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文学

扬州文学杂志 省级期刊

The literature of Yangzhou

杂志简介:《扬州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42/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中共扬州市委
主办单位:扬州市文联
国际刊号:1006-4532
国内刊号:32-1042/I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被引量:15
H指数:2
  •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作者:赵昌智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今年原来说是暖冬,想不到一进入"交冬数九",就纷纷扬扬地下起大雪来了,并一下子冷到零下九到十度。看看中央台的预报,下雪的地方还真多,不由得吟诵起那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说实话,我还是比较喜欢冬天下雪的。一年四季就是要四季分明。冬天不下雪,不冷...

  • 广陵有嘉木

    作者:许少飞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赏柳 初春,树木之中最先从休眠中苏醒过来的,大概要数湖边的杨柳了。它渐渐转青变柔的枝条上,不经意间就冒出了一粒粒嫩芽,真是柳眼初展了。渐渐,那些嫩芽变作了细叶,颜色也由鹅黄转成轻绿,一串串,一串串的,随风荡漾,阳光下,如疏疏的珠帘,如飘动的轻纱。稍远处的丛丛柳林,则好似一抹淡淡的绿影,一团淡淡的绿烟。这是初春的柳,绿得淡淡...

  • 家乡可爱的小木船

    作者:潘联成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或许是家乡水太多的缘故,很多年前,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个家当:木船,有大的,也有小的。大的能载三千多斤,人口多,劳力足的人家管用;小的能载七、八百斤,人口少的人家好使。每天晚上,河码头总是排成一个溜子,大的夹着小的,小的依着大的,挤满了整个小河道。

  • 走马观花看日本

    作者:王俊生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初夏时节,我随中日电厂烟气脱硫工程考察团来到了日本。这是一个国土面积只有我国的1/26的岛国。飞机下降时,已是黄昏,因我座在临窗的位置,透过机窗看见下面的日本岛,群山绵延,似绿毯覆盖,山体向海洋延伸,楼字重重叠叠。给我第一印象便是,这个拥有1.26亿人口的大国真乃名不虚传啊。

  • 晃弹

    作者:李春迎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运河里的船几乎清一色的是木头船,船上大多竖有高高的桅杆,有一根的,有两根的,那是行船的动力装置。只要不是顶风天气,船家都可以凭借桅杆挂起的帆,扬帆远航。顺风的时侯,固然自是"一帆风顺";即便是旁风,船家也有办法通过频频调转帆篷的方向,获取风的动力,照样让船引进。惟有顶风弓l船,船家便只好拉纤了。

  • 柳编

    作者:徐永清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我的父亲是属于心灵手巧,勤俭持家的那类劳动者。他虽不是瓦匠、木匠、篾匠,却会起房造屋,打制家具,编筐织篓。论做的活计,有板有眼,像模像样,跟专业工匠相比,毫不逊色。

  • 谁在讨好我母亲

    作者:华洁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1 我记得,我的父亲和母亲是在前年初夏的一个黄昏分的手。 那天,我正在我母亲给我精心布置的那间小屋里骑着我的那匹涂满油漆的小木马。我不停地前后摇摆,气喘吁吁,愉悦而畅快。那一刻,我俨然成了一位威武骠悍的骑士,而我的胯下驾驭的仿佛也是一匹高大魁伟、毛色油亮的良种马。 我的父亲在这个时候小心翼翼地开门进来了。在我的记忆里...

  • 流星

    作者:镯儿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我声音里有露骨的诱惑 方遥是我好友苏槿的公司老总,苏槿结婚时决定请假,我陪她到公司收拾东西。方遥走过来打招呼,他的声音低沉浑厚,他的微笑恰到好处,他的脸庞俊朗却又写满尘世沧桑。我和他四目相对的那一刹那,他直直地盯着我,至少有60秒不动。我的心骤然加速,冥冥中,似乎有个声音对我说:你寻寻觅觅许多年的爱情终于出现了。

  • 今生唯一

    作者:楚楚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1 她第一次见到陈家浩,在公司的会议上,陈家浩是公司里请来完成一单护肤水广告CASE的摄影师。 他们互相握手的时候,她看见他胸前晃动着一个十字架的链子。有一分钟的时间,她的视线停滞在那条链子上,久久没动。

  • 七爹

    作者:曹学林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在竹垛,人们只要一提起七爹的死,都觉得是个谜。 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村里人都在忙于割稻,二狗牵着大水牛到田边的一条水沟里喝水,突然看到水沟堤坝上整齐地放着一双旧布鞋,再往前一看,二狗吓得惊叫起来:一个人头朝下脚朝上伏在水塘里,一动不动。正在田里干活的人被二狗的惊叫声吸引过来,七手八脚将人捞上岸,一看原来是七爹。眼睛、鼻...

  • 风波(外一篇)

    作者:张正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秋风起了,天高了,云淡了,树叶黄了,稻谷也飘香了。往年这季节,正是赵铁匠最忙的时候,铁匠铺里,风箱拉得呼呼的,炉灶里的火苗蹿得高高的,小铁锤在铁钻上叮叮当当从早到晚响个不停。赵铁匠的手艺好,做生意又不使奸耍滑,周围四五个村的镰刀要送到他这里来轧钢。哪家有几把镰刀,刀口怎样,全在他赵铁匠肚里搁着。

  • 幽兰一曲三辈人

    作者:卞良玉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宦门子弟错立身" 昆曲在文化古城扬州的历史上曾一度十分兴盛,文人雅士喜爱演唱昆曲绵延成风。谢真茀老先生家在扬州,是一个历经100多年的昆曲世家。笔者最近采访了86岁的谢真茀老人,听他回忆了谢家三辈人跌宕起伏的昆曲人生。

  • 箫声笛韵在何园

    作者:明光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何园蝴蝶厅前的池塘东部建有水心亭,四柱撑起亭上四个翘角,四面檐下有两层窗格。亭无墙,四望无碍。亭呈正方形,台基约37平方米。内四周设整体条椅,中设一圆石桌,旁置四石板凳。亭边置白玉栏杆,与条椅背之间形成只供两人交错而行的回廊。亭西入口,沿三层台阶而下,有一平台,亦有栏杆。扶栏西望,池"两南诸峰,林壑尤美";西岸假山叠嶂,翠木...

  • 书人三记

    作者:徐少康 刊期:2005年第01期

    在这个世界上,书籍是最奇妙的东西。弃之者视如敝屣,爱之者又当作珍宝。因此,不断有人将书籍送进废品堆,又不断有人从这废品堆里淘选着这精神的佳肴。我也是这淘书者中的一员,数十年间寻寻觅觅,于这淘书生涯中似乎还淘出点什么闪光的东西藏在心里,但细细想来,又仅仅坐实在三个旧书人身上,是为"三记"。

  • 秋天里的故事

    作者:范学望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落了一场雨,天气变凉了。他进了一家超市,站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前精心地挑选着,就像他写文章时挑选词句一样挑选他需要的东西,在他眼角的余光里似乎有一个着超市统一服装的女营业员正在注视着他。起先他并没有在意,因为他早过了见了女孩就心跳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