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Beijing Dance Academy

杂志简介:《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13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舞蹈史、舞蹈文化、舞蹈创作、舞蹈教育、舞蹈音乐、舞界动态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舞蹈学院
国际刊号:1008-2018
国内刊号:11-5139/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6
复合影响因子:0.36
总发文量:1663
总被引量:4799
H指数:20
引用半衰期:6.8333
立即指数:0.0169
期刊他引率:0.8976
平均引文率:4.4011
  • 科学理念与舞蹈美育

    作者:资华筠 刊期:2006年第03期

    探究,倡导“舞蹈美育的理论与实践”,是以背负着新世纪使命感的专业舞人之自觉,思考人类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思维、新的生存方式、新的价值观等严峻挑战,面临选择新世界也为新世界所选择的情势,将如何以舞蹈行为实现自我优化;使其为健康人的身心,提升人的意志品格、激发人的创造力——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能动作用。新世纪,一贯与人类...

  • 科学发展观与舞蹈学建设

    作者:隆荫培 刊期:2006年第03期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获得胜利的保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舞蹈事业全面、健康和更好、更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建立科学的舞蹈发展观是我们舞蹈学建设的基本工程。

  • 论舞蹈训练方法

    作者:冯百跃 刊期:2006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借鉴、吸收对舞蹈训练方法与训练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运用认识论原理,从舞蹈训练方法的本质含义入手,通过一般通用方法结构要素理论,分析了舞蹈训练方法结构要素,阐述了“模式训练法”与“程序训练法”是构成舞蹈整体训练方法的重要控制手段;以大量实例解构了舞蹈训练方法具体实践操作实用价值和应用方法,旨...

  • 中国朝鲜族舞蹈训练体系的理论考析

    作者:李爱顺 刊期:2006年第03期

    中国朝鲜族舞蹈训练体系的自我认识,也就是要回答“我是谁”之问题的思考,其中包含对“过去的我”,也就是“我从那里来”和“现在的我”的认识;对其实体的未来发展,也就是要回答“我到哪里去”的问题之预测分析和自我判断。

  • 羌族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的探索

    作者:罗雄岩 刊期:2006年第03期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许多关于羌人的记载。历史上,羌人对中华民族的形成、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高原农牧文化的创建,都曾起着重要的作用。今日岷江上游的羌族,由于历史发展、居住环境、社会结构、经济生活等诸多原因,人们仍有原始信仰、自然崇拜等宗教观念的遗存,“释比”(巫师)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导者,许多...

  • 传统舞蹈保护中的价值判断

    作者:朴永光 刊期:2006年第03期

    从传统舞蹈文本发现保护的价值,那么,一个传统舞蹈形态是否值得保护?本文章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价值判断,即历史是否悠久、内涵是否丰厚、形式是否独特、影响是否较大。

  • 试析清江中游土家族“撒尔嗬”舞蹈的审美特征

    作者:刘珊珊 刊期:2006年第03期

    “撒尔嗬”(又名跳丧),是广泛流传于湖北清江流域的丧葬仪式舞蹈。属于土家丧葬习俗“打丧鼓”(跳丧、转丧、坐丧的合称)中的一种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丧事当作喜事办”的生死观是其最大的特点。“撒尔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土家先民巴人的丧舞和军歌军舞,现主要流传于清江流域中游地区。土家族分布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以及...

  • 论羌族民间舞蹈的原生形态

    作者:杨莉 刊期:2006年第03期

    舞蹈在“承载或传递信息及观念”层面上,就是一种表意的“体态符号”。在舞蹈进入舞台,成为表演性质的舞台艺术之后,舞蹈语言的“表意”功能逐渐被“演绎”功能所弱化,因而我们只能够从民间原生态的舞蹈文化中去寻找“体态符号”的踪迹。笔者从事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编创与研究工作二十余年以来,从最初在迷茫中摸索到如今有了一定的成果,这一...

  • 近20年“藏彝走廊”乐舞研究述评

    作者:杨曦帆 刊期:2006年第03期

    “藏彝走廊”系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一个民族学概念。本文以“藏彝走廊”中的所涉及的主要民族乐舞文化为研究对象,以民族音乐学为研究视野,对近二十年来国内学者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进行了梳理。

  • 关于舞蹈创作与作品分类的新方法——兼谈舞蹈艺术的标准及其与四个世界的关系

    作者:平心 刊期:2006年第03期

    该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从舞蹈本体论和舞蹈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舞蹈创作及其作品的分类方法问题,即将心理距离作为艺术的标准并根据人的心理类型理论把舞蹈分为10大类型。这些类型主要是指舞蹈创作类型或作品类型,而不是舞蹈比赛赛前的舞种分类(舞种分类只是一个简单的“现象学”问题,而本文探讨的却是关于舞蹈分类的心理学问题和价值学问...

  • 宏大主题的升华与接近生活的乐趣——从样本解析思考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两种不同取向

    作者:许锐 刊期:2006年第03期

    在对《东方红》、《红河谷·序》和《老伴》这三个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样本解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创作取向,并且发现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因而宏大的主题与微小的生活乐趣,体现出当代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追求多元化上的极大差异与灵活性:即使是在中国特色的审美范围之内,也会在创作中游移于传统文化之外,...

  • 论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后身韵时段”

    作者:金浩 刊期:2006年第03期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舞蹈事业迅速发展。在这个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的急剧变革时期,中国古典舞创作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值得我们关注的新现象、新变化和新焦点。而且,作为世纪之初具有预兆性质的文化“症候”,这些古典舞作品俨然进入到了“后身韵时段”,并很有可能影响整个中国古典舞学科今后的发展。本文着眼于对中国古典舞创作领域中出现的新现...

  • 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剧场化发展形态特征

    作者:张麟 刊期:2006年第03期

    本文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剧场形态为着眼点,从中国剧场化民间舞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中,探寻其在剧场这个特殊的展演环境中发展的形态和特征。总结出艺术化发展的总趋势和在这一趋势中中国民族民间舞从舞蹈动作本身、舞蹈创作观念、创作手法、表现手法、美学追求等方面所产生的趋向性特征。

  • 舞蹈资源的认知与开掘——谈道家与道教舞蹈文化在“桃李杯”剧目创作中的位置

    作者:张素琴 刊期:2006年第03期

    作为艺术院校舞蹈的顶级较量,“桃李杯”自1985年举行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它对于发展我国高等舞蹈艺术教育、繁荣剧目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桃李杯”横跨两个世纪、历时21年后的今天,重审现有剧目的创作,我们会发现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中一些重要的资源尚未被充分认定与开掘,道家与道教舞蹈文化在舞蹈创作中的能量即是其一。

  • 论高等舞台美术教育中的绘画基础课

    作者:孙家铨 刊期:2006年第03期

    如果一件事情被人们做惯了.而且一直把它延续下去,往往就会成为一种惯性.这种惯性常常被称做习惯势力,这种势力虽然从表面看起来也许并没有多么波澜壮阔,但它却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能量,它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使人们丧失了宝贵的怀疑精神,使人们懒于探索,厌恶甚至害怕创造,以至于对任何敢于越雷池一步的思想都认为是非我的异端而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