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研究

针刺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upuncture Research

杂志简介:《针刺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274/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机制探讨、临床研究、综述、文献研究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国际刊号:1000-0607
国内刊号:11-2274/R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76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31
复合影响因子:3.33
总发文量:1496
总被引量:25076
H指数:49
引用半衰期:5.0634
立即指数:0.086
期刊他引率:0.8546
平均引文率:14.2366
  • 耳穴区经皮电刺激对颞叶癫痫大鼠癫痫发作频率及海马区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海龙; 乔丽娜; 谭连红; 杨娇娇; 陈忠; 张永臣; 杨永升 刊期: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支配的耳穴区对颞叶癫痫大鼠自发癫痫发作频率及海马区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耳穴刺激对颞叶癫痫的缓解效应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氯化锂-匹罗...

  • 电针与艾灸对内脏高敏感大鼠穴区辣椒素受体和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及镇痛效应

    作者:李雨薇; 赵继梦; 陈柳; 商海霞; 吴璐一; 包春辉; 窦传字; 吴焕淦; 施茵 刊期: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电针与艾灸对内脏高敏感大鼠穴区辣椒素受体1(VR 1)和热休克蛋白70(HSP 70)表达的影响及其镇痛效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43℃组、艾灸46℃组、电针1mA组、电针3mA组,每组各10只。采取直结肠扩张(CRD)的方法制备内脏高敏感模型。艾灸和电针分别刺激"天枢"穴,每日1次,连续10d。腹部撤回反...

  • P物质阳性表达神经纤维在大鼠心包经五输穴局部皮肤组织中的分布

    作者:张知云; 徐东升; 崔晶晶; 张坤; 景向红; 白万柱 刊期: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P物质(SP)阳性表达神经纤维在心包经五输穴中井、荥、输、经、合每个腧穴局部皮肤中的显微结构特征,揭示不同腧穴之间神经支配的差异。方法:将6只正常大鼠用4%多聚甲醛经过心脏灌流后取下"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穴区局部皮肤组织,制成20μm厚的矢状切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染色,其中SP标记...

  • 热补针法对风寒湿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中能量代谢相关基因Atp 5O、Atp 6V1B2表达的影响

    作者:杜小正; 王金海; 张星华; 田杰祥; 秦晓光; 方晓丽; 田亮; 袁博 刊期: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对风寒湿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浆中能量代谢相关基因ATP合成酶亚单位O(Atp 5O)、溶酶体V1亚单位B 2(Atp 6V1B2)表达的影响,探讨热补针法"取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风寒湿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热补针法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取关元、气海、足三里和关节局部腧穴,热...

  • 电针对不同时程焦虑样行为大鼠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作者:汪婷婷; 耿婷婷; 姜劲峰; 徐旺芳; 荣长保 刊期: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电针对不同时程——应激中和应激后焦虑样行为大鼠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1组和正常2组、应激1组和应激2组、电针预处理组和电针后处理组,采用足底电击结合孤养的方法制备焦虑样模型。电针预处理组造模同时电针"百会"和"印堂"穴,电针后处理组造模后电...

  • 双侧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CA 3区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卿鹏; 柴铁劬; 丁红梅; 赵仓焕; 胡静 刊期: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运动功能及海马CA 3区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突触素(SYP)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康复组、患侧电针康复组、双侧电针康复组,每组各10只,另设空白组6只。参考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模型,患侧电针康复组电针患...

  • 直接灸“肝俞”对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闫亚南; 王宁; 王卓昱; 田瑶; 成宇镇; 马惠芳; 侯中伟; 马佳佳; 关翰宇 刊期: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对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模型大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的影响,探讨直接灸对肝癌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15只)、直接灸1组(15只)、直接灸2组(15只)以及隔姜灸组(15只),采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法逐步诱导肝癌模型,为期10周。直接灸1组、直接灸2组造模的同时分别...

  • 不同发泡灸量的督脉铺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伟; 陈明人; 胡锦玉 刊期: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比督脉铺灸法不同发泡灸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探索最佳发泡灸量。方法:将12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斑蝥剂量0g)、治疗组2(斑蝥剂量1.5g)、治疗组3(斑蝥剂量3g),每组各40例,分别予以督脉铺灸法进行治疗,每隔30d治疗1次,共治疗2次。观察灸后24h背部发泡程度、24h内背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主要症状、体征...

  • 温和灸激痛点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列; 马帅; 赵悦; 曹锐; 王颖; 马铁明 刊期: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温和灸与针刺激痛点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疗效差异,为肩背部MPS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60例肩背部MPS患者随机分为温和灸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两组均选取疼痛部位的激痛点进行治疗。温和灸组采用温和灸疗法,每次艾灸因人而异,20~100min不等,以患者出现透热感为度;针刺组采用毫针与皮肤呈45°角斜刺入并贯穿激痛点结节,...

  • 督脉铺灸治疗变应性鼻炎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丁定明; 李思康; 张正龙; 马岚; 黄海燕; 李涛 刊期: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督脉铺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铺灸组34例和中药组32例。铺灸组采用督脉铺灸疗法,每周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2个月。中药组给予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剂,每次5g,每日3次,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浆白介素(IL)-2、IL-6、环磷酸腺苷...

  • 针刺结合火龙灸法治疗肾虚督寒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景福权; 汪秀梅; 牛相来; 周钰 刊期: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火龙灸法与单纯针刺法治疗肾虚督寒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的差别,为提高肾虚督寒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肾虚督寒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大椎、肝俞、天柱、后溪等穴配合火龙灸自大椎至秩边所属督脉及膀胱经覆盖区域,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治疗,均治疗2...

  • 不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磊; 张丽丽; 包华; 杨述鸣; 潘春山 刊期: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腺苷钴胺组、脑苷肌肽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腺苷钴胺组及脑苷肌肽组分别采用腺苷钴胺及脑苷肌肽穴位注射配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

  • 基于颈源性头痛病因“项四穴”进针点解剖位置微调

    作者:姚旭; 林咸明 刊期: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寻颈部诱发头痛的疼痛激惹点定位,微调"项四穴"针刺进针点方案。方法:解剖尸体枕项部标本5具10侧,确定"项四穴"(天柱、风池、完骨、天牖)针刺路径。穴位针刺路径染色,枕项部层次解剖;以枕骨粗隆为原点,以上项线水平投影为横坐标,以后正中线水平投影为纵坐标,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测量"项四穴"和疼痛解剖激惹点的水平投影坐标,分...

  • 运用磁共振T2图动态观察正常人体足三里穴微创埋线后线体对局部的刺激效应

    作者:梁欣; 聂红昉; 候珣瑞; 吕明庄 刊期:2016年第04期

    目的:在体、动态观察分析微创埋线后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局部刺激效应的时效特点,为微创埋线疗法间隔周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医学影像学磁共振(MR)扫描技术,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侧足三里穴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局部轴位T2 加权(T2 WI)压脂像及T2 图(T2 -mapping)8回波序列MR图像,所得8回波系列图像利用FuncTool软件生成T2 -mapping图...

  • 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290例骶后孔(八髎穴)变异性的研究

    作者:周惠芬; 沈广澍; 尹鑫; 丁曙晴; 王玲玲; 丁义江; 杨旭; 邹洋洋 刊期: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骶后孔(八髎穴)的变异率和变异类型,引起临床医师对骶后孔(八髎穴)变异性的重视,为研究取穴方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90例行盆腔CT检查患者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对骶后孔(八髎穴)的变异情况进行判别、归类、分析。结果:骶后孔(八髎穴)的总变异率为20.34%(59/290),变异类型包括椎体个数变异型(4椎变异、6椎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