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Studies

杂志简介:《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者访谈、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共同体研究、后殖民英语文学、书评与动态

主管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创刊时间:200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6
总发文量:762
总被引量:875
H指数:8
期刊他引率:0.931
平均引文率:9.4921
  • 张冲教授访谈录

    作者:张廷佺 刊期:2009年第01期

    初识张冲教授是在2000年10月全国美国文学年会上,他赠我一本刚出版的《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一卷,并欣然在扉页上签名。2003年10月,他应邀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博士生做讲座。在讲座中,他提及当代美国印第安作家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和她的长篇小说《屠宰师傅的歌唱俱乐部》(The Master Butcher’s Singing

  • “中心无法保持”:奈保尔处心积虑的伪装(英文)

    作者:Robert; D.Hamner 刊期:2009年第01期

    有一种观点认为,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背叛了自己成长于其中的西印度,成了新殖民主义的代言人。可即使苛刻的批评家也承认他在艺术方面的卓越才能,他自始至终都在着力呈现世界上许多地方落后社会的种种弊病。本文通过分析其小说和其他文字,发现在奈保尔令人讨厌的殖民主义表象之下,隐藏着一种深刻的反讽。奈保尔更是将其作家的隐藏...

  • 拉康心理分析理论的变奏——《最漫长的旅程》中认识误区心理成因的呈现

    作者:李建波 刊期:2009年第01期

    E·M·福斯特在《最漫长的旅程》的序言中提及认识观的争论对这部小说的影响。这引起了评论家们对小说中认识论问题的关注,有人甚至称《最漫长的旅程》是对穆尔《驳唯心论》的'一种想象的诠释与延伸'。但是细读这部小说,我们可以发现,福斯特似乎并没有满足于描述认识观的谬误及其后果,他还对产生认识观谬误的心理原因进行了探究,而且小说里的探究...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戏剧舞台上的莎士比亚

    作者:郭英剑; 杨慧娟 刊期:2009年第01期

    早在20世纪初,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就开始在中国戏剧舞台上演。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戏剧界更是积极改编、演出莎士比亚剧作,进行了将西方艺术经典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深度交流、相互融合的不断探索。本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戏剧舞台上演出的莎士比亚剧目的整体情况出发,试图对改革开放以来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新发展、新成果、新特点进行总...

  • 艾略特三论但丁

    作者:秦明利 刊期:2009年第01期

    T.S.艾略特与但丁的对话和协商终生未辍。这种对话和协商不仅存在于文学创作之中,还存在于批评理论之中。为此,艾略特曾发表过三篇评论文章。文章中,他以但丁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为始发点,阐述了自己基本的诗歌创作主张和文学批评思想,从而在理论层面上评述了他与但丁之间对话和协商的结果。尽管三篇文章的发表时间相距遥远,其间,诗人的文学创作...

  • “陷入重围的骑士精神”——从意识形态批评角度看“高文爵士和绿色骑士”中骑士精神的衰落

    作者:戚咏梅 刊期:2009年第01期

    对中世纪浪漫传奇作品中的"骑士精神"的解读历来是中世纪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大多数的批评重点将"骑士精神"理解为"忠诚"、"礼貌"、"谦卑"、"武力"等等骑士美德的总和,并通过这种细化分解,对每一种美德进行详细考察,以期如实地呈现中世纪社会的道德伦理风貌。本文以"高文爵士和绿色骑士"为分析文本,从意识形态批评的角度挖掘"骑士精神"背后的种...

  • 对《雨王汉德森》的心理分析解读

    作者:李锋 刊期:2009年第01期

    美国现代作家索尔·贝娄笔下的汉德森是一个备受心理疾病困扰的人。本文拟通过弗洛伊德的病理学理论,尤其是他的有关'焦虑'的理念,对主人公的内心痛苦进行系统性的精神分析,以期对这部争议颇多的小说的主题构想获取更为深入的认识,并进一步把握产生这部作品的时代特点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美国中产阶级的社会心理危机。

  • 《北方的船》:都市漫游者的随想

    作者:陈晞 刊期:2009年第01期

    菲利普·拉金是战后英国诗坛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也是"运动派"诗人的重要代表人物。拉金的第一部诗集《北方的船》,一直以来被认为有矫情模仿之嫌,没得到评论界的重视。本文认为,早期的拉金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其作品《北方的船》表现出城市漫游者的特质,即以旁观者的态度评论周遭所闻所见,剖析诗人自我的内心世界,描写对城市生活的感悟。拉金...

  • “自由世界”的牺牲品——解读奈保尔的《在一个自由的国度》

    作者:孙妮 刊期:2009年第01期

    《在一个自由的国度》是奈保尔一部重要的后殖民小说。它通过对不同人物及其境遇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身处异国他乡的侨民或移民在异域文化环境中感受到的疏离感和无归属感,殖民地人对宗主国的幻想的破灭,殖民体系解体后非洲新近独立的国家所面临的诸多危机,以及第一世界在独立的非洲所扮演的可疑角色;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再现了后殖民时代的"自由状...

  • 自我的追寻——解读奈保尔的封笔长篇《魔种》

    作者:潘飞 刊期:2009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诺贝尔奖得主奈保尔的封笔长篇小说《魔种》的文本解读,探讨了主人公威利追寻自我的人生历程;同时揭示了小说作者借助文本所体现的创作理念和主题思想。

  • 17年间(1949—1966)王尔德戏剧在中国译界的“缺席”研究

    作者:侯靖靖 刊期:2009年第01期

    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一生中著有多部杰出剧作,并在20世纪头30年和80年代以后在中国分别掀起了两次译介高潮,但在1949—1966这17年间却没有任何一部剧作被译入中国。本文从这17年间的社会背景和翻译指导方针出发,深入剖析了王尔德剧作在此期间"缺席"的具体原因。

  • 解读《吃碗茶》中的唐人街“父权制”社会

    作者:蒲若茜 刊期:2009年第01期

    与其他华裔美国小说中的唐人街叙事相比,雷霆超的《吃碗茶》被认为是真实再现20世纪40年代的华裔美国社群、最具有'亚裔感性'的经典之作。本文聚焦于雷霆超笔下的唐人街'父权制'社会,研究唐人街由'单身汉'社会转向家庭社会时所面临的躁动不安,来自于中国封建文化的'父权家长制'在新的社会历史语境中所面临的颠覆和反抗以及在美国主流社会挤压之...

  • 《宠儿》的后现代现实主义叙事阐释

    作者:毛信德; 黄凰 刊期:2009年第01期

    本文以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为例,借鉴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专家萨尔迪瓦提出的'后现代现实主义'概念,从小说主体建构和艺术特质两个方面来探讨莫里森小说叙事的后现代现实主义特点:既显示出了历史与现实的关怀,又融入了现代主义美学和后现代主义对语言、历史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思考,从而揭示出莫里森创作所包含的敏锐的当代意识与普世性品质。

  • 《紫颜色》与“菲洛美拉的诉说”

    作者:包丽丽 刊期:2009年第01期

    艾丽斯·沃克的长篇小说《紫颜色》与菲洛美拉神话构成互文性关系,它体现在故事模式、意象的位移、重构等方面。作者让作品主人公笔针互用,颠覆了"菲洛美拉的诉说"中有关暴力循环的训诫,凸显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以及作者有关"妇女主义"的具体内涵。

  • 信仰危机下的孤独——《心是孤独的猎手》的主题解读

    作者:朱振武; 王岩 刊期:2009年第01期

    信仰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当今社会信仰危机已然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现代人在信仰失落后随之失去了人生的价值导向和精神支柱,因此陷入了孤独的困境。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终生被这种孤独所困扰,其处女作《心是孤独的猎手》深刻揭示了美国传统价值观崩溃的20世纪初期的人们被信仰危机困在孤独迷惘之中得不到救...