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Studies

杂志简介:《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者访谈、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共同体研究、后殖民英语文学、书评与动态

主管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创刊时间:200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6
总发文量:762
总被引量:875
H指数:8
期刊他引率:0.931
平均引文率:9.4921
  • 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张中载先生访谈录

    作者:谢登攀; 张中载 刊期:2015年第02期

    本文系对我国英美文学研究界著名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资深教授张中载先生的访谈。访谈话题涉及张先生的治学方法与经验、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的关系、古典文论之于当下文学研究的意义等。张先生认为,做好文学研究要广泛阅读经典,关注学术前沿领域的发展动态,并要具备跨学科的学术视野和学识。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相辅相成,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西方...

  • 人物介绍(英文)

    刊期:2015年第02期

  • 20世纪末期苏格兰小说的发展述评

    作者:吕洪灵 刊期:2015年第02期

    20世纪末是苏格兰小说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和昌盛期,以格雷和凯尔曼等为代表的苏格兰小说家引发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格兰小说更具个性化且多样化的创作热潮。作家们不再纠结于语言的选择,不再一味追求民族主义的表达,而是更多地关注于内心的体验、个人身份的探究、文化差异的体察,以更广阔的视野和多样化的手法反映苏格兰的现状与问题以及与现代...

  • 论《尤利西斯》中爱尔兰的三大弊俗

    作者:申富英 刊期:2015年第02期

    在《尤利西斯》中,爱尔兰民众被形象地称作"快乐的背叛者"。他们寻欢作乐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爱尔兰20世纪初的三大弊俗,即酗酒、唱歌和谈女人。首先,在《尤利西斯》整个文本中,到处充斥着酒鬼的魅影,与随处可见的饥饿的孩子如影随形,此种情景暗示二者存在的联系,即酗酒耗费了饥馑中的爱尔兰最宝贵的粮食资源;高喊爱国主义的民族主义者整日沉浸于酒...

  • 亨利·詹姆斯中期三部曲的女性意识

    作者:王跃洪 刊期:2015年第02期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了亨利·詹姆斯中期三部曲《波士顿人》、《卡萨马西玛王妃》和《悲剧缪斯》中的三个女性人物,探究了詹姆斯的女性意识及其创作思想。在这三部作品中,詹姆斯分别塑造了下面三个人物:缺乏女性意识、人云亦云的天才女演讲人维蕊娜·塔兰特,积极支持并要求投身革命运动的卡萨马西玛王妃和美丽坚强、敢于蔑视男权社会的米丽...

  • 自我、时间与意义——《时间中的孩子》的“缺失”叙述

    作者:文一茗 刊期:2015年第02期

    《时间中的孩子》是一个探索缺失的符号文本。作品通过关于孩子、时间以及自我的缺失叙述,向我们抛出了一个亘古未解、使人困惑的问题:"孩子"如何在时间中落入自我意识?一旦自我用叙述将"孩子"和"时间"包裹起来,将之卷入符号化过程,就暴露了与之隔离的真相。该文本围绕两大主人公(史蒂芬、查尔斯)的经验缺失,呈彼此反向注解的叙述格局展开。在这...

  • 司各特的匿名与焦虑

    作者:陈彦旭 刊期:2015年第02期

    匿名创作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常见现象,而作家的匿名动机研究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重点。司各特1814年匿名创作《威弗莱》,在接下来的13年中一直对自己的真实作者身份讳莫如深,其匿名动机是文学史上一桩悬而未决的公案。本文以"身份"为研究视角,指出其抗拒流动性的"社会身份"与作为残疾人的"自我身份"这两者内部的激烈冲突引发了其深刻复杂的身份焦...

  • 《贵妇画像》的责任伦理叙述

    作者:郭国旗 刊期:2015年第02期

    人的自由在于意志的自由、选择的自由,而这种自由既是绝对的,又与责任密切相连。任何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人的社会性要求人人必须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人道主义尊重人的道德,也要求人成为有道德的人。人有道德意味着人对其自由选择负有责任,而责任的前提则是人对自由行为加以控制。在《贵妇画像》的伦理叙述中,叙述者有意识地让女主人公伊莎贝...

  • “保守奥斯丁”的历史化研究

    作者:龚龑 刊期:2015年第02期

    达科沃斯和巴特勒的专著,兼擅小说文本分析和历史考证,建立起奥斯丁研究的新范式。此后的几部重要著作试图质疑"保守奥斯丁"的结论,借重各色文学理论来探求中产阶级、意识形态和奥斯丁小说间的复杂关系。20世纪70和80年代的相关研究为约翰逊的出色阐释做了充分的铺垫,后者笔下的奥斯丁不再保守,反而有些颠覆的意味。"托利"也好,"改革者"也罢,党...

  • 玛丽·雪莱的《最后一个人》:死亡主题与无神论思想

    作者:虞春燕 刊期:2015年第02期

    死亡主题贯穿于玛丽·雪莱的六部长篇小说,在《最后一个人》中尤为突出。本文将小说置入当时英国的文化语境之中,采用文化批评方式解读文本,讨论其死亡主题对基督教神学观的解构,解析潜藏在文本中的玛丽·雪莱的无神论思想。本文认为,这部时常被归入带有通俗文学意味的"灾难小说"的作品,其实是一部认识观念上破旧立新、最早以小说形式宣传无神论思...

  • 论格兰斯戏剧作品中当代印第安生存困境的真实再现

    作者:邹惠玲 刊期:2015年第02期

    在《战争呼喊》中,印第安裔女作家格兰斯如实表现了当代印第安人的生存困境,揭示了印第安传统的式微乃至消逝,以及当代印第安人挣扎于印第安传统文化与白人主流文化的夹缝中无法解脱、找寻不到自我身份的痛苦与无奈。在这一意义上,《战争呼喊》既是格兰斯笔下那些失去传统根基的印第安人挣扎着寻求出路时发出的呼喊,亦是她本人痛苦的呐喊。通过...

  • 美国战争小说中的单独媾和主题

    作者:胡亚敏 刊期:2015年第02期

    在美国战争小说中,一些士兵深刻感受到美军的官僚主义和腐败,因而选择逃离战场,达成了单独媾和。他们不仅没有背离美国的边疆神话,反而体现了边疆神话对英雄的推崇。单独媾和继承了梭罗"公民的不服从"思想中的反叛精神,与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的概念也有异曲同工之处。选择单独媾和的士兵因为有勇气坚持理想,有勇气表达"公民的不服从"态度,有勇...

  • 收藏“死亡”:《死亡之匣》的图像叙事与废墟感受力

    作者:郝桂莲 刊期:2015年第02期

    桑塔格对碎片美学的偏好使她的早期小说基本放弃了寻求事物间因果相继的线性顺序,而是致力于把处于不同心理时空中的意象与细节融合在一起。这样,小说就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形式与结构。在《死亡之匣》中,作者延续了现代主义作家对"心理时间"的迷恋,通过把时间分解为空间图像的叙述手段,将"死亡"这一时间事件呈现出了独特的空间样态,同时通过幻觉...

  • 《美国》三部曲与文学上的蒙太奇

    作者:庄美芝 刊期:2015年第02期

    多斯·帕索斯是少数较早意识到文学与视觉形式之间的交互作用的作家之一,其《美国》三部曲展现了强烈的视觉自觉性,呈现出语像叙事的特点。多斯·帕索斯越过文字与新媒体之界,通过文学上的蒙太奇用文字建立了一个视觉场域,这种蒙太奇技巧被内化于本文并且服务于作品主题。在视觉符号对文字符号构成挑战的时代,多斯·帕索斯突破传统观念所形成的定势...

  • 玛莎·诺曼的戏剧《特鲁迪·布鲁》中的疾病叙事和自我重构

    作者:王莉 刊期:2015年第02期

    玛莎·诺曼的戏剧《特鲁迪·布鲁》是疾病叙事中追寻叙事的代表作品。在追寻叙事中,女主人公金杰经历了回忆、与幻想世界的决裂和回归三个阶段,最终实现了自我重构。诺曼采用回忆剧的模式将金杰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后的内心挣扎进行了戏剧刻画。同时,诺曼使用分裂人格的手法,表现了金杰的现实自我与幻想自我特鲁迪·布鲁之间的冲突,并最终摆脱幻想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