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Studies

杂志简介:《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者访谈、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共同体研究、后殖民英语文学、书评与动态

主管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创刊时间:200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6
总发文量:762
总被引量:875
H指数:8
期刊他引率:0.931
平均引文率:9.4921
  • 问题驱动的学术——阮炜谈英国小说家、文明研究和中国学术现状

    作者:张晓红; 阮炜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文结合了笔谈和面谈两种采访形式.采访对象阮炜教授是一个成功的学术跨界者,其学术研究覆盖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政治理论、国际关系.无论学术道路如何分叉,他的学术工作都是以问题意识为路径,以比较为方法,以公民责任为己任,以人文关怀为价值目标.阮教授创造了一种“思辨即幸福”的学术人生,对于他而言,文明研究意味着思辨;思辨就是幸福,...

  • 《吉姆爷》中的科学话语与伦理叙事

    作者:胡素情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文对《吉姆爷》中的动物意象进行深度挖掘,认为其背后的隐性叙述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达尔文、赫胥黎的进化论、龙勃罗梭的犯罪人类学以及大众博物学.在与动物相关的博物学察看中,主人公吉姆被叙述者马洛等人施以引起被观看者羞耻感的凝视;博物学“察看”成为主流社会规范个人行为的“施羞”手段,使被察看者朝着既定的道德规范前行.在《吉姆爷》...

  • 伊夫林·沃前期社会讽刺小说中漫画式人物的形象分析

    作者:颜静兰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文通过《衰亡》中的保尔、《邪恶的躯体》中的亚当和《一捧尘土》中的托尼分析了伊夫林·沃前期社会讽刺小说中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漫画式人物.自卑、天真的保尔成为混浊社会与道德沦丧的牺牲品,蒙昧幼稚的亚当受欺、受辱,最后只能自甘堕落屈身在浊臭的躯体中求生,而自恋守旧的托尼则迷失在精神废墟里难以自拔.伊夫林·沃早期作品创作的这些漫画式...

  • 论《尤利西斯》的复调性

    作者:游巧荣 刊期:2014年第01期

    根据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特征的阐述,《尤利西斯》是一部典型的复调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乔伊斯大量使用内聚焦型视角.这一视角从人物的视角来呈现其内心活动,他们以各自的内心独白方式直抒胸臆,他们的思想意识不受任何权威意识的干预和评判,他们的独立声音和意识与作者的声音之间存在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从而确立了《尤利西斯》的复...

  • 乔治·奥威尔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作者:陈勇 刊期:2014年第01期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中国曾长期被当做“反苏反共”作家,给国内读者留下他对中国充满偏见和敌视的错误印象.本文详细考察了奥威尔作品中的中国叙事,发现他主要利用“东方乐土”、“上海”、“中国佬”和“东亚国”等四个中国形象来表达他反对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极权主义和追求社会主义的政治观,从而在文学创作层面证明了奥威尔...

  • 历史语境与翻译变迁——罗伯特·彭斯诗歌在中国的译介

    作者:吴赟 刊期:2014年第01期

    罗伯特·彭斯的诗歌自1908年进入中国以来,依托跌宕的历史语境,适应不同的诗学准则,呈现出各异的翻译面貌.在这一百年左右的译介历程中,原诗经翻译的媒介与译诗在历史的延展中相遇,历经不同社会形态、诗学准则、政治背景和文化经验之下的接受、变异、操纵与多元一体的包容,书写了文学翻译话语在中国的变迁历程,并折射出迥异的社会功用、美学价值...

  • 戴维·洛奇天主教小说的仪式叙述

    作者:张艳蕊 刊期:2014年第01期

    戴维·洛奇天主教小说对宗教仪式的叙述体现出双向度指向,文本一方面借用陌生化技巧揭露一些刻板、荒谬的圣事礼仪的不合理之处,着力打破仪式的既定结构,体现出质疑、批判的态度;另一方面又通过无意识选择、仪式象征结构的模拟等显示出对仪式职能的认可和再造仪式结构的努力.这一双重叙述立场使得其笔下信徒与教会等制度化结构暗合“阈限”关系,...

  • 丧钟为谁而鸣——《新格拉布街》中教堂钟声的文化象征

    作者:应璎 刊期:2014年第01期

    《新格拉布街》被认为是一本表现商业化时代作家生存问题的极难得的作品.主人公之一爱德温·里尔登的不幸遭遇是一个关乎作家生存的文化现象.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教堂钟声形成一种象征性的结构,既深刻暗示作为作家的里尔登所遭受的死亡威胁,又充分展现他的心理压力,从而发人深省地表明,他的困境代表了文学商业化进程中严肃作家普遍面临的生存危机,这...

  • 后现代思辨式超小说——《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研究

    作者:石云龙 刊期:2014年第01期

    库切小说《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将讲座与故事融为一体,哲理性、学术性与主题相关性不仅存在于库切贴上“讲座”标签的引号话语中,而且还间接、微妙而含蓄地贯穿在整个故事叙述过程中,故事本身显现出的哲理思辨与学术思考从而变得自然得体.库切的文本实验为后现代文学提供了思辨式超小说的新样式.

  • 新中国60年现代主义研究之考察

    作者:蒋道超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文考察了新中国60年来中国学界对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研究成果,具体分为1949年以前、解放至1978年改革开放、90年代至今三个阶段进行梳理考察.第一阶段研究现代主义的目的重在启蒙,第二阶段的研究旨在开启人的思维,同时兼及学理探索,第三阶段主要表现在对艺术本身的探讨上.

  • Western Fantasies of Chinese:Webb,Fenollosa,Pound

    作者:Daniel; Albright 刊期:2014年第01期

  • The Transnational in American Yiddish Poetry

    作者:Jeffrey; Grossman 刊期:2014年第01期

  • 《俄亥俄州的瓦恩斯堡》的新元素——安德森现代主义小说观探析

    作者:李维屏 刊期:2014年第01期

    舍伍德·安德森是20世纪初美国乡土文学的杰出代表和现代主义小说的重要倡导者.他的代表作《俄亥俄州的瓦恩斯堡》不仅标志着美国文学发展的新方向,而且也是其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的实验场.这部别具一格的作品全面反映了作者在美国小说面临重大转折之际创作理念上的前瞻性和开拓性.本文将深入探讨这部经典力作在形式、主题、技巧、语言和叙事等方面...

  • “潘多拉魔盒”开启之后——评《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一个美国奴隶的生平叙事》

    作者:庞好农 刊期:2014年第01期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一个美国奴隶的生平叙事》揭露了美国南方黑奴的生存危机,有力地抨击了奴隶制的非理性和荒谬性.白人教黑奴学文化的事件与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魔盒”传说具有寓意深刻的互文性.教黑奴学文化的行为在白人奴隶主看来犹如开启了“潘多拉魔盒”,但对黑奴来讲却是开启了智慧之门,有助于提高黑人的政治思想觉悟,动摇奴隶制的思...

  •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新超验主义思想

    作者:赵秀兰 刊期:2014年第01期

    索尔·贝娄继承并发展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是一位后现代新超验主义作家.贝娄持续地书写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言说人类的精神需求,赋予其笔下人物以超验的认知方式,让他们超越物质世界,从精神层面认识自我、社会及人生的意义,使其作品具有鲜明的超验主义色彩.但其主人公心灵的漂泊、对传统道德的坚守和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又使其超验主义思想有别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