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考古研究

边疆考古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Research of China's Frontier Archaeology

杂志简介:《边疆考古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2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考古新视野、考古与科技、书评等。

主管单位: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创刊时间:2002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598
总被引量:964
H指数:7
引用半衰期:10.2995
平均引文率:9.6786
  • 八面通四平山第一地点发现的旧石器研究

    作者:陈全家; 崔祚文; 李有骞; 倪春野; 李万博; 原辉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16年5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遗址所在市、县的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单位组成的旧石器联合考古队对穆棱河流域进行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此次调查共发现2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存,四平山第一地点就是其中的一处,这些地点发现的石器将为古人类在穆棱河流域的开发、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研究信息,同时也为黑龙江省及...

  • 辽宁省彰武县前皋皋遗址发掘简报

    作者:苏军强(照相); 王宇; 万雄飞; 孙刚(绘图); 姚志勇(绘图/照相) 刊期:2017年第02期

    前皋皋遗址位于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镇前皋皋村东1500米的耕地中,紧邻一条由北向南流淌的地河,南距彰武县城约30千米(图一),遗址中心坐标为东经122°29′41.2″,北纬42°39′09.4″。遗址地处地河东岸的台地上,地势较开阔,地表种植花生,西侧为河滩稻田地,北部临近一水泡子。因通辽连接京沈客专快速铁路(辽宁段)从该遗址穿过.

  • 吉林镇赉县向阳南岗遗址发掘简报

    作者:张哲; 王洪峰(发掘); 刘景文(发掘); 程建民(发掘); 金旭东(发掘); 孙利锋; 李景冰; 刘雪山; 谷德平(照相); 高秀华(拓片); 马洪(绘图) 刊期:2017年第02期

    向阳南岗遗址隶属镇赉县坦途镇向阳村,西南距镇赉县城约50千米(图一)。遗址位于向阳村太平山南约2千米的一条大沙岗上,沙岗呈东北—西南向,绵延近10千米,高约20米,岗顶平坦、开阔,现为耕地和大面积的人工林带,属沙丘、草原和沼泽的相间地带,南北两侧均为洼地,夏、秋之季常有积水,形成季节性泡泊。遗址是在1984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翌年...

  • 吉林农安左家山遗址2015年辽金时期遗存的发掘

    作者:段天璟; 王春雪; 王义学 刊期:2017年第02期

    左家山遗址位于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高家屯村南,地处松花江支流伊通河中游北岸的二级台地上,西南距农安县城4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44°26′34.8″,东经125°12′34.1″,海拔177.5~175.5米。该遗址是松花江流域的一处重要文化遗址。1984年,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对该遗址做了调查[1],1985年春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2]。目前,左家山遗址常年遭伊通河水冲刷,破...

  • 中国北方旧-新石器时代过渡之刍议

    作者:仪明洁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一、引言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是当今考古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新鲜女木事件前后的短短几千年内,全球范围内的古人类生存策略发生了重大变革。在距今12ka时,西伯利亚地区的大型食草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受气候变冷的影响而锐减,狩猎采集者转而集中狩猎驯鹿和驼鹿,从而左右了该人群所使用的工具及流动方式[1];同一阶段,人类的开发区域扩展到包括阿拉斯加在...

  • 哈民忙哈史前玉器研究

    作者:朱永刚 刊期:2017年第02期

    近十几年来,考古学对于史前玉器的探索硕果累累,影响力不断扩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愈加认识到,玉器在中国史前社会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和复杂的文化体系,由于其本身被赋予某些象征意义而蒙上了神秘色彩,在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中,玉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证据显示,东北是中国史前玉器的重要分布地区,且独具特色。从兴隆洼、红山对辽...

  • 辽宁彰武地区青铜时代石器分析与聚落形态研究

    作者:丁山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一、引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东北地区专门化的游牧部族出现在青铜时代晚期(公元前1200~前600年)。理论上,专门化游牧人群与定居化农业者之间的互动,对该地域社会复杂性的增加有促进作用。然而,能够证明中国东北地区游牧经济萌芽的聚落和生计证据尚显不足,导致游牧者与农业者之间互动的理论缺乏材料支持。本研究旨在探究以下两个问题的答...

  • 试论焉不拉克文化的分期、年代和源流

    作者:任瑞波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一、概况焉不拉克文化,得名于1986年发掘的焉不拉克墓地[1]。不过,早在1957~1958年,黄文弼先生曾对焉不拉克墓地进行过调查和小规模发掘[2]。焉不拉克文化的典型墓地还包括寒气沟[3]、艾斯克霞尔[4]、黄田上庙尔沟村Ⅰ号墓地[5]、东黑沟[6]、拜其尔[7]、艾斯克霞尔南[8]、柳树沟[9]和拉甫乔克[10]。从目前出土的资料看,焉不拉克文化多分布在巴里...

  • 商都东大井类涡纹饰件与内陆欧亚西部涡纹装饰元素

    作者:马艳 刊期:2017年第02期

    关于商都东大井类涡纹饰件,潘玲先生在《两汉时期东北地区和长城地带的三种耳坠》一文中做过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其与同时代中国境内其他类似耳饰的关联,同时也指出这种涡纹元素广泛存在于整个欧亚草原地带[1]。欧亚草原东部此类涡纹饰件多属鲜卑时期,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存在时代较短。内陆欧亚西部此类涡纹装饰元素相对丰富,见于希腊、罗马、乌...

  • 南流黄河两岸晚商铜容器群的年代、分布及其与中原文化圈的互动

    作者:祁冰 刊期:2017年第02期

    晋陕间南流黄河两岸地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陆续发现一些出土铜器的地点,直到近些年仍有见诸报告者,截至目前已经有不下80个地点。但多数地点仅有一个单位,而且以偶然发现居多,相关报告所记录的考古出土情景残缺不全。正是材料所提供信息的局限性,使得这类遗存的年代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从二里岗上层延续到殷墟...

  • 北京昌平白浮西周墓族属及相关问题辨析

    作者:张礼艳; 胡保华 刊期:2017年第02期

    北京昌平白浮西周墓葬自发现以来[1],学界对其族属存有不同意见,大致分为四类:一类意见认为属于围坊三期文化[2];一类意见认为属于张家园上层文化[3];一类意见认为属于燕国贵族或燕国商遗民[4];一类意见认为白浮M2墓主人属于北方民族[5]。其中,围坊三期文化的年代一般认为在商代[6],与白浮墓葬的年代有一定距离。余下三种说法中,持张家园上层文...

  • 从考古材料看赣鄱地区汉文化的形成

    作者:尚如春; 滕铭予 刊期:2017年第02期

    赣鄱地区即指赣江及鄱阳湖流域,大致范围涵盖现在江西省全境,汉代此地置豫章郡[1],辖于扬州刺史部[2]。《史记·货殖列传》中,将其与长沙、衡山等地一并划为南楚地区,而在《汉书·地理志》中又将其与会稽、广陵等地区同归入吴地。政治区划和地理分布均不同程度地表明了赣鄱地区在两汉时期具有相对复杂的文化面貌。赣鄱地区发现的汉墓数量相对较少,...

  • 南越国“圭禾司”印与“夫禾司”印考

    作者:辛蔚 刊期:2017年第02期

    秦汉时代,中央与匈奴、南越的关系始终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关键[1]。虽然双方在政治上呈北强南劲之势,但是在文化上则与中原远近有别,而汉字在漠北与岭南的传播[2],对于匈奴与南越从民族向国家的转变[3]及早期东亚世界体系与汉字文化圈的诞生[4]都起到积极的催化作用。秦平岭南以前,岭南最具特色的文字就是具有百越风格的王字青铜兵器,东方...

  • 朝阳地区北魏墓葬研究

    作者:倪润安 刊期:2017年第02期

    十六国时期,辽宁朝阳地区曾是三燕都城所在,文化比较发达。北魏灭北燕前后,屡次将北燕的大量民众包括上层精英迁徙到京师平城等地,对朝阳地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方面促成了平城文化的繁荣,使三燕文化成为北魏早期平城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和文化阶层的大量流失,也将朝阳地区的北魏文化带入一段平淡期,直至隋唐时期再次兴盛。正...

  • 北齐复色釉陶初论

    作者:金智铉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一、前言与单色釉陶不同,一件器物上用两种以上的釉来装饰的釉陶称为'复色釉陶'。北方复色釉陶的起源可追溯到西汉中晚期,是褐绿装饰的釉陶。东汉以后釉陶生产逐渐衰退,但经过北魏复色釉陶再度回复。至北齐以降,一种与此前不同的复色釉陶出现,其特点是白色釉或黄色釉为底,其上绿釉、褐釉、黄釉等另一种颜色釉,其中以'白釉绿彩'或'黄釉绿彩'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