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茶叶学报 基于化学组分的铁观音茶梗和叶茶模式识别研究 【正文】

基于化学组分的铁观音茶梗和叶茶模式识别研究

作者:王丽丽; 杨军国; 林清霞; 项丽慧; 陈林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福建福安355015
茶梗   叶茶   化学成分   主成分分析  

摘要:铁观音茶梗与其叶茶(毛茶和净茶)的化学组分存在一定差异,为全面揭示茶梗的化学组成,以便进一步提高其利用价值,试验比较了3类样品中茶多酚(TPs)、黄酮类(Fs)、水浸出物(WE)、游离氨基酸总量(FAAs)与组分、可溶性糖(WSS)以及儿茶素类、生物碱等物质含量差异,并采用二维“点集”分布和主成分分析(PCA)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净茶中TPs、Fs、没食子儿茶素(GC)、表儿茶素(EC)和可可碱(TB)含量约是茶梗的2倍,WE、FAAs、WSS含量比茶梗高10%~30%,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咖啡碱(CAF)含量比茶梗高3~4倍;5种氨基酸组分在茶梗样中较低,6种有机酸在3类样品中含量差异不明显。二维“点集”分布图表明,茶梗与净茶中差异较大的组分依次是TPs、Fs、WE。基于儿茶素和生物碱的PCA表明,茶梗投影圈距离净茶和毛茶投影圈质心均较远,显示出很好的类群区分;基于氨基酸组分的PCA表明,前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度为88.47%,茶梗与净茶和毛茶基本分离,区分度较好;有机酸组分对3个群体的分离度较差。以上结果可为提高茶梗综合利用价值提供参考。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