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国水稻科学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正文】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作者:周旋; 金蓉; 吴良欢; 戴锋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育部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58;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58;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长沙410125;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 杭州310058; 浙江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 浙江上虞312300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黄泥田   群体质量  

摘要:【目的】添加生化抑制剂是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旨在结合不同施肥模式揭示其节肥增效的群体优势,寻找适合黄泥田地区水稻高产高效的施用方式。【方法】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一次性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尿素分次施用处理水稻有效茎蘖数、有效叶面积指数(LAI)、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SPAD值和籽粒产量较一次性施用处理分别显著提高0.8%、24.0%、9.3%、1.5%和14.2%。不同施肥模式下,配施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2-氯-6-(三氯甲基)吡啶(NBPT/NPPT+CP)显著提高水稻有效茎蘖数及茎蘖成穗率,增加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大有效LAI,增加抽穗期SPAD值,提高水稻粒叶比,改善源库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累积与水稻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新型脲酶抑制剂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单独施用及与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配施的水稻群体质量与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相似。【结论】通过施肥技术和抑制剂配施的集成与优化,可以改善黄泥田水稻群体质量,提高光合产物转化,获得更高产量。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