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Studies

杂志简介:《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者访谈、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共同体研究、后殖民英语文学、书评与动态

主管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创刊时间:200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6
总发文量:762
总被引量:875
H指数:8
期刊他引率:0.931
平均引文率:9.4921
  • 如何看待外国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杨金才教授访谈录

    作者:许梅花; 杨金才 刊期:2012年第02期

    本文是对南京大学著名教授杨金才先生进行的访谈。杨教授作为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资深学者,对当前外国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原因。他谈到当前外国文学研究中盛行的热点问题,认为这些文学研究的新转向使文学界呈现了新的面目,为文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唤起了对文学研究主体性的思考。在面对这些新转向或是...

  • 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研究(英文)

    作者:薛春霞; Gabriel; N.Finder; Vanessa; Ochs; Caroline; Rody 刊期:2012年第02期

    本文作者邀请了弗吉尼亚大学从事犹太研究的三位教授对美国犹太文学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探讨。犹太研究是个多学科交融的学科,而犹太文学浓缩了犹太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各个方面的体验,犹如镜子一般反映了犹太文明的发展和变迁,设想了犹太民族的未来。讨论中,学者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对犹太文学多元化、民族交融的发展趋势达成了共识。而美国...

  • The Urban Detective:Criticism and Conformity in Victorian Crime Fiction

    作者:Michael; Helfand 刊期:2012年第02期

    本文研究了现实和文学作品中的侦探小说人物,并以此来回应城市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新危机和新问题。早期的侦探文学及其方法往往参照真人真事。这个阶段的侦探小说家威尔基·柯林斯就采用当时流行的艺术手法来批评当代社会,表现出高雅文化的虚伪和矛盾。后来,更知名的侦探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塑造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同以往侦探小说中的人物相似,但是...

  • 后种族隔离时代的颠覆他者——对库切《耻》的研究

    作者:石云龙 刊期:2012年第02期

    库切在小说《耻》中关注后种族隔离时代黑白之间的关系,采取思辨姿态,展示以卢里为代表的中产阶层白人成为颠覆性他者的经历,对白人与有色人种主导话语权地位、关系现状问题,对历史重负与个体责任、理性原则与道德伦理等问题进行反思,利用崇尚自由的白人的他者化过程来继续拷问当下西方文明中残酷的理性主义和肤浅的道德观,认为动物可以作为"人...

  • 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存在主义特征

    作者:赵光旭 刊期:2012年第02期

    学术界对华兹华斯的研究经常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是他的政治性,即法国革命的失败以及他对葛德汶理性主义理想的幻灭使他重归自然找寻慰藉;二是他的艺术性,即作为自然主义诗人他如何表现自然。然而,人们很少思考华兹华斯"自然观"背后的哲学根源。如果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进行对比研究,我们会发现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具有明显的存在主义特征。本文...

  • 《明智的孩子》——在历史的内外之间的平衡

    作者:曾雪梅 刊期:2012年第02期

    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的最后一部作品《明智的孩子》对将女性排除在男性书写的历史之外的社会因素和历史渊源进行了审视。作者深知有关于西方父权制家庭模式的神话根深蒂固,对其简单地拒绝或摒弃是不可能的,因此,卡特对父权制家庭模式和父权制文化中的女性陈规形象的挑战既在父权制社会的权利框架和线型历史时间内进行,又对父权制的历史进行了解...

  • 宗教与后宗教意识下的自我迷失——论默多克小说人物的性自虐

    作者:宋建福 刊期:2012年第02期

    默多克小说人物的自我迷失来自于性自虐,而其根源在于宗教与后宗教意识。宗教观念以二元对立为框架,扬异性性关系,抑同性性关系;与此同时,又将痛苦装点成人们精神生活进步的阶梯,驱使着所有的信徒在麻木的状态下品尝着共同酿造的苦酒。后宗教时代,从宗教桎梏挣脱出来的人们,纷纷冲向了爱的另一端,在倾斜的天平上再次苦苦挣扎。性的压抑与放纵不...

  • “谁想知道细节,请读诗人但丁”——《声誉之堂》未竟之谜探微

    作者:曹航 刊期:2012年第02期

    本文聚焦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对《声誉之堂》诗歌形式与情节的分析和评论,阐述了乔叟为创建英语梦境诗所做的尝试;第二,通过对此诗成诗年代的讨论,提出对其未完成之谜的管见;指出:这部作品并非乔叟刻意所为,而是他在14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创作间隙兴之所至而随文落笔的真实记录,体现了乔叟为建立其自身写作风格的努力。

  • 奈保尔《抵达之谜》的后殖民解读

    作者:周敏 刊期:2012年第02期

    本文分析了《抵达之谜》中英国性如何被消解以及这一消解如何引领后殖民主体走向一种积极的混合身份认同的问题,进而指出,对奈保尔而言,英国人/非英国人的二分法是不恰当的,也就是说,传统上或此或彼的逻辑在此并不适用。相反,作为后殖民主体,奈保尔在《抵达之谜》中所表现的是一种异质混合的身份,这种身份不仅关乎自我和他者之间的横向关系,亦与...

  • 论《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中的文化冲突

    作者:张福勇; 张娜 刊期:2012年第02期

    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古今中外,反映文化差异与冲突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而本文则主要探讨了福斯特在《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中如何体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意大利和英国之间的文化冲突。本文因循小说故事情节的进展,分析了两国文化冲突的开始、发展与最后的融合,重点呈现三次直接的面对面冲...

  • 虚无之上的身份重建——评爱丽丝·默多克的《沙堡》

    作者:柳莎 刊期:2012年第02期

    英国作家及哲学家爱丽斯·默多克的小说《沙堡》通过人生的片段反射出现实的虚无和人在虚无之上的身份认同。从迷惘到挣扎,再到幻灭,人物的心路历程还原了虚无的意识,同时也验证了意识中"自我"与"他者"的抗衡。但是,不同于萨特的追求极端自由的唯我主义,小说人物重建身份时经历了自我认同的升华,即人排斥"自我",关注"他者",达到以善为本的理性高...

  • 荒诞离奇的故事——艺术与文学中的纽约摩天大楼(英文)

    作者:Douglas; Tallack 刊期:2012年第02期

    纽约的摩天大楼或许比其他任何城市中的建筑都更能吸引电影制作者、画家、摄影家以及作家的注意。本文的论述将聚焦于文学与纽约摩天大楼的契合点这个相对被忽略的话题。亨利·詹姆斯在《美国游记》(1907)中很难理解这些"单一市场下的庞然大物"(James 1968:77)究竟会给作家特别是小说家和短篇小说家带来什么好处,而他的作品却绝对是倾向于低层建...

  • 《马可百万》中的中国形象

    作者:何辉斌 刊期:2012年第02期

    奥尼尔在《马可百万》中把马可描述为具有主体性的独立自我,把中国描绘为被动的他者。马可有各种艳遇却不会陷入任何麻烦,在风骚的妓女、沉默的宫女和具有古典美的阔阔真公主面前,他总是一个进退自如的主宰者;他在应对中国男人的时候也胜算在握,他遇到的商人和小头领虽然奸诈,却能力不大,忽必烈和许衡虽然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却一心信...

  • 展现生活原生状态的艺术真实——“菲茨杰拉德现象”的启示

    作者:吴建国 刊期:2012年第02期

    大半个世纪以来,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文学声誉和人们对他的作品的批评接受,经历了一个从大起、到大落、到再大起的复杂演变过程。这一现象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本文从文学批评接受史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这位小说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接受状况,阐述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菲茨杰拉德复兴"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及其影响,论述...

  • 威廉·加迪斯与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

    作者:蔡春露 刊期:2012年第02期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是美国后现代社会的文化产物,其主要思潮是对"所有元叙事的怀疑",后现代主义小说打破现代主义的形而上常规,打破其封闭和自足的美学体系,形成破碎或开放的创作形式。威廉·加迪斯在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深深植根于后现代美国社会,成了解战后美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指南,加迪斯成功地把小说中的后现代叙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