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研究

德国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Deutschland-studien

杂志简介:《德国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03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政治与经济、法律、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文化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国际刊号:1005-4871
国内刊号:31-2032/C
全年订价:¥ 172.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3
复合影响因子:0.72
总发文量:521
总被引量:2868
H指数:21
期刊他引率:1
  • 德国实施南极战略的路径构建

    作者:陈腾瀚 刊期:2018年第04期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德国主动参与制定的与南极事务相关的国际条约和协议数量高达200余项,使其在全球的南极治理中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并且这种影响力还在不断扩大。2011年《德国对白色大陆的责任》的又将德国参与南极事务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同时德国也在政策层面做出了一系列调整,旨在促进相关实践与其战略目标相协调,因而与此相对应的机...

  • 中、德在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三方合作的新机遇

    作者:周瑾艳 刊期:2018年第04期

    职业教育是非洲区域层面和埃塞俄比亚国家层面确立的发展重点,也是中、德与埃塞各自开展的国际发展合作的重点之一,是关系到埃塞青年发展、解决青年就业、推动工业化、实现政治稳定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埃塞联邦职教学院、德国职教援助相关机构与中国企业的调研,介绍了职业教育在非洲和国际发展合作领域的复兴;分析了德国作为北方援助国在埃塞开展...

  • 防务一体化的“多速欧洲”实践--永久结构性合作框架评析

    作者:陆巍 刊期:2018年第04期

    2017年3月,欧盟各国首脑将“多速欧洲”正式写入《罗马宣言》。此后,欧盟于2017年12月宣布激活永久结构性合作框架,开始了“多速欧洲”理念在防务一体化领域的具体实践,以实现摆脱机制掣肘、强调成员义务、提高防务预算、加强相互合作并加速防务一体化的目标。然而受欧盟成员国内部分歧、美国的外部打压以及与北约之间的竞争关系等多重因素的影...

  • 难民与移民问题背景下欧洲伊斯兰恐怖袭击的特征研究--基于2015年至2017年间80个案例的内容分析

    作者:彭枭 刊期:2018年第04期

    难民与移民问题作为当代欧洲伊斯兰问题的重要背景,不仅对欧洲内部团结、稳定、共荣等形成挑战,也使欧洲伊斯兰恐怖主义出现新的特征。近来学者对特征问题的研究存在两个缺点,一是在描述欧洲伊斯兰恐怖主义的某些社会现象上缺乏精准,存在争议;二是遗漏了当前恐怖主义现象中某些重要部分。核心问题在于没有紧扣社会现实。本文选用社会科学研究中...

  • 德国作为“欧洲的联合领导力量”--基于国际角色演变根源的分析

    作者:于芳 刊期:2018年第04期

    在欧洲危机叠发的背景下,德国从“文明力量”角色转向“欧洲的联合领导力量”角色。德国政治精英和普通民众对德国在国际上的身份有不同的认知,政治精英希望能够更积极主动寻求更多外交空间,甚至可以考虑军事手段但将其作为最后手段;民众则始终坚持克制文化,支持政府积极治理安全危机,但反对使用武力。外部环境要求德国承担更多领导责任,但重要...

  • 《德国反限制竞争法》的第九次修订

    作者:周万里 刊期:2018年第04期

    2017年6月9日,《德国反限制竞争法第九次修订法》生效,该法明文规定了数字经济下认定多边市场经营者市场力量的方法,并且在经营者集中控制制度中新增了“交易额条款”,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明文规定“数字市场反垄断法”的国家。新法还细化了反垄断民事赔偿规则,填补了反垄断处罚法中有关企业集团责任的法律漏洞。2018年恰逢我国反垄断法生效...

  • “我望向广阔的风景,体会到无边的绝望。”--解读赫塔·米勒作品中的自然

    作者:余杨 刊期:2018年第04期

    赫塔·米勒作品中的自然风景以其极端性引人注目,它直指其作品的核心主题--对存在的焦虑与对死亡的恐惧。她的自然观与存在观、人生观融合为一,决定了她与世界、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自然因此不仅具有认识论上,也兼具社会政治维度上的意义。米勒对自然的认识对其主题选择、风格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渗透到她的核心诗学原则如“虚构感知”“陌生的...

  • 德国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的现代重构--以“诗歌中国”的发现及译介为例

    作者:李双志 刊期:2018年第04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学术界重新认知了中国文化的结构与特质。因欧洲汉学学科的建制发展,曾经单一的中国形象变得多元,中国诗歌备受推崇,成为了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核心元素之一。克拉邦德、布莱希特等德国的重要现代作家、诗人纷纷加入翻译、讨论中国诗歌的行列,并将中国诗人视为自己的精神偶像,翻译行为本身成为了感知、认同中国美学精神的重要...

  • 《尼伯龙根之歌》是德意志人的民族史诗吗?--作为现代政治迷思的中世纪文学

    作者:江雪奇 刊期:2018年第04期

    《尼伯龙根之歌》是德意志人的“民族史诗”,这在汉语世界中似乎已被普遍认定为天经地义的世界文学史常识。然而,这是条自始至终不断遭受质疑、早已被德语区学界推翻的、缺乏理据且不合时宜的论断。《尼伯龙根之歌》在中世纪从来不是“民族史诗”,也无法代表当时或现代德意志民族的典型价值观念;它只是被后天赋予了原本缺乏文本支撑的民族政治意...

  • “中德人文交流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文化对话之变迁--中国与德国的视角”在同济大学举行

    作者:陈惠兰 刊期:2018年第04期

    2018年11月30日~12月1日,“中德人文交流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文化对话之变迁--中国与德国的视角”在上海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中德大楼举行。本次会议由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德国对外文化关系研究所主办,同济大学中德校园、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