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文学

传记文学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传记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09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封二、封面专题、美好的生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栏、我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专栏、子善专栏、传记研究、封三_资讯、封底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0255
国内刊号:11-1090/I
全年订价:¥ 40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933
总被引量:48
H指数:3
  • 知识分子与初生的新中国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2019年第11期

    1949年10月1日,巴金"在人丛中望见天安门广场上数不清的迎风招展的红旗,听见春雷般的热烈欢呼,从下午3点起连接6个小时高呼‘万岁’和洪亮而亲切的回答‘同志们万岁’的声音响彻云霄",他"离开阳光照不到的书桌,第一次在广大的群众中间,如此清楚地看到中国人民光辉灿烂、如花似火的锦绣前程","感觉到心要从口腔里跳出来,人要纵身飞上天空,个人的...

  • 外公李四光回国前后

    作者:邹宗平 刊期:2019年第11期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开会期间,曾两次秘密会见了我的外公李四光。当时,预见新中国诞生后,将需要大批科学家参加祖国建设,鉴于外公是出名的反蒋()派,随时有遭受迫害的危险,建议他先出国避一避。还向外公详细地讲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使他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

  • 新中国迎来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艰难曲折的归国路

    作者:王文华; 王曦 刊期:2019年第11期

    新中国的召唤1949年3月25日晚,中国新华社向全中国、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和等中共领导人已经从西柏坡胜利到达北平。次日,中外各大报纸都用显著位置报道了上述消息。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战役正式开始。第二天,、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 周太玄:“人生自是十年事,共同缝成锦绣文”

    作者:曾笑栗 刊期:2019年第11期

    1895年2月14日,四川省新都县一个典史家里诞生了一个小男孩,父亲周朴臣满怀希望地为他取名"焯",希望他光耀门楣。这个男孩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成长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翻译家和诗人周太玄。周太玄,原名周焯,号朗宣,后名无,号太玄,赴法留学后以号为名。

  • 老舍:归去来兮

    作者:凤媛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不舍:去国不忘"国"1946年1月12日,时为陪都的重庆《新华日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上海十日电)据悉:美国国务院最近决定聘请我戏剧界巨子曹禺(即万家宝)与老舍(即舒舍予)赴美讲学,听说二氏已接受聘约,将在最近期内准备出国。"

  • 巴金:与人民在一起

    作者:周立民 刊期:2019年第11期

    第一次参政胡风在著名的"三十万言书"中写过一段值得注意的话:"政协开会前,第一次通知在上海的名单内没有文艺方面的巴金同志和我,直到出发前一天才接到了补发的通知。有的同志很焦急,但我情绪上没有受一点影响。"(《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胡风全集》第6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113页)查胡风日记,没有明确记载哪一天得...

  • 尘凡多变敢求真——忆念胡绳

    作者:张复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一1987年2月,父亲去世,在遗体告别仪式之前,我的姐姐、哥哥收到了胡绳的一封来信:惊悉仲老逝世,不胜哀悼。我最初认识仲老是在1936年,至今已半个世纪了。我的第一本小书是在仲老督促下写出来的,并收入当时他主编的一套丛书中。今天我本来要来同仲老最后告别,但临时有重要会议,无法抽身,实在感到不安。希望你们原谅,并望继承遗志,努力工作。

  • 张治中与郭沫若《洪波曲》的修改

    作者:李斌 刊期:2019年第11期

    郭沫若纪念馆藏有两封郭沫若致张治中的书信,这两封书信写于1959年,曾被张治中公布过,也有学者做过解读。但笔者通过对这两封书信及相关附件的仔细考察,发现已有解读对关键材料缺乏把握,结论偏于一端,故有必要重读。

  • 有所忆 有所思

    作者:韩子勇 刊期:2019年第11期

    田陌青青我和田青先生相识有十来年了。最初认识田先生是因为"非遗",因为木卡姆的申遗工作。我长时间在边疆工作,毕竟不在一个地方,交往的次数虽然少,但质量很高,还是能聊到一起的。《田青文集》的出版,对中国艺术研究院来说是一件大事,对田先生来说更是一件大事。

  • 耶利内克:熄灭音乐,生于文学

    作者:汪琬琦 刊期:2019年第11期

    她的作品也许带给我们的是生活的阴暗图景,但她并不是个悲观主义者……从她的诅咒中浸溢出来的是失去希望而引发诽谤的快活性格,一个黑色太阳的光。——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埃尔弗雷德·耶利内克长了一双不高兴的眼睛,无论何时,都是阴翳。人们很难从这样一张严肃的面庞上窥见她的童年与少女时代。如果你认为自己对她的过去有所了解,她只会无...

  • 辜鸿铭传(上) 孤儿东返,认祖归宗

    作者:钟兆云 刊期:2019年第11期

    感情的世界倾斜了,槟榔屿仿佛空了1879年,西装革履、留着中分头,时年22岁的汤生(辜鸿铭)回到了苏格兰义父布朗家中。数年间穿梭般求学于爱丁堡、伯明翰、莱比锡、柏林、巴黎等著名学府,他凭着自己的天才和勤奋,获得了包括文、理、工、哲等多科的十余项学位,已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笔走飞鸿、大器早成的青年学者。

  • 七十年中国传记文学研究名家名作点评

    作者:王成军 刊期:2019年第11期

    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为时间范围,重点选取七十年间传记研究领域著名学者代表性专著三十余部,逐一进行评点,尝试在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研究史上给予相应的定位、评价其作用及价值,以期总结当代中国传记文学研究名家名作的得与失,以促进当下中国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的繁荣。

  • 她从海上归来——评传记电影《上海的女儿》

    作者:王雪桦 刊期:2019年第11期

    1936年冬,一个女婴在父母巡演天津时呱呱坠地,在此前后,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正着手拍摄由第一位好莱坞华裔女星黄柳霜主演的电影《上海的女儿》。或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这位女婴后来也来到好莱坞并成为一线华人女星。

  • 弘扬人文,凝聚伟力

    作者:翟猛 刊期:2019年第11期

    本月人物王蒙,作家希拉克,政治家马云,企业家丁石孙,教育家残雪,作家基普乔格,运动员陈凯歌,导演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作家彼得·汉德克,作家哈罗德·布鲁姆,学者王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家王蒙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此前不久,王蒙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入选由人民日报等八家出版机构联合推出的"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193...

  • 《我的青春在丝路》

    刊期:2019年第11期

    导演:傅卓季数:3单集片长:20分钟类型:纪录片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首播时间:2019年4月7日由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和芒果TV联合出品的"一带一路"主题系列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讲述了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奔走在世界各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青年们挥洒汗水、逐梦丝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