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Beijing Dance Academy

杂志简介:《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13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舞蹈史、舞蹈文化、舞蹈创作、舞蹈教育、舞蹈音乐、舞界动态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舞蹈学院
国际刊号:1008-2018
国内刊号:11-5139/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6
复合影响因子:0.36
总发文量:1663
总被引量:4799
H指数:20
引用半衰期:6.8333
立即指数:0.0169
期刊他引率:0.8976
平均引文率:4.4011
  • 中国舞蹈七十年——名家五人谈(二)

    作者:方伯年; 蒋祖慧; 莫德格玛; 王曼力; 徐尔充 刊期:2019年第05期

    文章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举办的系列学术主题活动"中国舞蹈七十年--名家五人谈"(第二期)座谈会发言。发言人分别是方伯年、蒋祖慧、莫德格玛、王曼力、徐尔充。各位发言人回顾了中国舞蹈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以及个人舞蹈艺术生涯,并提出关于中国舞蹈创作、民族舞蹈发展以及舞蹈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和艺术理念。

  • 场景视野下解析广场舞空间

    作者:朴永光 刊期:2019年第05期

    广场舞既是一种舞蹈现象,更是一类社会空间。广场舞在我国播布之广、舞者之众,令世人叹为观止。如是的广场舞对社会产生的有益作用人们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不过,也因广场舞活动存在的瑕疵所引发的社会诟病不绝于耳。因此,本文拟在场景视野下解读广场舞概念,解析广场舞空间,探析广场舞功能,讨论广场舞存在的问题等,旨在助推广场舞更加健康、有益...

  • 少数民族舞蹈的功能与形式在广场舞蹈中的演变——基于云南省中西部地区的调查研究

    作者:杨敏; 孙嘉辉 刊期:2019年第05期

    伴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少数民族舞蹈逐渐从乡野走向广场,成为广场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场舞蹈中,少数民族舞蹈告别了传统的仪式功能,其主要诉求转变为以健身娱乐功能为主,其社会功能与审美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了适应其功能的转换,广场上的少数民族舞蹈也开始呈现出队形多样、道具丰富和音乐多元等特点。

  • 传统与当代:两种广场舞的形态与功能

    作者:李北达 刊期:2019年第05期

    文章借用舞蹈生态学"舞体"及"功能"的概念,从传统广场舞和现在广场舞的现象入手,分析其与舞体生活的关系及社会功能定位。虽然二者形成于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但他们的社会作用都是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 海外华人对“广场舞”培训教学的认知差异研究

    作者:张媛; 吴浚 刊期:2019年第05期

    文化中国·海外华人中华才艺"广场舞"培训班是中国国务院侨办推出的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活动之一,对中华传统舞蹈的海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开展培训班的教学活动,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法,探讨海外华人对"广场舞"培训班教学的认知差异,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海外华人。研究发现:不同地域、专业背景、海外从事职业...

  • 城镇化背景下广场舞与传统舞蹈的互动、互融与共生

    作者:黄际影; 李琼 刊期:2019年第05期

    广场舞与传统舞蹈均是当前研究热点。广场舞经过一个从舞蹈学界转向社会舆论,引发诸多学科关注的过程,与当下城镇化进程同步,并具备节拍统一、面向统一、动作统一的特点。在乡村,广场舞与传统舞蹈互相塑造,互相融合:传统舞蹈为广场舞提供了素材,而广场舞以舞台式表演的逻辑重塑着乡村舞蹈的样貌。一方面,广场舞表演逻辑的重塑使舞体的身体表达走...

  • 接触即兴及其东方转向

    作者:史博 刊期:2019年第05期

    "接触即兴"是后现代舞者热衷表达的艺术方式,它以"身体-意识-能量-即兴"的方法,形成了由身体去感受、由接触而改变、由内心而舞蹈的创作特征。这种集西方肢体技巧与东方哲学于一身的艺术形式,产生的历史文化语境是什么?接触即兴缘何选择东方哲学,特别是中国道家思想和禅学作为自省、重构的精神来源?在实践中又是如何进行东方转向的?西方现代舞者...

  • 南音:最早风靡海外的中国之声

    作者:陈美娥 刊期:2019年第05期

    英国牛津大学汉学家龙彼得教授发现并提出"南音",从此令学界开始关注"南音"。文章追溯了"南音"和"梨园"的历史及其在吕宋岛(菲律宾)、爪哇(印尼)、暹罗(泰国)等地的广泛传播,并将龙彼得教授"明刊本三种之硏究"第二章《闽南的古典戏曲》(1589-1791年在海外的演出)作为"最早风靡海外的中国传统音乐南音"的论述主轴,意在表示作为母体音乐的"南音"花...

  • 莆仙戏传统科介舞台表演研究——“传统科介”与“新科介”的动作谱式细探

    作者:朱祥虎 刊期:2019年第05期

    福建莆仙戏作为古老剧种,在舞台表演上有丰富的程式表达,其中"七子"行当的传统科介具有独特的舞蹈表演特色。黄文狄整理的"传统科介"与姚清水的"新科介",这一谱式记录下的行当科介表演,一方面意味着传统科介造型与运动的优势,既是传统艺术对表演手段的物质把握,又是作用于舞台运用的创生基点;另一方面它也是人生意趣与审美活动的现实应照,科介动...

  • 梨园舞蹈丑科科范研究

    作者:田湉 刊期:2019年第05期

    梨园舞蹈中"存腿""吹须""瞪眼""梗脖""醉酒""挑担"等丑科表演科范,集中体现了宋元南戏插科打诨之余绪。在其形态特征上它与"傀儡"一脉相承,而丑脚色特有的小人物形象以及"压脚鼓"的伴奏形式,都构成了梨园舞蹈丑科科范的艺术特征。追根于梨园戏之丑脚色,分析梨园舞蹈丑科科范的形态特点及其美学意味,不仅为今天的中国传统舞蹈样式提供了更多可能...

  • 《巴渝舞》宫廷流变考述

    作者:李晓龙 刊期:2019年第05期

    《巴渝舞》本是民间乐舞,产于古代巴地,因受刘邦喜爱而进入汉宫。其后,《巴渝舞》的名称和舞辞经历了一系列演变,其性质和功能也发生更改。《华阳国志》《乐府诗集》和正史乐志等典籍对《巴渝舞》多有记载。梳理《巴渝舞》的文献资料,考察其流变,可得知以下三点信息:其一,民间乐舞是宫廷仪式乐舞的来源之一,即宫廷仪式乐舞与民间乐舞有着紧密的...

  • 新中国语境下辽宁舞蹈发展的历史经验

    作者:胡博 刊期:2019年第05期

    近现代中国舞蹈艺术实践以"为革命战争服务"和"为政治服务"作为开端,由"五四传统""延安秧歌""苏联经验""社会主义建设"等共同构建起新中国舞蹈建设与发展的文化语境。当代辽宁舞蹈艺术实践的发端,正是基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语境,在舞蹈历史文化遗产的改造、以人民为主体的意识以及舞蹈教育专业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历史经验。

  • “‘非遗’传统舞蹈生存现状研讨会”简讯

    作者:本刊讯 刊期:2019年第05期

    2019年9月20日一9月22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与云南艺术学院联合主办,并由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承办的“‘非遗’传统舞蹈生存现状研讨会”在云南艺术学院举行。与会者代表性强,几乎涵盖了全国除港澳台地区之外所有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9月21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主持工作副所长江东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

  • “表演”万隆:中国与印度、印度尼西亚和缅甸的舞蹈外交(1953-1962)

    作者:魏美玲; 刁淋(译) 刊期:2019年第05期

    虽然舞蹈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世界范围内国际外交活动的普遍组成要素,但学者们却直到近期才开始关注这一话题,尤其是当其涉及冷战时期超级大国之外关系的时候。由此,文章通过使用前期未被关注的历史资料,如稀有照片、舞蹈节目单、舞者传记、舞者自传、个人访谈、当代期刊以及尚未公开的院(校)志,不仅阐明了1953年至1962年中国在进行亚洲...

  • 第三届“一带一路”民族传统舞蹈展演及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刊期:2019年第05期

    2019年10月18日至20日,由北京舞蹈学院主办,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承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民族传统舞蹈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舞蹈学院成功举办。来自尼泊尔、越南、马来西亚、傣国、印度、韩国及中国各民族200多位艺人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居场精彩表演了15支舞蹈,呈现出各国舞蹈文化的丰富和多元。百余名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参与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