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考古研究

边疆考古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Research of China's Frontier Archaeology

杂志简介:《边疆考古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2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考古新视野、考古与科技、书评等。

主管单位: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创刊时间:2002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598
总被引量:964
H指数:7
引用半衰期:10.2995
平均引文率:9.6786
  •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辽西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史

    作者:李少兵; 索秀芬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中国考古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重要标志是各省纷纷建立文物考古机构,各省均有专业人员从事文物考古工作。以1960年和1970年为界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第一阶段(1950~1960年)各省文物部门陆续开展考古调查和小规模清理发掘工作,初步掌握了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情况,逐渐认识出一些考古学文化特征。

  • 镇江营遗址一、二期遗存的分期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作者:于孝东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镇江营遗址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隅、北京市房山区拒马河西岸,发现于1959年。1986年北京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拒马河流域调查时,复查了该遗址,发现了新石器遗存,并于同年开始发掘。1999年发掘报告《镇江营与塔照——拒马河流域先秦考古文化的类型与谱系》(以下简称《报告》)公开发表,受到了考古界的普遍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该次发掘获...

  • 从塔照遗址看夏时期的燕山南部地区——夏时期燕山以南地区文化结构的形成

    作者:段天璟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本文所指的燕山南部地区(以下简称燕南地区)北靠燕山、南临大清河、西到壶流河,东濒渤海,大致由海河平原北部地区、以滦河流域为中心的平原地区和以桑干河流域为中心的太行山地区三个自然地理区域组成,是东北地区、太行山地、华北平原交接的前沿地带。不同地域的考古学文化在此碰撞、交融,使该地区的文化面貌异彩纷呈,凸显出开放的文...

  • 辽西山地夏至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研究的再检讨

    作者:赵宾福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一、地理范围与文化区分以往学术界在谈到东北南部地区特别是辽宁境内战国以前考古学文化的分区问题时,提法上存在着很多的相同之处,如都使用"辽西"、"辽东"等一些区域性概念。但是,在这些相同概念的背后,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指代内容。概括起来,主要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它们当作行政区划概念使用。例如,"辽西"是指辽宁省的西部地区...

  • 川渝地区出土铜戈及相关问题研究

    作者:井中伟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一、研究历程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在今天的重庆和四川地区分别存在着两个重要的诸侯国,即巴和蜀。由于两国比邻,地域上犬牙交错,文化习俗多相似,因而后人习惯将二者合称为"巴蜀地区"或"巴蜀文化"。青铜戈作为考古学意义上巴、蜀文化的典型器物,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著述颇丰。20世纪60年代,冯汉骥先生首次提出了"蜀戈"的概念,他将四...

  •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汉墓

    作者:蒋璐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鄂尔多斯地区位于黄河南岸,南接古长城,北、西、东三面临黄河,是中原农业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发生融合、碰撞的前沿地带。自"始皇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以后,该地区一直为中原王朝和北方匈奴交替控制。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活动取得胜利,将匈奴挡在阴山以北,并在鄂尔多斯地

  •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特点与定位——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研究之一

    作者:赵晓星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一、问题的提出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公认的研究难点,也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少学者都围绕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代表性的观点有:①宿白先生认为:"中唐时期莫高窟的密教形象,无论因袭本地的盛唐因素,或是来自中原的新样,都是一派唐风。"②吕建福先生认为:"吐蕃时期传译流行的密教主要是

  • 试析渤海遗址出土的釉陶和瓷器

    作者:彭善国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一渤海(公元698~926年)遗址出土的釉陶和瓷器,一方面体现着渤海的制陶手工业,另一方面也牵涉到渤海与中原唐王朝的关系,因此,自20世纪30年代渤海考古的工作开展以来,渤海的陶瓷遗存就引起中外研究者的关注。俄罗斯学者盖尔曼的研究集中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渤海遗址出土的釉陶和瓷器。日本学者龟井明德的研究主要

  • 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瓷器的外销

    作者:孟原召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泉州地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戴云山余脉,逐渐向东南过渡到泉州平原,一直延伸到东部海湾。这一地区陶瓷原料丰富,取用方便;另一方面,瓷器产品可随晋江顺流而下,到达泉州港。宋元时期泉州港贸易发达,海上交通便利,可达澎湖、日本、东南亚等地。因此,这一地区具备了陶瓷生产的两大基本要素——原料和交通,经过南朝至隋唐五代制瓷手工业...

  • 中国式铜剑在朝鲜半岛出现的背景

    作者:赵镇先; 成璟瑭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一、序言韩国的青铜器文化可以区分为琵琶形铜剑文化与细形铜剑文化。琵琶形铜剑文化从中国东北地区到朝鲜半岛都有分布,在朝鲜半岛主要分布在以南海岸为中心的中南部地区。与朝鲜半岛的琵琶形铜剑文化关联的遗物主要是在支石墓及其周边的石椁中出土的琵琶形铜剑、琵琶形铜矛、铜镞、铜凿等青铜器和各种石器以及无纹陶器、红陶等。琵

  • 西北朝鲜地区古代城址的文化属性及年代

    作者:王培新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目前,西北朝鲜地区能够确认的古代城址共有6处。即乐浪土城、智塔里土城、城岘里土城、青山里土城、云城里土城、所罗里土城,其中除了所罗里土城位于朝鲜咸镜南道南部以外,其余5座城址都集中分布于以平壤为中心的西北朝鲜地区。1913年,日本学者关野贞、今西龙、谷井济一等首次调查乐浪土城,根据城址内出土的"乐浪礼官"、"乐浪富贵"文...

  • 蒙古鹿石上的两种图案所表现的器物

    作者:潘玲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鹿石是表面雕刻有以鹿为主的动物形象和武器工具图案的拟人化的石柱,因雕刻的动物形象大多数是风格化的鹿,因此把这类石柱统称为鹿石。鹿石主要分布于蒙古共和国,与其接壤的俄罗斯的图瓦和阿尔泰地区、中国的新疆地区北部也有少量分布。一般认为,鹿石存在的时间在青铜时代后期和早期铁器时代,即相当于中国的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但是...

  • 和日木·登吉古城

    作者:A.Ochir; A.Enkhtor; 滕铭予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在2002年到2003年的夏季蒙古国图拉河及其支流流域进行的考古调查中,新发现了8个古代城址,均属于契丹时期(917~1125年)。本文将对其中规模最大的和日木·登吉古城进行简要的介绍。一、古城遗址和日木·登吉古城遗址位于蒙古国中央省的扎马尔苏木,北纬47°58′723″,东经

  • 蒙古历史研究简史(1921~1996年)

    作者:Ayuudai; Ochir; 宋蓉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一、史学研究机构和学者历史研究很早就已在蒙古国兴起和发展了,并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历史著作一直保存到了今天。这些著作中当要首推十三世纪编写的《蒙古秘史》(《the sec rethistory ofMongols》)。这部完成于七百多年前的著作,一经问世就成为世界东方学学者关注的焦点,至今已被译成了十余种语言。除了这部《蒙古秘史》之外,古代...

  • 俄罗斯特罗伊茨基墓地2004年发掘的收获

    作者:冯恩学; 阿尔金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靺鞨是隋唐时期活跃在现今我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民族。靺鞨有多个部落。其中以粟末靺鞨最发达,建立了渤海国(698~926年)。黑水靺鞨以勇健著称,与粟末靺鞨抗衡,唐于其地在640年设黑水州,722年设勃利州,726年没黑水都督府。到辽代时黑水靺鞨演变为生女真。生女真中的完颜部阿骨打在1115年建立"大金"国,金国先灭辽朝,后亡北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