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Studies

杂志简介:《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者访谈、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共同体研究、后殖民英语文学、书评与动态

主管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创刊时间:200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6
总发文量:762
总被引量:875
H指数:8
期刊他引率:0.931
平均引文率:9.4921
  • 悖论文化:文学中的文化反思——殷企平教授访谈录

    作者:廖昌胤 刊期:2013年第01期

    访谈从殷教授所写的《英国小说批评史》开始,从该书中文学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糅合杂陈的悖论体问题,深入到殷教授在其后的著作《推敲“进步”话语》中所探讨的“进步中的堕落”悖论.殷老师与访谈者分享了他尚未出版的书稿,关于文化观念变迁的研究.从文化变迁史中,殷老师看出“非理性的理性”悖论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解决的悖论.三百年来,...

  • 创伤、治疗与救赎——吉卜林一战题材小说研究

    作者:陈兵 刊期:2013年第01期

    英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鲁德亚德·吉卜林的后期创作中有不少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题材的小说.它们基本上反映了他对于一战的态度变化.其创作于一战初期的小说明显带有战争宣传的意味,但随着对战争了解的深入,吉卜林在其后期的一战题材作品中更关注战争带来的创伤,探讨了共济会和弗洛伊德式心理疗法的功能.此外,吉卜林还重视战后心灵救赎的问题,...

  • 跨越想象的藩篱——解读《抵达之谜》

    作者:钱冰 刊期:2013年第01期

    奈保尔的《抵达之谜》具有浓厚的精神自传色彩,是解读作者文化身份的关键作品.本文以“英国想象”为切入点,揭示奈保尔和英国文化的复杂关系,剖析他艰辛的身份探寻之路.从身处历史、想象与现实的张力场中而不自知,到在文化象征层面对帝国价值观进行重估,奈保尔经历从幻想到失落、从困惑到顿悟的过程,也完成了与英国精神层面的深度对话,正视自己...

  • “苏格兰用来守护心灵”——评欧文·韦尔什的《猜火车》

    作者:王卫新 刊期:2013年第01期

    韦尔什的小说《猜火车》(1993)书写的不是英国青少年猜火车的游戏,而是一群吸毒青年“选择生活”的经历.作为吸毒者的术语,“猜火车”是指瘾君子们在斑驳得像铁路一样的血管中寻找注射之处.以瑞顿、变态男等为代表的吸毒青年精神空虚,把当成心灵的守护.然而,这种心灵的守护并不能守护心灵,和性欲、暴力相连,只能引发自我的毁灭.《猜火车》用其隐...

  • 论《越界仪式》的穿越主题

    作者:沈雁 刊期:2013年第01期

    1980年,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越界仪式》获得好评,并摘取了当年的布克奖.戈尔丁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表现小说含义丰富的穿越主题:19世纪初颇为流行的日记和书信形式,关于航海生活的历史编撰,双重叙述视角,舞台隐喻,风俗喜剧模式等.穿越主题关涉小说情节、叙述、人物、风格、文类等各方面.小说不仅涉及地理、社会等级意义上的穿越,展现人物穿越...

  • 寓深沉于简约:罗尔德·达尔短篇小说艺术分析

    作者:王芳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文以罗尔德·达尔的五篇短篇小说为例,分析这位英国作家的短篇小说写作技巧.作家通过简约平实的叙述,采用被虚化叙事场、聚焦人物和日常对话、平面人物的立体化塑造和开放性的结尾,营造文学中的真实世界,揭示故事人物隐秘的内心,引导读者想象性地参与阅读.达尔作品的魅力不仅在于简单语言和结构背后的深邃,还在于他对普遍人性的深刻书写.

  • 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伍尔夫研究

    作者:綦亮 刊期:2013年第01期

    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后殖民理论的介入,国外伍尔夫研究逐渐由强调对抗性的价值判断过渡到彰显包容性的多元阐释.90年代的后殖民伍尔夫研究成功地将伍尔夫的性别和种族身份问题化,较为深入地揭示了文学经典背后的意识形态运作和文化政治内涵.21世纪的后殖民伍尔夫研究关注伍尔夫对民族身份的想象和书写,考察性别、种族和民族作为一个相互关联和影...

  • “困在打气筒里的猫”——达雷尔《芒特奥利夫》中的亚历山大后殖民寓言

    作者:徐彬 刊期:2013年第01期

    达雷尔在小说《芒特奥利夫》中借物喻人,用“困在打气筒里的猫”比喻英国、埃及精英在埃及亚历山大城里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猫”不仅可以用来形容以芒特奥利夫为代表的英国驻埃及的殖民主义“精英”,还可以用来形容埃及本土的有识之士.他们共存于一个集合了各色“打气筒”的亚历山大城.“困在打气筒里的猫”已成为昭示亚历山大城英、埃精英生...

  • 必然性与必然性的颠覆——论《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作者:曹山柯 刊期:2013年第01期

    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著名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笔下的悲剧人物,他被铁链捆绑在高加索山上受尽折磨,因而最终向宙斯吐露了秘密,与宙斯和解后得以释放,这是时代背景制约下的必然结果.然而,雪莱一反有关普罗米修斯的传统写法,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里巧妙地改写了神话的传统结局,以狄摩高根推翻宙斯的暴虐统治作为诗剧的终结.通过对埃斯库罗斯笔下普...

  • 作为“反成长小说”的《长日留痕》

    作者:步朝霞 刊期:2013年第01期

    石黑一雄的“布克奖”获奖小说《长日留痕》表面上符合成长小说的一些核心特征,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反成长小说”.小说以老人为主人公,表达了工业社会中个体的无助感;以环形故事结构质疑线性叙事背后的“发展”概念;小说结尾处的叙事逆转又对成长小说推崇的“理性”构成颠覆.小说充满质疑力量,对个体生存状况及其置身其中的当下文化进行了...

  • 《籁歌》中的母性与多元文化

    作者:张亚婷 刊期:2013年第01期

    《籁歌》中隐藏着12世纪英国诗人玛丽对母性理解的多重维度,这些母亲形象既散发着超自然色彩,又背负着基督教的影响.玛丽的籁歌创作是骑士文学、凯尔特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综合影响下的产物,她对母子关系的再现带有多元文化特征和复杂的文化人格,《籁歌》借助这些母亲形象有力地展示了12世纪英国社会的道德伦理建构、母性体制和审美情趣.

  • 性别、国族与政治: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外籍女性

    作者:胡鹏 刊期:2013年第01期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外籍女性形象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审视历史剧中的外籍女性形象,集中分析作为女儿、作为妻子、作为母亲的外籍女性,以早期现代英格兰文化为背景,揭示其性别与国族的双重困扰,阐释莎士比亚复杂的女性观.

  • 品特戏剧话语里沉默的表象与特征

    作者:王燕 刊期:2013年第01期

    沉默是哈罗德·品特戏剧话语的标志性特征.本研究基于品特全部戏剧文本的电子数据库,从形态上对充盈其中的沉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梳理.文章遵循品特的观点,首先将其戏剧话语里的沉默划分为两大类别——“静默”和“语境沉默”;继而详细论述了两大类型的沉默在品特戏剧中的具体表象、本质特征和重要地位,并简要说明各自的功能作用,揭示品特戏剧沉...

  • 显性在场隐含交际——《汤姆·琼斯》叙述者之符号学解读

    作者:陈琳 刊期:2013年第01期

    《汤姆·琼斯》中叙述者曾被定义为传统全知叙述者,但是这种归类在理论界引起争议.本文由争议焦点入手,拟从符号学视角,以荷马史诗为参照,聚焦第一和第二人称能指出现频率和所指单一性或多义性,充分展现《汤姆·琼斯》中叙述者有别于传统全知叙述者的显性在场和隐含交际的叙述特色.

  • “道”为西用:摩尔和施美美的合作尝试

    作者:钱兆明; 卢巧丹 刊期:2013年第01期

    美国现代派诗人摩尔晚年在同华裔画家和作家施美美的交往中获得了灵感,施美美的《绘画之道》升华了摩尔的美学思想.通过细读《啊,化作一条龙》(1959),我们可以确认这部摩尔诗集是她“‘道’为西用,推陈出新”的一次大胆尝试,它为美国现代主义诗歌谱写了辉煌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