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与建设

档案与建设杂志 北大期刊

Archives & Construction

杂志简介:《档案与建设》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85/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要闻、特稿、聚焦十四五、学术园地、环球视野、业务研讨、大运河印记、红色百年、史海探迹、藏珍录、人物志、文化长廊、信息传真

主管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
主办单位:苏省档案馆;江苏省档案学会
国际刊号:1003-7098
国内刊号:32-1085/G2
全年订价:¥ 316.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9
复合影响因子:0.55
总发文量:3979
总被引量:6268
H指数:24
引用半衰期:4.8385
立即指数:0.0413
期刊他引率:0.9318
平均引文率:2.7362
  • 档案概念再认识——大数据引起的思考

    作者:何嘉荪; 谭建月 刊期:2017年第08期

    作为存储于电脑网络云端的数据信息,大数据是否为档案的问题值得关注。为此,有必要重新认识“档案”是如何由“文件”(record)转化而来的。“文件”是得到记录且具有本源性的信息,是专门用来处理、交流和储存信息的工具,只要它们在一定的地方得到了存放,就符合大哲学家德里达宣称的“档案”必然具备的两个条件,可以被认定为档案,这与其...

  • 新詹金逊主义初探

    作者:李福君 刊期:2017年第08期

    新詹金逊主义是西方档案学界重要的理论思潮,它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档案学家在继承英国著名档案学家希拉里·詹金逊的档案证据神圣性思想的基础上,面对当代文件数量激增、机构变化频繁、文件不稳定性增加等实践问题,重新认识并发展詹金逊的档案证据观而形成的档案思想,对于理解文件的有机联系,理解文件证据性的根源,具有重要的理...

  • 基于“真实”的档案记忆构建与识别

    作者:余厚洪 刊期:2017年第08期

    档案中承载的记忆虽已成过往,因其事件印痕的本原、象征意味的寄托、叙事情感的表达,使档案记忆在构建中始终保证着“真实”,并可通过场域印证、身份认同、辨伪考订等方式对档案记忆之“真实”进行识别。

  • 基于社群信息学空间视角的档案工作空间拓展

    作者:李晶伟; 夏海超 刊期:2017年第08期

    社群信息学包含的三个独立工作空间——信息技术空间、知识空间、信息共享空间,与数字时代环境下档案工作者在处理人、技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致力于信息的形成与共享,实现信息权利与公平方面具有较大的契合性。基于社群信息学空间视角拓展档案工作空间,文章提出四种方式:社群外部知识空间构建——应用社群战略,拓展服务空间;社群内部知识...

  • 近五年国外档案学研究热点评述

    作者:段先娥 刊期:2017年第08期

    文章从社群档案、档案鉴定、档案伦理、个人存档、社交媒体五个主题领域对国外档案学研究热点进行了述评,并与我国档案学研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国内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指明未来研究方向。

  • “互联网+”视域下档案个性化服务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田伟; 崔杰; 韩海涛 刊期:2017年第08期

    档案个性化服务是“互联网+档案”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对档案个性化服务进行充分研究是实现“互联网+档案”服务平台的重要保障。论文对我国当前档案个性化服务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以“互联网+”视域对其进行评析,进而指出档案个性化服务研究在“互联网+”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若干方向。

  • 电子文件单套制管理问题的策略研究

    作者:廖倩文 刊期:2017年第08期

    文章在分析催生电子文件单套制管理思想出现原因的基础上,对推进和实现电子文件单套制管理需要攻坚的难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破解问题的基本对策:修订《档案法》,为电子文件单套制管理正名;推进单套制试点工作,探索有效的单套制管理模式;开发稳定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立电子档案保管链。

  • 新媒体环境下档案移动终端服务现状与趋势研究

    作者:卢珊 刊期:2017年第08期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手机网民的规模不断壮大,档案部门提供移动终端上的档案服务已是大势所趋。文章从我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移动终端上开设的各种服务入手,概括了目前主流的四种平台上的档案服务现状,分析了未来在移动终端开展档案服务的发展趋势,对档案部门在移动终端上开展档案服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历史档案可视化开发探析

    作者:施旭阳 刊期:2017年第08期

    传统的历史档案开发囿于形式和技术的局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利用需求。对此,文章引入“历史档案可视化”概念,对其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历史档案可视化开发的前景进行了探讨。同时,文章提出档案部门作为开发的主导者,应积极承担资料收集整理者、学术模式创新者和历史文化宣传者的责任。

  • 中华乱针绣第一人杨守玉

    作者:李闯 刊期:2017年第08期

    中国乱针绣的创始人杨守玉出生于常州青果巷。杨守玉(1895—1981),原名韫,字瘦玉,又字冰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刺绣艺术家。1903年杨守玉的母亲刘氏聘请了当时学识渊博的史聘三先生做家庭教师,在良师的谆谆教诲之下,杨守玉开始阅读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打下了扎实的文学修养基础。在课余期间,杨守玉深受其表姐的影响开始学做刺绣,并...

  • 吴祖光与《新民报》副刊

    作者:李刚 刊期:2017年第08期

    1946年,剧作家吴祖光担任《新民报》副刊“夜光杯”主编。吴祖光坚持为人民办报的理念,将生死置之度外,秉持公理和正义,发表了大量支持中国革命、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进步文章,为“夜光杯”塑造了进步的形象,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

  • “青果梦”——回忆我的小学

    作者:顾林芳 刊期:2017年第08期

    坐落于青果巷60号的蒋家祠堂和恽鸿仪故居,其建筑均为1865年前建造,现被定为省级文保单位。这里曾经是陪伴我度过了六年小学生涯的母校所在地。本文据同学集体回忆写成。1958年“”时提倡集体办学,发展民办小学。3月,由赵元昌和蒋梦坚等筹办了青果巷小学,经费为“民办公助”,受区与街道办双重领导。赵元昌为第一任校长,蒋梦坚任会计,业...

  • 苏北区党委第一个决定——治沂兴垦

    作者:赵深 刊期:2017年第08期

    1953年1月1日以前,江苏省分为苏北区、苏南区和南京市三个行政区。笔者查阅江苏省建国初期档案,惊喜地发现,中共苏北区委员会(简称苏北区党委)的第一个决定是——治沂兴垦。笔者出生在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北岸,从记事起,听到最多的自然是祖辈们关于水的故事,其中刻骨不忘的是一句名谚:“倒了高家堰,两淮不见面”,说的是洪泽湖是悬...

  • 略论1931年的南京水灾救助

    作者:徐智 刊期:2017年第08期

    1931年,江淮流域爆发了规模空前的水灾,首都南京亦不能幸免。作为“首善之区”,南京的水灾救助得到了各方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各级政府机关,还是临时成立的、注意吸收社会力量的各种救灾组织,都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围绕着赈灾物资的发放、灾民收容与遣散、灾时卫生防疫以及工赈、农赈等救助措施,救灾力量形成了合作与互补的关系,一方面...

  • 学术界的政治家:地质学家丁文江的另类人生

    作者:韩文宁 刊期:2017年第08期

    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江苏泰兴县人。1901年15岁时便东渡日本,研修新学,一年半后,又远赴英国留学。1911年学成归国,决心科技救国。丁文江以科学名世,是我国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开创者。他先后创办了地质调查所和北京大学地质系,为培养我国地质人才,开展本国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丁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