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研究学刊

杜甫研究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Dufu Studies

杂志简介:《杜甫研究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047/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纪念《杜甫研究学刊》创刊四十周年”专栏、杜甫研究、杜诗研究、杜诗学研究、域外论杜、古典诗歌研究 唐代文学研究、学术动态

主管单位: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主办单位:四川省杜甫学会;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国际刊号:1003-5702
国内刊号:51-1047/I
全年订价:¥ 12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
复合影响因子:0.11
总发文量:839
总被引量:1328
H指数:9
立即指数:0.0147
期刊他引率:0.6923
平均引文率:9.8235
  • 杜甫的汉朝情结

    作者:丁启阵 刊期:2005年第01期

    杜甫在诗歌里以汉王朝代指唐王朝、汉代帝号代指唐代皇帝、汉代人物比喻当代人物等各种方式提到汉代以及汉代的名臣,表现出来的对于汉代的推崇是格外引人注目的。之所以这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称赞汉代是得到当时统治者认可的共识;二、东汉中兴可以用来鼓励遭受安史之乱的唐代统治者振作起来中兴李唐。

  • 凤凰与白鸥——试论杜甫思想的矛盾性

    作者:黎孟德 刊期:2005年第01期

    在古人眼中,凤凰虽然也有。“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⑦的傲岸不群,孤芳自赏的性格,很对旧时文人的脾胃,但是,它更多的是被作为富贵权势、荣耀通达的象征,这和一生巅沛流离,穷愁潦倒的杜甫似乎相去太远。所以在他笔下的凤凰,许多都不是《朱凤行》中所描写的样子。

  • 从夔州物候民俗诗看杜甫之“仁”

    作者:周建军 刊期:2005年第01期

    大历元年杜甫辗转来到夔州以后,亲身感受到了当地蛮民险恶的生存环境,落后的文化状态,轻剽重利的性格特点,加之自己理想的日渐破灭和身体状况的每况愈下,使其强烈的报国忠君之想有所淡化,忧生恤民之心进一步加强。从杜甫夔州物候民俗诗中,我们能更加细致地体会到其博大的“民胞物与”的仁者情操。

  • 晚唐顾云《苏君厅观韩干马障歌》“苏君”家世考

    作者:何锡光 刊期:2005年第01期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问世后,其对画家韩斡“斡唯画马不画骨”的批评,引起人们的多所评论。其中晚唐诗人顾云《苏君厅观韩斡马障歌》一诗,据其在苏君厅所见“屹然六幅古屏上,欻见胡人牵人天厩之神龙。麟髻凤臆真相似,秋竹惨惨披两耳。轻匀杏蕊糁皮毛,细捻银丝插鬃尾。思量动步应千里,谁见初离渥洼水?眼前只欠燕雪飞,蹄下如闻朔风起...

  • “乌鬼”小解

    作者:李明晓 刊期:2005年第01期

    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之一有:“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1日识能为态,新知已暗疏。治生且耕凿,只有不关渠。”(《全唐诗》卷231)而“乌鬼”究竟指什么,众说纷纭,迄无定论。

  • 艺术津梁与终极目标——论韩愈作为宋人学杜的艺术中介作用

    作者:谷曙光 刊期:2005年第01期

    本文简要剖析了杜诗、韩诗一脉相传的艺术关系,并考察了杜甫、韩愈在北宋诗学地位的高低显隐,说明杜、韩之于宋诗艺术作用有微妙差别,阐发了韩诗作为宋人学杜艺术中介的诗学意义。

  • 杨慎对杜诗“诗史说”的批判及其批评史意义

    作者:邓新跃 刊期:2005年第01期

    宋代以来兴起的杜诗“诗史说”,强化诗歌的“实录”精神与对现实政治的干预,淡化了诗歌自身文体特征。杨慎对杜诗“诗史说”的批判,其核心是强调诗歌的抒情特征,维护诗歌体制的纯净,是明代诗学辨体理论的重要表现,在宋明理学的文化背景下尤其具有独特的文体学意义。

  • 论“放翁前身少陵老”的真正内涵

    作者:徐丹丽 刊期:2005年第01期

    前人论及陆游和杜甫的关系,以为陆游学杜而似杜。本文认为,陆诗得力于杜诗的最大之处,在于学习杜诗律诗的写作技巧方面,而陆诗在主题、内容、感情等方面呈现出与杜诗的雷同现象,并不是主观学杜得来的,而是由陆游本人的学力、经历和忠义爱国的感情决定的。

  • 《聊斋》故事题材用杜诗例——《禽侠》与《义鹘行》之对比

    作者:王新芳 刊期:2005年第01期

    《聊斋志异》之《禽侠》的故事题材最早出现在杜诗《义鹘行》之中,二者的故事类型如出一辙,虽然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变异,但不可否认《义鹘行》乃是《禽侠》最早的故事来源。

  • 诗是吾家事 人传世上情——梁启超论“情圣”杜甫

    作者:周生杰 刊期:2005年第01期

    梁启超运用“知人论世”的研究方法,在“诗圣”的光环上再冠以杜甫“情圣”的赞誉。他认为“情”是杜甫及其诗作的内核,是杜诗被称为“诗史”的重要表现之一。梁还探讨“情圣”的情感表现,论述杜甫丰富的写情方法,不乏创见。

  • 锦江正名与流程起止点论辩

    作者:祁和晖 刊期:2005年第01期

    锦江为什么需要正名?锦江得名历史长达二千多年,已携带大量历史文化信息。今日确定锦江流程范围与江流起止点的原则与地图地名标志处理建议

  • “中国诗歌文化中心”规划设想举要

    作者:王飞 刊期:2005年第01期

    引言:根据成都市政府关于发展“两中心、六体系”的文博事业战略框架,为深入挖掘成都历史文化内涵,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打造以杜甫草堂为核心的中国诗歌文化中心,按照省、市有关领导指示,在市政府有关领导的组织下多次召开了由市建委、市规划局、市文化局、市园林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专题工作会,对建设“杜甫草堂——浣花公园中国诗...

  • 杜甫研究学刊发行二十四周年志贺

    刊期:2005年第01期

  • 怀念敦仁老友

    作者:李国瑜 刊期:2005年第01期

  • 求新求变论杜诗——读刘明华先生近著《杜甫研究论集》感言

    作者:杨理论 刊期:2005年第01期

    杜甫研究向来为学界热点之一。千百年来,杜甫及其诗歌的研究从未间断并日趋深入,要在这一领域有所创新,实属不易。然一代有一代之文化,一代有一代之学术。袁宏道曾经指出:文学“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叙小修诗》),“世道改变,文亦因之”(《与江进之》),此论移评学术,亦为不刊之论。文随时变,学术亦随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