合影响因子:0.52
总发文量:1003
总被引量:4138
H指数:24
引用半衰期:5
期刊他引率:0.9184
平均引文率:15.75
  • 《电催化及燃料电池》专辑序言

    作者:王双印 刊期:2019年第05期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发展高效、清洁的能源获取与转化技术,绿色物质合成技术成为当前科学与技术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电催化是一门电化学、催化科学、表面科学以及材料科学等众多科学分支交叉的学科.其广泛应用于能源转换与储存、绿色合成与新物质创造、表面处理、微米与纳米尺度加工以及生物医学与...

  • 太阳能光催化制氢研究进展

    作者:吴芝; 孙岚; 林昌健 刊期:2019年第05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传统能源的急剧消耗,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清洁的环境友好的可再生新能源体系是当前各国高度关注的焦点和重大战略.在众多绿色环保、可持续新能源选项中,半导体光催化制氢因其可利用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制取高效清洁氢能,有望完全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最有应用前...

  • 经由[Ni(en)3](SeO3)配合物电镀制备的硒化镍高效电催化水分解反应

    作者:陈丹丹; 高学庆; 刘红飞; 张伟; 曹睿 刊期:2019年第05期

    电催化水分解是一种高效制备清洁氢气能源的有效方法.开发高效、稳定、廉价、双功能的电催化剂用于水的氧化与还原反应一直以来都是具有挑战的课题.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报道了一种生长在碳布上高活性的硒化镍微球.该催化剂通过对同时包含镍和硒元素的亚硒酸镍配合物进行电解制备.由于前驱分子同时含有两种有效元素,制备得到的硒化镍具有很好的形貌...

  • Pt-WO3纳米片的合成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作者:蒋鹏杰; 吕燚; 陈昌淼; 何宏程; 蔡勇; 张明 刊期:2019年第05期

    作者通过一个简便的方法在泡沫镍表面修饰了Pt-WO3纳米片.作为连续导电网络,泡沫镍基地可提高WO3电极的性能.表面修饰的铂纳米颗粒不仅可以提高表面电导率,也可提高其催化位点密度.测试结果表明Pt-WO3修饰的泡沫镍显示出比未进行铂修饰催化剂更高的性能,其Tafel斜率为80 mV·dec-1,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过电位仅为72 mV.另外,Pt-WO3修饰的泡沫...

  • 负载于刻蚀镍泡沫上钯纳米粒子作为乙醇氧化高性能电催化剂(英文)

    作者:张翅; 李成飞; 李高仁 刊期:2019年第05期

    发展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稳定性的非Pt阳极催化剂目前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除了设计催化剂以外,设计合适的载体对提高电催化剂性能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报导了一种以混合酸(HNO3+H2SO4+H3PO4+CH3COOH)腐蚀的镍泡沫负载Pd纳米粒子作为高性能电催化剂用于碱性条件下乙醇氧化.因具有开放孔结构、快速电解质渗透能力及快速的电荷传输性能,...

  • 具备高效析氢催化效率的三维多孔氮化钒八面体催化剂(英文)

    作者:尹灿; 付威威; 方玲; 游时利; 张慧娟; 王煜 刊期:2019年第05期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渐长.发展和开发高效清洁的新能源燃料可以有效地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如今,研发高效、环境友好和低成本的催化剂仍是析氢反应的研究重点.在此项研究中,作者首先通过煅烧处理方式制备了一种三维多孔的氮化钒八面体结构型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具备高效的析氢效率,包括较低的过电位94.0...

  • 不同结构及氮掺杂NiO/rGO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作者:梁栋; 房恒义; 姚硕; 于洁玫; 张昭良; 姜占坤; 高学平; 黄太仲 刊期:2019年第05期

    本文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载体制备了片状NiO/rGO和球形NiO/N-rGO结构的氧还原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Raman(拉曼)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表征了两种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采用循环伏安法(CV)、Tafel曲线、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旋转圆盘电极(RDE)和旋转环盘电极(RRDE)等技术测试...

  • Co@N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作者:谭小莉; 何灯红; 张兴旺 刊期:2019年第05期

    本文从开发替代贵金属催化剂(如RuO2,IrO2,Pt)的廉价催化剂方面着手,以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IF-67为前驱物,通过室温溶剂热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ZIF-67,将其高温炭化制备出包覆Co纳米颗粒的氮掺杂的碳基复合材料,即Co@NC.研究炭化温度对其形貌结构、元素组成和电催化性能的影响.制备形貌结构最优的Co@NC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在碱性条件下析氧反应的催...

  •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电化学解读》专辑导读

    作者:《电化学》编辑部 刊期:2019年第05期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约翰·古迪纳夫(John B.Goodenough)、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的斯坦利·惠廷厄姆(M.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旭化成公司的吉野彰(Akira Yoshino)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对锂电池研发的卓越贡献.今年诺奖的颁布正值第二十次全国电化学大会的召开之时,作为电化学专业委员会的会刊《电...

  • 钴酸锂正极材料与锂离子电池的发展--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

    作者:黄云辉 刊期:2019年第05期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John B.Goodenough、M.Stanley Whittingham和Akira Yoshino三位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科学家.钴酸锂等正极材料的发现助推了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的进程,对电池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回顾了John B.Goodenough教授发现钴酸锂的历史,对钴酸锂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进行了梳理,同时对他发现另两种正极材料锰...

  • 锂离子电池的发现与发展--兼谈电池材料与固态电化学

    作者:杨勇 刊期:2019年第05期

    令世人瞩目的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锂离子电池发展的三位重要人物[1]:美国Texas大学奥斯丁分校John Goodenough教授、纽约州立大学Binghamton分校的Stan Whittingham教授和日本旭化成公司的Akira Yoshino.从三人的贡献看,前两人在探索与发明锂电池的电极材料均做出了卓越贡献,而Yoshino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与组装了第一个完整的锂离子电池.

  • 改变我们生活和社会建设基础的锂电池--诺奖背后波澜壮阔的研发竞争

    作者:赵金保 刊期:2019年第05期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John Goodenough、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们对锂电池研究方面的贡献.锂电池,特别是锂电池(lithium ion batteries,LIBs),已深入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基础建设,因而这次得奖也是广大锂离子电池研究者期待已久的奖励.另外,三位获奖者的研究经历也使今年的诺贝尔化...

  • 高温驱动氧化锰刻蚀制备纳米氧化锰-多孔石墨烯及其锂空气电池性能研究

    作者:杨娟; 郎俊伟; 张鹏; 刘宝 刊期:2019年第05期

    本文通过简单的电荷吸附制备了高分散的氧化石墨烯含锰化合物(Mn-GO),利用高温驱动下氧化锰的生长以及热运动同时实现了GO的还原、刻蚀和纳米氧化锰的负载,即成功构筑了纳米氧化锰-多孔石墨烯复合材料(MnO-PGNSs).对影响GO分散性的Mn2+的添加量、影响GO层数的分散液浓度以及影响MnO热运动的烧结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研究发现,当Mn-GO同时满足优...

  • 铸态及快淬态CeMg10Ni2合金电化学储氢热力学及动力学性能研究

    作者:胡锋; 罗丽容; 李永治; 翟亭亭; 赵鑫; 张羊换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为了改善CeMg10Ni2合金的电化学储氢性能,快淬技术被用来制备具有非晶纳米晶结构的CeMg10Ni2合金.运用X射线衍射及高分辨透射电镜对合金的微观结构及其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恒电流充放电、高倍率放电、交流阻抗以及动电位极化测试对合金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由多相结构组成,经过快速凝固处理的合金内部含有大量的非...

  • 近期热点文章

    作者:詹东平 刊期:2019年第05期

    关键词:固/液界面吸附能·分子电子学测量C.Zhan,G.Wang,X.G.Zhang,Z.H.Li,J.Y.Wei,Y.Si,Y.Yang,W.Hong,Z.Q.Tian.Single-Molecule Measurement of Adsorption Free Energy at the Solid-Liquid Interface,Angew.Chem.Int.Ed.,2019,DoI:10.1002/anie.201907966.在单分子尺度下测量分子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能是表面科学领域长期以来的目标与挑战.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