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物

中原文物杂志 北大期刊

Cultural Relics of Central China

杂志简介:《中原文物》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01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考古发现、考古研究、文物研究

主管单位:河南博物院
主办单位:河南博物院
国际刊号:1003-1731
国内刊号:41-1012/K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7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9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发文量:1336
总被引量:9486
H指数:32
引用半衰期:10.3174
期刊他引率:0.8727
平均引文率:15.8841
  • 河南新乡李大召遗址试掘简报

    作者:韩国河; 李锋; 赵海洲; 张清驰; 李伟峰; 刘俭 刊期:2005年第03期

    2002年3月~4月,郑州大学考古专业对新乡县李大召遗址进行了试掘,开挖探沟两条,发掘面积50余平方米,发现各时期文化遗存中,以龙山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出土了一批石、骨、蚌、陶器等,为研究豫北地区龙山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文仅对龙山文化遗存初步整理的结果作一介绍.

  • 略谈考古学文化与史前社会研究

    作者:钱耀鹏 刊期:2005年第03期

    在有关社会历史的考古学研究中,考古学文化集中揭示的是以物质形态为核心的地域文化,而构成特定人类共同体及其文化的核心却在于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精神文化方面.考古学文化中的聚落遗存虽是探讨人类共同体的有效途径,但也无法完全克服考古资料的模糊性特征,尤其是民族考古学研究还需密切关注文献资料的模糊性与局限性.相对而言,考古资料的物质...

  • 西方关于中国和埃及文明起源研究的启示

    作者:王青 刊期:2005年第03期

    本文是笔者在访问英国伦敦期间收集、阅读西方学者有关文明起源方面论著的心得体会,包括介绍Robert J.Wenke、John H.Bodley、Gina L.Barnes、Stephan Seidlmayer和Sarah Allan等学者的论著,并结合我国学者的研究认为,西方关于中国和埃及文明起源研究以及我国青铜器研究的一些观点对于国内相关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

  • 我国史前人类治水的考古学证明

    作者:张应桥 刊期:2005年第03期

    治水是史前人类主要的社会活动,考古发现中的环壕、城址、堌堆、水井、水池、水渠等遗迹是人类治水的实物遗存,人类的治水活动始于公元前9000年~公元前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治水的主要方法是疏堵结合--修筑城池,城是人类治水的产物,在治水的实践中,人们发明了凿井、蓄水、排灌等技术.

  • 论东下冯类型的族属

    作者:张锟 刊期:2005年第03期

    东下冯类型作为二里头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其分布的晋西南地区是古九州的一部分,依托于九州之一险太岳或四岳.所以,东下冯类型与文献中记载的姜姓四岳族关系密切,应属姜姓四岳族的文化遗存.这一族在夏代与夏人为同盟关系,夏亡之后与部分夏人一起陆续西迁,成为沟通西部地区与中原地区文化的重要媒介.同时,它也是构成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三晋东周铜器墓初论

    作者:杨建军 刊期:2005年第03期

    三晋东周铜器墓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境内的26个墓地,资料较全的墓葬有149座.本文将三晋东周铜器墓分为六大期,以墓葬的年代和等级为基础,着力探讨了三晋东周铜器墓的墓地位置、在各自墓地内的分布情况、墓葬的形制、殉与牲、葬具以及随葬品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铜器对子墓在墓地内的男女墓位安排以及早晚变化.

  • 秦始皇陵铜车马纹饰的初步考察

    作者:张卫星 刊期:2005年第03期

    秦始皇陵封土西侧出土的铜车马出土时彩绘纹饰保存较丰富和完整,这为研究秦王朝特别是秦王室的纹饰提供了实物资料.本文从单位纹样、纹样的组合以及秦始皇陵园其他出土纹样的异同等方面,结合图像学方法对这一秦代重要的考古材料进行初步考察,并对其所蕴含的意义作初步考察.

  • 论北朝墓壁画的艺术风格

    作者:韩小囡 刊期:2005年第03期

    本文在对北朝壁画墓分期分区的时空框架基础上,从题材选择、人物造型和线条特征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北朝墓壁画的艺术风格:第一期人物造型稚拙,多为侧面形象,人物形体细长,多用直线造型,线条内敛,不饱满,总体比较呆板,缺乏立体感;第二期则受南朝影响,人物造像与用线都有大的发展,线条较具表现力,穿插关系较为肯定;第三期为北朝壁画墓发展的鼎盛时期...

  • 从虢国墓地出土玉器谈西周葬玉的使用特征

    作者:许海星 刊期:2005年第03期

    葬玉在我国西周晚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制度.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的大量葬玉中不但有缀玉面罩、玉琀、玉握;而且还有玉踏、脚趾夹玉等,这些应是汉代"金缕玉衣"的前身,为我国古代葬玉制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楚系殳(杸)研究

    作者:许道胜 刊期:2005年第03期

    本文对文献记载中的殳(杸)进行了全面梳理,并以曾侯乙墓出土的自铭实物和竹简中的有关记载,对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楚系殳(杸)的形制、演变、用途、使用或拥有者的身份、楚系殳(杸)的特点与意义等问题作了探讨.

  • 弄壶之戏的由来再探

    作者:肖贵田 刊期:2005年第03期

    弄壶戏是汉画像石上常见的题材之一,其可能源自古代傩祀仪式中的某个具体的表演情节,它与后来民间杂技中的耍坛子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表演节目.

  • 唐代青花瓷探析

    作者:张松林; 廖永民 刊期:2005年第03期

    本文以巩义唐代黄冶窑址以及扬州唐代遗址出土的唐代青花瓷实物资料为依据,对其创烧、发展与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青花瓷的发端约在初唐时期,盛唐、中唐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晚唐时期趋于成熟.从工艺技术上说,唐代青花瓷是在烧制高质量白瓷和鲜艳绚丽唐三彩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 衙门建筑源流及规制考略

    作者:姚柯楠; 李陈广 刊期:2005年第03期

    衙门,原指的是牙门.中国古代衙署规制和布局同时要受两方面的制约,即皇权和风水.明清衙署建筑规制大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坐北朝南,二是左尊右卑,三是左文右武.中国古代官署衙门,既受封建礼教制度制约,也有衙门建筑功能上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严格的建筑形式和建筑规模.

  • 北宋东京内城里坊布局初探

    作者:李合群 刊期:2005年第03期

    北宋东京内城共有4厢46坊,其中的太平、乐台、新昌等21坊的相对位置已确定,另有22坊的框架被勾勒出来,以待日后补白.内城各厢里坊之间面积差别较大,坊内除民舍之外,尚分布有众多的衙署、官营手工业作坊等公共机构,形成了'官私杂处'的局面.宋皇城南御街两侧中央衙署的规划,开启了明清时期北京'千步廊'两侧为中央六部的先河.

  • 介绍一件宋代青白釉堆塑瓶

    作者:张秀荣 刊期:2005年第03期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宋代青白釉堆塑瓶,为1956年购于北京琉璃厂宝聚斋古玩店.其瓶纹饰生动形象,胎质细腻莹润,在同类器物中可谓是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