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当代修辞学 基于介入系统的修辞策略分析--以名誉侵权涉诉语篇为例 【正文】

基于介入系统的修辞策略分析--以名誉侵权涉诉语篇为例

作者:赖良涛; 朱熠凝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上海200240
名誉侵权   判决结果   对话性修辞   介入系统  

摘要:本研究选取2008年至2018年间我国各级法院公布的典型名誉侵权成立和不成立案例涉诉语篇各30篇,以介入系统作为对话性修辞策略的分析工具,对其中的介入资源分布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其对话性修辞效果的异同及其与法院判决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侵权成立语篇的对话性修辞所建构的对话空间有所收缩,非作者声音来源模糊、多样性差、公信力低,语篇所述命题内容的可靠性主要依赖其本身的自明性和可信度,作者需要承担的话语责任很高,因此被认定侵权;相反,侵权不成立语篇的修辞策略所建构的对话空间有所扩展,非作者声音来源清晰、多样性好、公信力高,有更多外部声音对命题内容的可靠性分担责任,由此作者的责任相应减轻,被认定侵权不成立。这些发现可从修辞策略与效果角度为名誉侵权诉讼的判决提供参考:法院可依据单声与多声资源的比例区分涉诉核心命题的对话空间大小,依据是否有声音来源区分涉诉核心命题呈现为事实陈述还是主观意见,依据非作者声音来源的比例、明晰性、多样性确定作者陈述的客观性。涉诉命题的对话空间大、以主观意见形式呈现且作者客观性程度高的涉诉语篇往往判定侵权不成立,反之,则往往判定侵权成立。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