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考古研究

边疆考古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Research of China's Frontier Archaeology

杂志简介:《边疆考古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2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考古新视野、考古与科技、书评等。

主管单位: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创刊时间:2002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598
总被引量:964
H指数:7
引用半衰期:10.2995
平均引文率:9.6786
  • 白音长汗遗址出土玉器

    作者:索秀芬; 郭治中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白音长汗遗址位于内蒙古林西县双井店乡白音长汗村南约0.5公里处的西荒山上,位于西拉木伦河北岸。遗址周围被大兴安岭南段余脉的群山环绕,坐落在西荒山东侧缓坡地带,墓葬区位于西荒山西部山脊区。这里山势平缓,山间有大片开阔地带。该遗址于1986年在进行平双公路(河北平泉县—内蒙古林西县双井店乡)文物调查时发现。

  • 兴隆洼文化分期及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陈国庆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兴隆洼遗址于1982年文物考古普查时被发现,翌年进行了正式发掘,因其文化特征迥异于以往发现的诸考古文化,遂提出了兴隆洼文化的命名。继兴隆洼遗址发掘之后,发掘规模较大的遗址有辽宁阜新查海,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克什克腾旗南台子和河北迁西东寨等。发掘者分别将其称为查海文化、兴隆洼文化兴隆洼类型、白音长汗类型、南台子类型和...

  • “赤峰第二期文化”再认识

    作者:武志江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1935年,东亚考古学会对赤峰红山一带进行了调查、发掘,并于1938年出版《赤峰红山后——热河省赤峰红山后先史遗迹》(以下称《红山后》),提出了"赤峰第二期文化"的概念。1958年,吕遵谔先生在调查红山遗址后认识到"过去所谓‘赤峰第二期文化’实际上还包含几个性质面貌不同的阶段,而在其早晚诸阶段间既可以与中原一带对照,又可以看出它...

  • 论朱开沟遗址出土的两类遗存

    作者:王乐文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笔者在《朱开沟遗址出土遗存分析》一文中,对朱开沟遗址"朱开沟文化"遗存进行了重新梳理,把其区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考古学文化:朱开沟甲类遗存和朱开沟文化,并认为"二者不仅文化面貌不同,而且在起源、分布和存续时间等方面皆不相同"。本文拟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这两类遗存的分期、年代以及源流等问题,鉴于上篇文章已经分析了它们各自...

  • 探寻东胡遗存的一个新线索

    作者:王立新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据史书记载,东胡是东周时期活跃于燕国东北面的一支胡人。燕国在北却东胡之后筑设长城,其主要目的即是为了抵御这支胡人的南下侵扰并保卫新获取的大片土地。显然,就地理位置来说,燕北长城的南北两侧地带,应当就是找寻东胡遗存的重点区域。在燕北长城所经行的努鲁儿虎山以西的赤峰地区,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发掘红山

  • 先秦时期北方地区金属马衔研究

    作者:邵会秋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马衔,俗称"马嚼子",又称勒,金文作"鋚勒",是横勒在马口中的器具,两端与镳相接。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道:"衔,马勒口中……行马者也。"总之,马衔通常被人认为是一种放在马嘴之中的用来驾驭马的器具。马衔的出现年代应该很早,有可能是伴随着人类开始对马的驯化而使用的,但也有可能在最早期的驯马中尚未使用马

  • 汉代铜镜与东亚世界

    作者:高仓洋彰; 滕铭予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1.汉代的铜镜在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列岛西端的北部九州地区出现的中国铜镜,主要是带有铭文的文字镜。这种铜镜一般用重圈纹和内向连弧纹等很简单的纹饰作为装饰,铭文都是篆书体,多以"絜清白"和"内清质"为开始。在以福冈县为中心的北部九州地区,一般是一个地区里有一个墓葬集中随葬这些铜镜,表明这些铜镜是为统治者所有。从西汉王朝传...

  • 矩形动物纹牌饰的相关问题研究

    作者:潘玲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魏晋时期,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带流行形状多样的装饰有动物纹的牌饰,矩形动物纹牌饰是其中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它们主要为青铜质地,装饰透雕或浅浮雕的动物纹,有少量是青铜镏金的和纯金的。这类牌饰的分布范围不仅局限于我国北方草原地带,俄罗斯的外贝加尔和南西伯利亚是它的另外两个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

  • 鲜卑族的金、铜马形牌饰

    作者:林沄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文物春秋》2002年第4期发表了1件金马饰(图一,1),据报道是1986年在河北赤城县马营村村民割草时发现的。同出还有绿松石珠和骨管的串饰,估计是墓葬所出。李树涛撰文介绍此器时说是"春秋时期的鄂尔多斯式金马佩饰",他大概是根据了《中国青铜器全集15·北方民族》图版一五六的居中1件铜牌饰与此形状相似,据郭素新写的说明,将其定为春秋...

  • 黑龙江东部地区汉魏时期文化遗存研究

    作者:赵永军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绪言黑龙江东部地区,从行政区划上讲,主要指伊春、尚志一线以东的黑龙江省地区。从自然地理区划讲,西起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东至乌苏里江—兴凯湖附近,包括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一小部分,东南濒日本海。北自黑龙江中下游,南抵吉林省图们江流域。

  • 高句丽封土石室墓文化渊源之乐浪因素初探

    作者:王培新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一高句丽是我国汉—唐时期东北地区接受中央政权册封,但又保持相当独立性的民族政权。早在汉武帝于朝鲜半岛设立汉四郡之前,文献中就已经有了高句丽之名称。《汉书·地理志》记载:"玄菟、乐浪,武帝时置,皆朝鲜、秽貉、句骊蛮夷。"又据《后汉书·高句骊传》记载:"武帝灭朝鲜,以高句骊为县,使属玄菟。"《汉书》中句骊与秽貉

  • 渤海中京显德府故址——西古城城址研究简史

    作者:宋玉彬; 王志刚; 全仁学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一西古城城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西城镇城南村,西南距和龙市约25公里,东北距延吉市约55公里。城址地处海兰江流域最大的平原——头道平原的西北部,其南约2公里处为东西向流淌的海兰江,其北约0.25公里处为低矮的山冈。西古城城址又名北古城城址,名称的由来均为相对方位地名概念。在西古城城址以东约

  • 论交河城的兴起、构筑特色、发展和废弃

    作者:刘学堂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交河故城是中亚地区著名的古代城址,交河城的研究一直受中外学术界的关注。在交河城研究中交河城的兴起、构筑特色、发展和废弃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对此不少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做过论述。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交河城的基本布局形成于公元5世纪中到

  • 南诏都城防御体系“九重城”的梳理研究

    作者:何金龙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中国唐朝时期的边疆地区先后存在过数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如东北的渤海、北方的突厥、契丹、西北的回纥、西南的吐蕃、南诏等。南诏是由西南边隅云南滇西的彝族所建立,最先发祥于滇西大理坝子南边相邻的巍山坝子南部的蒙舍诏,后来在唐王朝的支持下蒙舍诏向北发展,先后兼并了同一坝子的蒙巂诏、洱海坝子的石桥诏、石和诏、邓...

  • 辽墓鹰猎题材壁画及相关文物初识

    作者:彭善国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对于传世画卷如凤毛麟角的辽朝而言,考古发现的辽墓壁画无疑是一座丰富的绘画艺术宝库;对于过着"马逐水草,人仰湩酪"的游牧生活的契丹民族来说,射猎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辽史》卷六十八"游幸表"即记"朔漠以畜牧射猎为业,犹汉人之劭农,生生之资于是乎出。"北宋苏颂使辽诗《契丹帐》写道:(契丹)"马牛到处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