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Ethnic Culture

杂志简介:《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2-1150/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约稿、生态民族学研究、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民族音乐研究、民族民俗研究

主管单位:贵州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凯里学院
国际刊号:1674-621X
国内刊号:52-1150/C
全年订价:¥ 172.00
创刊时间:2009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贵州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9
复合影响因子:0.74
总发文量:1265
总被引量:2468
H指数:12
  • 主持人语

    作者:孙振玉 刊期:2019年第01期

    迄今为止,人类的经济生活,大体上可以用“自然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概念来描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是一个分水岭:农业为“本”的年代,与城市手工业相关的商品交换,总是被视为“末”业;工业社会以来,这一关系完全被颠倒了。在自然经济状态下,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和谐的,传统文化反映并保证了这种和谐状态。

  • 从历史地理学到环境史的关注——侯甬坚教授专访

    作者:侯甬坚; 杨秋萍 刊期:2019年第01期

    通过对侯甬坚教授求学背景、学术思想以及他从研究历史地理学到关注环境史兴趣转向的访谈,对“人类家园营造”“万年时间尺度”等学术概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使其学术经历、研究内容、治学思想以及锐意探索、谦虚谨慎的学者风范大致得以反映。

  •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现状困境与解决路径研究

    作者:杨曾辉 刊期:2019年第01期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基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和民族文化流失的双重可持续发展困境而提出的新时代战略。这一战略的文本表述虽然是官方话语,但是其间却隐含着两大核心学理问题,即作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生态环境和作为人文社会科学意义上的民族文化。而将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进行学理整合者,则是学术视野聚焦于以环境和文化为核心旨趣的文理交叉的边缘学...

  • 勐海打洛景来傣族生计策略变迁与文化再适应

    作者:黄巧; 施红 刊期:2019年第01期

    勐海县打洛镇景来村是一个典型的傣族聚居村落,也是当地重点发展的边境特色旅游村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傣族在适应外来资本介入的过程中,生计方式从传统的以稻作农耕为主的混合生计方式向新型的多元化生计方式转变。当地傣族能动性地选择不同的生计方式,反映出在新的社会背景条件下,其文化观念与经济体系的互动,同时也呈现出傣族社会新一...

  • 再谈清水江文书研究的历史人类学取径

    作者:张应强 刊期:2019年第01期

    近年来,清水江文书的整理和研究在学术积累的意义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概念提炼与理论范式的思考和探索上却有待突破。清水江文书研究的历史人类学取径,仍是最具方向感的一种学术努力,主张以人及其实践与能动性为中心,将国家与地方、时间与空间等因素勾连起来,借助深入细致的历史田野方法,走向“历史现场”,探寻清水江文书文内文外丰富的叙述与...

  • 清代民国清水江下游的田赋制度——以高坪侗寨田契为中心

    作者:龙泽江 刊期:2019年第01期

    高坪侗寨位于清水江下游北岸的小江流域,至今还保存了丰富的民间契约文书,其中之田契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对研究清水江下游侗族村寨的田赋制度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清水江下游侗族村寨在乾隆初年已开展了田地清查和均摊赋税,田税长期稳定。但逐年新开垦田地很少去官府报税,成为无税粮之田。而有税粮之田在交易过户时,田税往往过户到他人名下,有实名...

  • 清代村寨中的“笔银”①——基于黔东南文斗寨的研究

    作者:瞿见 刊期:2019年第01期

    人是契约文书书写中几乎最为重要的群体,而作为其报酬的“笔银”是描述场景及人形象的关键环节。以黔东南文斗寨的材料为中心,益以多方佐证,可以大致梳理清楚笔银的制度面向。从笔银的记载、支付与否,到其具体数额、交易中双方关于费用的负担及笔银的支付方式等,围绕笔银的多重问题均得以文斗寨为例证而被详细讨论。并且,通过笔银与“中人钱”的...

  • 变迁的习惯

    作者:谢晖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一般以为,习惯作为人们交往的规则,是经由时间沉淀而成的。因之,论及习惯,总不免与传统、过去、历史相勾连,进而习惯无形中被打上了某种落后的印迹。诚然,习惯并不总是与时俱进的,因为它承载着人类对秩序的追求,而秩序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守成,就是对既有的、人们已然认知了的社会交往规定性的认可与固化。因之,人类的交往才有相对稳定的预期,才有...

  • 民族旅游村寨治理的法治维度——以贵州雷山县“西江模式”为例

    作者:刘俊 刊期:2019年第01期

    我国民族地区乡村很多,位于贵州省雷山县的西江苗寨是其中之一。因受益于天然的地理资源和多元的民族文化,西江千户苗寨已然发展为国内外有名的民族旅游胜地,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元素的共同作用下形塑了独具特色的“西江模式”。通过阐释该模式下隐含的法制逻辑,分析其运行过程中凸显的法制问题,提出在民族法制文化语境下的路径建构。研究方...

  • 民族习惯法个案适用路径的解析及重构

    作者:林洋 刊期:2019年第01期

    民族习惯法属于我国的法律渊源,可通过自治性法规的立法程序上升为国家法,但未上升为国家法的民族习惯法缺乏司法适用路径。实践中,民族习惯法的司法适用只能寄托于法官的裁量权,而法官在个案审理中对民族习惯法的适用持消极态度。学理上的主流观点对民族习惯法的适用采当事人证明的方式,即由当事人对民族习惯法的存在承担证明责任。这种证明模...

  • 社会变迁背景下黔东南苗侗习惯法之传承与创新

    作者:吴旭梦; 吴滢 刊期:2019年第01期

    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习惯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少数民族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黔东南传统与现代苗侗习惯法的阐述与分析,指出苗侗习惯法从传统的“议榔”“款条”到现代的“民约”“民歌”形式之变迁,苗侗习惯法在苗侗地区对矛盾化解和民间纠纷预防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未来传承中强调发扬传统文化,并通过内生性创新和外生性创新...

  • 费孝通思想研究:作为一种纪念的理由

    作者:赵旭东 刊期:2019年第01期

    费孝通思想研究的核心在于其文化观的提出,即在一种文化自觉语境中去理解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转型。人类学需要有这样的思想遗产的传习与继承,自然也需要此方面学术研究共同体的凝聚。费孝通可谓现代百年中国的一个缩影,同时他的思想也为未来时代中国在世界之中的,特别是文化意义上的角色发挥,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些无疑都将是我们学科在未...

  • 生态文明建设语境下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

    作者:罗康智 刊期:2019年第01期

    通过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对策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后不难发现,其主导思想主要是立足于传统村落的价值观立论,但对传统村落破坏的罪魁祸首又正好是对传统村落的当代价值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破解这一难题的办法,只能是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破解对传统村落当代价值认识的误区,使这些传统村落焕发生机,中国的传统村落就能凭借其当代的存在价值实现...

  • 社区营造视角下的乡村社会建设——以侗寨占里的乡村权威“寨老”为例

    作者:曹端波; 李亚 刊期:2019年第01期

    社区营造视角下的乡村社会建设就是使乡村社会自组织、自治理和自发展,主要是建立乡民对乡村事务的参与意识。在侗寨占里,“寨老”通过处理乡村事务来确立权威,在不断叠加声望的过程中运营权威,在乡民与政府的磨合过程中蜕变权威,完成乡村社区的自组织、自治理和自发展。新时期的乡村建设借鉴社区营造的经验,提升乡民对乡村事务的参与度,让乡村...

  • 河西走廊多元文化共生与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模式探析

    作者:顾文兵 刊期:2019年第01期

    河西走廊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最为独特也最具典型意义的文明过渡地带,世居此地和中原腹地与新疆、中亚、西亚等不同地域迁徙而来的各民族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形成了较长时期的和谐共生局面,各民族及民族文化都曾经在此交汇聚集、共融共生,其中极为重要、影响最为持久的因素就是互嵌模式中的多元文化互鉴共生。不同类型的文化在互相交融中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