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气象学报

应用气象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ical Science

杂志简介:《应用气象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690/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论著

主管单位:中国气象局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国际刊号:1001-7313
国内刊号:11-2690/P
全年订价:¥ 40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科技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55
复合影响因子:3.17
总发文量:899
总被引量:36750
H指数:84
引用半衰期:5.5843
立即指数:0.1584
期刊他引率:0.8857
平均引文率:18.1881
  • 1998年夏季我国东部降水与大气环流异常及其低频特征

    作者:周兵; 文继芬 刊期:2007年第02期

    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异常对该地区降水异常有重要影响,而低频降水又是季风活动的一个主要特征。研究揭示了1998年降水异常及其低频变化等观测事实,分析讨论了大尺度环流的4个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998年汛期长江流域出现二度梅,10~20d低频振荡具有普遍性,而30~50d的地域性较为明显;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异常、欧亚大陆中高纬度持续阻塞...

  • 冬季东亚中纬度西风急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作者:毛睿; 龚道溢; 房巧敏 刊期:2007年第02期

    利用1957-2001年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冬季东亚西风急流与我国气候的关系。首先定义了冬季东亚西风急流强度指数(区域30°~35°N,127.5°~155°E冬季200hPa纬向风u200平均值的标准化值)和切变指数(区域15°~25°N,100°~115°E与区域30°~40°N,100°~115°E的平均u200之差的标准化值),这两个指数能...

  • 近52年淮河流域的梅雨

    作者:徐群; 张艳霞 刊期:2007年第02期

    气候资料表明梅雨期不仅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区,也会出现于淮河流域中南部。为此应用淮河流域分布均匀的5站日雨量资料结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季节进程划分出近52年(1953-2004年)淮河流域梅雨期。该处梅雨期和长江中下游沿江区一样十分显著,其平均入梅及出梅期分别比长江中下游沿江区推迟5d和7d,其梅雨量年际丰枯是形成该地区汛期旱涝的...

  • 中尺度强暴雨云团云特征的多种卫星资料综合分析

    作者:刘健; 张文建; 朱元竞; 董超华; 赵柏林 刊期:2007年第02期

    针对2002年6月23-27日发生于江淮地区的一次中尺度强暴雨过程,利用FY-1D,EOS和NOAA卫星的可见光、红外、微波通道遥感观测、反演资料,从相态、光学厚度、垂直结构等各方面分析云特征,并将分析结果与同时段地面雨量观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云光学厚度大且云顶粒子为大粒子、冰相态是此次降雨过程中云团的主要云特征,地面雨量的大小与云光学厚...

  • 北京地区PM10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的综合变分分析

    作者:程兴宏; 徐祥德; 陈尊裕; 丁国安; 李成才; 翁永辉 刊期:2007年第02期

    利用2003年10月北京地区PM10浓度流动观测资料和同期MODIS AOD(Aerosol Optical Depth)高分辨率遥感资料,采用卫星遥感-地面观测变分订正处理方法,综合分析了北京地区PM10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机动车排放的影响效应。动态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城区大部分为轻污染区,北京近郊区PM10浓度高值区沿环路呈环状分布,其中北京西南部、南部和...

  • 上海区域降水集合预报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结果的检验

    作者:王晨稀; 姚建群; 梁旭东 刊期:2007年第02期

    以MM5模式为基础,从预报模式的不确定性出发形成8个集合成员,建立了上海区域降水集合预报系统。该系统实现从资料收集、资料处理、模式预报到预报结果处理与产品输出的全自动化,于2005年8月1日开始业务运行,运行稳定可靠。对系统8—10月的运行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集合预报系统对降水的总体预报效果尚可,其中对量级小的降水的总体预报...

  • 利用卫星资料分析对流层臭氧柱总量分布特征及其可能的原因

    作者:李莹; 赵春生; 方圆圆; 余环 刊期:2007年第02期

    利用卫星资料计算得到的对流层臭氧柱总量数据分析了近20年来全球对流层臭氧柱总量的全球分布特征,并对我国对流层臭氧的季节变化做了研究。利用对流层污染测量仪(MOPITT)的CO和全球臭氧监测仪(GOME)和大气制图扫描成像吸收光谱仪(SCIAMACHY)的NO2数据分析了关于对流层臭氧的分布特征及其原因。得出中高纬度地区对流层臭氧浓度存在规律的...

  • 由最高最低气温求算的平均气温对我国年平均气温序列影响

    作者:唐国利; 丁一汇 刊期:2007年第02期

    针对研究全国近百年平均气温长期变化的实际需要,利用603个测站1961-2002年气温观测资料,比较分析了最高最低平均气温距平序列和4次观测记录平均气温距平序列的差异,讨论了最高、最低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两种统计方法得到的平均气温距平序列及增温速率的差异均不明显,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替换。此外,最高、最低气温变化普遍存在...

  • 冬季北太平洋南北海温异常对我国汛期雨带类型的影响研究

    作者:杨素雨; 严华生 刊期:2007年第02期

    使用1951-2002年前期(1—5月)北太平洋海温场月平均资料,运用合成分析、多因变量方差分析、判别分析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我国汛期雨带类型与前期北太平洋海温的时空分布关系。分析表明:尽管汛期各雨带类型对应着前期不同的海温距平场,但它们之间只有部分海域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在1月表现最显著。各雨带类型对应海温距平场显著差异关键区主...

  • 《应用气象学报》征稿简则

    刊期:2007年第02期

  • 南海夏季风北推时间及相关环流变化特征

    作者:李春晖; 梁建茵; 郑彬; 林爱兰; 谷德军 刊期:2007年第02期

    利用1958-2004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我国73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差异及其环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向北推进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最早的可以1d就推进影响到华南地区,最晚的却要42d,并且这种变化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20世纪70年末以前,南海夏季风影响到华南地区的...

  • 百余年来影响福建热带气旋的变化特征

    作者:高建芸; 江志红; 游立军; 张容焱 刊期:2007年第02期

    应用1884-2003年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资料,采用突变分析、最大熵谱分析、连续小波变换以及正交小波变换等方法研究百余年来影响福建热带气旋频数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异常年份的海气背景场特征。结果表明:百余年来福建经历了3次少台期和2次多台期,影响福建热带气旋频数具有准13年、准4年和准2.5年的振荡周期,1971年为年频数变化的突变点...

  • 基于GIS的巴西陆稻IAPAR-9种植气候区划研究

    作者:何燕; 李政; 廖雪萍 刊期:2007年第02期

    根据巴西陆稻IAPAR-9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结合其在广西的多年引种试验结果,分析确定了影响广西种植巴西陆稻的关键气候因子和气候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对区划指标进行小网格推算,得出广西不同地理背景下1km×1km网格点上的有关气候要素值,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和多层复合方法,对广西种植巴西陆稻进行气候区划,并对区划结果评述和建议,...

  • 2003年渭河流域5次致洪暴雨过程的水汽场诊断分析

    作者:武麦凤; 王旭仙; 孙健康; 高菊霞 刊期:2007年第02期

    利用实况高空探测和地面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水汽输送、水汽收支以及水汽含量等方面着手,对2003年发生在渭河流域的5次致洪暴雨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发生时,降水区700hPa上的比湿值均不低于7g/kg;在垂直结构上,强降水地区低层水汽含量在降水前6~12h出现峰值,强降水出现在高层比湿的峰值附近;致洪暴雨过...

  • 北京地区热度日和冷度日的变化特征

    作者:谢庄; 苏德斌; 虞海燕; 李德平; 于丽萍; 胡天洁 刊期:2007年第02期

    应用1951-2004年北京逐日平均温度制作北京月、年的热度日(HDD)和冷度日(CDD)。其中平均月HDD以1月(687.9度日)最大,多年平均的年值为2922.6度日,多年变化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率为-99.5度日/10a。平均月CDD以7月(259.2度日)最大。CDD多年平均的年值为826.7度日,多年变化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39.0度日/10a。1971-2004年H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