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

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1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年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创刊时间:2011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78
总被引量:26
H指数:2
  • 深切缅怀黄枏森先生——清明时节怀故人

    作者:陈先达 刊期:2013年第01期

    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亲情、人情味的节日。慎终追远,继往开来,凝集中国文化的伦理观、生死观。在这个节日里,想起刚离世不久的黄柑森先生,百感交集。

  • 君且去,长相忆

    作者:梁柱 刊期:2013年第01期

    当代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备受北大师生敬重的黄柑森教授,以九二高龄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就他个人来说,道德文章两垂范,哲人光泽照后人,可谓一生无愧无憾。但他的离世,对中国的理论界、哲学界,对北京大学却是无可挽回的损失。

  • 学术品格,后世圭臬

    作者:韦建桦 刊期:2013年第01期

    黄枏森教授离开我们已经两个多月了。在这些日子里,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翻开黄老师的遗著,回想自己多年来向他求教的经历,耳边总是响起他温和清晰的声音。

  • 哲学创新,传世遗愿

    作者:王东 刊期:2013年第01期

    我在1982年有幸成为黄先生的第一个博士生,追随先生已经整整30年。尤其是自2010年以来这最后三年,更受先生嘱托,常侍先生左右,协助他创办北大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力争成为一个重点基地,实现哲学创新,支撑中华复兴。

  • 服膺科学,风范永存

    作者:袁吉富; 李凯林 刊期:2013年第01期

    黄枏森先生作为一名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作为一名教育家,他传承了一种精神并为中国哲学界贡献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其中,把学术看作一种崇高生活方式的精神与哲学的科学化这一黄枏森命题就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 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纪念诞辰120周年

    作者:石仲泉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文认为,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一个根本成就,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90多年奋斗中,开启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纪念诞辰120周年,本文就与实现中...

  • 建国后军事思想的发展、演化与丰富——读《建国以来军事文稿》

    作者:胡为雄 刊期:2013年第01期

    建国后军事思想的发展、演化与丰富是全方位的,择其大要,主要有如下方面:灵活运用十大军事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之不断补充、发展和修正;敢于以弱制强,号召结成国际统一战线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争取中间地带国家,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孤立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加强中国军队近代化与国防建设,以人民战争防止敌人突袭;把握战争与...

  • 近30年来中国人眼中的《国家与革命》

    作者:何萍 刊期:2013年第01期

    中国人对《国家与革命》的态度,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分为两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为第一个阶段,这是《国家与革命》在中国由热而冷的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到现在为第二个阶段,这是《国家与革命》在中国由冷而思的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形成和特点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原因是中国学者研究中国改革的问题发生了变化...

  •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学的十大突破

    作者:李士坤 刊期:2013年第01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存在人学的“空场”,而是包含崭新的、丰富的人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人学思想的精华,在实践的基础上,把人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与西方传统人学相比较,马克思主义人学有十大突破。研究这些突破,有利于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对于在理论和实践中如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推动中国特色社...

  • 幻想世界中的真实世界——马克思是如何从人间升到天国的?

    作者:侯惠勤 刊期:2013年第01期

    意识形态的崇高性是幻象,还是人的发展的真实需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所持的立场,即“从人间升到天国”的考察,分析马克思如何克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信仰主义和世俗主义的冲突、打破其神性和兽性在人性上的混杂,阐明唯物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内在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为理想信念的崇高性在当代立足提供依据。

  • 从全球化看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

    作者:丰子义 刊期:2013年第01期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内容非常丰富,论域也比较广泛,从全球化的视角和当代中国发展现实来加以审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有关发展的价值指向、发展的历史向度、发展的现代性追求、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发展的道路、发展的格局、发展的危机等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是值得我们认真注意和把握的。要激活马克思的发展理论,使其成为我们思考发展的重...

  • 列宁论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作者:宋国兴 刊期:2013年第01期

    列宁曾经坚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是不相融的。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又把商品货币关系当作无产阶级国家应该利用和掌握的工具。导致这一变化的既有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客观因素,也有列宁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个人品质的主观因素,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称谓的提出及其内涵的发展

    作者:肖贵清 刊期:2013年第01期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是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不断发展而提出来的,最初是指思想,后来其内涵又有新的发展。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称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称谓来表述党的指导思想,既能说明不同历史阶段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一...

  •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创新历程

    作者:韩振峰 刊期:2013年第01期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创新历程,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 论意识形态工作的三个策略

    作者:刘建军 刊期:2013年第01期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工作,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或策略。在当前,尤其要注意三个原则性策略:“公开-隐蔽”策略、“清晰-模糊”策略、“正面-反面”策略。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要善于辩证地把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