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物

中原文物杂志 北大期刊

Cultural Relics of Central China

杂志简介:《中原文物》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01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考古发现、考古研究、文物研究

主管单位:河南博物院
主办单位:河南博物院
国际刊号:1003-1731
国内刊号:41-1012/K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7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9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发文量:1336
总被引量:9486
H指数:32
引用半衰期:10.3174
期刊他引率:0.8727
平均引文率:15.8841
  • 河南浚县黄河故道瓷器遗存发掘简报

    刊期:2017年第03期

    2011年春,当地居民在浚县黄河故道内挖沙过程中发现一些瓷器。同年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此遗存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获得了一批精美瓷器和两组较重要的地层叠压关系。本文对这批瓷器遗存的形成、年代以及窑口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 2014年开封新街口出土宋元时期瓷器标本

    作者:王三营; 曹金萍 刊期:2017年第03期

    2014年,在开封新街口万博时代广场项目建设过程中采集8~11米深处的瓷器(片)660余件,结合隋唐洛阳城遗址以及当阳峪窑址、巩义窑址、文集遗址、观台窑、禹州钧窑和扒村窑等遗址内出土的宋元时期瓷器标本进行比对,并参照该批标本出土的地层深度,我们对该批瓷器进行了初步分期,本文扼要介绍部分界定为宋元时期的75件瓷器标本。

  • 河南淅川下寨城址出土清代瓷器

    作者:孙锦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下寨城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下寨村北,发现了寨墙、灰坑、灰沟、墙基和道路等多种遗迹,并出土了大批量清代瓷器,包括青花、青瓷、粉彩瓷、白瓷和黑瓷等,其中部分瓷器底部有款识,时代集中在清嘉庆和道光两代。部分瓷器制作精良,当是民窑瓷器的精品。关于瓷器的来源,应该是江西景德镇窑系生产,至于其运输方式,水运当是最便捷的运输方法...

  • 2010年——2016年河南陶瓷考古的新进展

    作者:孙新民 刊期:2017年第03期

    2010年以来,河南陶瓷考古又取得一些新的进展:一是对河南北部古代瓷窑遗址进行了全面复查,相继发掘了巩义黄冶窑、宝丰清凉寺汝窑、禹州闵庄钧窑和禹州神垕瓷窑址。二是汉以后墓葬随葬陶瓷器较多的主要有安阳曹操高陵、洛阳老城区唐王雄诞夫人魏氏墓、巩义市东区唐宋墓等,唐宋金元遗址中出土陶瓷器较多的有社旗陈郎店遗址、宋东京城新郑门遗址...

  • “南青北白”制瓷格局对安徽境内古陶瓷的影响

    作者:周高亮 刊期:2017年第03期

    安徽位于我国华东地区,地跨淮河与长江南北,被划分为皖北、江淮以及皖南三大区域,因此在文化上呈现出较明显的差异。我国古代制瓷业自隋唐以来,以长江一线为界,形成“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分别是南方浙江越窑青瓷系统与北方河北邢定二窑白瓷系统。这两大制瓷风格对五代之后安徽境内古陶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日本富原寺遗址出土莲花纹瓦当浅析

    作者:聂晓雨; 李德方 刊期:2017年第03期

    富原寺是古日本吉备国的佛教寺院。该寺院遗址出土的1件莲花纹瓦当,与隋唐东都洛阳城遗址出土的B型双瓣莲花纹瓦当相似,但又显个性特征。该瓦当应是对唐朝宫廷瓦当的仿效,是古代东方丝绸之路遗物。

  • 隋唐洛阳城遗址出土唐三彩器具举隅

    作者:杨扬 刊期:2017年第03期

    洛阳出土的唐三彩,以往大多见于唐墓之中,隋唐洛阳城遗址发表的三彩出土资料较少。本文以新出版的考古发掘报告为基础,对该城址宫城、皇城、外郭城发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唐三彩器具,与洛阳唐墓出土的同类器物进行了比较,并总结出隋唐洛阳城遗址出土唐三彩器具的特点。

  • 河南博物院藏钧釉瓷器

    作者:朱宏秋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河南博物院藏138件钧釉瓷器的分类整理,基本勾勒出金元时期河南钧瓷的面貌,以期为河南钧瓷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藏品及资料信息。

  • 新见山西壶关窑大罐及相关问题

    作者:呼啸 刊期:2017年第03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近年来新征集三件白底黑花大罐,造型基本一致,装饰风格雷同,从其铭文自述来看,均应是山西壶关窑的产品。笔者以此为契机,综合梳理关于壶关窑大罐研究的相关文章,总结该类大罐各时期的特征,并对前人研究没有解决的时代界限、断代特点等问题做探讨分析。

  • 商周时期方形青铜礼器上的“四隅中心制”纹饰及相关问题

    作者:孙明 刊期:2017年第03期

    以器体四隅为视点中心形成中轴对称的结构布局是商周时期方形青铜礼器的重要装饰方法之一,此类装饰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兽面纹玉琮,商代早期开始用于装饰方形青铜礼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继续存在,西周中期逐渐消失。统治者在设计铸造青铜礼器时刻意模仿被诸多氏族部落所认可的兽面纹玉琮,目的在于藉此笼络其他氏族部落势力,掌控宗教话语权,强...

  • 新郑小乔乡刘氏家族造像与北齐民间佛教信仰

    作者:熊丽萍; 刘战 刊期:2017年第03期

    1964年7月在河南新郑市小乔乡同时出土了《刘子瑞造像碑》《刘绍安造像碑》《刘绍安造菩萨像》《刘陆虎造像》等四件北齐石造像。作者近年对其进行考察研究的同时,发现这是一组家族式造像,从中反映出北齐时期河南民间佛教信仰的概貌。本文将从造像内容、造像形式和造像记探讨其时盛行的民间造像之风,以及佛教在乡村社会所发挥的功能。

  • 唐代螺钿铜镜的样式和工艺新探

    作者:胡健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一直以来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唐代螺钿铜镜是一种漆工艺与贝壳镶嵌相结合的特种工艺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传世和出土的唐代螺钿铜镜的综合考察,以及对早期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和我国商周时期两种不同风格的螺钿工艺的比较研究,论述了唐代螺钿铜镜大致可分为虫胶树脂地镜背和漆地镜背两种样式,前者更接近于早期美索不达米亚螺钿工艺,应该是萨珊波斯...

  • 唐祁惠墓志铭考

    作者:赵瞳 刊期:2017年第03期

    现藏于河南省周口市博物馆的唐祁惠墓志铭,记载了祁惠以学习儒家经文为人生起点,通过“射策”考试取得优异成绩,并被授予登仕郎、儒林郎等官职。其后屡立战功,擢升为“从二品柱国”,但遇到武则天“垂拱年”告密风波,改授通直郎,又左迁陵州贵平县丞,遂以奉养父母为由辞官,回归故里。在父母丧葬期间,积劳成疾,不久染病辞世。

  • 唐东都福先寺广宣律师墓志发覆

    作者:介永强 刊期:2017年第03期

    从河南洛阳出土的唐东都福先寺广宣律师墓志可知,唐代洛阳皇家寺院福先寺律学“首冠天下”。从唐玄宗开元初年,中经安史之乱,直到唐文宗大和初年,历时一百余年,洛阳福先寺律学久为隆盛,驰誉中外。因此,福先寺僧人道璇受日本学问僧荣睿和普照的迎请,东渡扶桑,阐扬律教,启彼宗途,为日本佛教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再释“且埶”

    作者:高崇文 刊期:2017年第03期

    淅川和尚岭楚墓出土的铜器铭文“且埶”二字,以周代铭文表达之惯例,“且”字应表示祖先之“祖”,“埶”字应表“设”。此器应是墓主灵魂所凭依之物,楚、曾等国称之为“祖埶”,依传统的礼俗则可称作“祖坐”或“神坐”,若以“三礼”所载,其应是死者之子为其所设灵魂依凭的“重”,或称“祖重”。在举行丧葬礼仪时,“祖埶”代表死者接受祭奠,最后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