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研究学刊

杜甫研究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Dufu Studies

杂志简介:《杜甫研究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047/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纪念《杜甫研究学刊》创刊四十周年”专栏、杜甫研究、杜诗研究、杜诗学研究、域外论杜、古典诗歌研究 唐代文学研究、学术动态

主管单位: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主办单位:四川省杜甫学会;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国际刊号:1003-5702
国内刊号:51-1047/I
全年订价:¥ 12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
复合影响因子:0.11
总发文量:839
总被引量:1328
H指数:9
立即指数:0.0147
期刊他引率:0.6923
平均引文率:9.8235
  • 杜诗学疑难问题举隅

    作者:莫砺锋 刊期:2004年第03期

    有关杜诗学的论著虽已汗牛充栋,但是杜诗学中仍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本文选择了杜诗学中长期聚讼纷纭而未成定谳的九例疑难问题,收集了历代学者的各种解释,并试图揭示其所以难解之原因。这些问题涉及字词、典故、异文、名物、风土、地理、天文、避讳、史实等内容,它们正是历代杜诗注释者用力最勤之处。希望本文能引起当代杜诗学者...

  • 说宋人读杜诗

    作者:杨胜宽 刊期:2004年第03期

    杜甫其人其诗在宋代受到特别的关注,表现的特征之一就是在宋代文人士大夫中间形成的阅读、研究杜诗的热潮。在两宋读杜诗的热潮中,受不同时期政治局势和士人心理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阅读方式和关注重点。北宋中期以前,士人企图从杜诗中寻找诗歌创作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技巧,为确立宋代文学发展道路和艺术风格提供借鉴,可称之为找寻式读杜诗;...

  • 《全唐诗》底本所体现的杜诗学

    作者:孙微 刊期:2004年第03期

    康熙朝《全唐诗》的编纂与乾隆朝《四库全书》、《唐宋诗醇》的编纂都是影响杜诗学的大事,从中可以看到当时学术风气与官方意志对杜诗学的影响。而《全唐诗》所选用的底本系《钱注杜诗》,但十编校中的查嗣踝等人采用了朱彝尊所提出的,应该重视李因笃所论“杜律细”的意见,对大部分的杜诗异文进行了校勘。因此,《全唐诗》的底本中就包含了丰...

  • 悼敦仁

    作者:刘开扬 刊期:2004年第03期

  • 李念慈批点《钱注杜诗》辑考

    作者:杨春俏 刊期:2004年第03期

    清代著名杜诗注本《钱注杜诗》在注释典故与笺解诗意方面颇有发明,但不太注重艺术评价。此本问世后不久即出现诸多以之为工作本的批点本,丰富了杜集研究宝库。此文以清初李念慈对《钱注杜诗》的批点为研究对象,就李氏生平及批点情况作相关考索与评论,以期对研读杜诗及钱笺有所裨益。

  • 治杜的态度:了解之同情——闻一多先生的杜甫研究(一)

    作者:李凤玲; 赵睿才 刊期:2004年第03期

    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这三重人格集合在他身上,因时期的不同而或隐或现。……学者的时期最长,斗士的时期最短,然而他始终不失为一个诗人;而在诗人和学者时期,他也始终不失为一个斗士。”朱自清先生的观点是辩证的、公允的。可是,五十多年来闻一多研究中累积的重斗士轻诗人、重诗人轻学者的偏颇倾向,至今没...

  • 奉使虚随八月槎——论授任左拾遗对杜甫的影响

    作者:张伟 刊期:2004年第03期

    拾遗官肩负着议政重任,地位清贵,待遇优厚,前程远大,任用也相当慎重。仕途蹭蹬、穷困潦倒而“好议天下大事”的杜甫,得到这个职位,无疑十分理想。它给了46岁的诗人一个上升的平台,也使其“致君尧舜”之志有了实现的可能。诗人因此感激涕零,上任伊始就直言极谏以图报效。遭受打击后,他保持沉默,勤勉谨慎地工作,是为了保住官位,把握来...

  •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诗在唐、五代接受情况的统计分析

    作者:杨经华 刊期:2004年第03期

    对杜甫成就和地位的认定,不仅是对唐朝文学功绩的肯定,也是中国传统文人诗歌理想的真正确立。现在,没有人再质疑杜甫的历史地位,但是杜甫诗圣地位的真正确立却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其死后经历了两百多年的沉寂和遗忘之后,杜诗的接受才在宋代获得命运的转机。在唐、五代,杜诗版本散佚严重,几近失传;时人选本又多不载杜诗,杜甫...

  • 杜甫“大拗”律诗的声律分析——兼谈杜甫拗律的归属

    作者:兰香梅 刊期:2004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分析杜甫“大拗”律诗的声律,说明杜甫的拗体诗拗而不乱,自有其变化规律,并未违背律诗在声律应用上的基本原则,即平仄相对,平仄和谐,用粘对的规则组织句子。杜甫的拗律在音律上是小拗而大顺,在字数、句数、对仗、用韵上都符合律诗的要求,所以应该属于律诗。

  • 杜甫诗论与佛禅宗风

    作者:朱学东 刊期:2004年第03期

    本文从“熟读”与“读破”、“诗兴”与“妙取”、“意惬”与“混茫”、“穷相”与“神融”等诸方面入手,探讨杜甫诗论所受佛禅宗风的影响,并诠释杜甫的诗学理论。

  • 从两首杜诗谈如何对待杜诗旧注

    作者:谭文兴; 谭续英 刊期:2004年第03期

    杜甫《白盐山》诗末句“刻画竟谁传”的意思,是诗人采用美好的诗句精细地描绘出白盐山的雄奇秀丽以后谁来传播这首诗!“刻画”的含义不是成语“刻画无盐“的内容。《晓望白帝城盐山》诗中的清江不是鄂西地区的“清江”,而是指清澈的长江。

  • 杜甫《白盐山》与《晓望白帝城盐山》中之白盐山所指不是一个地方

    作者:谭光武 刊期:2004年第03期

    《白盐山》据仇注《杜诗评注》:“黄鹤注:当是大历元年秋作。”此说可信。杜甫此时到夔不过四、五个月,时居西阁。此诗是写白盐山给他的第一印象:“卓立群峰外,蟠根积水边。他皆任厚地,尔独近高天。”无论谁到了夔州——今奉节县,最触目最有特色而且高踞于群山之上的是形如桃尖且呈淡红色的赤甲山顶峰的。他和巍巍夔门成了夔州形胜的最突...

  • 读杜放歌三百字

    作者:龚嘉英 刊期:2004年第03期

  • 谈杜甫夔州诗中的“赤甲白盐”

    作者:李江 刊期:2004年第03期

    诗人杜甫在夔州诗中多处写到“赤甲白盐”,但诗中的赤甲、白盐二山,与实地的今称白盐,赤甲二山总是结合不起来。严重的名实不符,导致对诗的理解困难,因而引起今人对“赤甲白盐”问题的研究。

  • 杜甫草堂歌——调寄《满江红》

    作者:郑畅 刊期: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