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Studies

杂志简介:《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者访谈、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共同体研究、后殖民英语文学、书评与动态

主管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创刊时间:200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6
总发文量:762
总被引量:875
H指数:8
期刊他引率:0.931
平均引文率:9.4921
  • 西方文学理论的中国旅行——王逢振教授七十华诞访谈录

    作者:周敏 刊期:2012年第01期

    周敏(以下简称"周"):王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这次学术访谈。几十年来,您一直是中国文学理论界长盛不衰的话题和灵感;虽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假设1980年以来,中国文学理论界缺少了您的工作,那将会多么枯寂啊?!而且让人惊叹的是,

  • 从女性主义到后女性主义:伍尔夫、德雷布和卡特

    作者:林力丹 刊期:2012年第01期

    后女性主义理论在国内相对比较陌生,在国外也还没有形成浩大的声势,它还在逐渐地被接受和运用。本文从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角度着重探讨了女性主义理论与后女性主义理论的多层关系,并通过对伍尔夫、德拉布尔和卡特等人作品的分析,展示了女性主义文学向后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过程。

  • 约翰·米尔顿《失乐园》与拉冈式阅读

    作者:林荧娇 刊期:2012年第01期

    虽然英国17世纪大诗人约翰·米尔顿宣称《失乐园》是一部为上帝之于人类的做法之正名的作品,然而本文认为该作品是诗人本身对于上帝态度的两股内心互相冲突之力量的彰显。本文将援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诠释诗人在经历命运多舛的一生后,内心既冲突又妥协的矛盾境地。此两种内心力量分别以《失乐园》中的亚当与撒旦为代表。以拉康之人类认知理论...

  • 奥登诗歌中现代城市的建构与解构

    作者:张强 刊期:2012年第01期

    英国诗人奥登诗歌中城市的构建是通过二元维度的等级体系来实现的,这包括古代西方城市的英雄式荣誉地位与现代西方城市的道德败坏之间的差距,以及西方城市的殖民霸权与东方城市的边缘化命运之间尖锐的二元对立关系。然而在现代性的语境之下,这套体系趋于解构。奥登的解构技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含混的寓言化戏仿填补了两极矛盾的真空地带;另一方...

  • “英国中产阶级的道德观察者”——论《岛国的法利赛人》中的物化主题

    作者:胡强; 苏艳 刊期:2012年第01期

    高尔斯华绥是20世纪初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位重要代表。《岛国的法利赛人》被认为是高尔斯华绥第一部引起公众和批评界关注的社会小说。物质利益和情感世界之间的矛盾冲突是这部作品的主要社会性主题。以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来观照《岛国的法利赛人》,可以看到人与物的物化、人与人的物化和人的自我物化三个层次之间的发展逻辑。小说中的这种发展...

  • 康拉德《归来》:从背叛而来的自我冲突

    作者:刘致心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一些沿用已久的规条在现代世界可能会被视为谬误。在这种意识形态中,人们容易产生自我冲突的危机。本文以康拉德(1857-1924)的短篇小说《归来》为分析对象。故事中的主角受困于现代世界不同种类的失真畸变,这造成自我冲突。本文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来研究人物的精神心理,希望显示现代的失真畸变和自我冲突之间的关系,更希望唤醒人们对精神问...

  • 从华兹华斯诗歌的生态学研究看生态批评的深层与浅层问题

    作者:赵光旭 刊期:2012年第01期

    深层生态学与浅层生态学是生态学研究的两个相对的范畴。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在生态学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然而,它们各自带有极端化的倾向,用其标准进行文学研究,很难解读作家或作品中的生态学意义。本文通过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诗歌生态学意义的研究,试图说明深层生态学批评和浅层生态学批评这对范畴存在的问题。研究内容包括华氏...

  • 小丑与间离效果——解读《马戏团之夜》中隐含的女性主义策略

    作者:程汇涓 刊期:2012年第01期

    《马戏团之夜》中的多个女性主义命题一直受到批评界的关注,但这类批评有趋于单一性别研究的倾向。本文认为,导致两性隔阂的症结恰是单一性别研究的弊病,即"局外人"的心态。通过分析小说男主人公加入马戏团担任小丑的情节,本文探讨了"小丑"的从业艺术与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之间的联系,指出它们如何有助于打破"局外人"的心态,从而表达出一种隐含...

  • 一个费边主义者的中国之旅——萧伯纳在1956年的中国

    作者:刘涛 刊期:2012年第01期

    在1956年纪念萧伯纳100周年诞辰活动前后,中国文艺界和学术界再度掀起了译介和研究萧伯纳的热潮。与30年代不同的是,这次"萧伯纳热"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萧伯纳被定位为同情社会主义的费边主义者和批判资本主义黑暗的现实主义剧作家。政治化的研究模式暴露出一些无法克服的内部矛盾,对此后国内的萧伯纳研究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 科技论与生态论:《弗兰肯斯坦》主题解读

    作者:张鑫 刊期:2012年第01期

    近年来评论界对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的解读呈现出多样化和时代感的趋势。但在对其主题的解读中"科技论"占主导地位。本文将小说放在具体的创作年代中加以考察,以作者本人的书信、日记和游记和小说文本为依据,基于史上1816这个"无夏之年"的生态事实,指出既往主题解读上时代错误的同时,重新提出新的"生态主题"说,并着重指出小说所包含的人与...

  • 离而不弃的“瘫痪”

    作者:吕国庆 刊期:2012年第01期

    学界关于乔伊斯"瘫痪"概念的讨论,多着眼它的病理内涵,忽视了瘫痪一词与几何学术语"磬折形"、宗教术语"买卖圣职罪"间的语境关联。本文通过梳理瘫痪概念整体的生成语境及对它的字源学考察,认为瘫痪在乔伊斯那里是指整体丧失局部的视觉形象,托借居所和图书馆两个意象喻指受中产阶级道德、天主教主义、民族主义等意识形态框架型塑的都柏林现实生活...

  • 从《BJ单身日记》谈后女性主义语境中女性主体的重构

    作者:蔡晓燕 刊期:2012年第01期

    海伦·菲尔丁于1996年发表的《BJ单身日记》因反映了女性在当下文化语境中的真实生存状况而被奉为后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这篇文章从叙述女性主义到后女性主义的转变入手,分析《脚单身日记》中所反映的在后女性主义时代女性对爱情、事业、独立、女性气质/性等问题上有别于传统的态度和新的认识,由此探讨在后女性主义语境中女性主体的重构之路...

  • 论海明威30年代的政治转向——纪念小说家海明威逝世50周年

    作者:杨仁敬 刊期:2012年第01期

    20世纪30年代海明威的政治转向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海明威的家庭和社会背景、早期的记者生涯和文学活动进行了详细评析,指出海明威转向"政治缪斯"的原因和后果,他的政治转向是好的,但与左翼人士仍有明显的差别。

  • 华莱士·斯蒂文斯的理想心境与中国古典画

    作者:高奋; 钱兆明 刊期:2012年第01期

    通过比照华莱士·斯蒂文斯的《雪人》与两幅中国古典名画,本文旨在以中国画的意境和庄子哲学解读斯蒂文斯的诗歌《雪人》,指出斯蒂文斯表达了一种理想的心境,这一理想心境是通过具现心形分离的自我超越历程、揭示万物为一的本质和进入吾丧我的境界来实现的。

  • 20世纪末期以来的美国戏剧

    作者:郭继德 刊期:2012年第01期

    20世纪末期的美国戏剧基本上是沿着前30年的轨迹发展的。以阿瑟·密勒为首的现实主义剧作家新作不断;萨姆·谢泼德、戴维·马麦特等地方剧作家迅速崛起;实验戏剧盛行;女权主义剧作家梅根·特里、玛莎·诺曼等佳作迭出,影响增大;少数族裔戏剧很活跃,包括犹太戏剧、非裔戏剧、华裔戏剧、西语裔戏剧、意大利语裔戏剧等;以尼尔·西蒙为首的喜剧作家依然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